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戴维·洛奇的“问题小说”观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守仁 宋艳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4-98,共5页
戴维·洛奇结合自己的文学创作体会和理论思考,提出了"问题小说"这一小说批评概念。本文探讨了"问题小说"产生的背景,分析其实质,展示其实践,一方面是为了说明洛奇提出"问题小说"这一概念的原因及该... 戴维·洛奇结合自己的文学创作体会和理论思考,提出了"问题小说"这一小说批评概念。本文探讨了"问题小说"产生的背景,分析其实质,展示其实践,一方面是为了说明洛奇提出"问题小说"这一概念的原因及该概念的深层内涵,另一方面是为了厘清这一概念以及"寓言体小说"、"非虚构小说"等类似标签所寓示的当代小说的发展进程,揭示当代学者和作家面对"小说之死"的困境,力图以创新求发展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问题小说” 寓言体小说 非虚构小说 小说之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小说讨论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乐朋 《当代文坛》 1982年第8期32-33,共2页
《文学报》关于“问题小说”的讨论,历时半年,共发表文章三十篇。它们围绕写问题还是写人生,分成肯定的、否定的和并行不悖的三种意见。 赞同者认为:“我们作家所反映的,是经过十年浩劫以后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问题成堆啊,有良知的作家... 《文学报》关于“问题小说”的讨论,历时半年,共发表文章三十篇。它们围绕写问题还是写人生,分成肯定的、否定的和并行不悖的三种意见。 赞同者认为:“我们作家所反映的,是经过十年浩劫以后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问题成堆啊,有良知的作家,怎么能不反映”,“古今中外,任何优秀的作品,都反映了社会矛盾,同时提出了社会问题”,当今作家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指导,“对生活中已为人们所觉察的问题,以文艺的形式加以反映,以引起人们注意。总的来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小说 讨论综述 写人生 作家 社会问题 “问题小说” 作品 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 赵树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篇小说:问题和思索——真与假
3
作者 林斤澜 《当代文坛》 1983年第1期5-6,共2页
短篇小说创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引起了广大文学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关注,本刊从本期起,开辟此专栏,供大家发表意见,来稿请开门见山、各抒创见,力避冗长,一次最好集中在一、两点上,谈得深入一些。
关键词 “问题小说” 短篇小说 作家 《受戒》 作品 外国文学史 曹雪芹 主题 赵树理 问题和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小说启蒙主题新论 被引量:19
4
作者 谭桂林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32,共11页
1918年初夏北京绍兴会馆中的那个夜晚,在中国新文学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在会馆里所发生的钱玄同与鲁迅的一场世纪性的对话,不仅催生了中国现代的白话小说,预示着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的历史即将从这里启程,而且在于... 1918年初夏北京绍兴会馆中的那个夜晚,在中国新文学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在会馆里所发生的钱玄同与鲁迅的一场世纪性的对话,不仅催生了中国现代的白话小说,预示着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的历史即将从这里启程,而且在于这场对话所涉及的“铁屋子”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主义 鲁迅小说 启蒙对象 被启蒙者 启蒙主题 《狂人日记》 知识分子 “吃人” “问题小说” 五四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知识女性老年人生的双重透视——读谌容长篇小说《人到老年》
5
作者 吴尚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67-68,40,共3页
