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教学设计
1
作者 卢康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2-13,共2页
1教材分析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节,为高中<生物>(实验修订本)第一册中的最后一节,该节不但新概念(胚胎发育、胚后发育、个体发育、植物极、动物极、囊胚、囊胚腔、原肠胚、原肠腔、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羊膜、... 1教材分析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节,为高中<生物>(实验修订本)第一册中的最后一节,该节不但新概念(胚胎发育、胚后发育、个体发育、植物极、动物极、囊胚、囊胚腔、原肠胚、原肠腔、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羊膜、羊水、变态发育)多,而且内容较为抽象,尤其是从卵裂到囊胚直至形成原肠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极强的变化过程,课堂教学存在一定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教学设计 高中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胺在高等植物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段辉国 黄作喜 林宏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多胺作为具有调控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与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大多数研究表明,多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种子萌发、植物生长与分化有促进作用。在植物花芽分化过程中,多胺水平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单独或混合外施Spm、Spd与Put能够... 多胺作为具有调控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与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大多数研究表明,多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种子萌发、植物生长与分化有促进作用。在植物花芽分化过程中,多胺水平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单独或混合外施Spm、Spd与Put能够促进花芽形成,增加花芽的数目。多胺对植物雌雄蕊、果实的发育与坐果具有重要调节作用,雌花与雄花所包含的多胺在种类及数量上均有差异。而多胺延缓衰老的作用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因此,多胺参与了高等植物个体发育的各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 个体发育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 let-7调控动物个体发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拴平 贾玉堂 +1 位作者 徐磊 阮永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2-346,共5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细胞动物中的进化保守的大小为18~25nt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可以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非编码区(3’UTR)结合导致mRNA降解,或阻断mRNA翻译而调节基因表达。let-7是在线虫中发现的具有转录后调节功...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细胞动物中的进化保守的大小为18~25nt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可以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非编码区(3’UTR)结合导致mRNA降解,或阻断mRNA翻译而调节基因表达。let-7是在线虫中发现的具有转录后调节功能的小分子RNA,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研究发现,1et-7参与动物个体多个器官组织的发育过程。作者综述了近年来lev7参与调控脑、神经系统、心肺系统和肌肉发育等组织器官的研究成果,初步阐述了1et-7调控组织器官发育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探索let-7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LET-7 个体发育 组织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栖类动物生殖和个体发育过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守德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两栖类 动物生殖 个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根在个体发育中表现出的适应(英文)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玫 付承新 +1 位作者 徐娜 刘鸣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69-474,共6页
本文研究了莲根和根系在个体发育中的发生与发育及其适应。苗端发育先于根端;节生根首先从胚芽第一节发生。很少的种子在种子萌发时有胚根原基的微弱发育,但从末见胚根突出种皮。须根系仅由节生根组成而根端终生不发育成直根系,该项... 本文研究了莲根和根系在个体发育中的发生与发育及其适应。苗端发育先于根端;节生根首先从胚芽第一节发生。很少的种子在种子萌发时有胚根原基的微弱发育,但从末见胚根突出种皮。须根系仅由节生根组成而根端终生不发育成直根系,该项根系应称为原生须根系。其特.或是在一个生长季节之内死亡,是一种新的发育类型,特命为年内全更新型。4个节的种苗茎直立,叶互生,而后茎匍匐,叶集生。基于上述事实,我们认为茎匍匐和节生根先发育与水生环境相关,而茎直立和胚根弱育与陆生环境相关,所有这些特征既是适应性的也是遗传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个体发育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个体发育过程中同工酶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苏秀榕 吕振明 +2 位作者 李太武 林志华 柴雪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7,共7页
