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语文学的“逃离”与自觉——兼论新世纪文学的“晚郁风格” |
陈晓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2
|
“生活在别处”——论70后小说的“逃离”母题 |
邓芳宁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3
|
论当代女性小说中的“逃离”女性书写 |
廖冬梅
|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
2003 |
1
|
|
4
|
“逃离”新三板:羊群效应还是理性抉择? |
刘辉
|
《董事会》
|
2016 |
0 |
|
5
|
“逃离”房地产 |
唐婷
|
《新经济》
|
2014 |
0 |
|
6
|
西娅·夏罗克电影的“逃离”母题论析 |
刘娜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7
|
《都柏林人》中“逃离”意象的解读 |
陈诚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16 |
0 |
|
8
|
那年 我“逃离”故乡 |
龙玉纯
|
《新财经》
|
2009 |
0 |
|
9
|
抽离与重构:电影中“逃离言词”现象的意义生成 |
肖艳华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仇恨与逃离:都市文学的一个侧面 |
马以鑫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1
|
从“喵星人”到“汪星人”的转型实践——ZAKER总编辑叶伟民专访 |
刘胜男
时文轩
|
《中国传媒科技》
|
2015 |
1
|
|
12
|
世纪末的诗情“回潮” |
陈娇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3
|
我的音乐经验 |
胡晓明
|
《音乐爱好者》
|
1996 |
0 |
|
14
|
《羽蛇》笔记 |
李敬泽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8
|
|
15
|
不要让学校体育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 |
熊健民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6
|
永远的乡村教育 |
张俊平
朱从卫
|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