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在华留学生“隐性课程”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赵欣
-
机构
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
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
出处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XW002)
-
文摘
以来自印度、巴基斯坦、泰国、意大利、南非等国家的留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过程中的“隐性课程”,即以非课堂形式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实践为载体,通过教育环境或非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留学生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学术或非学术的知识、经验或影响。结果显示,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中的“隐性课程”主要表现为跨文化人际交往、社会化活动参与、中国媒体使用等社会参与和实践。同时,对于中国文化类课程来说,汉语课程可以被视为一种“隐性课程”,汉语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能够更好地满足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修课的需要。“隐性课程”对正式课程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积极影响在于能够强化或扩展留学生在正式课程中所学的中国文化知识,但同时,不同类型的交往群体对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的有效性、不同类型的文化体验活动对其社会化活动参与的有效性以及汉语能力水平对其中国媒体使用的有效性会产生影响。深入探讨中国文化课程中的“隐性课程”与正式课程的互动与影响,能够为制订与修订留学生的培养方案,组织和安排相关课外教育、教学辅导和学习支持,以及挖掘留学生常用社交媒体的多语种功能提供参考。实现“隐性课程”与正式课程的优势互补,有助于增强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融入感,发挥其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中介”和“意见领袖”作用,在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中互学互鉴,“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
关键词
在华留学生
中国文化课程
“隐性课程”
正式课程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
Keywo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Chinese culture courses
hidden curricula
formal curriculum
Chinese culture dissemination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论“隐性课程”在职业学校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王芳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湖南长沙
-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6,共2页
-
文摘
“隐性课程”是一种曾被人们忽视的教育资源。但它的隐蔽性、愉悦性、持久性却正好契合了职业学校人格教育的需要.使其在职校人格教育中具有矫正、内化、维持等特殊重要的作用。合理构建职业学校的“隐性课程”,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关键词
“隐性课程”
职业学校
人格教育
作用
-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我国学校隐性德育课程研究述评
被引量:9
- 3
-
-
作者
王艳秋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5,共3页
-
文摘
自从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于1968年在其专著《班级生活》中首次正式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以来,隐性课程便成为课程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隐性课程的研究帷幕从此真正拉开,此后逐渐形成了结构功能论、现象诠释学、社会批判理论等流派,在空间上也由美国向英国、加拿大等地扩展。
-
关键词
德育课程研究
“隐性课程”
述评
学校
社会批判理论
美国教育
结构功能论
班级生活
-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发挥隐性课程作用 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
被引量:4
- 4
-
-
作者
施蕾芬
-
机构
浙江丽水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处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53,共2页
-
-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德育实效
“隐性课程”
“潜在课程”
1968年
美国学者
80年代
隐蔽课程
显性课程
教育环境
教育经验
教育形式
杰克逊
潜课程
学术性
教室
学生
学校
态度
-
分类号
G63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对国内教育界隐性知识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吴梅
张国平
-
机构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12期20-21,共2页
-
-
关键词
知识研究
教育界
国内
隐性知识
“隐性课程”
教育领域
个人知识
比较系统
-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现代人文素质要求与校园人文体育构建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徐军
郑华
叶慧敏
-
机构
上饶师范学院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1-52,共2页
-
文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为中国更快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发展良机,同时,对北京乃至中国的发展,将多角度、全方位的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人文素质
人文体育
“隐性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校园文化管理
-
分类号
G812.5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对“绿色校园”理念的定位及教育环境创设的思考
被引量:7
- 7
-
-
作者
陈穆
-
机构
江苏阜宁中学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2年第8期7-10,共4页
-
-
关键词
绿色校园
环境创设
学校文化建设
教育
“隐性课程”
“精神家园”
校园环境
学生成长
-
分类号
G630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