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4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四种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宪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38-46,共9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世界的一种重要思潮,这样一种思想、文化潮流涉及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哲学、政治、经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而且也有文艺学、美学理论。正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世界的一种重要思潮,这样一种思想、文化潮流涉及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哲学、政治、经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而且也有文艺学、美学理论。正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理论在当代西方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一样,其文艺学、美学理论也在当代西方文艺界、美学界标新立异、卓然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文艺 美学理论 政治理论 四种模式 文化潮流 社会学 哲学 西方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2
作者 李惠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1,共8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无疑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以民族国家的视角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他们...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无疑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以民族国家的视角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他们通过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编译出版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辩证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文学纳入革命实践,不仅纠正了以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播中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倾向,提升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影响力,而且深度参与延安文艺生产、传播、接受、批评等各个环节,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形态。探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对于厘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传播与发展 中国形态 文艺反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使命
3
作者 韩伟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0,共6页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精华,是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理论结晶,是追求真理与实现价值的实践智慧,是历史使命的时代担当。“两个结合”的提出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精华,是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理论结晶,是追求真理与实现价值的实践智慧,是历史使命的时代担当。“两个结合”的提出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任务,同样也是新的使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原创性、主体性和继承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这一特征的最好诠释。“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融合与会通,生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范式——“结合范式”。这一新的研究范式以更为广阔的视域打开了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更大的空间,也提供了更多阐释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具体实际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种话语理论
4
作者 方辰 王雨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共10页
20世纪60年代以降,全球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再生产机制日趋隐蔽化与复杂化。随着技术革命、文化工业与数字媒介的深度介入,话语不再仅是意义的载体,更成为权力斗争与主体形塑的核心场域。在此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突破传统经济决... 20世纪60年代以降,全球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再生产机制日趋隐蔽化与复杂化。随着技术革命、文化工业与数字媒介的深度介入,话语不再仅是意义的载体,更成为权力斗争与主体形塑的核心场域。在此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突破传统经济决定论的单一叙事,通过话语理论重构意识形态批判的当代路径。阿尔都塞通过意识形态质询机制揭示了主体建构与话语权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佩肖延续这一进路开创了意识形态话语分析的微观政治路径;哈贝马斯以普遍语用学重构公共领域的话语伦理;拉克劳、墨菲通过解构阶级本质主义开辟了激进民主的话语政治空间。总体来看,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阐发的话语理论既折射出西方左翼思想应对资本主义新形态的理论自觉,也暴露出其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的深层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交往 领导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段吉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61,F0003,共8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百年文艺的理论经验与历史经验的深刻表达,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个结合”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存在历史...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百年文艺的理论经验与历史经验的深刻表达,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个结合”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存在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相通性,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塑造起到重要作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化主体性在主体性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实践意识、本土化的理论塑造与文化建构努力、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的思想凝结与理论锤炼三个方面展现内蕴与特征,并对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创造产生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化主体性 文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内部的分工“无辜”吗?——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工厂内部分工理论的发展
6
作者 吴易浩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0,共8页
在扬弃斯密分工观的基础上,马克思将分工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内部的分工”和“工厂内部的分工”。工厂内部的分工实际上又分为“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两个维度。马克思认为与生产力有关的“劳动分工”是中性的,而“劳动者分工”更... 在扬弃斯密分工观的基础上,马克思将分工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内部的分工”和“工厂内部的分工”。工厂内部的分工实际上又分为“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两个维度。马克思认为与生产力有关的“劳动分工”是中性的,而“劳动者分工”更多是资本增殖逻辑带来的恶果,因此工厂内部的分工与资本剥削无关,对于资本主义的罪恶而言是“无辜”的。以卢卡奇、阿尔都塞和布雷弗曼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此展开理论探索。卢卡奇最先从哲学角度质疑工厂内部的分工的“无辜性”。阿尔都塞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讨论,论述了劳动分工本质上服务于资本剥削关系,明确指出其不“无辜”,应当批判。