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运用声音运动的“镜像”效应体现电子音乐创作的多重思维——刘健的《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林励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36,共15页
文章分析了作曲家刘健运用"隐性"的电子音乐音色思维来展开《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的写作特征,指出该作品运用新律笛子和小堂鼓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乐器,通过新演奏法的演绎,以及在音色形态上构成的相互联系,总结出作曲家在...
文章分析了作曲家刘健运用"隐性"的电子音乐音色思维来展开《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的写作特征,指出该作品运用新律笛子和小堂鼓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乐器,通过新演奏法的演绎,以及在音色形态上构成的相互联系,总结出作曲家在创作该作品时所体现的技术特征以及创作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健
《半坡的月圆之夜》
“隐性”的音色思维
“镜像”效应
特殊演奏法
音色形态
声音运动
空间观念
技术特征
创作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形象建构的“镜像—溢出”效应——论跨文化形象学的认识论原则
被引量:
8
2
作者
林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6,共6页
"跨文化形象学"讨论国家形象在异域中的建构性表达与传递,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可将其归结为形象建构的"镜像—溢出"效应。其中"镜像"效应针对表达,包含了"想象动机污染"、"事实无涉"...
"跨文化形象学"讨论国家形象在异域中的建构性表达与传递,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可将其归结为形象建构的"镜像—溢出"效应。其中"镜像"效应针对表达,包含了"想象动机污染"、"事实无涉"、"具体情境"和"主观置信"四条原则,涉及对西方国家建构"中国形象"的分析与阐释;"溢出"效应针对传递,含有"霸权"、"形象差序"、"合谋"和"多元排除"四条原则,涉及西方"中国形象"建构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界流动的问题。这些原则源自康德的知性范畴论,在逻辑上体现层层递进的关系,为解读跨文化形象学提供明确的范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形象学
认识论原则
“镜像”效应
“溢出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用声音运动的“镜像”效应体现电子音乐创作的多重思维——刘健的《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林励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研所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36,共15页
文摘
文章分析了作曲家刘健运用"隐性"的电子音乐音色思维来展开《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的写作特征,指出该作品运用新律笛子和小堂鼓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乐器,通过新演奏法的演绎,以及在音色形态上构成的相互联系,总结出作曲家在创作该作品时所体现的技术特征以及创作观念。
关键词
刘健
《半坡的月圆之夜》
“隐性”的音色思维
“镜像”效应
特殊演奏法
音色形态
声音运动
空间观念
技术特征
创作观念
Keywords
Liu Jian(1954~2012)
Banpo de Yueyuan Zhiye(The Night with Full Moon at Banpo)
"hidden"timbre thinking
"mirror"effect
special performance method
timbre pattern
sound movement
space idea
technical feature
creation concept
分类号
J614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形象建构的“镜像—溢出”效应——论跨文化形象学的认识论原则
被引量:
8
2
作者
林曦
机构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6,共6页
基金
上海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情理:一个正义理论的研究"(11PJC02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情理法研究"(11YJC820067)
+1 种基金
第42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情理:基于中国经验主义理论的初步建构"
2012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中国法律传统中的正义理论"(12CG07)
文摘
"跨文化形象学"讨论国家形象在异域中的建构性表达与传递,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可将其归结为形象建构的"镜像—溢出"效应。其中"镜像"效应针对表达,包含了"想象动机污染"、"事实无涉"、"具体情境"和"主观置信"四条原则,涉及对西方国家建构"中国形象"的分析与阐释;"溢出"效应针对传递,含有"霸权"、"形象差序"、"合谋"和"多元排除"四条原则,涉及西方"中国形象"建构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界流动的问题。这些原则源自康德的知性范畴论,在逻辑上体现层层递进的关系,为解读跨文化形象学提供明确的范畴体系。
关键词
跨文化形象学
认识论原则
“镜像”效应
“溢出
”效应
Keywords
transcuhural studies of representation, epistemological principles, the "looking-galss" effect, the "spill- over" effect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运用声音运动的“镜像”效应体现电子音乐创作的多重思维——刘健的《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分析
吴林励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形象建构的“镜像—溢出”效应——论跨文化形象学的认识论原则
林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