谌容在新时期创作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以其对中年知识分子生存境遇的敏锐体察和陆文婷形象的成功塑造而引起强烈广泛的“轰动效应”,成为新时期文学初期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小说”之一。如今,陆文婷业已向老年迈进,中年知识分子及其... 谌容在新时期创作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以其对中年知识分子生存境遇的敏锐体察和陆文婷形象的成功塑造而引起强烈广泛的“轰动效应”,成为新时期文学初期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小说”之一。如今,陆文婷业已向老年迈进,中年知识分子及其相关问题也已成为一个潜隐话题留存于新时期文学的语境之中,而谌容又为我们推出了她的长篇新作《人到老年》(载《收获》1991.4.)。这两部小说时间跨度长达11年,仅一字之差。文字符号本身所具有的指向性足以直观地诱发我们对“中年”的情不自禁的回眸,进而想象这个刚到的“老年”文本与那个逝去的“中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谌容 知识女性 “问题小说” 长篇小说 老年人 退休老人 新时期文学 中年知识分子 信息快报 老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乡土”与“寻根”小说中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喜绒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本文在“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飞扬与流动”的视景下,对20年代的“乡土小说”与80年代的“寻根小说”进行了互为参照的比较分析,在较为宏阔的文化背景上,对这两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文学现象,作出了某些新的开掘与阐释。
关键词 “乡土小说” 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创作 寻根小说 地域特色 “问题小说” 传统文化 改造国民性 民族文化 乡土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的新开掘——长篇小说《寒风竹》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苏明春 《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126-128,共3页
五十多年前,钱钟书先生感言学者不能创作,写出《围城》,鹤鸣高天。今天,从事理论研究二十多年的朱兰芝先生出手就写了洋洋洒洒四十多万言的长篇《寒风竹》。理论工作者写小说,对朱先生来说,这是个挑战;对文艺界来说,这更是个挑... 五十多年前,钱钟书先生感言学者不能创作,写出《围城》,鹤鸣高天。今天,从事理论研究二十多年的朱兰芝先生出手就写了洋洋洒洒四十多万言的长篇《寒风竹》。理论工作者写小说,对朱先生来说,这是个挑战;对文艺界来说,这更是个挑战。山东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曾繁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风竹》 现实主义冲击波 新型知识分子 长篇小说 研讨会综述 “问题小说” 反腐败题材 中国知识分子 人性哲学 报告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树理小说世界与延安风骨
8
作者 肖丽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41-145,共5页
赵树理小说世界与延安风骨肖丽芳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在40年代的解放区曾独领风骚,孕育了一个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山药蛋”派,形成了一个富有感召力的“赵树理创作方向”,辉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文学... 赵树理小说世界与延安风骨肖丽芳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在40年代的解放区曾独领风骚,孕育了一个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山药蛋”派,形成了一个富有感召力的“赵树理创作方向”,辉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文学时代。赵树理是延安时期“最有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小说世界 “问题 《小二黑结婚》 “问题小说” 解放区 小说创作 赵树理小说 《李有才板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冲小说的典型心理
9
作者 白海珍 汪帆 《河北学刊》 1988年第2期63-68,共6页
陈冲是一个积极参预生活、善于思考人生的作家。他的作品的主要价值和赢得读者的力量都取决于对变革时代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敏锐发现与哲学思考。陈冲坎坷的生活经历不仅使他与科技生活、工业题材结下了良缘,还从爱因斯坦的体系中获得了... 陈冲是一个积极参预生活、善于思考人生的作家。他的作品的主要价值和赢得读者的力量都取决于对变革时代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敏锐发现与哲学思考。陈冲坎坷的生活经历不仅使他与科技生活、工业题材结下了良缘,还从爱因斯坦的体系中获得了“场”的概念与直觉。这就使他的小说具备了有别于一般“问题小说”、“改革小说”与“车间文学”的特点:注意对生活整体性的把握、显示出哲学概括的深度;通过对人物日常生活中复杂关系的描写,揭示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中人们的典型心理。陈冲小说的“整个主题”都“包含于一定典型性格和心理的分析中”(列宁语)。但这决不意味着陈冲小说已赶上了当前小说创作的“时髦”——心态小说。心理描写、心理结构、情节淡化都不是陈冲小说的基本审美特征。但这也决不是说陈冲小说尚属于传统小说之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哲学思考 审美特征 心理描写 “问题小说” 情节淡化 变革时代 哲学概括 积极参预 心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弃佳境 陷入庸常——致周梅森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经建 唐孕莲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90,共4页
