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估计”——彻底批判“四人邦”诬蔑知识分子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反动谬论
1
作者 范德藻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1期22-28,共7页
“四人邦”把自己打扮成“革命左派”,剽窃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肆意歪曲和篡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炮制了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所谓“估计”.它不仅是为打击、迫害广大知识分子制造“根据”,而且是为从根本上否定... “四人邦”把自己打扮成“革命左派”,剽窃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肆意歪曲和篡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炮制了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所谓“估计”.它不仅是为打击、迫害广大知识分子制造“根据”,而且是为从根本上否定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推行其反动政治纲领,打倒一大批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篡党夺权,实行反革命复辟.我们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剖析“四人邦”对知识分子的所谓“估计”,彻底剥掉“四人邦”的“左派”伪装,还他们反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无产阶级专政 脑力 文化科学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选集》 毛主席 世界观 体力劳动 劳动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资产阶级原罪意识的诞生、规训与救赎——论大革命后左翼知识分子自我认知机制的转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广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5,76,共8页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小资产阶级"话语在中国文坛迅速崛起,左翼文人普遍展开了对小资产阶级问题的讨论与反思。对小资产阶级问题的思考,既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又直接源于对大革命失败的反思,同时深受中国共产党阶级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小资产阶级"话语在中国文坛迅速崛起,左翼文人普遍展开了对小资产阶级问题的讨论与反思。对小资产阶级问题的思考,既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又直接源于对大革命失败的反思,同时深受中国共产党阶级政策的影响。虽然大革命的失败使得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受到普遍质疑,其劣根性被广泛强调,但知识分子对小资产阶级问题的思考路径也存在深刻分歧。对小资产阶级问题的思考,折射出左翼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机制在大革命失败后所发生的重要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 原罪 规训 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级对文化与审美的僭越——中国现代文论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概念的考查与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尹传兰 刘锋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中国现代文论史上,论及"知识分子"问题时,往往冠以"小资产阶级",对"知识分子"属性及内涵的界定也就依凭了阶级分析的标准与思路,结果是用阶级标准取代了文化与审美的标准。区分阶级、文化与审美三个不同... 中国现代文论史上,论及"知识分子"问题时,往往冠以"小资产阶级",对"知识分子"属性及内涵的界定也就依凭了阶级分析的标准与思路,结果是用阶级标准取代了文化与审美的标准。区分阶级、文化与审美三个不同层面的意指空间,重新审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概念,一方面可以清楚勾勒"知识分子"被"小资产阶级"化的轨迹;一方面更利于理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概念本身复杂与丰富的内涵,以便于解释中国现代文学的创造主体和发展动力等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论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阶级属性 文化属性 审美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论21世纪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4
作者 彭正生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7,共7页
21世纪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可以概括为背叛的知识分子、消逝的知识分子、迷失的知识分子、理想的知识分子。这些形象是小说家对21世纪知识分子彷徨、挣扎与浮沉人生状态的文学想象,构成了21世纪知识分子形象的基本精神样貌。21世纪知... 21世纪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可以概括为背叛的知识分子、消逝的知识分子、迷失的知识分子、理想的知识分子。这些形象是小说家对21世纪知识分子彷徨、挣扎与浮沉人生状态的文学想象,构成了21世纪知识分子形象的基本精神样貌。21世纪知识分子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犹疑、困惑和进退失据的形象,既是理解21世纪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所得的结论,也是我们反思时代、想象未来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小说 知识分子形象 现实 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界、回归、反射与审视——论镜像型边界知识分子杜波依斯文化身份的形成与意义
5
作者 刘芹利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1,206,共8页
杜波依斯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具有代表性的黑人知识分子,亦是典型的镜像型边界知识分子。在探索黑人问题期间,杜波依斯身处“无处是归处”的边界地带,不断自我放逐并频频跨越不同种族与文化的边界,通过写作不断反射与审视美国黑人问题及... 杜波依斯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具有代表性的黑人知识分子,亦是典型的镜像型边界知识分子。在探索黑人问题期间,杜波依斯身处“无处是归处”的边界地带,不断自我放逐并频频跨越不同种族与文化的边界,通过写作不断反射与审视美国黑人问题及黑人的未来,逐渐形成了镜像型边界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该身份的确立进而促使杜波依斯能够挣脱藩篱,对美国种族问题乃至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具有敏锐的观察与独特深刻的理解。无论是通过对精英主义还是泛非运动抑或是共产主义的探索,杜波依斯从未停止寻求解决黑人问题与谋求人类共同福祉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爱•伯•杜波依斯 镜像型边界知识分子 美国黑人 文化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伤逝》反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悲剧的深刻性
