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砂岩气藏气体钻井高效建产的机理分析及展望
1
作者 李皋 张毅 +2 位作者 李红涛 孟英峰 杨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5,共9页
气体钻井开发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避免储层损害的天然优势,然其机理尚不够清晰;致使高效建产存在偶然性。为此,系统性回顾了气体钻井开发致密砂岩气藏的经验与教训,以迪北、川西地区气体钻井开发致密气藏实践为例,基于甲烷浓度、出口湿度... 气体钻井开发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避免储层损害的天然优势,然其机理尚不够清晰;致使高效建产存在偶然性。为此,系统性回顾了气体钻井开发致密砂岩气藏的经验与教训,以迪北、川西地区气体钻井开发致密气藏实践为例,基于甲烷浓度、出口湿度等随钻监测数据,结合岩屑X射线衍射、测井资料分析高效建产机理。研究发现,高产井产气点井深与砂泥岩岩性界面高度对应,证实了其衍生的缝网系统为主要储气空间和产气通道,是井轨迹的重点穿越目标,未来应加强提高气体钻进安全穿越砂泥岩夹层的能力。受断裂带影响,有水气藏中下部地层水会运移至断层下降盘的上部,因此应以构造高点、断层上升盘为井位部署依据,并结合成藏演化与构造运动历史进行优化。后续还需深入工程地质力学研究,关注岩性界面缝的有效性和有水气藏中气水关系及其影响,同时发展复杂环境下的气体钻完井工艺及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体钻井 岩性界面 井位部署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低采收率成因
2
作者 代金友 雷禧桢 +4 位作者 师洋阳 潘志扬 沈小述 张立娟 周晓峰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30,共7页
为明确致密砂岩气藏低采收率成因,以子洲气田山2致密砂岩气藏为例,根据气藏采收率定义,建立储量分区动用模型和采收率解析理论模型,通过气藏采收率计算及其成因解释,系统剖析致密砂岩气藏低采收率成因。结果表明,子洲气田山2致密砂岩气... 为明确致密砂岩气藏低采收率成因,以子洲气田山2致密砂岩气藏为例,根据气藏采收率定义,建立储量分区动用模型和采收率解析理论模型,通过气藏采收率计算及其成因解释,系统剖析致密砂岩气藏低采收率成因。结果表明,子洲气田山2致密砂岩气藏低采收率成因主要为垂向波及系数、平面波及系数及驱气效率较低。垂向波及系数主要受储集层垂向非均质性影响,驱气效率主要与气藏地层废弃压力有关,平面波及系数主要受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及井网控制程度制约。合理部署井网和提高平面波及系数是提高致密砂岩气藏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但考虑平面波及系数为100%时,气藏极限采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加强垂向波及系数和驱气效率技术攻关,是更大幅度提高致密砂岩气藏采收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低采收率成因 储量分区动用模型 采收率 解析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二段深层致密砂岩气成藏机理与富集模式
3
作者 熊亮 陈冬霞 +3 位作者 杨映涛 张玲 李莎 王翘楚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4-816,共13页
以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为例,基于测录井、生产、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解释,开展构造特征及演化、储层成岩及致密化作用、断缝类型及期次等系统分析,揭示多阶段、多因素动态耦合的致密气藏富集机理。结果表明:(1)燕山早期古... 以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为例,基于测录井、生产、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解释,开展构造特征及演化、储层成岩及致密化作用、断缝类型及期次等系统分析,揭示多阶段、多因素动态耦合的致密气藏富集机理。结果表明:(1)燕山早期古构造圈闭形成,储层未致密,早期低熟—中成熟油气受浮力作用在构造高部位聚集,古构造控制圈闭及早期油气藏形成。(2)燕山中期—晚期,烃源岩成熟并大量生排烃,岩石粒度及砂岩类型影响储层致密化时间,油气沿断缝附近砂体或致密化程度较弱的基质储层小规模运移,储层致密化作用控制油气充注规模。(3)喜马拉雅期烃源岩过成熟,滞留原油裂解气沿晚期断缝高效运移,高产井集中于晚期南北向四级断层及晚期裂缝形成的Ⅰ类、Ⅱ类断缝区,晚期断缝改造作用控产。(4)新场构造带经历3期构造演化、两期成藏、3期断缝发育,在古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经致密化及晚期断缝调整形成复杂气水分布,总结为“早期油气近源低丰度充注,晚期断褶缝体-优质储层-构造高位三者叠合控制天然气差异富集”的模式。断-褶-缝-孔耦合良好的断缝体是有利勘探靶区,勘探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新场构造带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二段 致密砂岩 富集机理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CO_(2)驱提高致密砂岩气藏采收率实验及数值模拟
4
