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闻”“见”的音变构词看上古汉语有被动构词 被引量:7
1
作者 孙玉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0-566,共7页
从“闻”“见”二字音变构词的具体情况来看,上古汉语中,除了使动构词、意动构词等构词手段外,还有被动构词。上古汉语中,就已发现的材料看,被动构词是相当少见的。
关键词 音变构词 “闻”“见 被动构词 上古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闻见录》与其数学传播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必胜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5-940,共6页
目的解读近代北京第一份中文期刊《中西闻见录》中的数学知识,为中国近代数学史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原始期刊文献整理与分析。结果该刊数学内容包括:代数学,特别是勾股术和天元术;数论,特别是整数表示和素数判定;几何学,特别是圆以及... 目的解读近代北京第一份中文期刊《中西闻见录》中的数学知识,为中国近代数学史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原始期刊文献整理与分析。结果该刊数学内容包括:代数学,特别是勾股术和天元术;数论,特别是整数表示和素数判定;几何学,特别是圆以及正弦、余弦的求法以及编者与读者的数学问题互动交流。其中李善兰(1811—1882)的素数研究接近西方数学前沿,而在代数学、几何学方面,未达到西方水平。结论一方面,《中西闻见录》介绍了西方代数学、数论等一些新的数学成就,同时也介绍了中国数学家们在数论、代数学、几何学方面的一些新的探索。另一方面,个案研究表明李约瑟关于在18世纪西方科学已完全取代中国科学的观点是片面的。其中李善兰的素数判定研究,已等价于西方的相关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录》 考数根法 勾股术 天元术 李善兰(1811—188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闻见录》中天文知识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段海龙 冯立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1-356,共6页
目的探讨北京第一份近代期刊《中西闻见录》中的天文知识的内容,及其对科技传播的作用。方法原始期刊文献整理与分析。结果期刊中既有对天体的认识,也有对天文现象的解释,尤其是对当时"金星过日"现象进行的记录,是对重要的科... 目的探讨北京第一份近代期刊《中西闻见录》中的天文知识的内容,及其对科技传播的作用。方法原始期刊文献整理与分析。结果期刊中既有对天体的认识,也有对天文现象的解释,尤其是对当时"金星过日"现象进行的记录,是对重要的科学事件进行的最详尽及时的追踪报道,在《中西闻见录》中科学意义最为重大。结论该期刊在天文知识普及方面作了积极的贡献,在近代天文学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录》 天文学 科学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氏闻见记·打毬》释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黄聪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2-45,60,共5页
《封氏闻见记.打毬》是我们研究马球起源及唐代马球运动的重要文献,但很多人断章取义,致使对马球起源产生不同的看法。运用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法探讨了对《封氏闻见记.打毬》全文的释义,不仅对马球起源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而且还消解... 《封氏闻见记.打毬》是我们研究马球起源及唐代马球运动的重要文献,但很多人断章取义,致使对马球起源产生不同的看法。运用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法探讨了对《封氏闻见记.打毬》全文的释义,不仅对马球起源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而且还消解了以前的一些误识,对唐代马球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准确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封氏 打毡 马球 吐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政世态、风土名物的折射——江藩《舟车闻见录》新探及补遗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明峰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5,共14页
《舟车闻见录》是江藩在行旅途中陆续写成的,写作时间晚至道光二年(1822)。书稿初成时有十卷,后有增补,今仅存四卷,共收文164篇,另可辑得佚文45篇。《舟车闻见录》的版本有清抄本两种,至1948年才有上海合众图书馆石印本。《舟车闻见录... 《舟车闻见录》是江藩在行旅途中陆续写成的,写作时间晚至道光二年(1822)。书稿初成时有十卷,后有增补,今仅存四卷,共收文164篇,另可辑得佚文45篇。《舟车闻见录》的版本有清抄本两种,至1948年才有上海合众图书馆石印本。《舟车闻见录》内容博杂,涉及朝章国故、部族属国、人物传记、庙宇器物、草木鸟兽等;价值丰富,表现在反映国政民情、记录草木名物、印证思想行迹、辑存史料文献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藩 舟车 成书 价值 补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见录》与《海国闻见录》之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伯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十分贫乏。康熙六十年(1721),山西人樊守义著《身见录》。雍正八年(1730),福建人陈伦炯著《海国闻见录》。这是18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珍贵文献。有必要从作者身世、写作背景、撰著经过、写作目...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十分贫乏。康熙六十年(1721),山西人樊守义著《身见录》。雍正八年(1730),福建人陈伦炯著《海国闻见录》。这是18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珍贵文献。有必要从作者身世、写作背景、撰著经过、写作目的、内容特色等方面,对这两部书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守义 《身录》 陈伦炯 《海国录》 开眼看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人七十一与《西域闻见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亚茹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67-71,共5页
