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变”:身份焦虑与书写暧昧的指代——“革命-恋爱”叙事模式解析
1
作者 颜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09,共4页
"革命-恋爱"叙事模式中"突变"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叙述常常遭致人们的诟病。"突变"现象其实是知识主体在表述"谁"、"怎样"才能成为革命主体的无奈策略和方式,其间隐含着写作者对自身主... "革命-恋爱"叙事模式中"突变"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叙述常常遭致人们的诟病。"突变"现象其实是知识主体在表述"谁"、"怎样"才能成为革命主体的无奈策略和方式,其间隐含着写作者对自身主体身份的焦虑和掩盖自己书写的困境和暧昧。因此这种"突变"也许无法体现其事理与逻辑的真实性,但它却真实地传达了革命知识分子当时那种特殊的心理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恋爱”叙事模式 “突变” 主体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克理斯玛”信仰的隐喻性书写——早期普罗小说“革命-恋爱”模式阐释 被引量:2
2
作者 颜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113,共6页
早期普罗小说"革命-恋爱"模式通过爱情"得"与"失"的叙述来体认和确证革命的超验性和权威性,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无处不在的革命"克理斯玛"信仰,因而充满了"布局的欲望"。恋爱话语具有... 早期普罗小说"革命-恋爱"模式通过爱情"得"与"失"的叙述来体认和确证革命的超验性和权威性,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无处不在的革命"克理斯玛"信仰,因而充满了"布局的欲望"。恋爱话语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表述功能,这既是"革命的艺术化"叙事理念展示,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渴望再生的普遍文化心理再现,更有隐身其后的现代文人追求"圣道"传统心态的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革命-恋爱”模式 恋爱话语 神圣性 权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