布雷弗曼则跳出哲学视域,用经济史的实证研究确认了阿尔都塞的有关结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相关研究对国内学界具有启发意义,有助于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分工 劳动者分工 工厂 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范畴的中国化与时代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季水河 季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论述中提出的“人民史诗”“中国精神”“‘剧中人’和‘剧作者’”“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等时代感强、特色鲜明的文艺理论范畴,强调了以人民为本位并用史诗笔法去书写人民英雄,以中华民族培育发展起来的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论述中提出的“人民史诗”“中国精神”“‘剧中人’和‘剧作者’”“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等时代感强、特色鲜明的文艺理论范畴,强调了以人民为本位并用史诗笔法去书写人民英雄,以中华民族培育发展起来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为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文学创作现实性与理想性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具有新时代品格的文艺理论范畴体系。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创新,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范畴 中国化时代化 人民史诗 中国精神 “剧中人”和“剧作者” 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典”走向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阐释的问题、方法与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段吉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8,178,共10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经典阐释是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一种理论深化的路径。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家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根本来源,经典阐释从这一来源出发,但不拘泥于摘句式、照搬式、引用式的研究,强调...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经典阐释是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一种理论深化的路径。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家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根本来源,经典阐释从这一来源出发,但不拘泥于摘句式、照搬式、引用式的研究,强调从“经典”走向经典,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论述的哲学观念、基本精神与方法论启发走向文艺问题的整体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阐释面临不同语境与理论历史发展变化的影响,需要强化问题性选择与论域,需要坚持系统性、问题性、批判性、对话性、当代性的研究路径,通过经典阐释,确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论述框架和解析方式,在经典阐释、问题介入与批评实践的合理融合中,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设提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经典阐释 论述框架 解析方式 批评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永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共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其丰富的内涵但三者发展并不平衡“;三大体系”建设具有开创性和范式性,对后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早期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期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其洪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2,F0002,243,共12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经典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二期是后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三期是新古典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下正处于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回归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经典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二期是后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三期是新古典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下正处于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回归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再次强调总体性视域,探索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又一次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和革命的道路,但是又具有了许多新的特征。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已不是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盲从者,而是它的同行者和平等的对话伙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科学指南,保持理论清醒,加强理论对话,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无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与传播路径——以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为中心
11
作者 邹赞 梁鑫鑫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70,共11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疆译介和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聚焦中国现实问题,以《新疆日报》为载体,构筑起新疆地区传播马列主义的重要阵地。协会虽然存在对原著的译介选择较少、文艺泛政治化和哲学化等问题,但其对...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疆译介和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聚焦中国现实问题,以《新疆日报》为载体,构筑起新疆地区传播马列主义的重要阵地。协会虽然存在对原著的译介选择较少、文艺泛政治化和哲学化等问题,但其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原著的译介和传播,不仅为当时的新疆文艺创作实践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资源,推动中苏两国在文化和学术思想上的交往交流,而且在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助推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文艺思想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回顾与梳理协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及其发挥的现实作用,有助于全面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新疆的传播接受状况,以期为“文化润疆”工作贡献文艺力量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译介与传播 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 交往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实践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恩权 韩幸 +1 位作者 席琰妍 刘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3,共6页
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中的关键影响和实践应用,探讨其基本观点如何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体现与发展。特别着重于当代中国电影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表达与艺术呈现,包括历史、现实和现代生活题材影片的表达及... 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中的关键影响和实践应用,探讨其基本观点如何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体现与发展。特别着重于当代中国电影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表达与艺术呈现,包括历史、现实和现代生活题材影片的表达及其在市场动态、理论创新和国际交流方面的展望,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提升中国电影社会责任、深化内容思想性和推动艺术形式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电影 艺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革命主体问题研究的百年逻辑
13
作者 丁洋格 韩秋红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共9页
