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柳青现象”反观“赵树理方向” 被引量:4
1
作者 魏巍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1-146,共6页
"赵树理方向"在文学史上的大起大落比"柳青现象"更具有反思意义。通过《创业史》反观赵树理《三里湾》的创作,他把时代之困难看作首要书写问题的方式,在一个需要梁生宝式的象征整个民族国家走向的"英雄人物&qu... "赵树理方向"在文学史上的大起大落比"柳青现象"更具有反思意义。通过《创业史》反观赵树理《三里湾》的创作,他把时代之困难看作首要书写问题的方式,在一个需要梁生宝式的象征整个民族国家走向的"英雄人物"的时代,显然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转型。赵树理方向的危机来自于对文艺大众化问题理解的偏差,他"重事轻人"的写作虽然在语言上与工农大众打成一片却显示出了情感上的脱离,他的创作更具有普及的意义而忽视了《讲话》中要求的"提高"问题,这使"赵树理方向"一开始就成为一个被曲解的方向。对小二黑故事的"扭曲事实"的改变,也未能达到社会主义再教育的目的。作为政治性的写作,经典性力量的缺失使"赵树理方向"的失落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青现象” “赵树理方向”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艺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个属与文化区块:解放区的文化机理与“赵树理方向”的生发
2
作者 张自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1947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树立的“赵树理方向”是解放区树立的最后一个旗帜,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组织、党组织等对赵树理的文学活动的引导及对其地位的认同过程,也是忠于革命事业而又有个人坚守的赵树理逐渐寻找自身与革命秩序... 1947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树立的“赵树理方向”是解放区树立的最后一个旗帜,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组织、党组织等对赵树理的文学活动的引导及对其地位的认同过程,也是忠于革命事业而又有个人坚守的赵树理逐渐寻找自身与革命秩序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作为解放区重要部分之一的晋冀鲁豫边区力图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的结果,以及其对自身建设的文化风景的确认,从而充分显现出解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性及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 文化机理 “赵树理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赵树理与毛泽东的“大众化”的相遇与分歧
3
作者 魏霄 《中文自学指导》 2006年第6期65-66,42,共3页
本文分析了四十年代被树立为“赵树理方向”的赵树理丈学创作的特点,并且通过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关于“大众化”问题的论述的分析,结合“大众化”问题的历史和时代背景,试图解释《讲话》中... 本文分析了四十年代被树立为“赵树理方向”的赵树理丈学创作的特点,并且通过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关于“大众化”问题的论述的分析,结合“大众化”问题的历史和时代背景,试图解释《讲话》中提倡的文艺作品“大众化”、“与工农兵结合”的真实含义,从而分析当时被认为最好地体现了《讲话》精神的赵树理的创作思想与毛泽东所提倡的“大众化”的实际内涵的相同、差异与分歧之处,并部分涉及到了这种差异影响下的赵树理的当代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方向” “大众化” “工农兵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文艺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探索
4
作者 石在中 黄念然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65,共7页
延安文艺运动为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树立了两个典范性的方向:"鲁迅方向"和"赵树理方向"。这两个方向的树立既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批评的基本进程,更有力地塑造了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品格。解析这... 延安文艺运动为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树立了两个典范性的方向:"鲁迅方向"和"赵树理方向"。这两个方向的树立既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批评的基本进程,更有力地塑造了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品格。解析这两个方向的树立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建构的内在关系,对我们深刻理解左翼革命文艺向延安工农兵文艺的转进、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与演变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进程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方向” “赵树理方向” 延安文艺运动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