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震云小说写作的“语言学转向” |
赵黎明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2
|
哲学翻译与汉学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 |
韩振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3
|
论海德格尔的“语言学转向”及其哲学史意义 |
李勇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4
|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语言学转向 |
俞吾金
|
《河北学刊》
|
2003 |
3
|
|
5
|
文体学研究的语言学精神──简评郭鸿教授新著《英语文体分析》 |
杨晓荣
|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6
|
心为文字之性——永明延寿判教原则的语言哲学分析 |
吴忠伟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7
|
语调哲学:语言哲学研究的新开拓 |
卞敏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8
|
语言:筌蹄与家园——庄子言意之辨的现代观照 |
李贵
周裕锴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4
|
|
9
|
转向“语词”的小说 |
张三夕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10
|
哲学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 |
散心
|
《语言战略研究》
|
2016 |
1
|
|
11
|
试论罗蒂的元哲学 |
王玉北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3
|
|
12
|
也谈章学诚的“言意”观 |
章益国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3
|
从认识论到意志论 |
黄玉顺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9
|
|
14
|
中共党史领域概念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思考 |
陈红娟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4
|
|
15
|
解构主义的天使 |
M·H·阿布拉姆斯
张德劭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4
|
|
16
|
美学与乌托邦 |
姚文放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17
|
走出19世纪 走进20世纪──人文背景的置换与当代文学研究 |
昌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