周梅森是以“历史小说”的创作而闻名于文坛的。近年来其小说呈现了明显的创作“转型”趋势 :从对“历史”的审美体验到对当下社会政治“问题”的写实性表述。本文试图在对周梅森的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问题小说”的艺术审美解析中 ,指... 周梅森是以“历史小说”的创作而闻名于文坛的。近年来其小说呈现了明显的创作“转型”趋势 :从对“历史”的审美体验到对当下社会政治“问题”的写实性表述。本文试图在对周梅森的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问题小说”的艺术审美解析中 ,指出创作“转型”不但没有使他的小说创作显示出进化、提升的迹象 ,反倒令其陷入庸常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梅森 历史小说 艺术审美 写实性 “问题小说” 创作“转型” 艺术风格 叙述艺术 人物形象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土史诗的建构——评关仁山长篇新作《麦河》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义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5,共5页
最早被关仁山的小说吸引是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作的《九月还乡》、《大雪无乡》等一批被冠之为“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中篇小说。这些小说,不是简单地以“问题小说”的方式再现现实中的矛盾与问题,而是努力从“现实”背后发掘失落的... 最早被关仁山的小说吸引是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作的《九月还乡》、《大雪无乡》等一批被冠之为“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中篇小说。这些小说,不是简单地以“问题小说”的方式再现现实中的矛盾与问题,而是努力从“现实”背后发掘失落的诗性和纠结疼痛中的人性。大时代的悲喜剧总是扎根在小人物情感与命运的细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仁山 现实主义冲击波 长篇 史诗 乡土 《九月还乡》 中篇小说 “问题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树理的“标本”意义
12
作者 宋阜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7,共4页
 赵树理在中国1940—1960年代的文坛上几度浮沉,最终以悲剧告终,对研究这期间的中国文学是有着"标本"意义的。其"问题小说"创作与"中间人物"的塑造都为他招来不少是非,而究其根源却在于他所坚持的现实...  赵树理在中国1940—1960年代的文坛上几度浮沉,最终以悲剧告终,对研究这期间的中国文学是有着"标本"意义的。其"问题小说"创作与"中间人物"的塑造都为他招来不少是非,而究其根源却在于他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赵树理的褒与贬实际上与对现实主义把握的正确与否有关。赵树理这一"标本"提供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为现实主义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标本”意义 “问题小说” 人物塑造 现实主义 “中间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冰心对文学美的新开拓
13
作者 游友基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1期50-53,共4页
论冰心对文学美的新开拓游友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女性作家能象冰心那样以建构爱的哲学体系来重塑东方女性形象;能象她那样在新文学的草创期,辛勤耕耘,进行着多层面的审美开拓;能象她那样,确立优美和谐的女性文学审... 论冰心对文学美的新开拓游友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女性作家能象冰心那样以建构爱的哲学体系来重塑东方女性形象;能象她那样在新文学的草创期,辛勤耕耘,进行着多层面的审美开拓;能象她那样,确立优美和谐的女性文学审美范式,深深吸引当时和以后的广大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美 “问题小说” 冰心体 冰心创作 “爱的哲学” 哲理逻辑 文学主潮 现实主义 审美创造 性格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心早期创作的基督教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绍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早期创作 冰心 “爱” 人道主义 主人公 “母爱” 泰戈尔 “问题小说” 不良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到中年》简评 被引量:4
