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估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41,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出,是艾思奇由《大众哲学》的"通俗化"走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必然归宿,是由"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质性跃升的标志,是特定政治条件和知识环境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出,是艾思奇由《大众哲学》的"通俗化"走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必然归宿,是由"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质性跃升的标志,是特定政治条件和知识环境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直接针对"没入在各个实际问题里的哲学"和"空理论的以及滥用公式的哲学",它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实质与现实路径——不是"书斋课堂里的运动"和"滥用公式的运动",而是对抗战实践经验的吸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指示"与"发展"。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具体政治实践的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并且对于当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相关研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思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理论背景 基本内涵 历史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释义 被引量:2
2
作者 侯小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38,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其实是中国当代哲学的自我理解问题,命题本身就包含着两个问题,即"化"什么和怎么"化";前者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对象和内容,后者回答所遵循的方法和路径。在回答这两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其实是中国当代哲学的自我理解问题,命题本身就包含着两个问题,即"化"什么和怎么"化";前者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对象和内容,后者回答所遵循的方法和路径。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还需要澄清一个前提,即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这个看似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却一直作为问题存在着,这是因为我们在接纳外来文化时已先迷失了作为主体的自我。中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然主体,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社会现实实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当代价值,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提出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95-96,共2页
由教育部社科司委托华东师大哲学系、科研处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讨论会4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湘潭大学、安徽师大、复旦大学等单位的代表二十余人与会,教育部社科司... 由教育部社科司委托华东师大哲学系、科研处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讨论会4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湘潭大学、安徽师大、复旦大学等单位的代表二十余人与会,教育部社科司领导也出席了会议。现就会议讨论的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 与会代表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命题既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指称的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反映着共产党人的自觉追求和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传统哲学 研讨会综述 毛泽东哲学思想 邓小平理论 传统文化 中国哲学 学术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逻辑根据——关于“中国为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倪志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6-172,共7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其方法论的视域中,必须澄明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中国为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的实践逻辑的根据问题。因为,如果中国不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那么,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其方法论的视域中,必须澄明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中国为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的实践逻辑的根据问题。因为,如果中国不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那么,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就缺乏可靠的实践逻辑的根据。从思考、解决中国实际的重大问题,即思考、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问题、中国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等三大维度,去探究和澄明"中国为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的实践逻辑方面的根据,对人们思考和解决这个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性问题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实践逻辑的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析伪 被引量:1
5
作者 曾祥云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2,共8页
我国近100年社会主义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即是科学社会主义从抽象理论演变为物态化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本义,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对象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特性来看,它不研究和回答具体问题,... 我国近100年社会主义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即是科学社会主义从抽象理论演变为物态化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本义,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对象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特性来看,它不研究和回答具体问题,也不像具体科学那样,可以为实际问题提供具体解决方案。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能必然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中国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虽不能具体化、实在化,但它提供了强有力的世界观指导、价值观引领和方法论支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 对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得与失
6
作者 张允熠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8,274-279,共16页
20世纪的中国哲学离不开毛泽东的哲学,而毛泽东的哲学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人所共知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总结毛泽东在哲学上的这些得与失,对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进... 20世纪的中国哲学离不开毛泽东的哲学,而毛泽东的哲学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人所共知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总结毛泽东在哲学上的这些得与失,对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的中国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维”定位
7
作者 黄显中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共13页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其进行明确定位。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定位为党的优良作风,确立其对于党的建设的根本铸魂地位;定位为党的革命事业,确立其对于不断...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其进行明确定位。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定位为党的优良作风,确立其对于党的建设的根本铸魂地位;定位为党的革命事业,确立其对于不断夺取党的事业胜利的关键先导地位;定位为党的创新理论,确立其对于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流地位;定位为党的实践智慧,确立其对于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水平的核心保障地位。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维”定位,为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玉章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求索及贡献
8
作者 黄书光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4,共8页