作者 廖海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地层压力下降快、稳产难度大、采收率较低等问题,利用长岩心驱替实验、可视化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从提高气藏采收率方面对注CO_(2)的驱替特征和扩散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层中的超临界CO_(2)不是与天然气大范围...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地层压力下降快、稳产难度大、采收率较低等问题,利用长岩心驱替实验、可视化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从提高气藏采收率方面对注CO_(2)的驱替特征和扩散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层中的超临界CO_(2)不是与天然气大范围地互溶,而是“部分互溶”;由于重力分异作用,CO_(2)在沉降过程中驱替天然气向上运移并被采出;CO_(2)驱替天然气可提高采收率17.8百分点。研究成果可为下一步致密砂岩气藏CO_(2)驱矿场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致密 砂岩 可视化实验 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边底水气藏水侵识别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郎丽媛 刘露 +1 位作者 毕有益 邓美洲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30,共9页
新场-合兴场须二段气藏为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边底水气藏,气井发生水侵会严重影响气井产能、降低可采储量。为解决早期水侵识别难题,文中基于地下水的赋存状态、产水特征、产出水化学性质以及动态特征参数,建立水侵识别标准,并通过水驱... 新场-合兴场须二段气藏为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边底水气藏,气井发生水侵会严重影响气井产能、降低可采储量。为解决早期水侵识别难题,文中基于地下水的赋存状态、产水特征、产出水化学性质以及动态特征参数,建立水侵识别标准,并通过水驱特征曲线和诺瓦克相图叠合图,可简单、快速、准确地判别气井是否水侵,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及气藏工程一体化分析,确定水侵来源,评价水体能量,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水治水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气藏气井产出水分为凝析水、毛细水、层内(间)水、边底水4类,其中边底水水侵对气井生产影响最严重;水侵模式主要有底水纵窜型和边底水横侵纵窜型。底水纵窜型气井水侵速度快,产量年递减率达80%以上,可采储量降幅50%以上,一般3~5 a即水淹关井;而边底水横侵纵窜型水侵速度相对较慢,产量年递减率达40%以上,可采储量降幅30%以上。针对底水纵窜型的气井,可采取封堵主产水层,切断水体来源的堵水治水措施;针对边底水横侵纵窜型的气井,建议采用合理配产及低排高采的防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 水驱特征曲线 诺瓦克相图叠合图 水侵模式 防水治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试井曲线特征及认识
6
作者 王会强 李明秋 +3 位作者 曹正林 邓清源 于鹏 时尔翰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1,共9页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的实测试井曲线与理论曲线在流态特征及曲线形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的问题,建立多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模型,绘制试井理论曲线图版,分析裂缝参数对试井曲线的影响,并基于矿场实例分析天府气田沙溪庙组致密气藏...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的实测试井曲线与理论曲线在流态特征及曲线形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的问题,建立多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模型,绘制试井理论曲线图版,分析裂缝参数对试井曲线的影响,并基于矿场实例分析天府气田沙溪庙组致密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试井曲线特征。研究表明:与传统压裂水平井试井曲线相比,多段压裂水平井试井曲线早期裂缝双线性流或线性流阶段被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所掩盖,中期仅表现出径向流阶段特征,后期过渡进入地层线性流阶段;裂缝半长越大、缝网越复杂,中期径向流阶段与地层线性流阶段差异越明显。天府气田沙溪庙组致密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受近井区复杂缝网和河道边界影响,流态可划分为井筒储集表皮效应反映、径向流、地层线性流、边界反映4个阶段。该研究可为致密砂岩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精准试井分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 砂岩 多段压裂水平井 微裂缝 试井曲线特征 沙溪庙组 天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拗陷东部侏罗系“连续型”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袁文芳 王鹏威 +4 位作者 秦红 庞雄奇 张博 杜忠明 邢星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共9页