15
作者 郜元宝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0-101,共2页
《人到中年》简评郜元宝湛容的《人到中年》在1980年《收获》第1期上发表,后来又被改编成电影,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现在重读这部作品,我们仍然不难拂去岁月的尘埃,发现其中那无法掩抑的精神闪光点。可以看出,作者主要的用... 《人到中年》简评郜元宝湛容的《人到中年》在1980年《收获》第1期上发表,后来又被改编成电影,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现在重读这部作品,我们仍然不难拂去岁月的尘埃,发现其中那无法掩抑的精神闪光点。可以看出,作者主要的用意,是想通过一篇小说,向社会披露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到中年 中年知识分子 “问题小说” 冈察洛夫 马列主义 郜元宝 眼科手术 “问题 生存困境 人物内心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同代人的质询——谈歌《城市热风》论片
16
作者 颜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18,共4页
一、“似曾相识燕归来” 近来,当代文学批评界有一种懒惰的倾向,不愿对作家和文本作具体深入的研读,避免费神地思考作品指涉的问题,而热衷于群体式地对某一批作家进行表态性的评价。我以为,与其以简单两极性的方式去褒贬“
关键词 谈歌 社会心理 形象系列 平民意识 新历史主义小说 “问题小说” 特殊主义 现实主义 “新历史主义”小说 当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影响与中国形态——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
17
作者 刘嘉桂 《学海》 1998年第4期105-106,共2页
八十年前,迫于中国社会的严峻现实而倡扬起革命文学的缘故,“五四”新文学家们从引进外国文学思潮到设计新文学体式都吁求和倚重现实主义,使得现实主义成为外国文学思潮决开数千年老堤最初涌入中国现代文坛的主流。现实主义的美学思... 八十年前,迫于中国社会的严峻现实而倡扬起革命文学的缘故,“五四”新文学家们从引进外国文学思潮到设计新文学体式都吁求和倚重现实主义,使得现实主义成为外国文学思潮决开数千年老堤最初涌入中国现代文坛的主流。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和价值观念与小说形态和功能有着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形态 外来影响 “问题小说” 易卜生主义 “为人生” 文学研究会 “问题 泰戈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大隔壁是舞厅》
18
作者 贾月成 《当代文坛》 1986年第1期70-71,共2页
这是一篇称得上“问题小说”的作品。 八十年代中国昆明市的一角,同时出现了两个“新生事物”:一是中华夜大学,一是耀华舞厅。入夜,舞厅中传出各种中外乐曲,使相距只有三米远的夜大教学受到影响。校方找舞厅经理交涉,对方回答说:“我们... 这是一篇称得上“问题小说”的作品。 八十年代中国昆明市的一角,同时出现了两个“新生事物”:一是中华夜大学,一是耀华舞厅。入夜,舞厅中传出各种中外乐曲,使相距只有三米远的夜大教学受到影响。校方找舞厅经理交涉,对方回答说:“我们双方都凭营业证营业,谁也不违法。”出于无奈,任课老师李蓓佳亲自找到舞厅经理陆太阳再次进行交涉。谈话在双锋相对的气氛中进行,谁也没能说服谁。后来,李蓓佳拿出了五张调查表证明办舞厅对年轻人没有任何好处;同样,陆太阳也拿出五张调查表证明上夜大的人是为了混文凭。然而结局仍然是夜大和舞厅并存,李蓓佳的讲课声伴随着《蓝色多瑙河》在翠湖公园上空缭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厅 夜大 太阳 作品标题 《蓝色多瑙河》 营业证 调查表 稿酬 夜大学 “问题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顿悟”与“遁雾”
19
作者 余见 《当代文坛》 1982年第12期36-36,共1页
目前,评论界出现了一种动向,有些人不是从积极的方面去总结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宝贵经验,充分肯定成绩,而是揪住一些非主流的问题不放,对直面人生、干预生活、敢于提出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的一大批文学作品嗤之以鼻,斥之为“问题小说”... 目前,评论界出现了一种动向,有些人不是从积极的方面去总结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宝贵经验,充分肯定成绩,而是揪住一些非主流的问题不放,对直面人生、干预生活、敢于提出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的一大批文学作品嗤之以鼻,斥之为“问题小说”,把写问题与写人生、写问题与写人对立起来,甚至把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不同的两个历史时期文学创作上存在的问题相提并论,等量齐观。而有些曾经写出为人民立言,为时代写照的优秀作品的作家,在这种鼓噪面前,也似乎惶惶不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写照 写人生 干预生活 “问题小说” 民立 直面人生 新时期文学 肯定成绩 等量齐观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