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文学的“逃离”与自觉——兼论新世纪文学的“晚郁风格”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14,共18页
今天中国的文学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似乎所有的事都不重要,重要的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中国当代到底有没有好作品?关于好作品或伟大作品的焦虑,几乎又变成中国当代文学存在的理由。仿佛不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文学的存在都成了问题。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逃离” 汉语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风格 自觉 中国文学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在别处”——论70后小说的“逃离”母题 被引量:4
2
作者 邓芳宁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97,共7页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艾丽丝·门罗那种令人心向往之的逃离,存在于每个人的意念之中。——舍伍德·安德森。兰波一句“生活在别处”a激动了多少不安分的心灵: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的运动中,这句诗被作...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艾丽丝·门罗那种令人心向往之的逃离,存在于每个人的意念之中。——舍伍德·安德森。兰波一句“生活在别处”a激动了多少不安分的心灵: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的运动中,这句诗被作为标语刷在墙上;米兰·昆德拉把它作为一部小说的题目;美国“迷惘的一代”年轻作家们为积累素材,一度长时间旅居巴黎,过着“别处的生活”,以求写出堪与欧洲文学经典相媲美的作品;凯鲁亚克等“垮掉的一代”作家耽溺于“在路上”的生活、写作状态,未始没有这句充满魔力的诗的影响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离” 生活 小说 “迷惘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 母题 “五月风暴” 196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女性小说中的“逃离”女性书写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冬梅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48-51,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不再认同传统文化书写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大量的对封建男权/父权进行反抗和叛逆,具有鲜明主体精神的“逃离”女性。女性小说对“逃离”女性的书写具有重要隐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不再认同传统文化书写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大量的对封建男权/父权进行反抗和叛逆,具有鲜明主体精神的“逃离”女性。女性小说对“逃离”女性的书写具有重要隐喻内涵:不仅表明了写作女性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同时这种书写还是一种指向人类和谐平等的性别文化前景的崭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离”女性 女性主体性书写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逃离”新三板:羊群效应还是理性抉择?
4
作者 刘辉 《董事会》 2016年第10期77-78,共2页
维持较高的投资门槛可以降低新三板市场的投机氛围,倡导价值投资的理念。这种观点看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是对证券市场功能和运作机理的一种错误解读。降低投资者门槛是做大做强新三板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三板市场 理性抉择 羊群效应 “逃离” 证券市场功能 价值投资 运作机理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逃离”房地产
5
作者 唐婷 《新经济》 2014年第9期44-45,共2页
当杭州站在舆论的风暴口时,“楼市崩盘论”己在全国传得沸沸扬扬。
关键词 “逃离” 房地产 楼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娅·夏罗克电影的“逃离”母题论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13-115,共3页
英国女导演西娅·夏罗克拥有较为丰富的创作视野,她的四部电影《遇见你之前》《呼叫助产士:2013圣诞特别篇》《亨利五世》以及《独一无二的伊万》看似风格与类型截然不同,甚至主人公还不一定是人类,但实际上它们基本都可以被统摄到... 英国女导演西娅·夏罗克拥有较为丰富的创作视野,她的四部电影《遇见你之前》《呼叫助产士:2013圣诞特别篇》《亨利五世》以及《独一无二的伊万》看似风格与类型截然不同,甚至主人公还不一定是人类,但实际上它们基本都可以被统摄到“逃离”母题之下进行观照。在夏罗克电影中,人物总有着脱离现状,生活在别处的主动意识,或是被迫撤离,处于流动不定的生存状态中。“逃离”是我们把握西娅·夏罗克电影的一个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导演 西娅·夏罗克 “逃离”母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柏林人》中“逃离”意象的解读