有利的成藏条件是"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大规模聚集成藏的重要基础,明确成藏条件对于致密砂岩气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讨论库车拗陷侏罗系阿合组"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所需要的烃源岩、致密砂岩储... 有利的成藏条件是"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大规模聚集成藏的重要基础,明确成藏条件对于致密砂岩气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讨论库车拗陷侏罗系阿合组"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所需要的烃源岩、致密砂岩储层、盖层条件及构造条件.结果表明:下伏三叠系烃源岩为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气源,广泛分布的致密砂岩储层控制致密砂岩气藏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范围,致密储层上覆煤系地层与下伏泥岩为致密砂岩气成藏提供保护作用;后期的强烈构造活动,一方面促进地层快速沉降,有利于烃源岩快速演化,另一方面对致密砂岩气藏具有调整改造的作用,构造裂缝改善储层的物性,同时形成天然气散失的通道.因此,有利的源岩、储层、源储配置关系、盖层及构造活动是库车拗陷东部侏罗系"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 条件 库车拗陷 侏罗系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府气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砂中找储”识别技术
8
作者 熊文浩 张冲 +3 位作者 陶云贺 周新波 韩华洋 张文艺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天府气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具有岩性复杂、砂体致密、储集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缺乏一套系统的储层识别方法。由岩性识别的曲线重构法计算的裂缝综合参数、粒度表征参数,与声波时差测井参数一起作为储层识别的3个特征参数,利用Stack... 天府气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具有岩性复杂、砂体致密、储集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缺乏一套系统的储层识别方法。由岩性识别的曲线重构法计算的裂缝综合参数、粒度表征参数,与声波时差测井参数一起作为储层识别的3个特征参数,利用Stacking集成策略,融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器等3个子算法模型进行超参数寻优,结合岩心及测试资料提取特征参数,建立储层识别的二分类模型——“砂中找储”模型。此模型在验证集中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4.91%。该模型在目标区块验证井的识别结果与试油结论及生产动态资料吻合,证明了该模型在天府气田须家河组的适用性,为同类型储层的快速识别和有效性评价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Stacking集成算法 储层识别 须家河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孔喉结构和渗流特征差异及其对水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山西组、太原组和石盒子组为例
9
作者 强小龙 文开丰 +6 位作者 王德龙 范海润 贾连超 杨国平 杜静 沈欣岚 姚合法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气田主力致密砂岩气藏存在水锁伤害,气相相对渗透率的下降影响单井产能。采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和气—水相相对渗流实验方法,分析孔喉结构和渗流特征差异对水锁伤害的影响及控制...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气田主力致密砂岩气藏存在水锁伤害,气相相对渗透率的下降影响单井产能。采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和气—水相相对渗流实验方法,分析孔喉结构和渗流特征差异对水锁伤害的影响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神木气田太原组孔喉尺度较大且相对均质,是渗透率较高的原因;山西组与盒8段孔喉结构相似,孔喉尺度较小、连通性和均质程度较优,渗透率略高。太原组可动流体赋存最多,其次是山西组的,盒8段可动孔隙最少;盒8段束缚水饱和度最高,其次是山西组的,太原组的最低;盒8段平均含水饱和度最高,水锁最严重,相对渗透率最低,山西组共渗能力略强于太原组的,受束缚水影响较多,可动气量偏低。孔喉结构质量决定可动流体赋存,制约气—水相相对渗流能力,体现为优质的孔喉条件赋存更多的可动流体,更有利于流体渗流,水锁伤害相对较低;毛细管压力约束的渗流差异是水锁伤害的主控因素,生产压差和成藏过程对水锁也有一定影响。在开发阶段均衡毛细管压力、控制气相相对渗透率下降是缓解水锁伤害的关键。该结果为致密砂岩气藏渗流特征评价和增产策略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神木 山西组 太原组 石盒子组 致密砂岩 孔喉结构 —水相相对渗流 水锁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地质条件和成藏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山西组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得路 李荣西 +5 位作者 赵卫卫 王宝萍 吴小力 赵帮胜 程敬华 吴少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9-308,共10页
通过大量钻井、测井、录井以及试气资料,结合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山西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物性特征和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山西组的成藏特征从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储盖组合... 通过大量钻井、测井、录井以及试气资料,结合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山西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物性特征和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山西组的成藏特征从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储盖组合特征以及成藏模式4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山西组属于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烃源岩在早白垩世末大量生气,具有近源成藏、砂体大面积准连续分布、储层致密、成岩作用类型多、孔喉结构复杂、物性普遍较差、烃源岩类型好等特征.