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体-技术-制度”框架的典型国家和地区银发经济发展比较
1
作者 李磊 肖慧婷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6,共17页
发展银发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选择。本文通过构建“主体-技术-制度”分析框架,对美国以市场参与、金融资本助力的银发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欧盟以科技引领、注重老年赋能的智慧发展模式及日本以家庭主导、介护保险... 发展银发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选择。本文通过构建“主体-技术-制度”分析框架,对美国以市场参与、金融资本助力的银发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欧盟以科技引领、注重老年赋能的智慧发展模式及日本以家庭主导、介护保险支撑的服务优先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主体次序方面,美国以自由主义为导向,强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优势;欧盟以人本主义为导向,强调老年群体的价值潜能挖掘;日本以孝道伦理为导向,强调家庭养老功能的恢复重塑。技术应用方面,美国注重需求挖掘与信息共享;欧盟强调情感慰藉和老年人行动能力提升;日本重视减轻照料负担,以此促进居家、社区、机构服务融合。制度设计方面,美国以保护权益和加强监管为核心;欧盟以产业规划和老年赋能为核心;日本以社会保障和消费支持为核心,上述国家和地区均高度重视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以政策法律、标准规范助推银发经济创新融合与转型升级。借鉴先发老龄化国家发展银发经济的实践经验,我国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要发挥政府元治理作用,建立健全政策协同、信息共享和产业联动机制,构建发展银发经济的治理共同体;二要实施创新引领发展战略,提升银龄产品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三要加强政策设计与制度规范,通过银龄品牌建设助推银发经济产业链、价值链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发经济 “主体-技术-制度”分析框架 产业联动 治理共同体 银龄产品 案例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效率提升的状态空间-节点混合暂态仿真研究
2
作者 吴小珊 苏寅生 +3 位作者 周保荣 赵利刚 马骞 姚海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为应对新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效率和求解精度的双重压力,本文研究了基于状态空间-节点混合框架的效率提升算法。首先,在EMTP程序中,基于状态空间节点(state-space nodal,SSN)法设计含开关时变网络的混合仿真算法,通过数值方法的转换... 为应对新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效率和求解精度的双重压力,本文研究了基于状态空间-节点混合框架的效率提升算法。首先,在EMTP程序中,基于状态空间节点(state-space nodal,SSN)法设计含开关时变网络的混合仿真算法,通过数值方法的转换阻尼数值振荡,实现EMTP程序的功能扩展。然后,提出基于多区戴维南等值法的混合框架接口仿真算法,各子系统依电路特性自由选择框架并以对等形式联合计算。最后,通过性能测试验证了SSN法在含多开关复杂系统中效率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空间-节点分析混合框架 电磁暂态仿真 多区戴维南等值法 状态空间节点法 仿真效率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钢框架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新梁-柱单元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连坤 郝际平 +1 位作者 张俊峰 陈红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9,共7页
基于更新拉格朗日构形的增量虚位移原理,在其势能项中引入了全部六个应力分量,考虑了结构变形过程中由于力矩空间转动引起的连带弯矩影响及弓形效应,采用可计入单元剪切变形影响的三次多项式插值函数,详细推导了考虑剪切变形及力矩转动... 基于更新拉格朗日构形的增量虚位移原理,在其势能项中引入了全部六个应力分量,考虑了结构变形过程中由于力矩空间转动引起的连带弯矩影响及弓形效应,采用可计入单元剪切变形影响的三次多项式插值函数,详细推导了考虑剪切变形及力矩转动属性的空间钢框架梁-柱单元几何非线性切线刚度矩阵.利用框架节点的平衡条件对单元刚度矩阵进行简化,得到了结构整体的几何刚度矩阵.并通过算例证明了本方法的精确度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框架 剪切变形 -柱单元 三维空间转动 几何刚度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体育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空间分异及其耦合关系探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钟敬秋 崔瑞华 +1 位作者 赵文祯 王泽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50,共10页
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单元(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在解析体育产业内涵基础上,构建中国体育产业效率投入产出表,运用AHP&CRITIC主客观赋权、EBM模型及GIS技术,对中国体育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水平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依据各测度... 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单元(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在解析体育产业内涵基础上,构建中国体育产业效率投入产出表,运用AHP&CRITIC主客观赋权、EBM模型及GIS技术,对中国体育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水平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依据各测度结果探究投入-产出-效率水平内在机理及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产业发展初期,产业效率水平降低具有其必然性;"胡焕庸线"对于刻画产业投入、产出水平意义显著,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差异性显著;投入-产出-效率水平时空耦合关系明显,所提出耦合关系趋势图能够直观反映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遵循产业发展耦合阶段性规律,合理配置产业资源,发挥效率对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投入-产出-效率 空间分异 耦合关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及湖北产业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丽萍 左相国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7-122,共6页
传统动态偏离-份额分析只简单分析国家对研究区域发展的影响,认为研究区域和该国内的其他区域是孤立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在传统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区域与邻近区域之间存在空间相互作用的思想,同时考虑... 传统动态偏离-份额分析只简单分析国家对研究区域发展的影响,认为研究区域和该国内的其他区域是孤立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在传统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区域与邻近区域之间存在空间相互作用的思想,同时考虑国家、邻近区域对研究区域的综合作用。对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进行介绍,将其应用到湖北2001~2008年各产业经济增长分析中,对比偏离-份额分析传统模型和空间模型结果中的竞争偏离分量,进而提出提高湖北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空间模型 传统模型 产业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的比较 被引量:23