6
作者 胡玉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98-102,共5页
《伤逝》是鲁迅一九二五年写的一篇小说,它以一对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的青年知识分子——涓生与子君的爱情婚姻的悲剧为题材,通过男主人公涓生对往事的回忆与追悔,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涓生与子君从热恋到同居,后又终于破裂酿成悲剧的... 《伤逝》是鲁迅一九二五年写的一篇小说,它以一对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的青年知识分子——涓生与子君的爱情婚姻的悲剧为题材,通过男主人公涓生对往事的回忆与追悔,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涓生与子君从热恋到同居,后又终于破裂酿成悲剧的整个过程,侧重描写了他们的家庭生活怎样从宁静,幸福到空虚,枯燥,爱情自身的热力怎样从热烈逐渐降低,终至消散。它不仅反映了“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涓生 子君 个性解放 娜拉 思潮影响 男主人公 一九 恋爱自由 青年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法国知识分子——从“德雷福斯事件”谈起
7
作者 赵烨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2,共7页
鲁迅曾在杂文、日记和书信中多次提到过德雷福斯事件及其有关人物,这起震动整个法国的事件不仅诞生了左拉和法朗士等知识分子,也对处于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新生的知识阶层产生了巨大影响。鲁迅不吝称赞为真理、正义和弱小而呐喊的左拉和... 鲁迅曾在杂文、日记和书信中多次提到过德雷福斯事件及其有关人物,这起震动整个法国的事件不仅诞生了左拉和法朗士等知识分子,也对处于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新生的知识阶层产生了巨大影响。鲁迅不吝称赞为真理、正义和弱小而呐喊的左拉和法朗士,甚至以笔为武器进行战斗,维护左拉和法朗士的名誉、拆穿“假”知识分子之虚伪。由鲁迅对这起事件及其相关法国知识分子们的描述,或可探寻鲁迅所追寻的“真”知识分子之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德雷福斯事件 左拉 法朗士 法国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醒回篇》看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健彪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79-83,共5页
从《醒回篇》看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李健彪光绪三十三年(1907),国内十四省留学于日本的三十六名回族青年学生,发起组织了“留东清真教育会”。第二年,该会在东京编辑出版了回族历史上的第一个自办刊物《醒回篇... 从《醒回篇》看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李健彪光绪三十三年(1907),国内十四省留学于日本的三十六名回族青年学生,发起组织了“留东清真教育会”。第二年,该会在东京编辑出版了回族历史上的第一个自办刊物《醒回篇》,这是我国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醒回篇》 回族 留东清真教育会 伊斯兰教 宗教 民族团结 思想特征 爱国主义精神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战后香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以《文艺生活》月刊为主要载体的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丹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8-64,共7页
在战后香港,左翼人士利用其和平环境对毛泽东的《讲话》精神进行了全面阐释和宣传。工作之一就是针对《讲话》中的文艺"向工农兵普及",积极实行文艺大众化的实践和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作家的思想改造。此时作家的... 在战后香港,左翼人士利用其和平环境对毛泽东的《讲话》精神进行了全面阐释和宣传。工作之一就是针对《讲话》中的文艺"向工农兵普及",积极实行文艺大众化的实践和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作家的思想改造。此时作家的思想改造主要表现为来自外部的左翼人士的文学批评和来自内部的对自己思想与创作的自省。拟以当时香港文坛的一份重要刊物——《文艺生活》月刊为主要考察对象,回到历史现场,重新审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家在"天下大变"的历史转折关头为避免被抛弃而采取的姿态以及姿态背后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香港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思想改造 《文艺生活》月刊 《讲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知识分子关于景德镇瓷业的认知与实践
10
作者 刘子悦 李松杰 邢鹏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3-641,共9页
精湛的手工技艺和高度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体系让景德镇在传统瓷业生产竞争中处于引领地位,进而推动其陶瓷贸易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但近代以来,景德镇以日用瓷生产为主导的传统产业体系在外力冲击下面临严峻挑战。许多怀揣救国理想的知... 精湛的手工技艺和高度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体系让景德镇在传统瓷业生产竞争中处于引领地位,进而推动其陶瓷贸易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但近代以来,景德镇以日用瓷生产为主导的传统产业体系在外力冲击下面临严峻挑战。许多怀揣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亲赴景德镇,考察、剖析其瓷业衰落原因,以学习借鉴西式现代产业体系的视角,提出并实施各类改良措施,以图恢复景德镇之元气。但在新旧两种体系交织融合时期,新式知识分子的改革理念难以适应景德镇复杂的产业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其瓷业落后的局面。知识分子的改良主张在为景德镇提供发展路径的同时,也留存了传统瓷业现代化转型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瓷业改革 知识分子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进路优化的三维探究
11
作者 张在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9-21,共3页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重要使命。如何增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凝聚力,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时代课题。具体而言,要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党意识...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重要使命。如何增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凝聚力,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时代课题。具体而言,要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党意识教育,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持续完善规章制度,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实现认同与治理现代化;要适时创新工作方法,彰显社会价值导向,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 思想政治工作 三维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族抗战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论析