山西组下部主要广覆式发育优质烃源岩,上部主要为致密储层,天然气通过微裂缝进入致密储层中进而成藏,在地层中呈准连续分布.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山西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大,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连续型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深层叠复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成因及形成过程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冬霞 庞雄奇 +2 位作者 杨克明 祝渭平 严青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11-1623,共13页
川西坳陷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由于该气藏多期构造演化、多期生排烃过程、多期成藏及储层致密化过程复杂的特点,其成因类型和成因机制经过多年的勘探和研究仍然存在争议。文章在剖析典型气藏的基础上,结合研究... 川西坳陷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由于该气藏多期构造演化、多期生排烃过程、多期成藏及储层致密化过程复杂的特点,其成因类型和成因机制经过多年的勘探和研究仍然存在争议。文章在剖析典型气藏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烃源岩生排烃史和储层致密化过程的研究,综合判识了致密气藏的成因类型,并分析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叠复连续资源潜力大、构造高点低点富气共存、高孔低孔储层含气共存、高压低压气层共存、气水分布复杂"的地质特征。目前气藏的成因类型为"后成"型致密气藏与"先成"型致密气藏的叠加复合型,属叠复连续型致密气藏。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演化过程中存在浮力成藏下限和成藏底限,致密砂岩气藏形成和演化受控于2个界限控制下的3个流体动力场的分布和演化。叠复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1三叠纪沉积初至三叠纪末,初期天然气成藏条件准备阶段;2三叠纪末至中侏罗世末,早期常规气藏形成阶段;3中侏罗世末至晚侏罗世末,"先成"型致密气藏与"后成"型致密气藏形成阶段;4早白垩世至今,叠复连续型致密油气藏形成及改造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盆地深层 致密砂岩 叠复连续 成因机制 须家河组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与页岩气藏展布模式 被引量:9
12
作者 戴金星 董大忠 +7 位作者 倪云燕 龚德瑜 黄士鹏 洪峰 张延玲 刘全有 吴小奇 冯子齐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678,共12页
在阐述美国和中国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资源潜力和年产量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致密砂岩气藏与页岩气藏展布的研究沿革,分析页岩气藏、致密砂岩气藏展布特征及致密砂岩气成因类型。研究表明:(1)美国致密砂岩气在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由2008年的... 在阐述美国和中国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资源潜力和年产量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致密砂岩气藏与页岩气藏展布的研究沿革,分析页岩气藏、致密砂岩气藏展布特征及致密砂岩气成因类型。研究表明:(1)美国致密砂岩气在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由2008年的35%降至2023年的8%左右;美国页岩气2023年产量为8310×10^(8)m^(3),在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由2000—2008年的5%~17%升至2023年的70%以上。(2)中国致密砂岩气占天然气总产量比例由2010年的16%升至2023年的28%以上;2012年中国开始生产页岩气,2023年产量达250×10^(8)m^(3),约占天然气全国总产量的11%。(3)页岩气藏展布模式为连续型,根据页岩气藏是否有断层切割及断距与气层厚度的关系,连续型页岩气藏可分为连续式和断续式两种。(4)与以往大部分学者认为致密砂岩气藏展布模式为连续型的认识不同,致密砂岩气藏展布模式不是连续型;根据圈闭类型,致密砂岩气藏可分为岩性型、背斜型和向斜型3种。(5)中国3大克拉通盆地和埃及Obavied次盆的致密砂岩气为煤成气,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和阿曼迦巴盐盆地的致密砂岩气为油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致密砂岩 特征 连续型 岩性型成 背斜型成 向斜型成 煤成 油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多尺度联合表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甯波 任大忠 +6 位作者 王虎 张瀚澎 郭建林 付宁海 李俊键 李天 李启晖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致密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对气藏的开发至关重要。文中以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对致密砂岩孔隙结构进行精确表征。