6
作者 曾鹏 张凡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98,共5页
研究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耦和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计算分析,分别对十大... 研究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耦和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计算分析,分别对十大城市群以及所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较为理想,但是各个城市群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城市群 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非线性抗震分析的一种空间力学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江建 邹银生 荀勇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81-287,共7页
将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用结构离散为能摸拟梁、柱、墙抗震性能的单元,采用杆系-层间模型进行结构的非线性抗震分析。本文的空间力学模型可考虑局部楼板变形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并可沿任意角度输入相互垂直的两个地震动水平分量,... 将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用结构离散为能摸拟梁、柱、墙抗震性能的单元,采用杆系-层间模型进行结构的非线性抗震分析。本文的空间力学模型可考虑局部楼板变形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并可沿任意角度输入相互垂直的两个地震动水平分量,适用于框架-剪力墙复杂结构的非线性抗震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结构 非线性抗震分析 空间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P-ENCS:一个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研究的类型化框架 被引量:7
8
作者 叶圣涛 保继刚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5-300,共6页
从结构主义视野出发,在剖析城市游憩空间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构成城市游憩系统的主要结构要素和衡量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主要指标,通过二元对立关系刻画并在此基础上相互叠加,进而构建一个ROP-ENCS的类型化框架。该框架对于进一步的... 从结构主义视野出发,在剖析城市游憩空间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构成城市游憩系统的主要结构要素和衡量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主要指标,通过二元对立关系刻画并在此基础上相互叠加,进而构建一个ROP-ENCS的类型化框架。该框架对于进一步的理论建构以及城市游憩系统规划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P-ENCS.城市游憩空间 类型化框架 衍生型-主导型 城市型-非城市型 形态相似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海南-东盟热带农业空间产业链浅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郑素芳 傅国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4-206,共3页
新形势下,把热带农业产业链理论观点,推广应用到海南与东盟热带农业合作与发展上,根据两者在发展热带农业上的相似性和各自优势,以共同开发中国与非热带地区的国家市场,本着平等协调、自主选择的原则,各自提出本国或本地区需要参与的具... 新形势下,把热带农业产业链理论观点,推广应用到海南与东盟热带农业合作与发展上,根据两者在发展热带农业上的相似性和各自优势,以共同开发中国与非热带地区的国家市场,本着平等协调、自主选择的原则,各自提出本国或本地区需要参与的具体农业行业,进行区域分工,整合资源、产品、生产、市场等过程和要素,设计"东盟农业生产基地-海南农产品加工与物流配送+中国市场和非热带地区的市场-实现产业链整链效益"的发展模式,构建热带农业空间产业链,获取比传统生产经营模式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海南与东盟热带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东盟 热带农业 空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海南-东盟热带农业空间产业链浅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素芳 傅国华 张岳恒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0-512,共3页
新形势下,把热带农业产业链理论观点推广应用到海南省与东盟热带农业合作与发展上。根据海南与东盟在发展热带农业上的相似性和各自优势,以共同开发中国与非热带地区的国家市场,本着平等协调、自主选择原则,各自提出本国或本地区需要参... 新形势下,把热带农业产业链理论观点推广应用到海南省与东盟热带农业合作与发展上。根据海南与东盟在发展热带农业上的相似性和各自优势,以共同开发中国与非热带地区的国家市场,本着平等协调、自主选择原则,各自提出本国或本地区需要参与的具体农业行业,进行区域分工,整合资源、产品、生产、市场等过程和要素,设计"东盟农业生产基地+海南农产品加工与物流配送+中国市场和非热带地区的市场+实现产业链整链效益"的发展模式,构建热带农业空间产业链,获取比传统生产经营模式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海南省与东盟热带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东盟 热带农业 空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σ-收敛性与空间集聚格局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金华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16,共10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在社会生产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社会的主导产业将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再转移到第三产业。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轨迹显示:现代中国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而不是第三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在社会生产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社会的主导产业将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再转移到第三产业。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轨迹显示:现代中国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而不是第三产业,中国的产业结构还处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变的过程中;中国产业结构存在σ-收敛性,中国的第三产业还没有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经济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还未进入完全工业化时代;中国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地域的资源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具备显著的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演变轨迹 σ-收敛性 空间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偏离-份额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艳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166,共5页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研究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应用到中原城市群2006—2011年各产业经济增长分析中。