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道理最大"——兼谈宋人对于"祖宗"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17
1
作者 邓小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有关"道理最大"的对话之意义,在于它反映出当时决策层施政措置中明显的理性趋向。"道理最大"说建立起一种独立于君主欲念之外的客观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君王至上"体制的一种精神限制。而经士...  有关"道理最大"的对话之意义,在于它反映出当时决策层施政措置中明显的理性趋向。"道理最大"说建立起一种独立于君主欲念之外的客观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君王至上"体制的一种精神限制。而经士大夫筛选,寄托着他们理念的"祖宗之法"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士大夫阶层对时政的不满与变更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理最大” “祖宗之法” 宋朝 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历史场景:从宋人两个说法看哲学史与思想史之分野 被引量:3
2
作者 葛兆光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9-23,共5页
宋人赵普的“道理最大”常被哲学史家注意。这一观念虽然可以被诠释为“理学”的起点 ,建立起宋代哲学史的系谱 ,但它也是宋代政治上的关键词 ,必须放在北宋和南宋的历史场景中 ,才能得到思想史的理解。不仅“道理最大” ,包括宋代的“... 宋人赵普的“道理最大”常被哲学史家注意。这一观念虽然可以被诠释为“理学”的起点 ,建立起宋代哲学史的系谱 ,但它也是宋代政治上的关键词 ,必须放在北宋和南宋的历史场景中 ,才能得到思想史的理解。不仅“道理最大” ,包括宋代的“一道德 ,同风俗”也是如此。现在的中国哲学史 ,常常是对中国思想进行西方哲学意义上的“系谱化”或“脉络化” ,忽略了思想的历史场景 ,其实 ,古代思想真正进入社会生活世界 ,必须有具体的历史背景 ,而且经历“制度化”、“常识化”、“世俗化”。因此 ,思想史研究必须回到历史场景 ;同时 ,在知识史、思想史、社会史和政治史之间也不必画地为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史 思想史 “道理最大” “一道德 同风俗” 历史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