7
作者 陈诚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6年第1期42-43,共2页
在詹姆斯·乔伊斯的经典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为了表达"精神瘫痪"的这一主题,乔伊斯采用几乎贯穿小说中的每个句子和情节,准确地反映出小说的主题,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内涵。而在小说众多的意象中,"逃离"意... 在詹姆斯·乔伊斯的经典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为了表达"精神瘫痪"的这一主题,乔伊斯采用几乎贯穿小说中的每个句子和情节,准确地反映出小说的主题,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内涵。而在小说众多的意象中,"逃离"意象则贯穿小说中所描绘的童年、青少年和成年阶段。本文着重解析了"逃离"意象在小说中的体现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柏林人》 “逃离”意象 象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年 我“逃离”故乡
8
作者 龙玉纯 《新财经》 2009年第10期52-52,共1页
1989年3月,我用一种体面的方式,“逃离”了贫困的家乡。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拿着红色的“入伍通知书”,出现在父母面前时,他们那不知所措的表情。报名参军,我没有征求父母的意见,但父母并没有责怪我,母亲默默地为我收起书... 1989年3月,我用一种体面的方式,“逃离”了贫困的家乡。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拿着红色的“入伍通知书”,出现在父母面前时,他们那不知所措的表情。报名参军,我没有征求父母的意见,但父母并没有责怪我,母亲默默地为我收起书和行李,父亲翻来覆去看着我的“入伍通知书”,半天说出一句话:“当兵保卫国家,没什么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离” 故乡 通知书 父母 入伍 家乡 楚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离与重构:电影中“逃离言词”现象的意义生成
9
作者 肖艳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2,130,共7页
在以视听为特质的电影媒介中,言词作为听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情节叙事与主题阐释的双重作用。但随着电影浅薄地滥用言词行为的泛化,电影反而陷入言词无用的危机,从而导致了电影中“逃离言词”现象不断出现。电影的“逃离言词”现... 在以视听为特质的电影媒介中,言词作为听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情节叙事与主题阐释的双重作用。但随着电影浅薄地滥用言词行为的泛化,电影反而陷入言词无用的危机,从而导致了电影中“逃离言词”现象不断出现。电影的“逃离言词”现象指的是弱化电影听觉系统,消解台词对白、独白等叙事交流形式,即使出现话语声符,也不再对应具体的、有意义的表达。这种电影与话语关系的破裂,抽离了观影经验中的实在意义,弥漫极度无聊的情绪,继而让观众对电影产生倦怠感。但在电影不同艺术风格理念的驱动下,“逃离言词”式的电影在提升审美哲思、强调环境自主叙事等方面重构了电影意义的生成,深化了电影意义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离言词” 意义抽离 意义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仇恨与逃离:都市文学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以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6,F003,共9页
关键词 都市文学 老舍 《骆驼祥子》 沈从文 《怯步集》 小说 仇恨思想 “逃离”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喵星人”到“汪星人”的转型实践——ZAKER总编辑叶伟民专访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胜男 时文轩 《中国传媒科技》 2015年第2期62-69,共8页
2014年,移动互联强势出击,传统媒体的“寒冬”让人不寒而栗。十字路口,有媒体人选择了“逃离”,转型加盟新媒体;有媒体人选择了坚守,继续埋头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更多的人,选择了“改革”,投入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融合改造... 2014年,移动互联强势出击,传统媒体的“寒冬”让人不寒而栗。十字路口,有媒体人选择了“逃离”,转型加盟新媒体;有媒体人选择了坚守,继续埋头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更多的人,选择了“改革”,投入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融合改造大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 总编辑 传统媒体 专访 实践 移动互联 十字路口 “逃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末的诗情“回潮”
12
作者 陈娇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33,共1页
