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意”消失的空间批判——从列斐伏尔的“诗创实践”与“诗学革命”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车玉玲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25,共6页
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尤其在以列斐伏尔为代表的空间批判理论家那里,“诗意”与“诗创化实践”具有了政治色彩,成为变革现实的力量。借助这些概念,列斐伏尔赋予了诗创化实践以本体论的地位,并以此展开了对于同质性的资本主义... 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尤其在以列斐伏尔为代表的空间批判理论家那里,“诗意”与“诗创化实践”具有了政治色彩,成为变革现实的力量。借助这些概念,列斐伏尔赋予了诗创化实践以本体论的地位,并以此展开了对于同质性的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的批判,提出诗创化实践是实现差异化空间的途径,差异化空间的建构是抵抗全面异化的日常生活的方式。这一论断拓展了对于实践观念的理解,沿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并把批判精神拓展到了更为广泛的范围,同时也意味着对于资本现代性的超越与新文明类型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 诗创实践 差异化空间 列斐伏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后感
2
作者 许岳松 《南方建筑》 2006年第A08期94-95,共2页
德国浪漫诗哲荷尔德林诗倡导“诗意的栖居”,这里的“诗”除了包含文学审美意义上的诗意之外,更包括了人的主观能动的构筑和创造。
关键词 “诗意的栖居” “祠补旧青山” “模糊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江南”的弥散与重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南电影发展观察
3
作者 丁莉丽 吴鑫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1,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之前,江南电影以繁荣生长的姿态显示出强烈的“在场”感,“诗意江南”成为世人心目中的精神原乡与理想圣地。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江南的影像在电影界陷入一种“失意”乃至“失语”的状态。文章以20世纪80年代作为特殊的时... 20世纪80年代之前,江南电影以繁荣生长的姿态显示出强烈的“在场”感,“诗意江南”成为世人心目中的精神原乡与理想圣地。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江南的影像在电影界陷入一种“失意”乃至“失语”的状态。文章以20世纪80年代作为特殊的时间节点,聚焦电影中“诗意江南”走向弥散的文化现象,探究江南电影边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探讨当下江南电影重新焕发光彩的可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江南电影 “诗意江南” 江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栖居与生态——“诗意地栖居”的生态意蕴解读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承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3-69,共7页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深层病因在于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所导致的人类生存家园的沦丧。贯穿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栖居理论对人的本真存在和家园意识有着独特的见解。真正的栖居将人的存在置于天地人神的四重整体之中,呵护人与万物回归...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深层病因在于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所导致的人类生存家园的沦丧。贯穿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栖居理论对人的本真存在和家园意识有着独特的见解。真正的栖居将人的存在置于天地人神的四重整体之中,呵护人与万物回归其本己的自由。通过对"诗意地栖居"这一命题的阐释,海德格尔指出了人类向存在家园的复归之途,为生态存在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居 生态 海德格尔 “诗意地栖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地居住……
5
作者 仇立平 《社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诗意地居住 居住理念 社区服务 社区志愿者活动 人的素质 “诗意” 调查对象 住户 独生子女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小说“现代性”的两种面相(1979-1989)
6
作者 甘林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58,共7页
“现代性”是新时期1979至1989年间的小说重要主题,小说中的火车、公交车等意象,既是人们对必然通达充盈的物质现代性的重要载体和信心的显现,也是小说家对“诗意远方”召唤的热烈回应,而对现代社会中“骨感现实”生活的描绘,则体现出... “现代性”是新时期1979至1989年间的小说重要主题,小说中的火车、公交车等意象,既是人们对必然通达充盈的物质现代性的重要载体和信心的显现,也是小说家对“诗意远方”召唤的热烈回应,而对现代社会中“骨感现实”生活的描绘,则体现出小说家们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性”叙事的主要内容。新时期小说与时代社会构成互为镜像关系,时代生活中的浪漫理想与理性务实充分文本化,而小说作品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也成为形塑历史性社会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则是文本时代生活化的彰显,小说与现实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现代性 “诗意远方” “现实骨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景”的传统美学思想体现及对当代城市规划的启示 被引量:11
7
