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与“造血”的选择——对新疆农民增收问题的现实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闻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8年第3期67-72,共6页
新疆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而且城乡差距巨大。增加新疆农民收入,面临整体经济发展滞后、农民自身素质相对较低和二元结构三大困境;"输血"与"造血"是新疆农民增收短期作用与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惟有加大&qu... 新疆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而且城乡差距巨大。增加新疆农民收入,面临整体经济发展滞后、农民自身素质相对较低和二元结构三大困境;"输血"与"造血"是新疆农民增收短期作用与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惟有加大"输血"和"造血"的力度,短期目标与长期计划相结合,资金、政策扶持与农民自身强化增收能力相结合,才有希望在农民增收上取得持续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农民增收 “输血” “造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与“造血”的协同——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演进趋势 被引量:54
2
作者 谭贤楚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6-228,共3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基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差异和认识的深化,农村的扶贫模式及其实践由"输血"模式转向了"造血"模式。然而,实践却表明,单一实施这两种模式都具...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基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差异和认识的深化,农村的扶贫模式及其实践由"输血"模式转向了"造血"模式。然而,实践却表明,单一实施这两种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应对农村社会及其贫困问题的新变化,"输血与造血的协同互动"模式是较好治理农村贫困问题的必然选择和趋势,并据此初步提出了"政府扶贫的主体责任、完善农村的社会救助及其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农村贫困瞄准机制"等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模式 造血模式 “输血造血互动”模式 政策含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变“造血”: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新内生性发展路径研究
3
作者 卓越 刘春秀 《学习论坛》 2025年第5期67-76,共10页
新内生性发展对于推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绩效渐进式提升、推进乡村善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模式逐渐由外源式“输血”转向内生式“造血”模式。然而,政策依赖形成路径锁定、人力资本再生机制受阻、城乡... 新内生性发展对于推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绩效渐进式提升、推进乡村善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模式逐渐由外源式“输血”转向内生式“造血”模式。然而,政策依赖形成路径锁定、人力资本再生机制受阻、城乡流动存在制度壁垒和城乡间存在“数字鸿沟”等“输血”悖论制约着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为克服这些悖论,可以从教育、产业、制度、技术等方面多维探索,构建分层分类培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优化投资激励保障机制和突破人力资本发展瓶颈,实现农村人力资本的循环“造血”,持续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悖论 “造血”模式 乡村全面振兴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新内生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根本出路:“输血型”向“造血型”资助模式的转变 被引量:26
4
作者 梁军 何丽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4期129-131,共3页
从我国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的现状出发,通过对"输血型"贫困生资助模式的弊端进行分析,认为该模式的核心是对贫困生进行直接的经济解困,忽略了对贫困生能力、心理上的解困,最后提出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根本出路是"输血型"... 从我国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的现状出发,通过对"输血型"贫困生资助模式的弊端进行分析,认为该模式的核心是对贫困生进行直接的经济解困,忽略了对贫困生能力、心理上的解困,最后提出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根本出路是"输血型"向"造血型"资助模式的转变,以期更好地解决贫困生的资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输血型”资助模式 “造血型”资助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未老与图强之法——顾颉刚与民族“输血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景凯旋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50,共9页
顾颉刚提出了民族“输血论”观点,肯定了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并将中华民族的未来寄托在少数民族身上。“输血论”是顾颉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思想渊源之一,对其“中华民族是一个”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其论证... 顾颉刚提出了民族“输血论”观点,肯定了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并将中华民族的未来寄托在少数民族身上。“输血论”是顾颉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思想渊源之一,对其“中华民族是一个”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其论证过程、理论基础还存在一些争议,但他首次全面评价了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这是从传统“夷夏观”到现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观脉络中重要的一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输血论” 民族观 中华民族是一个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