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开窍法人中穴针刺时间和针刺频率的正交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凌鑫 樊小农 石学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筛选"醒脑开窍"法针刺人中穴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针刺频率和时间最优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九组并分别施以频率60、180、120次/min... 目的:筛选"醒脑开窍"法针刺人中穴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针刺频率和时间最优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九组并分别施以频率60、180、120次/min,时间180、60、5s不同组合的针刺干预,以Zausinger六分法评分作为神经功能评价效应指标。结果:人中穴的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因素(P<0.05),针刺频率与时间的最优搭配是180次/min,5s。结论:人中穴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因素,且针刺频率和时间存在最优搭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法 人中穴 时间 频率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对远期致残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田涛涛 王媛 +2 位作者 马凤翘 赵佳如 楼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96,共4页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远期致残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9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和自愿原则均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治疗组40例,予...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远期致残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9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和自愿原则均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治疗组40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醒脑开窍组40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法针刺治疗。通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Fugl-Meyer运动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 FAC)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变化,评估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完成后、3个月以及6个月的m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醒脑开窍组患者在干预后不同时间节点的m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醒脑开窍组病人在干预完成后的mRS结局良好(0~2分)人数比例无显著差异,在发病后3个月时的mRS结局良好(0~2分)人数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完成后、3个月以及6个月的FMA评分均明显上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醒脑开窍组患者在干预后不同时间节点的FM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1)。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完成后、3个月以及6个月的FAC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醒脑开窍组患者在干预后不同时间节点的FAC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完成后、3个月以及6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醒脑开窍组患者在干预后各个时间节点的NIHS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未发生晕针、断针、局部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针灸后均主诉良好。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有效改善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mRS评分、FMA以及FAC评分均有有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法 缺血性卒中 功能障碍 致残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