作为资深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吴玉章在长期的本土教育实践和理论求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他不仅善于用革命精神引领多维办学实践的新民主主义方向,而且注重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与结合本土国情的持续探索,并自... 作为资深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吴玉章在长期的本土教育实践和理论求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他不仅善于用革命精神引领多维办学实践的新民主主义方向,而且注重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与结合本土国情的持续探索,并自觉以唯物辩证法破解教育变革中的种种矛盾问题及其症结。其一生钟情办学的博大教育情怀和植根本土实际的开拓进取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崇高人格境界和独特教育智慧,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中国化求索和探寻贴合国情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作出了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玉章 教育家 马克思主义 教育理论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形式及其意蕴
9
作者 李承贵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共10页
考之百余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交合互动的历史,其会通形式大致可概括为同质会通、补位会通、诠释会通、载体会通、实践会通等五种形式。同质会通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中具有“同质性”内容进行会通;补位会通是指马克思... 考之百余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交合互动的历史,其会通形式大致可概括为同质会通、补位会通、诠释会通、载体会通、实践会通等五种形式。同质会通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中具有“同质性”内容进行会通;补位会通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通过互相补充对方的缺陷以实现会通;诠释会通是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诠释,以使二者相契的思想元素实现会通;载体会通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通过载体(主体)的介绍、传播与接受而实现会通;实践会通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在指导和总结革命实践中实现会通。五种会通各具内涵、各具特性、各具价值,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在形式上表现为多样性、在内容上表现为深刻性、在思想上表现为关怀性、在理论上表现为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会通形式 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
10
作者 唐正东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F0002,237,共13页
中国共产党人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辩证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矛盾运动原理、唯物辩证法以及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以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 中国共产党人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辩证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矛盾运动原理、唯物辩证法以及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以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在实践第一的前提下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等具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在整体性和不断发展性两个维度上得到了提升,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在实现路径上得到了深化,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被提升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高度,其思想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使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推进及其重大意义
11
作者 田克勤 王夏冀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共6页
抗日战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对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客观要求。抗日战争时期,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系统地阐述了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 抗日战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对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客观要求。抗日战争时期,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系统地阐述了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其分析阐述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系统地阐述了建设中华民族新社会新国家的路线和纲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推进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以及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深入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梳理原则
12
作者 任平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
在新时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方位上,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可能性就是要全面推进“两个结合”,用中国精神、中国话语重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形态。为此,在方法论自觉的意义上,“第二个结合”关于“根脉”的理解和把握要以... 在新时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方位上,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可能性就是要全面推进“两个结合”,用中国精神、中国话语重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形态。为此,在方法论自觉的意义上,“第二个结合”关于“根脉”的理解和把握要以“大历史观”融贯历史性梳理原则,着力把握以下三点:其一,历史性梳理原则必须彻底摆脱“全盘西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立场,超越以外部反思性形塑的“抽象继承法”和“碎片抽取法”来任意剪裁中国传统哲学“遗产”而导致的困境,明确指认中国传统哲学是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历史地加以整体传承的文化根脉和思想资源。其二,中国传统哲学绝非已经死亡、完全被历史遗弃的“枯槁王国”,而是历经千年沧桑具有自我发展强大生命活力和内在规律性的思想体系,“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就是中国传统哲学在新时代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洗礼而“接着讲”和“自己讲”的结果形态。其三,历史性梳理原则在微观上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范畴、命题、原理、思想的历史演化脉络和逻辑逐一加以梳理和继承,在宏观上要以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视域来深刻把握中国传统哲学走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总体历史演化规律。这一具有活生生的生命历史的逻辑指向,正是以“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灵魂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梳理原则 中国传统哲学 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走深、走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文喜访谈
13
作者 张文喜 秦岭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F0003,共6页
在访谈中,张文喜教授围绕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走深、走实的议题展开探讨。他认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解读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独特品格,对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方能真切地理解... 在访谈中,张文喜教授围绕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走深、走实的议题展开探讨。他认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解读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独特品格,对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方能真切地理解马克思在谈论“正义”等政治哲学论题时所采取的独到视角,并由此深入到对现实的物质生活关系,尤其是所有权问题的批判与把握中。同时,要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由深入实,必须自觉地关注“治国理政”等具有时代意义的现实命题,并对社会公共领域的具体问题保持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所有权 治国理政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三个重要维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振峰 程刘畅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科学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依据,对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依据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鲜明人民性、直接现实性和开放发展性,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理论前提;从理论发展来说,... 科学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依据,对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依据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鲜明人民性、直接现实性和开放发展性,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理论前提;从理论发展来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经由“两个结合”形成的创新理论成果,呈现出更新、更行的理论特质;从现实依据来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直接指引下所创造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是“行”的生动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理论创新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生逻辑
