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线用户社区成员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视角 被引量:18
1
作者 原欣伟 窦天苗 +1 位作者 李延 李雨萌 《现代情报》 CSSCI 2018年第5期45-52,共8页
借鉴"认知—情感—意动"理论框架,从社区信息与网站特性、个体和群体3个方面探索在线用户社区成员认知因素对其社区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通过国内智能手机产品在线用户社区的问卷调查收集329份有效问卷,应用PLS结构方程模型... 借鉴"认知—情感—意动"理论框架,从社区信息与网站特性、个体和群体3个方面探索在线用户社区成员认知因素对其社区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通过国内智能手机产品在线用户社区的问卷调查收集329份有效问卷,应用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发现,社区信息与网站特性方面的感知信息质量、感知网站互动性以及个体层面的感知自我效能、感知社会提升对社区成员的社会存在感有显著促进作用;群体层面的感知相似性和感知信任对社会存在感和社区认同感都有促进作用。上述三方面因素又以社会存在感和社区认同感这两种情感因素为中介对社区成员的持续参与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用户社区 持续参与意愿 社会存在感 社区认同感 认知—情感—意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青年群体情感认知的旅游文创产品动态开发策略研究
2
作者 于雷 陈国强 +1 位作者 李爽汲 王子妍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178,共15页
目的系统地挖掘青年对旅游文创产品的情感认知影响要素并基于现有产品探索其动态开发策略。方法对22位青年进行半结构访谈并基于扎根理论探讨了情感认知4项核心范畴与下属38项影响要素。通过征询14位专家的意见并利用德尔菲法确定情感... 目的系统地挖掘青年对旅游文创产品的情感认知影响要素并基于现有产品探索其动态开发策略。方法对22位青年进行半结构访谈并基于扎根理论探讨了情感认知4项核心范畴与下属38项影响要素。通过征询14位专家的意见并利用德尔菲法确定情感认知影响要素间的因果关系,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实证分析部分,以秦皇岛博物馆现有的絮语琉璃杯为案例,通过回访与层次分析法构建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基于情感认知初始状态,采取干预策略对4项辅助变量及下属常量仿真,探索了4项动态开发策略并以此对研究案例完成设计优化与评估。结论研究以青年的情感认知为出发点,提出了旅游文创产品的动态开发策略,期拓宽旅游文创产品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认知 旅游文创产品 青年群体 系统动力学 扎根理论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研学场所“认知—情感—意动”形象三维结构的课程设计——以沙溪古镇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钱镜帆 陈亚颦 杜凡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0,共5页
本文从研学场所旅游地属性的视角出发,基于其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意动形象,整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关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任务,以大理州沙溪古镇为例,设计三维结构的研... 本文从研学场所旅游地属性的视角出发,基于其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意动形象,整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关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任务,以大理州沙溪古镇为例,设计三维结构的研学课程目标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情感—意动 三维结构 研学课程 沙溪古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性教学何以激发高职学生创新行为?——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4
作者 郑雅倩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7-74,共8页
学生创新行为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表现,研究性教学是提升学生创新行为的关键行动。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通过1752份高职学生调查数据发现: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能够正向影响学生创新行为,也能通过激发学生院校认同以及学业自我效... 学生创新行为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表现,研究性教学是提升学生创新行为的关键行动。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通过1752份高职学生调查数据发现: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能够正向影响学生创新行为,也能通过激发学生院校认同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提升创新行为,且间接效应高于直接效应。链式中介进一步表明学生院校认同感能够有效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但调研结果显示学生院校认同感较低。为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展现院校创新样态提高学生院校认同感;重新调整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健全研究性教学指导制度,为研究性教学提供积极的制度环境;构建与疏通学生学业情绪反馈渠道,提高院校对学生学业认知态度与学业参与情感的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研究性教学 学生创新行为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认知情感理论——一种新的心智计算模型 被引量:9
5
作者 浦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24,61,共11页
试图建立全认知情感理论的基础和框架体系。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心智计算模型——多层次需求-认知-情感模型;在吸取信息与知识理论、情感动机-信息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和PAD三维情感理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定义了不同时间节点的信息和情... 试图建立全认知情感理论的基础和框架体系。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心智计算模型——多层次需求-认知-情感模型;在吸取信息与知识理论、情感动机-信息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和PAD三维情感理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定义了不同时间节点的信息和情绪参量(先验、后验、实得和预期),重点分析了信息-情绪和知识-感情两层交互机制,对信息、知识的认知机理以及情绪、感情的生成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信息-情绪和知识-感情的交互机理模型,导出了相应的交互定理,揭示了人类丰富而复杂的认知-情感交互规律;依据基本情绪与PAD值的对应关系,分析了14种情绪PAD值的情感计算,包括情绪状态的形成及其迁移机制,分析了情绪状态从惊奇到喜悦的迁移过程,并用实例证明了全认知情感理论的应用。全认知情感理论是一种新的关于认知情感交互机理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信息理论 情感信息理论 PAD三维情感模型 认知情感理论 认知-情感交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际关系看人格——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慧芳 郭永玉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7,共5页
