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诗英译中“音”、“形”、“意”传递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詹星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93-394,共2页
中国具有深远的茶文化和诗文化,茶诗就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研究茶诗可从其内容、音韵、形式和意境入手。文章着重从茶诗叠词、茶诗意境和茶诗意象三个方面探讨茶诗英译中"音"、"形"、"意"的传递,期待通... 中国具有深远的茶文化和诗文化,茶诗就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研究茶诗可从其内容、音韵、形式和意境入手。文章着重从茶诗叠词、茶诗意境和茶诗意象三个方面探讨茶诗英译中"音"、"形"、"意"的传递,期待通过茶诗英译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诗英译 “音”、“形”、“意” 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用活解话“声”“音”——关于“声”“音”词义的探讨
2
作者 柳飞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7-159,共3页
"声"和"音"是与音乐密切相关的词语,不论在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里,此两字(词)的含义向来异同并存、既清且混,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此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本文认为不宜按西方思维方式分别为"声""音"定义,区别使用,而应遵循我... "声"和"音"是与音乐密切相关的词语,不论在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里,此两字(词)的含义向来异同并存、既清且混,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此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本文认为不宜按西方思维方式分别为"声""音"定义,区别使用,而应遵循我国文化传统活用活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 “音” 活用 活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音通韵》“音和”切及其所反映的北方官话语音特征
3
作者 李军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8,共12页
《五音通韵》以十二摄四呼、十九声母、五声调的语音系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北方官话的语音特征。不过,“韵目”图、韵书列字所反映的语音特征与现代北方官话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内容来看,《五音通韵》语音系统是建立在《五音集... 《五音通韵》以十二摄四呼、十九声母、五声调的语音系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北方官话的语音特征。不过,“韵目”图、韵书列字所反映的语音特征与现代北方官话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内容来看,《五音通韵》语音系统是建立在《五音集韵》基础之上的,并以“音和”切的方式对《五音集韵》反切进行了改动,“音和”切更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实际语音特征。论文结合“音和”切所反映的语音特征,对“韵目”图、韵书语音特征与现代北方官话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实际语音入声韵与阴声韵读音合流,入声调分化与现代北方官话基本一致的语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通韵》 《五集韵》 “音和”切 北方官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的声音记忆——文化交融背景下“昆明调”的旋法特征与传承现状
4
作者 申吉浩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传统民歌获至地方依恋的当代价值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昆明调”作为本土的听觉标识,既是本土民歌的有声遗存,更是外来文化对边地浸濡与涵化的证物,其为民间多样态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支撑、承载了...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传统民歌获至地方依恋的当代价值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昆明调”作为本土的听觉标识,既是本土民歌的有声遗存,更是外来文化对边地浸濡与涵化的证物,其为民间多样态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支撑、承载了底层叙事的心理需求。关注以“声音”为媒介所建构的传承语境和旋律变体彰显的语言差异,探讨价值取向与民众审美需求的心理期待,地方依恋彰显的情感逻辑,折射出地方知识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歌 昆明调 记忆 “音-词互动” 价值判断 传承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胡表演艺术中的情与音 被引量:4
5
作者 林东坡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7-88,103,共3页
作为系统工程的二胡表演艺术 ,“情”与“音”渗透在该系统的“演奏主体与客体”、“二度创作”这两个子系统中 ,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二胡 表演艺术 “情” “音” “二度创作” 辨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字汇》音切的来源 被引量:5
6
作者 吴萍 郑贤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254-258,共5页
