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晋“言意之辨”与佛教中国化问题探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余卫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23,共6页
佛教的中国化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如果说,佛教的中国化集中体现为佛教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的历史过程的话,那么以经典文本的意义追寻和终极价值的哲学建构为旨归的魏晋“言意之辨”则既是佛教玄学化和玄学佛学化... 佛教的中国化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如果说,佛教的中国化集中体现为佛教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的历史过程的话,那么以经典文本的意义追寻和终极价值的哲学建构为旨归的魏晋“言意之辨”则既是佛教玄学化和玄学佛学化的根本方法,同时也是推动佛教玄学化和玄学佛学化的动力机制和深层原因,而这不仅体现在“性空本无”的本体论哲学体系的建构上,而且体现在“言意之辨”的方法论的直接运用上和“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直觉思维方式的价值选择上。可以说,没有魏晋“言意之辨”的重新崛起,也就没有玄学系统之建立,而没有玄学系统之建立也就没有佛教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意之辨” 魏晋玄学 佛教玄学化 玄学佛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语言哲学的历史定位 被引量:1
2
作者 彭传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78,共10页
荀子的语言哲学主要是通过"名实之辨"和"言意之辨"展开的,其"名实之辨"的核心是"名闻而实喻"、"制名以指实",包括"名期累实"、"约定俗成"的语言本质观、"... 荀子的语言哲学主要是通过"名实之辨"和"言意之辨"展开的,其"名实之辨"的核心是"名闻而实喻"、"制名以指实",包括"名期累实"、"约定俗成"的语言本质观、"循旧作新"的语言发展观、"明贵贱辨同异"的语言功能观;其"言意之辨"的主要内容则包括言既可尽意又不可尽意,以及通过"虚壹而静"的方法把握道两个方面。荀子的语言哲学既强调语言的价值属性又凸显语言的认知属性,是语言关涉转移到语义学的重要标志,是先秦儒家语言哲学的最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语言哲学 “名实之辨” “言意之辨” 历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