研究结果显示:致密砂岩主要孔隙类型为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其次为粒间孔、晶间孔和微裂隙;... 致密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对气藏的开发至关重要。文中以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对致密砂岩孔隙结构进行精确表征。研究结果显示:致密砂岩主要孔隙类型为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其次为粒间孔、晶间孔和微裂隙;高压压汞、CO_(2)吸附、N_(2)吸附以及渗吸-核磁等实验结果均反映了研究区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多尺度联合法表征的致密砂岩孔径分布以微孔为主,介孔次之,大孔最少;微孔的大量分布为比表面积做出主要贡献,介孔、大孔贡献较少,孔容主要由微孔、介孔贡献,大孔贡献较少;核磁共振计算的孔径分布比例与多尺度联合法的计算值在介孔、大孔阶段具有较好一致性,在微孔阶段,多尺度联合法的计算值大于核磁共振法,表明微孔为气藏的主要气体储集空间,而介孔和大孔为气体运移的主要通道,多尺度联合法在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精细表征方面更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体吸附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孔隙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高产富集规律研究——以川西坳陷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严焕榕 詹泽东 +3 位作者 李亚晶 毕有益 邓美洲 冯英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48,576,共9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储量巨大,具有砂体厚、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气水分布复杂等特点,给气藏的开发评价及建产选区带来极大难度。为实现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以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基于气藏静、动态...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储量巨大,具有砂体厚、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气水分布复杂等特点,给气藏的开发评价及建产选区带来极大难度。为实现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以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基于气藏静、动态特征,深度分析了典型井的古、今构造位置,断层特征,裂缝和储层品质等对产能的影响,明确气井高产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分析各控制因素的综合作用,结合成藏研究成果,探讨天然气富集高产规律,结果表明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气井可分为高产高效、中产中效、低产低效3种类型。高产高效和中产中效气井产量高、稳产好,主要分布在北南向四级烃源断层和五级断层附近,裂缝发育、优质储层厚度大,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明确了气藏富集高产遵循古、今构造控藏,烃源断层控富,有效裂缝控产,优质储层控稳的规律,为该气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 富集高产规律 新场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致密砂岩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气水两相产能预测模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邓美洲 牛娜 +3 位作者 尹霜 蒋燕聪 何勇明 韦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11,共13页
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储层物性差、孔喉结构复杂、各向异性强、初始含水饱和度覆盖范围大等特征,导致储层中流体的渗流机理复杂,为气井产能的准确预测及评价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基于气水两相非达西渗流理论,综合考虑储层各向异性、储层基... 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储层物性差、孔喉结构复杂、各向异性强、初始含水饱和度覆盖范围大等特征,导致储层中流体的渗流机理复杂,为气井产能的准确预测及评价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基于气水两相非达西渗流理论,综合考虑储层各向异性、储层基质和裂缝不同程度的应力敏感性和两相启动压力梯度、高速非达西渗流效应、气体滑脱效应以及裂缝导流能力与缝间干扰等复杂因素,利用坐标变换、扰动椭圆理论、等价发展矩形理论、当量井径原理、压力叠加原理、水电相似原理等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各向异性致密砂岩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气水两相产能预测的新模型。通过矿场实例验证了新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并绘制了气水两相产能预测曲线,评价了敏感参数对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滑脱效应、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半长、裂缝条数、水平井井筒与地层主渗透率方向夹角的增大,压裂水平井的无阻流量增大;而随着储层各向异性、储层应力敏感性、裂缝应力敏感性、两相启动压力梯度、生产水气比增大,压裂水平井的无阻流量降低;水相对气相的流动具有抑制作用,且驱替压差越大,抑制作用越显著,因此需提前采取防水和治水措施。