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视觉:“发光世界”中学习数字化转型的特征与路径
1
作者 苏慧丽 张敬威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112,共8页
随着OpenAI发布新一代AI视频模型Sora,证明人工智能不仅能够通过语言模拟人类思维能力,还能够通过图像、视频模拟现实物理世界,标志着“视频化社会”作为新的技术社会形态的到来。在“视频化社会”背景下,人类学习的媒介从抽象的文字符... 随着OpenAI发布新一代AI视频模型Sora,证明人工智能不仅能够通过语言模拟人类思维能力,还能够通过图像、视频模拟现实物理世界,标志着“视频化社会”作为新的技术社会形态的到来。在“视频化社会”背景下,人类学习的媒介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将逐渐走向更具高维性、通用性与交互性的视觉化技术。这一技术的发展构造了“发光世界”,在这一世界中的学习者能够通过“图像”构造学习的“外主体”,能够以“屏幕”为中介在虚拟场域中获取知识经验,能够于现实与虚拟的凝视下重构学习的权力关系。因此,学习的数字化转型应基于视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通过视觉技术促进虚拟自我与真实自我的弥合,构建学习者的“理想—我”;通过构建高维全息化虚拟空间建构拟真学习空间,获取真实知识经验;教育者应作为负责任的调节者,整合碎片化信息流,促使学生重构认识世界的批判性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视觉技术 “发光世界” 学习数字转型 “视频化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电影的“再媒介化”生产探究
2
作者 黄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8-83,共6页
融媒体时代媒介边界的消解和媒介形态的深度融合让新兴媒介一跃而上成为社会传播的主体,使得社会传播网络进入一个万众皆媒的“视频化”社会,他们构成了电影“再媒介化”的生产语境和文化语境。电影的“再媒介化”生产改变了以往“征用... 融媒体时代媒介边界的消解和媒介形态的深度融合让新兴媒介一跃而上成为社会传播的主体,使得社会传播网络进入一个万众皆媒的“视频化”社会,他们构成了电影“再媒介化”的生产语境和文化语境。电影的“再媒介化”生产改变了以往“征用”各类活动影像嵌入电影中的方式,以电影影像为基础,再结合短视频强化声音的制作特点对其内容进行拆分、改写,重新剪辑和加工生成全新的影像文本。它汲取了新媒体的“多变性”和“跨码性”特点,针对用户细分进行精准定位,“再媒介化”生产出不同形态的电影短视频,其功能和叙事语法都不尽相同。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媒介艺术冲击下电影与用户之间的“断裂感”,让电影变得可见,促使电影更大程度发挥其作为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社会 “再媒介 视频艺术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