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指示性”教育:创新传统语文教育 被引量:2
1
作者 郑逸农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33,共6页
“非指示性”是对“指示”的反叛与否定 ,由教师主宰转向师生对话、互为教育。其核心精神是“二不” :不指示学习目标 ,不指示问题答案。其实质是让学生在“三开放”中 ,通过互动与对话 ,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非指示性”教育... “非指示性”是对“指示”的反叛与否定 ,由教师主宰转向师生对话、互为教育。其核心精神是“二不” :不指示学习目标 ,不指示问题答案。其实质是让学生在“三开放”中 ,通过互动与对话 ,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非指示性”教育首先用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教学。“非指示性”教育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行动依据 ,以对话理论、团体动力学原理为效力保障。“非指示性”教案与以往的教案相比 ,有两个明显的不同 ,不预设教学目标 ,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指示性”教育 建构主义 人本主义 教案 教学目标 中学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非指示性”教育一同成长
2
作者 郑逸农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师 “非指示性”教育 班级管理 教师专业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