该研究成果进一步缩小了致密砂岩气藏产能预测结果与矿场实际产量的差距,有助于致密砂岩气藏的参数评估、动态预测以及产能评价和勘探开发决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分段压裂水平井 各向异性 水两相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耦合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如军 唐永亮 +3 位作者 朱松柏 王浩 姚军 黄朝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气田白垩系气藏是罕见的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该类气藏的储渗空间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基质与多尺度裂缝、断层介质的渗透率级差相差5~6个数量级,常规渗流理论难以准确描述其流动规律和开发机理。为此,基于单裂...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气田白垩系气藏是罕见的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该类气藏的储渗空间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基质与多尺度裂缝、断层介质的渗透率级差相差5~6个数量级,常规渗流理论难以准确描述其流动规律和开发机理。为此,基于单裂缝流动物理实验结果及流体力学理论,结合多尺度裂缝几何信息,应用均化理论和体积平均尺度升级方法,将多尺度介质划分为5个流动系统,建立了考虑介质间的非稳态窜流多尺度耦合流动数学模型,并应用有限体积法对耦合流动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和数值试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裂缝中具有不同的流动特征,随缝宽增加流速加快,流动模态发生变化;(2)多尺度耦合流动模型与双重介质模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导数曲线具有不同趋势特征;(3)应用所建立的多尺度耦合流动模型成功解释了气藏实际试井数据,模型能够反映实际地层中的流动过程。结论认为,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耦合流动模型揭示了多尺度裂缝以及致密基质间逐级动用、协同供气的开发机理,可为类似气藏制订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及气藏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拉苏 裂缝性致密砂岩 多尺度裂缝 多流动模态 耦合流动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稳产后期动用效果评价与动用潜力分析:以子洲气田山2气藏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志强 雷小兰 +4 位作者 李浩 李博远 代金友 陈代欣 赵世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917-8924,共8页
以子洲气田山2气藏为例,利用钻井及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对地质储量、动储量、累产气、累产水和动静储量比的计算与分析,采用综合评判指数法和类比法,详细评价了山2致密砂岩气藏动用效果和动用潜力。结果表明:山2气藏平面动用严重不均衡。... 以子洲气田山2气藏为例,利用钻井及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对地质储量、动储量、累产气、累产水和动静储量比的计算与分析,采用综合评判指数法和类比法,详细评价了山2致密砂岩气藏动用效果和动用潜力。结果表明:山2气藏平面动用严重不均衡。7个井区中,主砂体带中部的榆30井区动用效果最好,属Ⅰ类动用区;主砂体带南部的洲3和北部榆81井区动用效果中等,为Ⅱ类动用区;主砂体周边的榆69、榆48、麒麟沟和榆29井区动用效果差,属Ⅲ类动用区。初步预测山2气藏整体动用潜力为198.1×10^(8) m^(3)。其中,Ⅲ类区的动用潜力为174.7×10^(8) m^(3),占88.2%,是山2气藏后续挖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稳产后期 动用效果 动用潜力 子洲田山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流固耦合的超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应力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军 王春起 +2 位作者 黄朝琴 周旭 李金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5,共11页
超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强应力敏感性,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压力脉冲实验法和实时在线CT扫描法两种,压力脉冲实验法不能揭示产生应力敏感性的微观机理,而实时在线CT扫描法也无法模拟深部地层高压、高应力的条件。为解决应力敏感性实... 超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强应力敏感性,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压力脉冲实验法和实时在线CT扫描法两种,压力脉冲实验法不能揭示产生应力敏感性的微观机理,而实时在线CT扫描法也无法模拟深部地层高压、高应力的条件。