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述评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漆玲玲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12,共4页
-
文摘
伊里奇是“非学校化社会”理论的创始人和“非学校化运动”的倡导者。他认为,学校不仅不能有效地履行它的教育职能,而且妨碍真正的学习和教育,使教育发生异化,应废除学校。
-
关键词
伊里奇
“非学校化”
教育思想
教育职能
隐蔽课程
美国
-
Keywords
Illich
school
hidden curriculum
deschooling society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论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家军
杨洁
-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1,共5页
-
文摘
伊里奇是"非学校化"思想的创始人和"非学校化运动"的倡导者。他通过对作为现代宗教的学校神话和教育异化的批评,提出了"非学校化社会"的思想,并构建了"学习网络"的理想蓝图。伊里奇的思想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实施终身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他对于学校教育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关于"学习网络"的设想过于理想化。
-
关键词
伊里奇
“非学校化”思想
学习网络
-
Keywords
Illich
"deschooling" thoughts
learning webs
-
分类号
G40-05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非学校化”教育40年:从改革理想到教育实践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佳佳
韦珠祎
-
机构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7,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中国‘在家上学’的教育实践与监管政策研究"(项目编号:CHA160211)
-
文摘
在借鉴伊万·伊里奇"去学校化"社会这一概念的基础上,约翰·霍尔特提出了"非学校化"教育的概念,指代一种区别于学校教育的教育方式。为了强调与学校教育的不同,"非学校化"教育一度刻意与学校教育保持对立,显现出了"为反对而反对"的特点。随着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它逐渐不再盲目反对学校教育体制,而是将重心转移到了自我建构上。"非学校化"教育实践的发展得益于"在家上学"群体,并一度成为"在家上学"群体最主要的教育方式。不过,随着"在家上学"运动的发展,"非学校化"教育逐渐成为了"在家上学"群体众多教育选择中的一种。未来,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非学校化"教育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其内涵与表现形式也将更加丰富。
-
关键词
“非学校化”教育
在家上学
学校教育
-
Keywords
unschooling
homeschooling
school education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