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茶诗英译中“音”、“形”、“意”传递初探 |
詹星
|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2
|
活用活解话“声”“音”——关于“声”“音”词义的探讨 |
柳飞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3
|
《五音通韵》“音和”切及其所反映的北方官话语音特征 |
李军
|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共享的声音记忆——文化交融背景下“昆明调”的旋法特征与传承现状 |
申吉浩岚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5
|
二胡表演艺术中的情与音 |
林东坡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
6
|
再论《字汇》音切的来源 |
吴萍
郑贤章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5
|
|
|
7
|
关于“音本体”和“乐本体”的几点思考——兼及音乐本质问题 |
范晓峰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3 |
5
|
|
|
8
|
一部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电影音乐——论电影《集结号》的音乐 |
狄其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
9
|
玄应《一切经音义》中的近字 |
黄仁瑄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
10
|
《可洪音义》与《龙龛手镜》研究 |
韩小荆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
11
|
《回回药方》阿汉对音与元代汉语北方话的疑母 |
蒋冀骋
|
《汉语学报》
|
2007 |
9
|
|
|
12
|
希麟音系的声纽对音及其语音系统 |
黄仁瑄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6
|
|
|
13
|
据《可洪音义》解读《龙龛手镜》俗字释例 |
韩小荆
|
《语言科学》
|
2007 |
3
|
|
|
14
|
《中原音韵》音系有入声证 |
金欣欣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
15
|
论玄应《一切经音义》喉音声母晓、匣、云、以的分立 |
王曦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2
|
|
|
16
|
酸臭为佳:明清以来贵州[酉音]菜的开发利用 |
严奇岩
|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17
|
《新订中州全韵》所引《中原雅音》——兼论《新订中州全韵》的音系性质 |
李超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18
|
清代徽州韵书《乡音集要解释》音系述略 |
熊桂芬
徐彬彬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19
|
朱熹部分叶音声母古音性质试拟之理据例释 |
汪业全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20
|
陶渊明“性不解音”新解 |
李小荣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