为解决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的不足,基于离散单元法与管道网络模型建立了微观流固耦合算法,编制了模拟器,并对模拟器力学计算和流固耦合模块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应力大小、加载方向和孔隙压力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最后从微观上揭示了超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应力敏感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应力通过增加与之垂直方向上喉道两侧的法向压力,减小喉道的水力半径,进而降低储层的渗透率;②较高的孔隙压力能够阻碍岩石颗粒在应力作用下的移动,从而减缓了孔隙和喉道的变形,使模型保持较高的渗透率;③致密砂岩气藏的渗透率受到应力和地层压力的共同控制,并且具有各向异性,在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上形成渗透率较大的优势通道;④异常高压阻碍了地应力的压实作用,有利于保护储层孔隙,使地层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和较高的渗透率。结论认为,根据离散元法结合孔隙网络模型建立的流固耦合方法可为理解超深层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提供理论参考,并为超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科学高效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致密砂岩 离散元法 流固耦合 渗透率 应力敏感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地区千佛崖组致密砂岩-页岩气藏开发技术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德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普光地区侏罗系千佛崖组致密砂岩-页岩气藏为纵向叠合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纵横向上储层特征和储集性能差异大,气藏开发潜力不明确,尚未形成开发井型、井网、井距等配套开发技术对策;且砂岩气藏与页岩气藏压力系统、气体运动方式不同,... 普光地区侏罗系千佛崖组致密砂岩-页岩气藏为纵向叠合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纵横向上储层特征和储集性能差异大,气藏开发潜力不明确,尚未形成开发井型、井网、井距等配套开发技术对策;且砂岩气藏与页岩气藏压力系统、气体运动方式不同,利用常规水平井压裂方式合层开采必定导致层间干扰和多余能耗,亟需采用最优开发方式。为此,文中参考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井位优选标准和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井型,根据储层展布特征,结合水平井与直井产能对比分析,优选水平井作为致密砂岩-页岩气藏的开发井型;采用类比法、经济评价法、单井产能法等,确定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和合理井距;根据气藏特征,并借鉴同类气藏开发经验评价单井生产指标;在此基础上开展井位部署,评价气藏开发潜力。结果表明,采用2套井网分别开发千佛崖组致密砂岩气藏和页岩气藏,可建成年产能6.5×108 m3,这为普光地区千佛崖组致密砂岩-页岩气藏合理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页岩 混合沉积 合理开发 开发对策 千佛崖组 普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连续型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及过程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彭威龙 庞雄奇 +5 位作者 向才富 郭继刚 白静 蒋锐 王友伟 徐静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0-185,共6页
致密砂岩气成藏过程复杂,而有利的成藏要素是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大规模运聚成藏的基本条件,因此明确成藏条件及成藏过程对致密砂岩气理论研究及勘探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地层测试数据、综合测井数据等资料并结合... 致密砂岩气成藏过程复杂,而有利的成藏要素是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大规模运聚成藏的基本条件,因此明确成藏条件及成藏过程对致密砂岩气理论研究及勘探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地层测试数据、综合测井数据等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对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形成的主要因素(烃源岩、储集层、盖层、构造运动)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研究区连续型致密砂岩气的有利成藏条件并剖析了其成藏过程。研究表明:烃源岩广覆式生烃,源储紧邻,大面积分布的致密储层,有效的区域盖层及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是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连续型致密砂岩气成藏的可靠保证;研究区致密气砂岩成藏孔隙度下限约为2%;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形成过程可以分为4个演化阶段:早侏罗世前的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孕育阶段,即致密储层形成阶段;中侏罗世天然气开始大规模持续充注,为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发展阶段;早白垩世气藏规模达到最大,为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成型阶段;晚白垩世到现今为气藏萎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型致密砂岩 条件 过程 上古生界 苏里格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