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cognitive-affective system theory of personality,简称CAPS)被视为是与大五人格理论齐名的一种人格理论。该文拟从个体外部的人际关系层面来阐述该理论,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然后,又从CAPS与其它人际关系... 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cognitive-affective system theory of personality,简称CAPS)被视为是与大五人格理论齐名的一种人格理论。该文拟从个体外部的人际关系层面来阐述该理论,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然后,又从CAPS与其它人际关系理论的契合说明该理论是一种整合性的人格理论。最后,指出了CAPS的优点和局限性,并由此对人格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CAPS) 人际关系 二人群体 情境中的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信息情感理论——一种认知情感交互机理的假说 被引量:11
7
作者 浦江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12,共8页
探究人类心智活动的核心机理为需求-认知-情感的交互.吸取全信息理论、情绪动机-信息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和PAD三维情绪模型等研究成果,定义主体的先验信息和情绪、后验信息和情绪、实得信息和情绪以及期望信息和情绪,对信息的认知... 探究人类心智活动的核心机理为需求-认知-情感的交互.吸取全信息理论、情绪动机-信息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和PAD三维情绪模型等研究成果,定义主体的先验信息和情绪、后验信息和情绪、实得信息和情绪以及期望信息和情绪,对信息的认知机理、情绪的生成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信息-情绪交互机理模型,导出信息情绪交互定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认知情感交互机理的假说——全信息情感理论,并建立全信息情感理论的基础和框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信息理论 情绪动机-信息理论 PAD三维情绪模型 全信息情感理论 认知情感交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工会实践耦合对工作重塑的影响——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恩华 张文林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推动了新型就业结构和灵活办公方式的涌现,传统自上而下的工作设计难以灵活应对工作场所的变化,员工主动重塑工作的行为受到广泛关注。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工会实践耦合通过角色宽度自我效...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推动了新型就业结构和灵活办公方式的涌现,传统自上而下的工作设计难以灵活应对工作场所的变化,员工主动重塑工作的行为受到广泛关注。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工会实践耦合通过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的认知路径与类亲情交换的情感路径作用于工作重塑的跨层模型,以66家企业的498名员工为研究样本,对模型和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工会实践耦合显著促进员工的工作重塑,且其对工作重塑具有“增量效应”;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和类亲情交换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工会实践耦合与工作重塑间起中介作用,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工会实践耦合通过激活员工工作重塑的“理性认知”和“情感冲动”双重驱动机制,促进员工工作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工会 工作重塑 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 类亲情交换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场负面八卦对被八卦员工行为的影响:基于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的元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黎飞 卫旭华 程德俊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81-2695,共15页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职场负面八卦对被八卦员工行为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二者关系机制的研究视角较为分散,且研究结论存在诸多分歧。为了厘清职场负面八卦与被八卦员工行为之间的关系,对2000年以来51个研究、61个样本的197个效应值进...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职场负面八卦对被八卦员工行为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二者关系机制的研究视角较为分散,且研究结论存在诸多分歧。为了厘清职场负面八卦与被八卦员工行为之间的关系,对2000年以来51个研究、61个样本的197个效应值进行了定量整合,基于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构建了职场负面八卦影响员工行为的解释机制,探索了负面八卦感知属性和文化差异在调和职场负面八卦与员工行为矛盾结论方面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职场负面八卦对被八卦员工的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职场负面八卦具体通过降低积极人际认知对被八卦员工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从负面八卦感知属性的调节作用来看,当员工感知已被负面八卦时会表现出更加消极的行为,而当员工感知将被负面八卦时则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行为。从文化差异的调节作用来看,西方文化情境中职场负面八卦对被八卦员工行为的负向影响弱于东方文化情境。以上结论对于研究和管理职场负面八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负面八卦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 负面八卦感知属性 文化差异 员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情感心理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鑫 周珊珊 +2 位作者 田仰华 尹长林 汪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4-907,共4页
目的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 MCI)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情感心理理论。方法采用眼区读心测试(RMET)任务,分别对22例aMCI患者、20例AD患者、2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测试,要求被试选择能够表达图片中人物面部表情的情绪词语,并记录... 目的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 MCI)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情感心理理论。方法采用眼区读心测试(RMET)任务,分别对22例aMCI患者、20例AD患者、2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测试,要求被试选择能够表达图片中人物面部表情的情绪词语,并记录其回答正确数,共34幅图片。结果 AD患者的情感心理理论得分(16.65±4.04)表现明显差于aMCI组(22.91±3.70)及正常对照组(24.91±3.93)(P<0.001),但aMCI组及正常对照组两组间的得分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CI情感心理理论能力是保存的,而AD患者存在情感心理理论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情感心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情感”理论的达古冰川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芳姝 王丽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44-48,74,共6页
