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陪都”重庆音乐期刊发展述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宝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2期7-17,F0002,I0001,I0002,5,共15页
20世纪40年代因抗日战争影响,伴随国民政府首府向西南迁移,重庆被颁定为“陪都”,成为战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音乐期刊发展受此影响随之呈现出活跃的态势。在六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19种音乐期刊,每年都有两至三种新刊更替。其中... 20世纪40年代因抗日战争影响,伴随国民政府首府向西南迁移,重庆被颁定为“陪都”,成为战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音乐期刊发展受此影响随之呈现出活跃的态势。在六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19种音乐期刊,每年都有两至三种新刊更替。其中既有国民政府官办的,也有民间音乐社团或出版机构编辑出版的。办刊宗旨虽有不同、办刊特色异彩纷呈,但都能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承载那个时代文化传播的需要,讴唱最嘹亮的抗战歌谣,为推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发挥出了应有的平台传播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陪都”重庆 音乐期刊 分类简析 发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陪都"时期巴渝武术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冉学东 吴必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2,共4页
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吸引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外来武术在民族存亡之际... 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吸引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外来武术在民族存亡之际成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国术",习武救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铸就了重庆武术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 巴喻武术 战日战争 馆校会社 套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后方”戏曲景观:抗战时期西安社会变革与剧坛文艺生态(1931—1945)
3
作者 李有军 张雯 《艺术百家》 2025年第4期64-75,共12页
抗战时期,西安作为“大后方”,戏曲班社林立。随着沦陷区人口流入西安,外来避难的评剧、豫剧、蒲剧班社与西安本土的秦腔班社进行艺术交流与竞演,形成了战时特殊背景下西安剧坛的“另类繁荣”。国民政府推进“陪都西京”建设,一定程度... 抗战时期,西安作为“大后方”,戏曲班社林立。随着沦陷区人口流入西安,外来避难的评剧、豫剧、蒲剧班社与西安本土的秦腔班社进行艺术交流与竞演,形成了战时特殊背景下西安剧坛的“另类繁荣”。国民政府推进“陪都西京”建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包括戏曲在内的西安文化教育发展。西安当局通过设立戏曲审查机构、创立行业协会,有效加强了对戏曲班社的组织管理。自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西安城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屡遭日军轰炸,当地戏曲班社因此出现分化。部分演艺团体被迫辗转迁徙,以易俗社、三意社为代表的戏班选择坚守演出阵地。这种坚守远非“职业操守”所能涵盖,它是艺人群体用戏曲鼓舞民众的重要体现,还是战时中国西北地区文化生态的重要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西安剧坛 人口内迁 “陪都西京” 改良与竞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