12
作者 朱薇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1,共7页
全民族抗战时期,党在总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知识分子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分析知识分子的属性特点和地位作用,大量吸收、大胆提拔和放手使用知识分子,并在实际斗争中探索出一条引导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一知识分子政策,... 全民族抗战时期,党在总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知识分子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分析知识分子的属性特点和地位作用,大量吸收、大胆提拔和放手使用知识分子,并在实际斗争中探索出一条引导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一知识分子政策,对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投身抗战事业并夺取最终胜利,对于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培养造就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对于探索并逐步形成党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全民族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知识分子的文明形态话语
13
作者 李东琪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文明形态话语是指把文明视作有机整体,从时间纵向或空间横向上归纳、分析和阐发文明的生发演变与兴衰规律等内容的研究概念、方式及理论。晚清时期,面对“古”和“今”的困惑以及“中”与“西”的对立,身处大变局中的知识分子怀着救国... 文明形态话语是指把文明视作有机整体,从时间纵向或空间横向上归纳、分析和阐发文明的生发演变与兴衰规律等内容的研究概念、方式及理论。晚清时期,面对“古”和“今”的困惑以及“中”与“西”的对立,身处大变局中的知识分子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对中外文明形态进行了探讨。晚清学界的文明形态话语蕴含于对“文明”内涵的认知转变、中外文明比较的研究尝试和文明间交往的系列思考之中,体现出对中华文明兴衰的反思,对西方文明普世性的质疑,以及对大变局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对晚清知识分子的文明形态话语进行探究,有利于为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话语体系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知识分子 文明形态话语 文明 中外文明比较 文明间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蔽“抽象统治”:《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系统性批判
14
作者 胡芳 杨月荣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2,共13页
解蔽“抽象统治”是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新特征的卓越揭示,是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核心内容。西方学者对抽象统治批判理论的形而上学式解读,难免因片面性而产生误解,亟需正本清源。事实上,马克思从“叙事内核—... 解蔽“抽象统治”是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新特征的卓越揭示,是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核心内容。西方学者对抽象统治批判理论的形而上学式解读,难免因片面性而产生误解,亟需正本清源。事实上,马克思从“叙事内核—叙事形式—叙事逻辑—叙事内容”展开历史唯物主义叙事,形成对资本主义社会抽象统治的系统性批判。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现代社会所形成的抽象统治,不是从意识到物化的演进过程,而是作为“普照之光”的资本权力之“物”被赋予某种超凡意念之后,回到社会发展的现实过程中,形成被“物神化”统治“现实的人”的社会关系。破除《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物与物的关系遮蔽人与人的关系,就要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进行彻底批判。随着资本主义向纵深发展,资产阶级统治的抽象性更加凸显,重释马克思抽象统治批判理论对于认识当今新帝国主义霸权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有着重大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统治 马克思 《资本论》及其手稿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收入观的分析及其启示
15
作者 刘新刚 张恩箔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5,共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收入分配问题作出重要部署,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部署,需要我们从学理高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收入的现象层面出发提出了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的“三位一体公式”,认为利润、地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收入分配问题作出重要部署,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部署,需要我们从学理高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收入的现象层面出发提出了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的“三位一体公式”,认为利润、地租、工资构成收入来源,市场供需关系决定收入水平,资源禀赋差异造成收入差异,这构建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收入观。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推动下,这一收入观被多国效仿。在其影响下,全球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等问题愈发明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出发较为深刻地分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收入观的本质,是我们理解资本主义收入问题极为重要的理论资源。马克思指出收入来源背后存在不同的社会形式,收入主体之间存在特定社会关系,不同行业及其主体的社会形式与社会关系不同产生收入差距。这一研究对于我们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收入观,进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并推动共同富裕的中国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收入观 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人形象”与知识分子写作的流变——以《你在高原》《应物兄》《北流》的知识分子写作为例
