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钦潘 韩永升 +5 位作者 韩咏竹 王伟 汪炜民 毛玉强 郭铁 韩峰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5-650,共6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主穴取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百会,采取"醒脑开窍"法行电针治疗30min。首次针刺在动物造模成功后24h内进行,其后每天上午针刺1次,每7天为一疗程(针刺6d,休息1d)。假手术组、模型组常规饲养于笼内,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第7天、第14天两个时间点取10只进行Longa神经功能评估、免疫组化SP法观察VEGF与GFAP的表达。结果: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第7天、第14天时,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可见少量VEGF与GFAP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第7天,脑缺血周围出现VEGF与GFAP表达增多,第14天时增多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电针组VEGF与GFAP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增加更显著。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通过促进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VEGF与GFAP的表达,有效改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缺血再灌注 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影响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申鹏飞 石学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醒脑开窍"组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经穴特异性效应,研究针刺治疗脑梗塞的中枢机制。方法:选取急性基底节脑梗死患者18例,分为经穴组(基础治疗+醒脑开窍主穴针刺)、非经非穴组(基础治疗+非经非穴针刺... 目的:探讨针刺"醒脑开窍"组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经穴特异性效应,研究针刺治疗脑梗塞的中枢机制。方法:选取急性基底节脑梗死患者18例,分为经穴组(基础治疗+醒脑开窍主穴针刺)、非经非穴组(基础治疗+非经非穴针刺)和对照组(基础治疗),每组6例。以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PET-CT的18F-FDG(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显像资料作为中枢代谢改善评价标准,从分子水平动态的观察针刺经穴、非经穴及无针刺干预对脑梗死全脑、脑梗死中心和梗死周围水肿带葡萄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脑代谢、脑梗死中心和梗死周围水肿带代谢呈明显激活状态,其激活广度及强度均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和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基底节梗死病人,可有效改善病人脑内相应部位葡萄糖代谢,与非经非穴相比有显著的特异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葡萄糖代谢 经穴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