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学研究和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古典文学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6
1
作者 葛晓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6-218,共3页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资源,在全球化语境中,勇于开拓而不失去自己精神的家园,成为一个知古知今、知中知外的学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文学研究与国际汉...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资源,在全球化语境中,勇于开拓而不失去自己精神的家园,成为一个知古知今、知中知外的学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文学研究与国际汉学研究,而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共同课题。有感于此,本刊邀集活跃于相关领域的当代学人,以“中国古典文学资源的当代益用”为题发表笔谈。本期推出的一组文章中,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隆溪先生的《文学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意在结合自己的《道与逻各斯》一书,就当前国际汉学与西方理论成果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其重点在于如何正确运用中国与西方阐释学理论与方法。苏州大学教授方汉文先生将视域集中于当前讨论的焦点之一,即如何建立中国文学史新模式的目标上。南开大学教授宁稼雨先生则就当今古代文学研究中跨文化的主题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主题学方法近年来在中国古典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均相当流行,如何看待其得失,并使其本土化,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文化学,是本文所提出的重要问题。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从广义的国学研究角度进行的反思,会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本组文章与一般流行的笔谈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以各自的实际研究成果来展示自己的观念,并不停留于空泛地谈论应当如何,或是就某一个观点展开激烈争论。这未必不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研究界相当重要的一种理论话语模式。归根结底,并不在于提倡“问题”还是“主义”,而是研究的实绩能说明一切。当然,我们仍继续推出多种形式、多种看法的文章,其中也可能包括有争议的观点,目的在于促进古典文学研究的跨学科与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研究 古典文学研究 “问题”意识 培养 教学 学术研究 中国诗学 标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之一种:《晨报》副刊的问题意识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静 李奕萱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晨报》副刊 问题意识 新文化运动时期 《时事新报》 《民国日报》 “问题”意识 五四时期 传播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问题化”:有效实施“问题导学”的起点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1,共3页
“问题导学”是以优质的“问题”为纽带,通过师生间对系列“问题”的互动建构、生成、甄别与合作探究,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增进学习效益、愉悦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为此,将教学内容“问题化”,提出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导学”是以优质的“问题”为纽带,通过师生间对系列“问题”的互动建构、生成、甄别与合作探究,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增进学习效益、愉悦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为此,将教学内容“问题化”,提出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又具实际探究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是有效实施“问题导学”的起点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学 知识问题 “问题”意识 “问题化” 合作探究 学习效益 教学方法 学习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心理素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勤 《塔里木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民族预科生 少数民族预科 如何提高 心理行为 非正式组织 冷漠心理 厌学心理 “问题”意识 心理素质 教育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