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国“陪都”重庆音乐期刊发展述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宝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2期7-17,F0002,I0001,I0002,5,共15页
20世纪40年代因抗日战争影响,伴随国民政府首府向西南迁移,重庆被颁定为“陪都”,成为战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音乐期刊发展受此影响随之呈现出活跃的态势。在六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19种音乐期刊,每年都有两至三种新刊更替。其中...
20世纪40年代因抗日战争影响,伴随国民政府首府向西南迁移,重庆被颁定为“陪都”,成为战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音乐期刊发展受此影响随之呈现出活跃的态势。在六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19种音乐期刊,每年都有两至三种新刊更替。其中既有国民政府官办的,也有民间音乐社团或出版机构编辑出版的。办刊宗旨虽有不同、办刊特色异彩纷呈,但都能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承载那个时代文化传播的需要,讴唱最嘹亮的抗战歌谣,为推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发挥出了应有的平台传播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陪都”
重庆
音乐期刊
分类简析
发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战"陪都"时期巴渝武术考
被引量:
2
2
作者
冉学东
吴必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2,共4页
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吸引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外来武术在民族存亡之际...
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吸引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外来武术在民族存亡之际成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国术",习武救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铸就了重庆武术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
巴喻武术
战日战争
馆校会社
套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后方”戏曲景观:抗战时期西安社会变革与剧坛文艺生态(1931—1945)
3
作者
李有军
张雯
《艺术百家》
2025年第4期64-75,共12页
抗战时期,西安作为“大后方”,戏曲班社林立。随着沦陷区人口流入西安,外来避难的评剧、豫剧、蒲剧班社与西安本土的秦腔班社进行艺术交流与竞演,形成了战时特殊背景下西安剧坛的“另类繁荣”。国民政府推进“陪都西京”建设,一定程度...
抗战时期,西安作为“大后方”,戏曲班社林立。随着沦陷区人口流入西安,外来避难的评剧、豫剧、蒲剧班社与西安本土的秦腔班社进行艺术交流与竞演,形成了战时特殊背景下西安剧坛的“另类繁荣”。国民政府推进“陪都西京”建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包括戏曲在内的西安文化教育发展。西安当局通过设立戏曲审查机构、创立行业协会,有效加强了对戏曲班社的组织管理。自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西安城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屡遭日军轰炸,当地戏曲班社因此出现分化。部分演艺团体被迫辗转迁徙,以易俗社、三意社为代表的戏班选择坚守演出阵地。这种坚守远非“职业操守”所能涵盖,它是艺人群体用戏曲鼓舞民众的重要体现,还是战时中国西北地区文化生态的重要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西安剧坛
人口内迁
“陪都
西京”
改良与竞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国“陪都”重庆音乐期刊发展述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宝杰
机构
西安音乐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2期7-17,F0002,I0001,I0002,5,共1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中国音乐期刊的发展历史研究”(14YJA760012)阶段成果
陕西省“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陕组通字[2018]33号)阶段成果
文摘
20世纪40年代因抗日战争影响,伴随国民政府首府向西南迁移,重庆被颁定为“陪都”,成为战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音乐期刊发展受此影响随之呈现出活跃的态势。在六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19种音乐期刊,每年都有两至三种新刊更替。其中既有国民政府官办的,也有民间音乐社团或出版机构编辑出版的。办刊宗旨虽有不同、办刊特色异彩纷呈,但都能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承载那个时代文化传播的需要,讴唱最嘹亮的抗战歌谣,为推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发挥出了应有的平台传播效用。
关键词
民国
“陪都”
重庆
音乐期刊
分类简析
发展特点
Keywords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r-time capital”Chongqing
music journal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J607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战"陪都"时期巴渝武术考
被引量:
2
2
作者
冉学东
吴必强
机构
成都体育学院
重庆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2,共4页
文摘
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吸引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外来武术在民族存亡之际成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国术",习武救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铸就了重庆武术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
关键词
“陪都”
巴喻武术
战日战争
馆校会社
套路结构
Keywords
period of accompaniment capital of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aggression
Bayu-Wushu
Chongqing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后方”戏曲景观:抗战时期西安社会变革与剧坛文艺生态(1931—1945)
3
作者
李有军
张雯
机构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2025年第4期64-75,共12页
基金
2024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安三意社百年秦腔演艺活动研究(1895—2023)”(项目编号:2024J016)阶段性成果
2023年度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项目“抗战时期西安剧社戏曲生产及其救亡演剧活动研究(1931—1945)”(项目编号:2021QNYC121)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抗战时期,西安作为“大后方”,戏曲班社林立。随着沦陷区人口流入西安,外来避难的评剧、豫剧、蒲剧班社与西安本土的秦腔班社进行艺术交流与竞演,形成了战时特殊背景下西安剧坛的“另类繁荣”。国民政府推进“陪都西京”建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包括戏曲在内的西安文化教育发展。西安当局通过设立戏曲审查机构、创立行业协会,有效加强了对戏曲班社的组织管理。自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西安城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屡遭日军轰炸,当地戏曲班社因此出现分化。部分演艺团体被迫辗转迁徙,以易俗社、三意社为代表的戏班选择坚守演出阵地。这种坚守远非“职业操守”所能涵盖,它是艺人群体用戏曲鼓舞民众的重要体现,还是战时中国西北地区文化生态的重要见证。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西安剧坛
人口内迁
“陪都
西京”
改良与竞演
Keywords
the Period of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The Xi'an Theatrical Scene
Population Migration
“The Secondary Capital Xijing"
Improvement and Competition
分类号
J826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国“陪都”重庆音乐期刊发展述析
李宝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抗战"陪都"时期巴渝武术考
冉学东
吴必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后方”戏曲景观:抗战时期西安社会变革与剧坛文艺生态(1931—1945)
李有军
张雯
《艺术百家》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