采用不连续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泥蚶(TegillarcagranosaLinnaeus)19个发育阶段的ADH、LDH、EST、IDH、ALP、MDH、GDH、POD、ATPase和ME等10种同工酶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泥蚶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随着机体分化和生理... 采用不连续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泥蚶(TegillarcagranosaLinnaeus)19个发育阶段的ADH、LDH、EST、IDH、ALP、MDH、GDH、POD、ATPase和ME等10种同工酶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泥蚶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随着机体分化和生理活动的改变,同工酶基因的表达呈现出显著的时序变化。在10种酶中,LDH和ATPase两种酶的所有酶带及EST、MDH和ME等的部分酶带在各个发育阶段持续表达,其他酶带只出现在发育阶段的某一或某些阶段,并且表现出了与泥蚶营养方式、代谢形式等生理活动的关联性。在泥蚶的个体发育阶段过程中,IDH、MDH、GDH、ME、ALP等5种酶在32细胞期表达的酶带数剧增,因此32细胞期可能是合子基因表达启动的时间;ADH、EST、LDH、MDH、GDH、ME等6种酶在泥蚶的附着变态期酶带大幅减少或产生新酶带,可能与泥蚶附着期运动方式、代谢强度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个体发育 同工酶基因表达与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个体发育早期器官发育顺序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玫 王臣 刘鸣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3-175,T006,共4页
研究了泽泻个体发育早期的器官发育顺序。认为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原胚—成熟种子胚阶段 ,以苗端发育先于根端和胚芽节生根原基并快于胚根原基为特点 ;种子萌发—种苗形成阶段 ,以胚根生长快于胚芽节生根为特点。并指出前者与水生植物... 研究了泽泻个体发育早期的器官发育顺序。认为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原胚—成熟种子胚阶段 ,以苗端发育先于根端和胚芽节生根原基并快于胚根原基为特点 ;种子萌发—种苗形成阶段 ,以胚根生长快于胚芽节生根为特点。并指出前者与水生植物芡和睡莲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早期 泽泻 个体发育 器官发育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过寄生及个体发育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雷英 黄静 +2 位作者 董新阳 张帆 李元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1-486,共6页
室内以米蛾卵为寄主,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及个体发育。结果发现,2种赤眼蜂在米蛾卵内均产入多于1粒的卵量,玉米螟赤眼蜂在单粒米蛾卵内产入的卵量显著高于松毛虫赤眼蜂的卵量。随发育,单粒卵内的蜂幼虫数量逐渐下降... 室内以米蛾卵为寄主,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及个体发育。结果发现,2种赤眼蜂在米蛾卵内均产入多于1粒的卵量,玉米螟赤眼蜂在单粒米蛾卵内产入的卵量显著高于松毛虫赤眼蜂的卵量。随发育,单粒卵内的蜂幼虫数量逐渐下降,至羽化前,单粒米蛾卵内蜂个体数量低于2头,但松毛虫赤眼蜂数量仍少于玉米螟赤眼蜂数量。2种蜂的发育模式相似,体积随产入后时间延长而增大,在72 h处和144 h处有明显的下降,分别和发育进入预蛹期及蛹到羽化的发育阶段相对应。羽化前的发育阶段分为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羽化1 d后赤眼蜂成虫咬破寄主卵壳钻出。幼虫孵化及化蛹前各蜕1次皮,整个幼虫阶段仅有1个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个体发育 卵量 体积 米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鲢个体发育过程中同工酶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吴力钊 王祖熊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9-58,共10页
采用淀粉或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及特异性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了白鲢早期发育过程中(从未受精卵到卵黄吸尽期)及成体不同组织(脑、眼、心、肌、肾、肝)中六种同工酶系统(LDH,MDHIDHADHSDH,EST)的分化表达谱式。白鲢各同工酶基因... 采用淀粉或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及特异性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了白鲢早期发育过程中(从未受精卵到卵黄吸尽期)及成体不同组织(脑、眼、心、肌、肾、肝)中六种同工酶系统(LDH,MDHIDHADHSDH,EST)的分化表达谱式。白鲢各同工酶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早期发育过程中,ADH和SDH基因均无活性,其它四种同工酶则具有不同的个体发育谱式。值得一提的是,由取自同一地区的两对白鲢的受精卵的形成胚胎的LDH和EST同工酶的个体发育谱式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很可能与不同白鲢母本的未受精卵中不同的同工酶组成有关。本文最后还提出了今后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 同工酶基因 基因表达 调控 个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叶唐松草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个体发育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立军 汪矛 谷安根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01-106,共6页
肾叶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 L.)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个体发育研究证明,正如谷安根等在“Studies on Cotyledon Node Zone”的研究中所发现的那样,它也存在一个子叶节区和以该区为中心的两个过渡区,即子叶节区向下的子叶节—根过... 肾叶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 L.)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个体发育研究证明,正如谷安根等在“Studies on Cotyledon Node Zone”的研究中所发现的那样,它也存在一个子叶节区和以该区为中心的两个过渡区,即子叶节区向下的子叶节—根过渡区(下胚轴)与子叶节—茎过渡区(即子叶节区的中部和上部)。在它的子叶节区下部存在中始式二原型具双钩状后生木质部的单中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叶唐松草 初生维管系统 个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假种皮的发生和果实的个体发育 被引量:11
11
作者 柯冠武 王长春 黄进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22-26,共5页
本文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对龙眼假种皮的发生和果实的个体发育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观察结果认为,龙眼果实的个体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1期是果皮和种皮生长期,约50天左右;第2期是假种皮,子叶生长及果实成熟期,约60天左右。果皮和... 本文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对龙眼假种皮的发生和果实的个体发育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观察结果认为,龙眼果实的个体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1期是果皮和种皮生长期,约50天左右;第2期是假种皮,子叶生长及果实成熟期,约60天左右。果皮和种皮的明显生长在前,且几乎是同步的;假种皮明显生长在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种皮 发生位置 个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实生树个体发育不同阶段叶片H_2O_2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飞雪 张新忠 +1 位作者 王忆 韩振海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9-764,共6页
