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多元决定论与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
1
作者 李广平 郭元元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9-65,共7页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不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而是以资本为主体结构的经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揭示资产阶级社会内在矛盾、规律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资本是阶级存在的基础,阶级概念的全部规定包含在作为生产方...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不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而是以资本为主体结构的经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揭示资产阶级社会内在矛盾、规律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资本是阶级存在的基础,阶级概念的全部规定包含在作为生产方式的资本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中。阶级分析展现了资本逻辑和力量:资本、剩余价值、积累、再生产,尤其是资本积累再生产机制体系,构成阶级概念和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的关键变量;资本多元决定论方法能使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成为既具有总体性、宏观性、历史性,又拥有能透视社会生活本质、生产机制,能展开日常生活多样性的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 剩余价值 资本多元决定论 资本积累再生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分析的新贡献
2
作者 董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10-13,共4页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社会主义矛盾的分析,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及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特征,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科学分析和阐述。在马...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社会主义矛盾的分析,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及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特征,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科学分析和阐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作出了新的贡献,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邓小平 基本矛盾分析 主要矛盾 上层建筑 阶级斗争 毛泽东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解放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群体分析:透视现阶段社会成员结构的重要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天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6-20,共5页
1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拥有关于阶级社会阶级结构的完整理论,其阶级分析法是我们观察分析阶级社会成员结构的根本方法。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却没有直接关于如何规察分析社会主义社会成员结构的理论和方法。我国社会... 1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拥有关于阶级社会阶级结构的完整理论,其阶级分析法是我们观察分析阶级社会成员结构的根本方法。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却没有直接关于如何规察分析社会主义社会成员结构的理论和方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群体 社会成员 阶级分析 利益矛盾 重要方 阶级结构 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分工 现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重视利益分析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浩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24-27,共4页
阶级分析法是我们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各种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这是无可疑义的。但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且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新的情况下,... 阶级分析法是我们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各种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这是无可疑义的。但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且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新的情况下,阶级分析法是否已经过时了?它是否还是根本的方法?应该用什么新的方法来观察社会主义时期的各种社会现象?研究这些问题无疑是重大的课题,特别对于认识和推进当前的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分析 阶级斗争 利益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资料所有制 社会主义时期 生产关系 阶级社会 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阶级分析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5
作者 李绍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43-46,共4页
马克思说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他的功劳。他说:“我的新东西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一)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二)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三)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马克思说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他的功劳。他说:“我的新东西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一)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二)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三)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对阶级斗争的贡献在于揭示了阶级存在的社会根源、阶级斗争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正如列宁指出的,“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因而也就是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敌对阶级之间,存在着根本利害冲突,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斗争。它们之间的斗争,由于双方力量对比的关系,有时会显得缓和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斗争 阶级分析 政治方向 民族资产阶级 阶级差别 无产阶级专政 阶级分析 蒋介石 历史阶段 阶级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太行根据地社会调查刍论 被引量:6
