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艺术院校“跨学科”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南京艺术学院传媒艺术实验中心群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方梦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全国高校都面临着跨学科与复合式教学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艺术院校对"跨学科"实验教学模式正进行着各种的探索和尝试。南京艺术学院"跨学科"传媒艺术实验中心群(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音频实验教学示... 全国高校都面临着跨学科与复合式教学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艺术院校对"跨学科"实验教学模式正进行着各种的探索和尝试。南京艺术学院"跨学科"传媒艺术实验中心群(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音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现实艺术实践教育中心、传媒艺术跨学科综合训练中心)三年建设的实践,可以给我们探索"跨学科"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在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中进行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探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实验教学模式 高校艺术类实验室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演进视角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
2
作者 刘锦华 吴欣歆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28,共5页
学科、学生、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着课程的发展演进。基于课程演进的视角,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概念,有助于辨明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时代特征:目标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实践方式的实践性和探究性、评价方式的过程性... 学科、学生、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着课程的发展演进。基于课程演进的视角,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概念,有助于辨明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时代特征:目标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实践方式的实践性和探究性、评价方式的过程性与连续性。研究认为,凸显上述特点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教学实践应指向学生需求与现实问题生成开放式学习主题,聚焦语言文字运用设定阶段性学习目标,规划统整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用循证教育理念指导表现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跨学科学习” 课程演进 学习任务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音乐学跨学科研究的再审视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书峰 徐驰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4,154,共8页
民族音乐学跨学科研究是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深度描述与解读音乐潜藏的深层文化逻辑,可以立体多维地审视与观照音乐形态结构与其文化象征意义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生成过程。音乐事象与文化功能的多样性特征要求民族音乐学研究者具备丰富... 民族音乐学跨学科研究是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深度描述与解读音乐潜藏的深层文化逻辑,可以立体多维地审视与观照音乐形态结构与其文化象征意义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生成过程。音乐事象与文化功能的多样性特征要求民族音乐学研究者具备丰富的跨学科知识积累与储备。民族音乐学研究更需要复合型的互动交叉理论来积极拓展学科研究的新视野与新路径。当然,过度运用跨学科理论,会导致研究者“悬置”音乐形态的分析,造成学科身份的自我迷失。因此,聚焦音乐形态结构生成与其文化语境的勾连关系,以及立足学科本位,淡化学科边界,形成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学术研究范式,才是真正的民族音乐学跨学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 “跨学科” 身份迷失 音乐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基于设计个案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鲍清源 鲍道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8,共4页
设计语文跨学科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方案实施的重要环节。设计活动应以语文新课程方案基本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宗旨、要求为依据。本文基于一个设计案例,以语文学习产生的真实问题为起点,并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运... 设计语文跨学科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方案实施的重要环节。设计活动应以语文新课程方案基本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宗旨、要求为依据。本文基于一个设计案例,以语文学习产生的真实问题为起点,并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旨归。跨学科学习主题应具有挑战性,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的学习活动力争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由此促进语文跨学科学习联结课内外、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领域,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活动主题 学习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研究的哲学探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刁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6,共4页
"跨学科"一词是"舶来品"。自"舶来"之时,我国学者就对其表现出极大兴趣。然而,由于受民族、地域及研究个体思维方式的影响,对"跨学科"的理解和诠释复杂多样,理解和诠释的"原汁原味"... "跨学科"一词是"舶来品"。自"舶来"之时,我国学者就对其表现出极大兴趣。然而,由于受民族、地域及研究个体思维方式的影响,对"跨学科"的理解和诠释复杂多样,理解和诠释的"原汁原味"程度亦有待商榷。因此,有必要对"跨学科"概念进行厘定。其中,通过与"学科"进行比较,能够更明确"跨学科"是对"学科"的否定式发展和延伸。此外,当今社会"跨学科"研究已成"大势",不可避免。"跨学科"研究是掌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推进思维方式发展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科学创新的重要动力。虽然"跨学科"研究如火如荼,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多障碍、瓶颈问题。伴随着问题、障碍的清除,"跨学科"研究的光明前景可翘首以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 “跨学科”研究 思维方式 哲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fusion based o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immunology:History,current status,and prospects 被引量:1
6
作者 SHI Jian LÜBen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7-1332,共6页
Critical care medicine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approaches for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s,including sepsis,severe trauma/burns,hemorrhagic shock,heatstroke,and acute pa... Critical care medicine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approaches for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s,including sepsis,severe trauma/burns,hemorrhagic shock,heatstroke,and acute pancreatitis,all of which have high incidence rates.These conditions are primarily characterized by acute multi-organ dysfunction,with sudden onset,severe illness,and high mortality rates.Additionally,critical care treatment demands substantial medical resources,imposing significant economic burdens on patients’families and society.In recent years,critical care medicine has achieved notable progress,especially in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with immunology-based fields.Collaboration across disciplines has not only accelerated advancements in critical care but also propell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mmunology.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and assessment of the cross-disciplinary fusion betwee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immunology,exploring how these fields related extensions mutually enhance each other.It further analyzes China’s potential to become a global leader in this area within the next 5 to 10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MMUNOLOGY SEPSIS cross-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MULTIDISCIPLINARY intensive ca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音乐美学史著述范式演变
7
作者 陈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116,共6页
蔡仲德先生《中国音乐美学史》一书出版至今已有27年。在近30年的时间里,相继出版了多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音乐美学史著作。这些著作在研究对象、历史分期、研究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等方面存在着些许差异,可以发现中国音乐美学史研... 蔡仲德先生《中国音乐美学史》一书出版至今已有27年。在近30年的时间里,相继出版了多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音乐美学史著作。这些著作在研究对象、历史分期、研究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等方面存在着些许差异,可以发现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及著述的写作范式正在出现两个方面的拓展与转换:一是从“美学史”向“思想史”的拓展,一是从“以史带论”向“以论统史”的转换。此外,著述中较多地使用了跨学科的方法,展现出音乐美学史学研究的新视野。这些变化似乎也正是学术界对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要“接着讲”“错开讲”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中国音乐美学史 中国音乐思想史 “以史带论” “以论统史”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