【目的】了解多年生木本植物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氧化还原平衡态的变化。【方法】以中国农业大学八口试验基地种植的苹果属‘紫塞明珠’ב富士’,‘金冠’ב紫塞明珠’杂种实生树和‘富士’/‘SH1’/八棱海棠嫁接树为试材,... 【目的】了解多年生木本植物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氧化还原平衡态的变化。【方法】以中国农业大学八口试验基地种植的苹果属‘紫塞明珠’ב富士’,‘金冠’ב紫塞明珠’杂种实生树和‘富士’/‘SH1’/八棱海棠嫁接树为试材,对不同节位叶片H2O2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苹果实生树不同杂交组合间、实生树与嫁接树间以及单株间叶片H2O2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紫塞明珠’ב富士’实生树生殖生长期(R)叶片H2O2含量均显著高于童期(J)和成年营养生长期(V)。‘富士’/‘SH1’/八棱海棠嫁接树所有节位叶片H2O2含量均与杂种实生树R期相近。实生树R期叶片CAT,APX,GR酶活性均显著高于J期和V期。【结论】实生树个体发育不同阶段活性氧代谢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个体发育 过氧化氢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个体发育及其寿命和产卵量的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长青 李元喜 +2 位作者 刘同先 张帆 罗晨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在实验室25±1℃、RH70%~75%、光照L∶D=14h∶10h、光照强度3500lx条件下,观察了以烟粉虱为寄主时,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个体发育及羽化雌蜂的产卵量和寿命,并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根据蜕皮现象及形态特征,雌蜂羽化... 在实验室25±1℃、RH70%~75%、光照L∶D=14h∶10h、光照强度3500lx条件下,观察了以烟粉虱为寄主时,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个体发育及羽化雌蜂的产卵量和寿命,并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根据蜕皮现象及形态特征,雌蜂羽化前的发育可分为6个阶段:卵期、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预蛹期和蛹期。一龄和二龄的发育历期均为1d左右,卵和三龄的发育历期约需2d,预蛹期0.8d,蛹期5d。在每天更换寄主的情况下,雌蜂平均寿命21.9d,最长29d,最短8d;产卵量为79.1粒,最多124粒,最少51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恩蚜小蜂 雌蜂 烟粉虱 个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湿度对北京地区B型烟粉虱个体发育和种群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向玉勇 郭晓军 +2 位作者 张帆 李子忠 罗晨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2-156,共5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条件对北方地区B型烟粉虱在黄瓜(北京202)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18℃时,烟粉虱从卵到成虫羽化需要33.6d,而在33℃时仅需14,4d。烟粉虱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7~33℃,其总的存活率以27℃时最高,低温... 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条件对北方地区B型烟粉虱在黄瓜(北京202)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18℃时,烟粉虱从卵到成虫羽化需要33.6d,而在33℃时仅需14,4d。烟粉虱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7~33℃,其总的存活率以27℃时最高,低温和高温对烟粉虱的发育和存活均有抑制作用;成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从18℃时的41.3d降低到36℃时的10.4d,产卵量亦随之减少。烟粉虱卵及各龄期若虫在75%相对湿度下存活率最高,总存活率达到77.8%。在27℃,相对湿度为55%,75%和95%条件下,烟粉虱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27.5,31.2和15.7d,单雌产卵量分别达到264.3粒,220.0粒和110.4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烟粉虱 温度和湿度 黄瓜 个体发育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裂长管茧蜂个体发育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邵屯 刘春燕 +1 位作者 陈科伟 曾玲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是许多双翅目实蝇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为繁育寄主,系统观测了前裂长管茧蜂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特征及其相应的... 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是许多双翅目实蝇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为繁育寄主,系统观测了前裂长管茧蜂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特征及其相应的发育历期。观察结果表明,前裂长管茧蜂整个生活史由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组成。其幼虫可划分为四个龄期,一龄幼虫具几质丁的坚硬头壳和镰刀状的颚,形态特征与行为习性与二、三、四龄幼虫完全不同。前裂长管茧蜂约需20天完成世代发育。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及四龄幼虫的历期依次为1.91、2.02、1.75、2.04和2.31d;蛹的历期介于8~10d,雌性个体发育时间长于雄性。前裂长管茧蜂通常比未被寄生的寄主迟3~5d羽化,雌、雄蜂在羽化后即能交配、产卵,被寄生的桔小实蝇幼虫体表上会留下明显的深褐色产卵孔,寄主化蛹后产卵孔仍保留在其蛹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裂长管茧蜂 桔小实蝇 个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割潜蝇茧蜂的个体发育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光红 杨建全 +2 位作者 季清娥 黄居昌 陈家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1-323,共3页
在恒温(25±1)℃和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切割潜蝇茧蜂的世代发育历期为24.7~29.1 d,其中卵期1.7~2.3 d;幼虫分3龄,共12.0~14.0 d;蛹期(含预蛹期)8.0~10.0 d.另产卵前期为3.0~3.5 d.羽化后成蜂存活15~33 d,雄蜂寿命短于雌蜂.
