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泵房硐室裂隙浆液扩散机制及“锚注”修复技术
1
作者 聂济刚 辛亚军 +2 位作者 白克新 王飞 常晓亮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7-62,共6页
由于深部大断面硐室断面尺寸大、应力水平高,使得硐室围岩控制难度加大,通过对顺和煤矿-702 m水平主排水泵房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实测及失稳原因分析,研究了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裂隙不同注浆液扩展规律与影响机制,提出了深部大断面硐室“高... 由于深部大断面硐室断面尺寸大、应力水平高,使得硐室围岩控制难度加大,通过对顺和煤矿-702 m水平主排水泵房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实测及失稳原因分析,研究了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裂隙不同注浆液扩展规律与影响机制,提出了深部大断面硐室“高强注浆锚索+壁后注浆”加固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松动圈呈非规则形态,围岩松动范围较大,近巷道围岩破碎程度高,两帮松动范围最大、顶板次之、底板较小,不同位置岩体破碎特征差异较大;大断面硐室围岩失稳原因为应力水平高、围岩强度低、裂隙水浸入、支架结构差与底板无支护,裂隙扩展发育至贯穿是围岩失稳的主控因子;注浆压力对围岩裂隙中浆液扩散影响大于水灰比,水灰比与注浆压力越大,浆液扩散半径越大,且浆液切向扩展范围大于径向,最佳水灰比与注浆压力分别为0.7与1.5 MPa;高强注浆锚索实现了轴向与环向锚固均匀受力承载,采用设计的“高强注浆锚索+壁后注浆”加固方案后,顶板最大下沉量为8 mm,两帮最大收敛量达24 mm,围岩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巷道 大断面硐室 松动圈 浆液扩散 “锚注”加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