作者 运迎霞 王林申 王艳玲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八景"体现了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中和""中庸""美善""意象"等主旨。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应采用美学要素规划类型的增加、虚体空间控制体系的建立、微观空间增长的控制与虚拟现实技术的... "八景"体现了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中和""中庸""美善""意象"等主旨。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应采用美学要素规划类型的增加、虚体空间控制体系的建立、微观空间增长的控制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态模拟和监测等方法营建城市"诗意空间";应注重人与人的尺度、遵循"物尽其用"的原则,在规划编制与管理中贴近并引领市民的生活,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发挥城市反哺乡村的作用,共同创设"朴约空间";应注重以私有公共空间与群体隐私空间为主体的"自我空间"的塑造,立足形成机制、再造途径与现代审美化开展自发空间的研究,通过城市功能多样性与向虚拟空间的涉足形成以体验性为核心的"自我实现"空间,并依靠规划师"作为市民来规划"探索城市中的"本我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景” 传统美学思想 “诗意空间” “朴约空间” “本我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绘画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健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78-81,共4页
试论中国绘画的文化内涵张健伟中国绘画发展到今天,在表现技巧和表现内容上都发生了种种变化,然而,透过这些表象,我们仍然可以准确无误地识别出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即已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符号,领略到中国绘画所体现的文化... 试论中国绘画的文化内涵张健伟中国绘画发展到今天,在表现技巧和表现内容上都发生了种种变化,然而,透过这些表象,我们仍然可以准确无误地识别出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即已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符号,领略到中国绘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绘画的研究中,一些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 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 绘画美学 中国绘画艺术 山水画 书法艺术 中国画 “笔墨” “诗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克卢汉“冷媒介”理论对当代文学生产的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博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159,共4页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尤为紧密。当代文学生产所存在的诸如图像化、娱乐化、无深度等问题,与媒介变迁有着极为深入的联系。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理解媒介形式与文化意义的关系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据媒介承载信息的清晰度...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尤为紧密。当代文学生产所存在的诸如图像化、娱乐化、无深度等问题,与媒介变迁有着极为深入的联系。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理解媒介形式与文化意义的关系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据媒介承载信息的清晰度,麦克卢汉将文字划分为"冷媒介"。"冷媒介"与文学特有的内视世界相联系,使文学更具想象空间和审美意味,同时"冷媒介"严肃、凝重,需要人深度卷入,这与文学阅读所需要的主体的静观、品读也是相一致的。当代电子媒介对文学生产的渗透,是工具理性对文学的僭越,因此,强调文学是一种"冷媒介",既是对文学特性的尊重,亦是期望文学面对媒介有所坚守,"诗意地栖居"仍应是文学的境界与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媒介 电子媒介 “诗意地栖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意境”新论
10
作者 李孝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8,共4页
在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理论和艺术实践中,对于散文意境问题,还没有给以足够的关注,还存在一些尚待澄清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的并不在于散文如何精心地创造意境的具体方法和艺术技巧,而恰恰在于被人们所常常疏忽的对散文意境基本概念... 在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理论和艺术实践中,对于散文意境问题,还没有给以足够的关注,还存在一些尚待澄清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的并不在于散文如何精心地创造意境的具体方法和艺术技巧,而恰恰在于被人们所常常疏忽的对散文意境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理论的认识上。具体地说,那就是:第一,到底什么是散文意境,它与诗歌意境究竟有何差异?第二,是不是所有散文都需要创造意境?下面,分别就这两个貌似不是问题而实为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作些粗浅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论散文 诗歌意境 创造意境 意识性 记叙散文 “诗意” 作家 审美观照 审美方式 审美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境四类"在环境设计中的表现
11
作者 肖灿 《南方建筑》 2004年第3期65-66,共2页
本文依循中国清代美学思想家刘熙载区分诗的四种审美意象的理论,类比建筑环境之意境的不同风格,探讨了"诗意环境"的创造,以及环境设计中如何表现"诗境四类"的手法。
关键词 建筑环境 环境设计 意境 建筑美学 “诗意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世纪艺术电影中的江南影像空间构建
12
作者 吴晓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9-73,共5页
在新世纪艺术电影中,一批深受江南文化所滋养的创作者,尝试对影像中的江南空间构建与江南文化书写提出多样化、艺术化、空间化的探索表达,创作出别具艺术风格的“江南影像”。先锋的创作理念拓展了江南影像空间的多元构建,构建出文化记... 在新世纪艺术电影中,一批深受江南文化所滋养的创作者,尝试对影像中的江南空间构建与江南文化书写提出多样化、艺术化、空间化的探索表达,创作出别具艺术风格的“江南影像”。先锋的创作理念拓展了江南影像空间的多元构建,构建出文化记忆与人物传奇的怀旧空间、都市意象与文化反思的都市空间、变迁记忆与空间寓言的郊区空间、漫游者及其空间经验的漫游空间。“诗意影像”的空间构建则继承了江南影像的核心传统,《春江水暖》彰显了江南影像的诗性审美与文化艺术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电影 江南文化 影像空间构建 “江南影像” “诗意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