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整体的结构效益与产业竞争力优于全省水平,相对于邻...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研究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应用到中原城市群2006—2011年各产业经济增长分析中。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整体的结构效益与产业竞争力优于全省水平,相对于邻近区域,具有较强的空间竞争力,而空间结构分量为负;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无论与河南省相比,还是与邻近区域相比,其第一、二、三产业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对比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在偏离-份额传统模型和空间模型结果中的竞争偏离分量,进而提出提高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空间模型 产业竞争力 中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空间双网络分析--基于金融发展、资源禀赋因素比较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薇 刘春虎 苗建军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6-181,共6页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金融发展、资源禀赋影响下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空间双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资源禀赋两因素对产业空间网络均产生了正向作用。同时,在产业空间网络中我国各区域基本都具备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的条...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金融发展、资源禀赋影响下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空间双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资源禀赋两因素对产业空间网络均产生了正向作用。同时,在产业空间网络中我国各区域基本都具备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的条件。进一步,经过QAP检验得出两网络呈正相关关系。最后,通过构建2-模网确定了影响我国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成员(省市、自治区)以及我国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合理路径,反映到政策上即发达区域资源禀赋的合理布局以及欠发达区域金融发展的大力支持是目前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本文的研究结论以期为我国区域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承接产业转移 产业空间网络 2-模网 金融发展 资源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Korobov空间中多元L_(∞)-逼近问题的指数收敛易处理性
14
作者 张杰 孙艺铭 刘永平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5-538,共14页
该文主要研究最坏框架下加权Korobov空间中多元L_(∞)-逼近问题的指数易处理性.多元逼近问题中的算法使用的信息取自由线性泛函组成的线性信息类Λall和函数值组成的标准信息类Λstd.该问题的指数收敛-拟多项式易处理性和指数收敛-一致... 该文主要研究最坏框架下加权Korobov空间中多元L_(∞)-逼近问题的指数易处理性.多元逼近问题中的算法使用的信息取自由线性泛函组成的线性信息类Λall和函数值组成的标准信息类Λstd.该问题的指数收敛-拟多项式易处理性和指数收敛-一致弱易处理性之前并没有被研究,该文最终通过两个权参数序列给出使得多元L_(∞)-逼近问题具有这两种指数收敛易处理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收敛易处理性 Korobov 空间 最坏框架 多元 L_(∞) -逼近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梅框架下数据财产权益保护规则分类分级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丛颖男 彭友 朱金清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4,共11页
在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建立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是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也是多学科交融的时代课题。数据的财产权益保护制度是数据要素市场的基础制度,目前相关的理论探讨可谓百家争鸣,与法律规定和裁... 在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建立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是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也是多学科交融的时代课题。数据的财产权益保护制度是数据要素市场的基础制度,目前相关的理论探讨可谓百家争鸣,与法律规定和裁判观点共同构成了一张“规则清单”。卡-梅框架提供了一种以经济效率为标准的规则选择方法,与建设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这一政策目标相契合。在此框架下,从事前效率和事后效率两个视角分别对个人数据、企业数据和公共数据的财产权益保护规则进行比较和选择,发现对于个人数据和企业数据而言,提供事后救济的责任规则相比赋予绝对化财产权的财产规则更具效率;而对于公共数据而言,两者各有优势。基于此,进一步对个人数据保护提出了构建“三层构造”保护模式的立法建议和建立数据匿名化制度的构想,对企业数据保护提出了构建非绝对性财产权利的方向指引,对公共数据提出了建立三类规则相互配合的分类分级开放格局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确权 -框架 数据要素市场 规则的效率选择 个人数据 企业数据 公共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楼板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永梅 王浩 +1 位作者 李玉占 王成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81-1187,共7页
为了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楼板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立考虑楼板空间作用的梁-分层壳混合有限元模型和空框架模型.通过对两模型分别进行静力推覆分析和动力增量分析,揭示组合楼板对钢框架结构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了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楼板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立考虑楼板空间作用的梁-分层壳混合有限元模型和空框架模型.通过对两模型分别进行静力推覆分析和动力增量分析,揭示组合楼板对钢框架结构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组合楼板对梁产生增强作用,在地震作用下使结构抗侧刚度和抗侧承载力增大、结构周期和位移反应减小,但是考虑楼板组合作用的框架延性、滞回性能和耗能能力会降低,甚至可能改变结构预期的"强柱弱梁"的破坏模式,使结构偏于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组合楼板 -分层壳混合模型 空间组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拟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令心 孙景江 +1 位作者 张宪丽 江近仁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1年第2期22-28,共7页