《泰坦尼克号》以其优美动人的音乐旋律,古朴壮观的海底沉船景观,惊心动魄的巨轮遇难险情在中国影艺界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这不由令人联想起前几年也曾一度风靡全国的《廊桥遗梦》。两部影片都是描述男女婚外恋(或已订婚)的一见钟情... 《泰坦尼克号》以其优美动人的音乐旋律,古朴壮观的海底沉船景观,惊心动魄的巨轮遇难险情在中国影艺界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这不由令人联想起前几年也曾一度风靡全国的《廊桥遗梦》。两部影片都是描述男女婚外恋(或已订婚)的一见钟情。爱的火花,燃烧生命,升华情感,也使当事人颖悟和参透人生。作为两部创造性的艺术产品,不可能是彼此的复印和仿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末 爱情主题 《廊桥遗梦》 《泰坦尼克号》 女主人公 爱情婚姻 人道主义 “逃离” 音乐旋律 潜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音乐经验
13
作者 胡晓明 《音乐爱好者》 1996年第1期28-29,共2页
我当工人的时候,有一年,在艺校学小提琴的弟弟来到这离家两百多公里的厂里小住。那是一个这样的时代: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在露天场地放了无数遍,依然“座”无虚席,因为有那一段百看不厌的《天鹅湖》。那是一个这样的工厂:群众生活的... 我当工人的时候,有一年,在艺校学小提琴的弟弟来到这离家两百多公里的厂里小住。那是一个这样的时代: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在露天场地放了无数遍,依然“座”无虚席,因为有那一段百看不厌的《天鹅湖》。那是一个这样的工厂:群众生活的世界里充斥着革命样板戏的高音喇叭,而私人生活的世界里却流传着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就在那里,有一天晚上我弟弟将他的高贵的小提琴举起了。琴音悠悠从我住的四楼的窗外飘出。一会儿,我的房间里进来了一个人,又进来了一个人,都是悄悄地、屏息地进门,然后安静地找一个角落坐下,很快这间小屋子就坐满了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音乐 莫扎特 小提琴协奏曲 奏鸣曲 贝多芬 外飘 “逃离” 革命样板戏 小屋子 私人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蛇》笔记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敬泽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7,共5页
▲读《羽蛇》边读边后悔,不该冒冒失失地答应建法写《羽蛇》的评论。这显然是极自觉的女性文本,而我对女性主义理论几乎一无所知,这就有双重危险:本来是以“政治正确”自许的,现在碰上了《羽蛇》,搞不好竟会暴露出男性中心主义的... ▲读《羽蛇》边读边后悔,不该冒冒失失地答应建法写《羽蛇》的评论。这显然是极自觉的女性文本,而我对女性主义理论几乎一无所知,这就有双重危险:本来是以“政治正确”自许的,现在碰上了《羽蛇》,搞不好竟会暴露出男性中心主义的反动嘴脸;而作为评论者,不了解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的主体性 太平天国 小说 “逃离” 厌女症 文学理论 女性文本 革命女性 《莎菲女士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要让学校体育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
15
作者 熊健民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6-86,共1页
近几个月来,关于广州市白云区同德围教育问题的负面报道接连不断,2008年4月9日《新快报》A10版刊登题为《“教育弱街”学生一心闹“逃离”》的文章,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报道指出同德围的交通、教育、居住环境都比较差,成了广州一... 近几个月来,关于广州市白云区同德围教育问题的负面报道接连不断,2008年4月9日《新快报》A10版刊登题为《“教育弱街”学生一心闹“逃离”》的文章,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报道指出同德围的交通、教育、居住环境都比较差,成了广州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也提到“同德围唯一一所公立中学,操场两分钟就可以走一圈……”作为这所中学的体育教师,我想谈谈学校体育的两难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遗忘 广州市白云区 教育问题 公立中学 《新快报》 负面报道 “逃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远的乡村教育
16
作者 张俊平 朱从卫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1年第4期6-7,共2页
为了本期关于“乡村教育”的独家策划,我们整整酝酿了两年。 当下,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迁。伴随着日益加快的城市化的脚步,乡村的处境也变得愈来愈不尴不尬:一方面,村里的人爻要有一点办法和可能,总是想着“逃离”... 为了本期关于“乡村教育”的独家策划,我们整整酝酿了两年。 当下,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迁。伴随着日益加快的城市化的脚步,乡村的处境也变得愈来愈不尴不尬:一方面,村里的人爻要有一点办法和可能,总是想着“逃离”;另一方面,城里的人每逢休息日或节假日.总是将乡村作为休闲放松的理想去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中国社会 “逃离” 城市化 节假日 休息日 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