七十一,姓尼玛查,号椿园,满洲正蓝旗人。乾隆年间,先任职武陟县,后赴西域,在库车时撰写《西域闻见录》,死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前后。所著《西域闻见录》流传广,影响大,后人据此书编辑、摘录成书者甚多,以致版本亦多,约有20余种,其中有... 七十一,姓尼玛查,号椿园,满洲正蓝旗人。乾隆年间,先任职武陟县,后赴西域,在库车时撰写《西域闻见录》,死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前后。所著《西域闻见录》流传广,影响大,后人据此书编辑、摘录成书者甚多,以致版本亦多,约有20余种,其中有七十一自纂本,也有他人编纂或节选编纂另立书名,还有坊间刊刻另易书名的。各版本中以乾隆刻本为最优。该书是一部内容翔实、叙述生动,不受官修志书刻板程式束缚的私家历史著作,是研究中亚史、边疆史和民族史不可多得的一部重要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七十一 西域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学人张萱及其《西园闻见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丽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09-113,共5页
张萱为晚明著名学人,其著述丰厚,于史贡献犹多,惜其著作散佚较多,《西园闻见录》是其现今唯一一部存世的史著。该书卷帙浩博,详载明代有关德行、政事、边疆问题等方面的众多资料,实为一部明代史料的汇编,史料价值很高,是研治明史的重要... 张萱为晚明著名学人,其著述丰厚,于史贡献犹多,惜其著作散佚较多,《西园闻见录》是其现今唯一一部存世的史著。该书卷帙浩博,详载明代有关德行、政事、边疆问题等方面的众多资料,实为一部明代史料的汇编,史料价值很高,是研治明史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张萱 《西园录》 史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闻见录》的西医学传播策略考察
9
作者 谭玉龙 李勇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101,共5页
《中西闻见录》是西方传教士在北京创办的第一份近代华文报刊,成功突破了晚清政府最后一块禁地。作为近代科普性刊物,其在传播西学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其中德贞所介绍的西医学占据着特殊位置。在中西医存在冲突的背景下,《中西闻见录》调... 《中西闻见录》是西方传教士在北京创办的第一份近代华文报刊,成功突破了晚清政府最后一块禁地。作为近代科普性刊物,其在传播西学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其中德贞所介绍的西医学占据着特殊位置。在中西医存在冲突的背景下,《中西闻见录》调整传播策略,通过创造共同的语义空间、设计本土化的感观形式、采取设问自答的写作方法和实行连载的组稿方式来实现传播目的。但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传播知识和传播形式等方面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录》 西医学 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园闻见录》的流传及其文献价值
10
作者 宋红霞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3-125,共3页
《西园闻见录》由明代张萱辑录而成,所录材料上起洪武,下迄天启,涵盖了明朝250余年的历史。此书采摭浩博,卷帙颇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法律、教育、民俗等等,可谓一座明代史料的宝库,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旨在对... 《西园闻见录》由明代张萱辑录而成,所录材料上起洪武,下迄天启,涵盖了明朝250余年的历史。此书采摭浩博,卷帙颇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法律、教育、民俗等等,可谓一座明代史料的宝库,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旨在对其流传情况、卷数变化及文献价值进行考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园 流传 文献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莹的海防思想与海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戚其章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6-31,共6页
姚莹的海防思想与海国研究戚其章一姚莹(1785-1853年),字石甫,号明叔,晚年号展和,又名其斋为“十幸斋”,自称幸翁。世居安徽桐城麻溪。少时家道中落,“悲愤苦读,朝以日曙,夜四鼓不休,倦惟伏案而已”。1805年(... 姚莹的海防思想与海国研究戚其章一姚莹(1785-1853年),字石甫,号明叔,晚年号展和,又名其斋为“十幸斋”,自称幸翁。世居安徽桐城麻溪。少时家道中落,“悲愤苦读,朝以日曙,夜四鼓不休,倦惟伏案而已”。1805年(嘉庆十年),补安庆府学附生,家贫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防思想 姚莹 《康纪行》 《海国图志》 林则徐 英国侵略者 《海国录》 广大人民群众 魏源 《识小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姚莹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被引量:7
12
作者 施立业 《安徽史学》 1997年第4期48-52,共5页
关键词 历史地位 姚莹 《海国图志》 《海国录》 向西方学习 《四库全书总目》 睁眼看世界 世界地图 利玛窦 近代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陆羽与《毁茶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国荣 《农业考古》 2018年第5期172-175,共4页
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陆羽著有《茶经》和《毁茶论》,这一说法造成当代一些人的困惑。然而,经过仔细分析,原来是以现代人的思维去理解古代人文字字句而造成的偏差。《毁茶论》其实是对《茶经》的补充和完善,可能也是现存《茶经》曾经... 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陆羽著有《茶经》和《毁茶论》,这一说法造成当代一些人的困惑。然而,经过仔细分析,原来是以现代人的思维去理解古代人文字字句而造成的偏差。《毁茶论》其实是对《茶经》的补充和完善,可能也是现存《茶经》曾经修改的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羽 《茶经》 《毁茶论》 《封氏记》 茶道 李季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曲琵琶敌万金 仙乐能令“耳”暂明