关键词 切割潜蝇茧蜂 个体发育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捕食量对穴蚁蛉个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宣达 周汉辉 古德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8-23,共6页
本文报导了室内羽化的蚁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用半合成人工饲料饲养)首次获得交尾产卵成功,并连续多代繁殖,实验结果证明:穴蚁蛉Mymneleon(Morter)sagax幼虫的发育历期,明显地随着捕食猎物机率的增加而缩... 本文报导了室内羽化的蚁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用半合成人工饲料饲养)首次获得交尾产卵成功,并连续多代繁殖,实验结果证明:穴蚁蛉Mymneleon(Morter)sagax幼虫的发育历期,明显地随着捕食猎物机率的增加而缩短,个体发育的整齐度则随捕食机率的增加而提高;当投饵频率即捕食机率达到并保持一定水平时,可突破自然界蚁蛉的年生活史,增加年发生代数,本研究结果,使穴蚁岭在室内1周年完成了3个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蚁蛉 捕食量 个体发育 蚁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对虾个体发育早期的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春华 李广丽 黄荣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7,共7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凡纳对虾(Penaeusvannamei)个体发育早期6个时期的11种同工酶系统(EST、ALP、ACP、GDH、MDH、LDH、AAT、ME、LAP、ADH、AMY)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凡纳对虾在幼体发育阶段已基本具备分解代谢蛋白质、脂...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凡纳对虾(Penaeusvannamei)个体发育早期6个时期的11种同工酶系统(EST、ALP、ACP、GDH、MDH、LDH、AAT、ME、LAP、ADH、AMY)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凡纳对虾在幼体发育阶段已基本具备分解代谢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酶系。在早期发育过程中,EST同工酶系最为复杂,显示5—15条谱带,至少由6个位点编码;整个发育早期阶段GDH表达很弱,未见R AMY及Q AMY的表达;ALP、GDH、AMY及EST在无节幼体期表达很弱或未见表达;ACP、MDH、ME、ADH及AMY酶谱从糠虾幼体第Ⅲ期开始谱带数明显增加;除LAP、AAT酶谱简单且各期变化差异不大外,其它9种同工酶均随发育进程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电泳 个体发育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个体发育早期的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广丽 朱春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8-343,共6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对罗氏沼虾个体发育早期 9个时期的八种同工酶系统 (EST、ALP、AMY、GDH、MDH、LDH、SOD、ME)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SOD、ME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酶谱相对稳定 ,SOD表现为三条谱带 ,ME表现为两条谱带 ;而EST...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对罗氏沼虾个体发育早期 9个时期的八种同工酶系统 (EST、ALP、AMY、GDH、MDH、LDH、SOD、ME)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SOD、ME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酶谱相对稳定 ,SOD表现为三条谱带 ,ME表现为两条谱带 ;而EST、ALP、AMY、GDH、MDH、LDH则随发育其酶谱表现出明显差异 ,酶谱渐趋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电泳分棉 个体发育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水氮运筹对机采棉个体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龚双凤 马兴旺 +4 位作者 索俊宇 杨涛 陈宝燕 牛新湘 何万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6,共9页
为研究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水氮运筹对棉花塑型的影响,采用机采棉种植模式(66cm+10cm)田间试验,在总灌溉量和总施肥量相同条件下,研究不同生育期灌溉量(W1、W2、W3)和追氮量(N1、N2、N3)对棉花个体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与氮... 为研究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水氮运筹对棉花塑型的影响,采用机采棉种植模式(66cm+10cm)田间试验,在总灌溉量和总施肥量相同条件下,研究不同生育期灌溉量(W1、W2、W3)和追氮量(N1、N2、N3)对棉花个体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与氮肥处理对棉花7个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高产处理W1N2的株高79.9cm、株宽42.4cm、茎粗9.67mm、每株果枝数9.1、单铃质量5.90g、单株有效铃数5.8、籽棉产量7 845.88kg/hm2。精细化水(W)氮(N)运筹对棉株内围铃、外围铃的构成比例以及上、中、下部棉铃分布比例影响不显著,高产处理W1N2的下、中、上部棉铃分配比例达到36%、33%、31%。通过机采棉膜下滴灌精细化水肥运筹,可对棉花植株农艺性状进行有效调控,实现优化棉花产量结构,增加籽棉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运筹 机采棉 个体发育 塑型 籽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