通过比对、分析相关辞书中的注音材料可知,《字汇》中的音切有多种来源:《洪武正韵》是主要来源,《字汇》中绝大部分反切源于此书,而很多直音则直接选用其小韵韵目;《重刊详校篇海》是补充来源,《字汇》中有而《洪武正韵》中没有的字,... 通过比对、分析相关辞书中的注音材料可知,《字汇》中的音切有多种来源:《洪武正韵》是主要来源,《字汇》中绝大部分反切源于此书,而很多直音则直接选用其小韵韵目;《重刊详校篇海》是补充来源,《字汇》中有而《洪武正韵》中没有的字,其音切主要来源于此;宣城方音是不可忽视的来源,《字汇》中部分反切与直音受到了梅氏方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汇》 来源 《洪武正韵》 《重刊详校篇海》 宣城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音本体”和“乐本体”的几点思考——兼及音乐本质问题 被引量:5
7
作者 范晓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3年第4期6-10,共5页
“音本体”是从音乐构成的自然法则(即科学的观念和方法)入手,揭示音乐美学作为学科存在意义的方式和美的规律。“乐本体”是以作为文化存在(即文化的观念和思想)的整体结构,来描述音乐存在方式和音乐美的存在方式。但从学科领域和学科... “音本体”是从音乐构成的自然法则(即科学的观念和方法)入手,揭示音乐美学作为学科存在意义的方式和美的规律。“乐本体”是以作为文化存在(即文化的观念和思想)的整体结构,来描述音乐存在方式和音乐美的存在方式。但从学科领域和学科研究的方法论来看,“音本体”是作为艺术形态学而特殊存在的狭义的音乐形态学的音响存在,具有音乐美学哲学基础即主客体分离的哲学思维。“乐本体”是作为人的文化之一的整体结构而存在的广义的音乐文化存在,并不是音乐美学学科或方法论的问题,而是一种文化观念、思维和思想的综合体现。音乐的本质与作为文化观念和社会意识(思想)的功能之间,所反映的正是主客观相互关系的一种认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本体” “乐本体” 乐本质 乐存在方式 乐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电影音乐——论电影《集结号》的音乐 被引量:2
8
作者 狄其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19,共2页
电影《集结号》上映后引起了评论界与观众的强烈反响,这部电影的音乐也引起了音乐界与观众注意。这部电影的音乐是把艺术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的音乐作品。"独特的乐队编制"塑造出新奇的音响色彩与音响效果,更深刻地表达作曲家... 电影《集结号》上映后引起了评论界与观众的强烈反响,这部电影的音乐也引起了音乐界与观众注意。这部电影的音乐是把艺术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的音乐作品。"独特的乐队编制"塑造出新奇的音响色彩与音响效果,更深刻地表达作曲家深刻的理念和独特构思;"完美的音画结合"使得影片所展现的内容更加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乐” “乐队编制” “音画逆行” “音画游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应《一切经音义》中的近字 被引量:5
9
作者 黄仁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7-129,共3页
玄应近字包括有五个方面的内容:转注字、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和词语化对音字。近字大约是指跟正体字相对应的文字。
关键词 玄应 一切经 近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洪音义》与《龙龛手镜》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小荆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89,共3页
《龙龛手镜》是为识别手写佛经疑难俗字而作的一部字典,是脱离了原文背景的文字汇编,所收录的文字大多形体怪异,难以辨识。《可洪音义》则是一部以辨析手写佛经中的俗讹难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此书可以说是佛经随文注释的汇编,... 《龙龛手镜》是为识别手写佛经疑难俗字而作的一部字典,是脱离了原文背景的文字汇编,所收录的文字大多形体怪异,难以辨识。《可洪音义》则是一部以辨析手写佛经中的俗讹难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此书可以说是佛经随文注释的汇编,所释俗字、难字很容易还原到经文背景中去,容易辨识,所以此书对于识别《龙龛手镜》中的疑难俗字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龛手镜》 《可洪义》 疑难俗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回药方》阿汉对音与元代汉语北方话的疑母 被引量:9
11
作者 蒋冀骋 《汉语学报》 2007年第1期11-20,共10页
《中原音韵》的疑母大多消失了,个别小韵还保留着,《回回药方》阿汉对音材料所放映的语音情况大致相同。是什么原因促使疑母消失,什么条件使疑母得以保留?我们给予了探讨。
关键词 中原 阿汉对 疑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麟音系的声纽对音及其语音系统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仁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33-37,共5页
梵汉对音材料证明希麟音系声纽的语音特征是:1)全浊声母不送气,而且带有同部位的鼻音音色; 2)舌音分立,而泥、娘纽合流;3)唇音分立;4)精、章组同时对译梵音c组辅音。希麟反切注音材料反映的是带有长安口音的通语系统,该系统有一定的保守... 梵汉对音材料证明希麟音系声纽的语音特征是:1)全浊声母不送气,而且带有同部位的鼻音音色; 2)舌音分立,而泥、娘纽合流;3)唇音分立;4)精、章组同时对译梵音c组辅音。希麟反切注音材料反映的是带有长安口音的通语系统,该系统有一定的保守性;希麟梵汉对音材料反映的是记录时音的长安方音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麟 续一切经 梵汉对 长安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据《可洪音义》解读《龙龛手镜》俗字释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小荆 《语言科学》 2007年第5期89-94,共6页