16
作者 梅兰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21世纪以来的三部长篇小说《你在高原》(2010)、《应物兄》(2018)、《北流》(2022)表明,知识分子写作不仅代表了当代文学的思想高度,而且其思考及艺术特点也显露出某种流变。与同时代小说比较,这三部长篇小说的主要人物都是高度自省的... 21世纪以来的三部长篇小说《你在高原》(2010)、《应物兄》(2018)、《北流》(2022)表明,知识分子写作不仅代表了当代文学的思想高度,而且其思考及艺术特点也显露出某种流变。与同时代小说比较,这三部长篇小说的主要人物都是高度自省的个体知识人,但它们在知识人的形象、社会批判方式以及小说诗学等方面的差异性之大,明显丰富了传统的知识分子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写作 《你在高原》 当代文学 小说诗学 人的形象 个体知识 流变 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7
作者 朱文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1-8,共8页
“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同志晚年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失误,炮制臭名昭著的“两个估计”,即“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 “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同志晚年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失误,炮制臭名昭著的“两个估计”,即“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而“把几百万、上千万的知识分子一棍子打死”。其实,“两个估计”只是“一个估计”,即把广大知识分子当成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 列宁 小生产者 剥削阶级 知识分子问题 世界观 资本家 工人阶级 无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地 王艺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32,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社会危机频发和工人革命浪潮日益汹涌的背景下,密切关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发展,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包括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批判,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公德、宗教清德、...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社会危机频发和工人革命浪潮日益汹涌的背景下,密切关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发展,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包括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批判,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公德、宗教清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内容批判,以及对资产阶级教育脱离生活实际、强制灌输、操纵媒体和控制舆论的方式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立足于无产阶级立场,对科学认识和理性对待当代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文本研究以及在国际视野下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思想政治教育 资产阶级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爱国思想的批判与超越
19
作者 吴俊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3,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爱国主义的虚伪性,指明什么样的国家及爱国主义需要人们保持警惕、何种意义上的国家值得人们热爱。他们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将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与全人类解放事业结合起来,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爱国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爱国主义的虚伪性,指明什么样的国家及爱国主义需要人们保持警惕、何种意义上的国家值得人们热爱。他们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将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与全人类解放事业结合起来,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爱国思想的历史性超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基本前提,实现人的解放是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使命宗旨,坚持国际联合是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实现使命宗旨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被压迫民族爱国主义饱含着反侵略和革命色彩,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必须坚守国际主义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诗学机制——以《青春之歌》为中心的考察
20
作者 龙永干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3,共9页
《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史书写的重要作品,它在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塑造上形成了特有的诗学机制。作者的生活经验是《青春之歌》的本事,但叙述者按照时代语境和精神气候的要求对人物、事件和情境本事进行了应有的择取和改造。... 《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史书写的重要作品,它在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塑造上形成了特有的诗学机制。作者的生活经验是《青春之歌》的本事,但叙述者按照时代语境和精神气候的要求对人物、事件和情境本事进行了应有的择取和改造。主流意识形态中知识分子成长认知理论规约了故事情节的基本走向,但叙述者为了获得充分表现知识分子革命取向的审美张力,对传统文化心理进行了应有的激活和召唤。作品中爱情追求、民族救亡和阶级斗争等让“革命”书写呈现出样态和属性的丰富性。民族革命场域的建构,让“白骨头”的林道静获得了革命合法性身份;而在对学生运动的回溯和对“革命+恋爱”模式的改造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具有了独特的美学特质,知识分子作为革命历史主体也实现了文学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沫 《青春之歌》 革命知识分子 诗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