14
作者 吴世英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64,共1页
中国诗文里,“见”与“闻”有时是不大分得清的。李白《上李邕》:“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一作闻)余大言皆冷笑。”殊调或者可以见之。大言则如何能见?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干村万落生荆杞。……君不见青海头,... 中国诗文里,“见”与“闻”有时是不大分得清的。李白《上李邕》:“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一作闻)余大言皆冷笑。”殊调或者可以见之。大言则如何能见?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干村万落生荆杞。……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兵车行》 《秋思》 “闻 “见 写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日本碎语》的碎语
15
作者 唐力行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3-85,共3页
关于《日本碎语》的碎语唐力行1992年冬,我赴日本讲学,在东京都东洋文库检索到徽商汪翼沧所撰《日本碎语》①一卷。该书为日本刊本,7行竖排,每行15字,共6页、12面,计汉字1012个。该书序言有云:“余尝怂恿鲍君以文... 关于《日本碎语》的碎语唐力行1992年冬,我赴日本讲学,在东京都东洋文库检索到徽商汪翼沧所撰《日本碎语》①一卷。该书为日本刊本,7行竖排,每行15字,共6页、12面,计汉字1012个。该书序言有云:“余尝怂恿鲍君以文刻入知不足斋书,尚未果”。这里的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知不足斋 天主教 《海国录》 长崎 东洋文库 《二刻拍案惊奇》 鲍廷博 《筹海图编》 鸦片战争前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法蒂问题”在19世纪的中国:一则中国人学习西学的小故事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叶祥 萧文强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9,共6页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的三十余年间,中国展开了一场称为"自强运动"的革新。这场革新带动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热潮。1872年在《中西闻见录》第五号刊登了一道问题:给定一个三角形,构作三个不重迭的圆,使得每个圆都...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的三十余年间,中国展开了一场称为"自强运动"的革新。这场革新带动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热潮。1872年在《中西闻见录》第五号刊登了一道问题:给定一个三角形,构作三个不重迭的圆,使得每个圆都与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余两个圆相切。这道问题在西方世界是一道著名的数学问题,于1803年由意大利数学家马尔法蒂(Malfatti)提出。这道题目在《中西闻见录》提出后,引起热切的公开学术交流。透过在该段时期对"马尔法蒂问题"的讨论历程,可见中国学者在"自强运动"期间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热切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强运动 新教传教士 《中西录》 马尔法蒂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赤山与《海国妙喻》辑录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淳邦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189,共8页
《海国妙喻》《津门杂记》《殷森德:华北传教记》(JOHN INNOCENT:A Story of Mission Work in North China)等一手资料揭示了《海国妙喻》辑录者张赤山的生平和其清末口岸文人与基督徒双重身份之特殊性。《海国妙喻》在辑录过程中受19... 《海国妙喻》《津门杂记》《殷森德:华北传教记》(JOHN INNOCENT:A Story of Mission Work in North China)等一手资料揭示了《海国妙喻》辑录者张赤山的生平和其清末口岸文人与基督徒双重身份之特殊性。《海国妙喻》在辑录过程中受19世纪传教士报刊《中西闻见录》《万国公报》影响甚大。张赤山带有强烈的主观创作意图,对辑录寓言的取舍、修正、改写都体现出口岸文人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文学态度。有鉴于张赤山及《海国妙喻》的独特性,在伊索寓言乃至西方寓言东传的历史过程中,辑录者自诩为"木铎"之作的《海国妙喻》是独特且不可忽视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国妙喻》 口岸文人 张赤山 《津门杂记》 《中西录》 《万国公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海疆域内的石塘、长沙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金明 《南洋问题研究》 1998年第1期30-41,共12页
关键词 万里长沙 南海疆域 万里石塘 南沙群岛 千里石塘 西沙群岛 七洲洋 海南岛 《海国录》 东沙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统事主的启示
19
作者 胡晓良 《领导科学》 1985年第4期60-,共1页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熟悉庞统这个人物。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高深、满腹经纶,称得上出类拔萃,一代人杰。只因生得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其貌不扬,为人所轻,骥足难展,几经辗蹇。庞统拜见曹操,曹操亲自出帐迎入,置酒共饮,愿...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熟悉庞统这个人物。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高深、满腹经纶,称得上出类拔萃,一代人杰。只因生得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其貌不扬,为人所轻,骥足难展,几经辗蹇。庞统拜见曹操,曹操亲自出帐迎入,置酒共饮,愿许「天生果能成大功,操请奏闻天子、封为三公之列。」爱才之心,略见一斑。至于庞统无意效忠曹操而出走,则另当别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统 三国演义 公之 求贤 中所 大贤 金镶玉 门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