《龙龛手镜》是为识别手写佛经疑难俗字而作的一部字典,是脱离了原文背景的文字汇编。其收录的文字大多形体怪异,难以辨识。《可洪音义》则是一部以辨析手写佛经中的俗讹难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书,此书可以说是佛经随文注释的汇... 《龙龛手镜》是为识别手写佛经疑难俗字而作的一部字典,是脱离了原文背景的文字汇编。其收录的文字大多形体怪异,难以辨识。《可洪音义》则是一部以辨析手写佛经中的俗讹难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书,此书可以说是佛经随文注释的汇编。其所释俗字、难字很容易还原到经文背景中去,容易识别,所以该书对于辨识《龙龛手镜》中的疑难俗字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龛手镜》 《可洪义》 疑难俗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音韵》音系有入声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欣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5-79,共5页
元代戏曲家周德清是江西高安人,他编撰的《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重要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特别是元代语音系统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中原音韵》音系是否有入声,在学术界意见分歧比较大。通过对《中原音... 元代戏曲家周德清是江西高安人,他编撰的《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重要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特别是元代语音系统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中原音韵》音系是否有入声,在学术界意见分歧比较大。通过对《中原音韵》中周德清关于入声的论述以及其中一些关键词的分析,可以认为《中原音韵》音系是有入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韵》 周德清 入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玄应《一切经音义》喉音声母晓、匣、云、以的分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曦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286-290,共5页
在周法高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反切比较法、反切用字分析法、并注多音对立考察法、概率统计法等方法,对玄应《一切经音义》中喉音声母进行了考察,证明玄应语音中喉音声母晓、匣、云、以都分别独立而有别。
关键词 玄应 《一切经义》 唐初语 声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臭为佳:明清以来贵州[酉音]菜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奇岩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由于历史上缺盐以及受“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三无”环境影响,贵州成为我国典型的酸食区,但贵州酸食文化不为学界所关注。[酉音]菜包括素[酉音]菜、荤[酉音]菜和酸汤,以酸臭为佳,成为贵州酸食之魂。[酉音]菜是贵州... 由于历史上缺盐以及受“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三无”环境影响,贵州成为我国典型的酸食区,但贵州酸食文化不为学界所关注。[酉音]菜包括素[酉音]菜、荤[酉音]菜和酸汤,以酸臭为佳,成为贵州酸食之魂。[酉音]菜是贵州百姓日常饮食的必需品,一度成为家庭财富的主要标志。历史文献中主要记载黑苗和仲家两个族群嗜好[酉音]菜,清代以来,[酉音]菜被其他民族仿效,包括汉族在内的贵州各民族都有喜食[酉音]菜的习俗,形成今天黔人嗜酸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菜 [酉]菜 酸臭为佳 民族饮食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订中州全韵》所引《中原雅音》——兼论《新订中州全韵》的音系性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超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7,共10页
《新订中州全韵》是清代周昂撰写的一部南曲韵书,被誉为南化到极点的曲韵书。韵书中大量援引了《中原雅音》的音注。文章通过比较二书的音切,着重讨论了二书语音特点的异同及二书的关系,在二者关系探讨的基础上也能更加明晰地把握《新... 《新订中州全韵》是清代周昂撰写的一部南曲韵书,被誉为南化到极点的曲韵书。韵书中大量援引了《中原雅音》的音注。文章通过比较二书的音切,着重讨论了二书语音特点的异同及二书的关系,在二者关系探讨的基础上也能更加明晰地把握《新订中州全韵》的音系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订中州全韵》《中原雅 特点 系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徽州韵书《乡音集要解释》音系述略
18
作者 熊桂芬 徐彬彬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124,共7页
《乡音集要解释》是记录清代徽语的一部韵书,其音系与现代徽语休黟片以及祁婺片婺源话的读音多有相同,不同之处由语言演变和语言接触造成。
关键词 《乡集要解释》 徽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部分叶音声母古音性质试拟之理据例释
19
作者 汪业全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9-419,共11页
叶音声母通常是今音性质的,但朱熹部分叶音声母可以从上古音角度作出解释,其理据在于注叶人叶取了古读旧音或方音,或者叶音用字构成了古谐声、古通假等关系。明了这些理据,才能对相关叶音声母的语音性质作出识断。
关键词 朱熹 声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性不解音”新解
20
作者 李小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8-94,102,共8页
《宋书》、《晋书》、《南史》等史书皆有陶渊明"不解音声"、"性不解音"的记载,但从其诗文作品看,陶氏是精通音乐的,尤其是古琴艺术。对此矛盾,历来治陶者的解释是史书有误。本文则从道教音乐出发,指出陶渊明所不... 《宋书》、《晋书》、《南史》等史书皆有陶渊明"不解音声"、"性不解音"的记载,但从其诗文作品看,陶氏是精通音乐的,尤其是古琴艺术。对此矛盾,历来治陶者的解释是史书有误。本文则从道教音乐出发,指出陶渊明所不解的是灵宝"玉音"。易言之,陶渊明精通的是世俗琴乐,而非宗教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性不解音” 灵宝“玉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