6
作者 马维强 行龙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99,共7页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调查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与方法,40年代的太行根据地农村调查是对这些理论与方法的重要实践。通过社会调查,党不仅准确把握和解决了农村问题,推进革命,改变农村,而且形成了"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调查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与方法,40年代的太行根据地农村调查是对这些理论与方法的重要实践。通过社会调查,党不仅准确把握和解决了农村问题,推进革命,改变农村,而且形成了"实践——理论——实践"这一具有本土特色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社会调查 太行根据地 阶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清末商会的诞生看资产阶级的初步形成 被引量:17
7
作者 朱英 《江汉论坛》 1987年第8期63-67,共5页
所谓阶级应该是一个社会集团,这个集团的成员不仅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相同的地位,具有共同的利益,而且彼此之间必须存在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成为协调行动的一股社会政治力量.孤立的状态是不可能形成一个阶级的,马克思在分析法国中世... 所谓阶级应该是一个社会集团,这个集团的成员不仅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相同的地位,具有共同的利益,而且彼此之间必须存在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成为协调行动的一股社会政治力量.孤立的状态是不可能形成一个阶级的,马克思在分析法国中世纪的小农时就曾指出:"由于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任何的共同关系,形成任何的全国性的联系,形成任何一种政治组织,所以他们就没有形成一个阶级."不难看出,一个阶级的形成有赖于其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和组织程度的提高,这也是考察资产阶级是否形成的一个重要依据.因为自发分散的资产阶级分子,只有组织程度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 社会集团 社会经济结构 阶级队伍 中世纪 政治力量 政治组织 分析 马克思 政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东剧变与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危害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新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70,共6页
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泛滥是苏联东欧国家向资本主义演变的主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因素。社会民主主义是反对阶级斗争、主张阶级调和的。但是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决不能放弃。在处理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党的... 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泛滥是苏联东欧国家向资本主义演变的主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因素。社会民主主义是反对阶级斗争、主张阶级调和的。但是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决不能放弃。在处理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党的关系时,应该把不同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应该把意识形态问题与党际关系区分开来。在讨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时,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剧变 社会主义民主主义思潮 阶级分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兼谈理论现代化问题
9
作者 苏双碧 《北京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45-50,共6页
我国的现代化不仅是指经济建设的现代化,理论也存在着现代化的问题。在改革的历程中,出现了大量新问题,诸如阶级关系,以及商品经济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意识和旧观念、旧意识的矛盾、以及商品经济所产生的某些资本主义的消极因素和社会主... 我国的现代化不仅是指经济建设的现代化,理论也存在着现代化的问题。在改革的历程中,出现了大量新问题,诸如阶级关系,以及商品经济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意识和旧观念、旧意识的矛盾、以及商品经济所产生的某些资本主义的消极因素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之间的矛盾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阶级斗争理论 资本主义国家 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社会 地主阶级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消极因素 具体分析 阶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方法论运用中的自我否定
10
作者 余政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2年第1期63-67,共5页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历史分析方法的运用是其内在的规定与要求。历史由无数个因果链相互交错而成,故因果分析为历史分析之孪生。因果本身之辩证性又决定了历史分析,因果分析都必然置于对立统一的思维框架之内。本文...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历史分析方法的运用是其内在的规定与要求。历史由无数个因果链相互交错而成,故因果分析为历史分析之孪生。因果本身之辩证性又决定了历史分析,因果分析都必然置于对立统一的思维框架之内。本文的意图是以社会基本矛盾为线索,就如上三个方面,研究哲学意义上的定性分析方法在经济学运用中的自我否定现象。 (一) 一门学科的方法由其对象所规定。不论什么时代,也不论社会性质有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分析 经济学方 生产关系 生产力 上层建筑 社会基本矛盾 资产阶级经济学 自我否定 经济基础 对立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和发展
11
作者 朱传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7,共7页
【正】 列宁说:“用唯物辩证法从根本上来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历史、自然科学、哲学以及工人阶级的政策和策略——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注意的事情,这就是他们做了最重要最新颖的贡献的地方,这就是他们在革命思... 【正】 列宁说:“用唯物辩证法从根本上来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历史、自然科学、哲学以及工人阶级的政策和策略——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注意的事情,这就是他们做了最重要最新颖的贡献的地方,这就是他们在革命思想史上英明地迈进的一步。”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英明地迈进的”光辉里程碑。它是马克思毕生中最重要的科学巨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 马克思主义 资本论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使用价值 矛盾分析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交换价值 价值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普世价值”说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新城 《学习论坛》 2009年第4期73-80,共8页