将基于自平衡力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组合在一起,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二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然后在二维分析模型上加上横向框架梁的空间约束作用,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拟三维非... 将基于自平衡力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组合在一起,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二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然后在二维分析模型上加上横向框架梁的空间约束作用,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拟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最后用此拟三维分析方法对美日合作研究试验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分析预测和试验的反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平衡力 拟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 空间约束作用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缩小了行业工资差距吗——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差的视角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晶 金波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89,共10页
厘清数字经济优化我国产业-就业结构,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处理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的研究,将数字经济、产业-就业结构、行业工资差距纳入同一个框架,从产业-就业结构偏差... 厘清数字经济优化我国产业-就业结构,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处理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的研究,将数字经济、产业-就业结构、行业工资差距纳入同一个框架,从产业-就业结构偏差的视角切入,对数字经济与行业工资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制以及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行业工资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通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纠正产业-就业结构偏差而缩小行业工资差距。同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直接证实了数字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同时缩小本地及其邻近城市的行业工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行业工资差距 产业-就业结构偏差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蓝绿空间公共性评价及影响因素——以湖南长沙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趁 张楠 +2 位作者 朱佩娟 秦书茜 张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借鉴人地关系、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建立“要素-功能-结构”的蓝绿空间公共性评价体系,以长沙蓝绿空间为例,探索其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蓝绿空间公共性包含要素可获取、功能可选择、结构连通可共享三大特征,对促进并扩大公... 借鉴人地关系、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建立“要素-功能-结构”的蓝绿空间公共性评价体系,以长沙蓝绿空间为例,探索其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蓝绿空间公共性包含要素可获取、功能可选择、结构连通可共享三大特征,对促进并扩大公共生活、支持泛社会关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2)长沙蓝绿空间公共性呈现由核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式、依托水系扇形扩展的特征;要素可获取性——要素空间可及性表现出核心区高、近郊区低的特征,要素数量充裕度表现出核心区低、近郊区高的特征;功能可选择性——活动主体包容性表现出核心区及中心城区湘江沿岸低、湘江东岸低于西岸的特征,功能选择丰富性表现出核心区高、近郊区低的特征;结构连通可共享性——互动连通性表现出核心区高、近郊区低,两区过渡地带楔形交错的圈层特征,并伴随风光带沿线高的带型特征,景观连通性表现出核心区低、近郊区高,湘江西岸高于东岸的特征。3)社会需求、经济助力及环境支持,不同程度地推动了蓝绿空间公共性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蓝绿空间 空间公共性评价 “要素-功能-结构” 湖南长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产业集聚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汪占熬 张彬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128,共18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度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自贸区战略中的必然选择,其中探讨和测度中国-东盟自贸区深化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及协调成本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将视角集中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否带来了产业集聚与发展不平衡回...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度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自贸区战略中的必然选择,其中探讨和测度中国-东盟自贸区深化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及协调成本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将视角集中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否带来了产业集聚与发展不平衡回应了这些问题,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测度了中国-东盟自贸区产业集聚现状的前提下,建立了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分析了自贸区进程的产业集聚进程和结果,并采取了倍差法证明了相关结论。结果表明虽然中国-东盟自贸区这种小国先发的组建模式有效推后了"核心-边缘"模式的形成时间,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内部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冲击,但总体上自贸区建设还是加速了成员国之间的产业间贸易,最终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的可能性较高,自贸区深化发展中需要加强成员国政策协作,以应对不对称冲击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贸区 产业集聚 发展不平衡 空间经济学 倍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