达古冰川景区位于四川省,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一处集冰川、雪山、彩林、草甸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区。将达古冰川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携程网、去哪儿网和美团网提取相关点评和游记,利用内容分析法和IPA分析法来探索景区的旅游形象感... 达古冰川景区位于四川省,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一处集冰川、雪山、彩林、草甸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区。将达古冰川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携程网、去哪儿网和美团网提取相关点评和游记,利用内容分析法和IPA分析法来探索景区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表明:冰川、风景、雪山是游客对于景区的基本感知形象,游客较为重视景区的自然景观;游客对景区形象持有积极情绪的占比最高,但重游意愿较低。由IPA分析可知,游客对于自然景观和整体氛围的满意度较高,属于积极感知,而消极感知来源于基础设施、门票服务等方面,因此管理者需要加以重视并改善这些要素。最后,对达古冰川景区未来发展提出改进建议,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情感”理论 达古冰川景区 形象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视角下的文本情感计算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琳宏 林鸿飞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2-185,共4页
尝试将认知语用学和情绪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入到文本情感计算中,以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和认知语用学的认知语境为理论背景,提出一个新的文本情感认知模型。它从情感的发生机制出发,以多种情感图式为基础,考虑否定状态下情感的极性关... 尝试将认知语用学和情绪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入到文本情感计算中,以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和认知语用学的认知语境为理论背景,提出一个新的文本情感认知模型。它从情感的发生机制出发,以多种情感图式为基础,考虑否定状态下情感的极性关系等多方面因素,提高了文本情感识别的准确率。情感认知模型是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情感识别问题,拓宽了研究的维度和理论背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实验证明该模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评价理论 认知语境 情感图式 情感认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生行为干预的认知-情感网络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德斌 蔡海燕 +1 位作者 洪倩 汪徽滨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4-45,58,共3页
行为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有效的干预方案的设计离不开合理的理论模型指导。提出的模型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大脑中的认知-情感神经网络决定的,它包括自己、他人、环境和行为动机四个层次化的子系统。该理论模型不仅为系统理解卫生行为... 行为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有效的干预方案的设计离不开合理的理论模型指导。提出的模型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大脑中的认知-情感神经网络决定的,它包括自己、他人、环境和行为动机四个层次化的子系统。该理论模型不仅为系统理解卫生行为提供了有用的思维框架,还对行为干预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干预 理论模型 认知-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教育论》与情感教育理论建设 被引量:16
14
作者 朱小蔓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4-65,共2页
最近,山东省教育科不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勇的专著——《情感教育论》问世了。我粗读全书,为他的成就由衷地高兴。张志勇是一位年轻、执着、对情感教育研究十分敏感、充满热情而有韧力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他以自己全身心的学术投入、严肃... 最近,山东省教育科不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勇的专著——《情感教育论》问世了。我粗读全书,为他的成就由衷地高兴。张志勇是一位年轻、执着、对情感教育研究十分敏感、充满热情而有韧力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他以自己全身心的学术投入、严肃思考、广泛阅读和悉心探索,为中国教育理论园地培育了一株新型的、有独特价值的果实。直到今年春天的一次专业会议我们才得以谋面,但他的研究及不断发表的研究成果,我读过不少,我自认为,我们都是情感教育研究领域特殊的钟爱者和拓荒者,因此,我们常常能从对方的文章中相到受到启发和鼓舞。准确地说,在教育学科范围内,目前除了我本人的拙著——《情感教育论纲》以教育哲学的思考研究方式初步地探索情感教育的思想观念、教育操作机制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教育论 情感发展 教育学科 认知主义 中国教育理论 思想观念 教育哲学 人的情感 教育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窦凌 古继宝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6,共8页
大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通过对625份调查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价值认知、课堂学习体验和参加课外活动等都正向影响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情感,而大学... 大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通过对625份调查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价值认知、课堂学习体验和参加课外活动等都正向影响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情感,而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倾向以及组织认同对政治理论课学习情感影响不显著。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知、课堂学习体验和参加课外活动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感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建议:通过强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完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措施等方法来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 学习情感 价值认知 学习体验 课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述评 被引量:5
16
作者 修巧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3-116,共4页
 米契尔在满足延宕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成果,成为这方面的头号代表人物。他在批判传统人格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个体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五种认知社会学习个体变量,来解释个体间行为的差异,和坎特一起探讨了...  米契尔在满足延宕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成果,成为这方面的头号代表人物。他在批判传统人格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个体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五种认知社会学习个体变量,来解释个体间行为的差异,和坎特一起探讨了个体对人和情境进行分类的认知原型方法。1995年,米契尔等人扩展了社会认知方法,提出了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做出了整合人格心理学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契尔 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人格心理学 自我控制行为 满足延宕研究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人格变量理论 认知原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认知、想像及情感的隐喻过程 被引量:7