最近,"普世价值"的说法十分盛行。实际上,世界上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永恒的价值。理论分析表明:价值观念从来都是具体的,因人而异,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抽象的价值独立存在;价值的内涵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因而没有永恒的... 最近,"普世价值"的说法十分盛行。实际上,世界上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永恒的价值。理论分析表明:价值观念从来都是具体的,因人而异,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抽象的价值独立存在;价值的内涵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因而没有永恒的价值。关于"普世价值",有一些观点需要澄清:不能把客观事物中的共性当做价值观念的"普世性";不能把某一个阶级的价值观念当做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不能把自己或者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具有的伦理道德观念称为"普世价值";不能把人类生理上的共同点当做人的本性,进而推论出价值的"普世性"。国内外敌对势力鼓吹"普世价值"的目的,是想改变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道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恰恰是在指导思想上反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价值” 抽象与具体 西化 社会关系 阶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吗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斌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4,共9页
对《资本论》进行政治哲学的解读源自西方学者,国内很多学者也在解读。什么是政治哲学,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相应地,他们对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表达也是不同的。《资本论》明显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但是一些从事... 对《资本论》进行政治哲学的解读源自西方学者,国内很多学者也在解读。什么是政治哲学,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相应地,他们对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表达也是不同的。《资本论》明显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但是一些从事政治哲学研究的人认为《资本论》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这样一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就只剩下两个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虽然《资本论》中存在一些人提出的政治哲学问题,但政治哲学是不会被马克思承认的。今天一些学者所讨论的政治哲学尤其是西方政治哲学,只能算作政治学的内容。他们所谈论的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如果按照一般学科体系来归类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来归类则属于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算得上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只是阶级分析法,而它也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 政治哲学 科学社会主义 阶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雨》节选版的两处教学局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文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7,共3页
《雷雨》自进入高中语文课本以来,戏剧性地遭遇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阐释命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庸俗社会学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习惯于把《雷雨》当作一个社会问题剧,从阶级性的角度解读周家与鲁家的关系。随着学术界“把文学还给文... 《雷雨》自进入高中语文课本以来,戏剧性地遭遇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阐释命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庸俗社会学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习惯于把《雷雨》当作一个社会问题剧,从阶级性的角度解读周家与鲁家的关系。随着学术界“把文学还给文学史”口号的逐渐深入人心,中学语文教育界也开始认识到阶级分析法在解读《雷雨》时的强制性和非文学性,于是纷纷改弦易辙,试图从人性的角度重新理解周朴园的所作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教学 节选 庸俗社会 社会问题剧 阶级分析 语文课本 九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Q正传”研究之我见
15
作者 齐肃 《鲁迅研究动态》 1988年第3期45-46,共2页
我同意何其芳《论阿Q》一文中的一个看法:“困难和矛盾主要在这里;阿Q是一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种消极的可耻的现象。”我也同意这样的说法:“但如果以为仅仅依靠或者随便应用阶级和阶级性这样一些概念,就可以解决一切文学上的复杂的... 我同意何其芳《论阿Q》一文中的一个看法:“困难和矛盾主要在这里;阿Q是一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种消极的可耻的现象。”我也同意这样的说法:“但如果以为仅仅依靠或者随便应用阶级和阶级性这样一些概念,就可以解决一切文学上的复杂的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阿Q精神 阶级 鲁迅 文学 阶级分析 农民 国民性 作品 阶级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聊斋志异》妇女形象中人性的异化
16
作者 赵俪生 《文史哲》 1980年第6期10-15,共6页
一人性问题和人道主义,长期以来成为“禁区”。在“四人帮”统治时期,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性,不管是善良的人性或是邪恶的人性,都无例外地被归结到阶级的根源。即便归结不上,也要勉强归结上去。并且这种归结,还带有严重的机械论倾向,例... 一人性问题和人道主义,长期以来成为“禁区”。在“四人帮”统治时期,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性,不管是善良的人性或是邪恶的人性,都无例外地被归结到阶级的根源。即便归结不上,也要勉强归结上去。并且这种归结,还带有严重的机械论倾向,例如把一切人性的邪恶,都归结到剥削阶级的成员、或者仅仅是在意识形态方面被认为不够“合法”的人们的头上;又把一切人性的善良,都归结到被剥削的、劳动的、革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问题 异化 剥削阶级 机械论 阶级分析 阶级关系 人道主义 阶级社会 阶级根源 私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大学第九次科学討論会举行了关于批判继承問题的討論
17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4年第1期85-89,共5页
山东大学第九次科学讨论会,自今年三月二十日开幕,至四月十日閉幕。在社会科学方面共宣读和讨论了四十六篇论文和报告。其中有关理论的二十四篇,研究现代革命问題的十篇,研究历史的十二篇,这次讨论会不仅增加了研究理论和现状问題的比重... 山东大学第九次科学讨论会,自今年三月二十日开幕,至四月十日閉幕。在社会科学方面共宣读和讨论了四十六篇论文和报告。其中有关理论的二十四篇,研究现代革命问題的十篇,研究历史的十二篇,这次讨论会不仅增加了研究理论和现状问題的比重,而且在质量上也有显著的提高。第一,重视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继承 山东大学 社会科学 劳动人民 孔子 统治阶级 历史主义 无产阶级 阶级分析 社会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