15
作者 朱泽渊 庞虎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3,共13页
近代,无论是在“边缘”抗争的传统儒学,还是盛极一时的西方学术,皆因其自身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无法代表中国学术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超越中西而确立起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 近代,无论是在“边缘”抗争的传统儒学,还是盛极一时的西方学术,皆因其自身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无法代表中国学术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超越中西而确立起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引领地位。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将学术建设置于中国社会革命的逻辑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规律、社会现实、文化发展方向等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创造性的剖析和解读,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同时,也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学术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与党的建设的互动发展——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考察
16
作者 庞虎 田源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2,共13页
近代以来,“学术团体”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学术社团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进程与党的自身建设呈现良性互动的态势:一... 近代以来,“学术团体”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学术社团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进程与党的自身建设呈现良性互动的态势:一方面学术中国化与党的建设参与主体的交叉增添了党的组织建设的新活力,马克思主义学术成果融入干部教育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学术论争的积极成果丰富了党的思想建设的学理资源,优良文风学风的确立提升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新高度;另一方面党的自身建设也引领了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发展前景,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汇聚了主体力量、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发展动力。总结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代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党的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经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学术中国化 党的建设 互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的辩证法叙事
17
作者 陈加飞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0,共11页
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叙事体系的范式变革与话语创新,需要走向历史深处重新发现和深度激活历史中的辩证法。马克思通过剥去黑格尔辩证法“普遍性—特殊性”结构的神秘外壳,使辩证法获得唯物主义根基,实现了辩证法结构从“普遍性—... 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叙事体系的范式变革与话语创新,需要走向历史深处重新发现和深度激活历史中的辩证法。马克思通过剥去黑格尔辩证法“普遍性—特殊性”结构的神秘外壳,使辩证法获得唯物主义根基,实现了辩证法结构从“普遍性—特殊性”到“特殊性—普遍性”的革命性颠倒。从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这一革命性辩证法在实现其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过程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特殊性不断赋予和形成与普遍性的内在张力,促进了马克思“特殊性—普遍性”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其成为一种活的有生命力的辩证法。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是以“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等原创性命题、标识性范畴和创新性话语为时代路标,阐扬与敞显出马克思“特殊性—普遍性”辩证法革命的深层历史意义及其中国式推进。澄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的哲学根基与内在张力,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生命线的叙事创新与范式书写,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辩证法 特殊性 普遍性 范式革命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
18
作者 赵梓涵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11,共13页
延安时期毛泽东立足中国革命实践,借鉴中西哲学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具有原创性的系统建构。毛泽东赋予“实践”“劳动”等基本范畴以中国特色,以“现实”为统摄自下而上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哲学体系。概而论之,这一贡献主... 延安时期毛泽东立足中国革命实践,借鉴中西哲学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具有原创性的系统建构。毛泽东赋予“实践”“劳动”等基本范畴以中国特色,以“现实”为统摄自下而上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哲学体系。概而论之,这一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统一“物质”与“实践”的现实观深化了本体论;予“物质”以“运动”的辩证唯物论丰富了世界观;融通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唯物辩证法完善了方法论;以人民为起点和终点的人民主体观升华了价值观。毛泽东的这一建树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质和最初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毛泽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革命话语”的起源: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中国化的早期探索
19
作者 王娟娟 吴汉全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共9页
现代中国“革命话语”起源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解读革命现象,在中国环境下运用阶级斗争理论进行社会革命探索的思想结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基于唯物史观的... 现代中国“革命话语”起源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解读革命现象,在中国环境下运用阶级斗争理论进行社会革命探索的思想结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基于唯物史观的接受,在中国最早形成了关于“革命”的观念体系,这自然是以五四时期中国社会演进状态及思想发展状况为背景的,但同时也体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革命论“中国化”的主观努力,亦即具体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革命论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革命论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革命话语”在中国的形成有着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实践活动的支撑,不仅有力地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基本标识的同时亦不断完善其话语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话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结历史经验与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
作者 张泽凝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勇于创造的伟大历程。历史经验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必不可少的中间阶段,是由实践向理论升华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踔厉奋发的历史,恰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勇于创造的伟大历程。历史经验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必不可少的中间阶段,是由实践向理论升华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踔厉奋发的历史,恰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这部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凝练,要注重从主体维度、客体维度、过程维度进行深入探索,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经验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