17
作者 保罗·利科 曾誉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7,共6页
认知、想像及情感在隐喻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作者具体讨论了作为隐喻理论基础的相似性是如何产生意义并与隐喻的象征性环节结合起来的。通过分析想像在以想像心理学来完成的隐喻语义学理论中的三大作用 :即想像被理解为“看作”、想像在... 认知、想像及情感在隐喻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作者具体讨论了作为隐喻理论基础的相似性是如何产生意义并与隐喻的象征性环节结合起来的。通过分析想像在以想像心理学来完成的隐喻语义学理论中的三大作用 :即想像被理解为“看作”、想像在隐喻的语义学整合其图示性维度以及想像作为悬置等 ,作者认为 ,想像不仅为分裂的指称特有的悬置提供了具体的维度 ,而且还为日常指称的断裂和再度描写世界的新的可能性的憧憬做出了具体的贡献。而像想像一样 ,情感不但在否认隐喻的认知意义的隐喻理论中发挥着作用 ,而且还是隐喻的互动理论的真正组成部分 ,它们都影响了隐喻的语义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理论 语义学 指称 认知意义 组成部分 描写 具体 想像 互动理论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冲突到融合:个性化交易改善个人−组织目标关系的理论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18-2030,共13页
随着员工与组织的关系从标准雇佣走向互利共生,如何改善个人−组织目标关系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现阶段建立在组织目标基础上的一致性及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难以满足员工日益个性化、动态化的个人目标;越来越多员工主动与组织沟... 随着员工与组织的关系从标准雇佣走向互利共生,如何改善个人−组织目标关系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现阶段建立在组织目标基础上的一致性及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难以满足员工日益个性化、动态化的个人目标;越来越多员工主动与组织沟通或协商,获得满足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人力资源安排,即个性化交易。本研究旨在将个性化交易引入个人−组织目标关系改善领域,并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探讨员工如何通过个性化交易主动改善两者关系:(1)辨析个性化交易提出的言语策略及达成条件;(2)厘清个性化交易在员工个人−组织目标冲突与融合感知间的作用机理;(3)阐明个性化交易改善两者关系的动态过程。研究成果将为改善个人−组织目标关系、促进组织−员工协同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及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交易 个人−组织目标关系 组织−员工协同发展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ra类文生视频模型驱动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叙事的困境及突破之道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章文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5,159,共12页
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叙事不仅是创新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可靠支点,也是应对由Sora类文生视频模型引发的信息传播模式变革、廓清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迷雾”的重要路径。在文生视频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叙事本然在于复归感性的对象性活动本位... 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叙事不仅是创新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可靠支点,也是应对由Sora类文生视频模型引发的信息传播模式变革、廓清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迷雾”的重要路径。在文生视频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叙事本然在于复归感性的对象性活动本位,实然在于建构虚实共生的沉浸场景,应然在于实现技术驱动下的价值引领。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的视角,Sora类文生视频模型驱动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叙事正面临着认知模式原子化、情感询唤虚拟化、意动行为畸形化的现实困境。破解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叙事的现实之困,实现叙事过程中的“知情意行同构”,应循守“致知”“激情”“诚意”“励行”的实践逻辑。其中,“知”重在筑牢认知高度,“情”力在追求情感温度,“意”旨在提升思想厚度,“行”意在突出实践力度,只有四者之间互动融合,才能不断优化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叙事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 文生视频模型 主流意识形态 视觉叙事 “认知—情感—意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创新社区中用户人格特质如何影响其创意实施贡献——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20
作者 张慧颖 米学娇 曲霏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9-128,共10页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用户创新价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和需求洞察能够为企业提供宝贵的创新灵感和方向,对企业持续创新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开放创新社区中用户的创新价值...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用户创新价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和需求洞察能够为企业提供宝贵的创新灵感和方向,对企业持续创新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开放创新社区中用户的创新价值(如用户的创意实施贡献)展开研究。基于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构建用户人格特质影响创意实施贡献的作用路径和边界条件模型,以MIUI社区用户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用户开放性人格特质显著正向影响创意实施贡献,而神经质人格特质显著负向影响创意实施贡献;②认知能力、用户契合行为在开放性人格对创意实施贡献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消极情感、用户契合行为在神经质人格对创意实施贡献影响过程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③同伴认可显著正向调节认知能力在开放性人格与创意实施贡献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并显著正向调节消极情感、用户契合行为在神经质人格与创意实施贡献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厘清用户人格特质影响创意实施贡献的具体机制,优化企业在开放创新社区中的用户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质 用户创意实施贡献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 用户契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