对革命主体的反思探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历程的重要线索。其理论起始于卢卡奇立足德国古典哲学,发掘出具有普遍性的主客体同一的无产阶级历史主体。随着现实阶层的分化,理论探索从形而上学转向社会实在,在“中间阶级”等新兴力量中... 对革命主体的反思探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历程的重要线索。其理论起始于卢卡奇立足德国古典哲学,发掘出具有普遍性的主客体同一的无产阶级历史主体。随着现实阶层的分化,理论探索从形而上学转向社会实在,在“中间阶级”等新兴力量中找到阶级主体。在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阶级本质主义被激进民主理论解构,革命主体从单一阶级转向由领导权话语偶然凝聚的多元主体联盟。当宏大政治叙事退朝,面对权力的微观规训,革命性被悬置并化约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姿态与自我抉择,革命主体由此走向彻底的消解。总的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革命主体的探索呈现出不断解构、下沉与弥散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革命主体 无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艺理论百年发展的历史成就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贵伦 宋明晏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3,共10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艺理论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三大重要理论成果。其中有四个具体成果是带有标志性的,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的《在...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艺理论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三大重要理论成果。其中有四个具体成果是带有标志性的,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发表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发表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三大重要理论成果及四个标志性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历史性地回答了“时代之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艺理论创新发展,促进了中国文艺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标志性成果 历史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四重逻辑
15
作者 田重 包大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文艺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和全民族思想解放的重要引擎,引发了中国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多元阐释。首先是回到马克思的经典逻辑,学者们通过互文阅读、回应现实、边界勘定使马克思文艺原典在新视域、新经验的阐释中走向当代。其次是关怀人的存... 文艺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和全民族思想解放的重要引擎,引发了中国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多元阐释。首先是回到马克思的经典逻辑,学者们通过互文阅读、回应现实、边界勘定使马克思文艺原典在新视域、新经验的阐释中走向当代。其次是关怀人的存在的文化逻辑,学者们重审大众文化、反思文化危机,在艺术和审美中寻求实现自由的解放策略。再次是走向革命的政治逻辑,学者们在探讨文艺的革命功能、治理潜能和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中重构文艺的政治维度,以一种更加辩证的态度回应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最后是落脚群众的人民逻辑,学者们热切地讨论文艺为何服务人民、文艺如何服务人民的关键性问题,并提倡建构时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人民文艺,不断谱写人民文艺新篇章。在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找准历史出发点、紧扣实践着力点、锚定人民落脚点,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论、当代文艺实践经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化解放 文艺实践 人民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视角把握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16
作者 金若山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第一核心要义,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视角深刻把握这一核心要义,能有效化解来自西方法治理论的质疑。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于法律的阶级性、法律的时代性和法律的团结性思想,是对西方...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第一核心要义,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视角深刻把握这一核心要义,能有效化解来自西方法治理论的质疑。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于法律的阶级性、法律的时代性和法律的团结性思想,是对西方法治理论关于法律个人主义、法律普遍主义和法律自由主义思想的扬弃,奠定了“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理论基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需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立场,着力构建面向西方、面向世界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西方法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圆桌谈
17
作者 黎杨全 刘方喜 +3 位作者 曾军 单小曦 谷鹏飞 张贞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7,共16页
黎杨全: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我们现在进入圆桌会议时间。本次圆桌会议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这一环节由华中师范大学胡亚敏老师建议。胡老师长期关注文艺学前沿领域,对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引起的文艺理论创新颇感兴... 黎杨全: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我们现在进入圆桌会议时间。本次圆桌会议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这一环节由华中师范大学胡亚敏老师建议。胡老师长期关注文艺学前沿领域,对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引起的文艺理论创新颇感兴趣,因此我们特地增加这一环节,讨论这样一个重要而前沿的话题。这一话题不仅涉及AI技术引发的文论问题本身,更关乎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五位嘉宾,他们都是长期研究或关注AI文艺的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圆桌会议 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文化脉络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允熠 郑文娟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1,共10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脉络中含有马、中、西三种文化血脉,其中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西方文化的优秀元素融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血脉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次飞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深深扎根的历...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脉络中含有马、中、西三种文化血脉,其中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西方文化的优秀元素融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血脉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次飞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深深扎根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发挥着灵魂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根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通过传承、融入中国传统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百年来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直接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另一方面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又间接地吸纳了包含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之内的西方优秀文化的精华。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在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其主体性地位是在文化自信的理念支撑下确立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体用贯通”和“明体达用”,这表明当代中国文化仍然是有体有用的。用“魂、体、用”来阐明马、中、西三者之间关系的方法仍然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文化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9
作者 马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8-192,共5页
马克思身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它本身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继承,同时又是对马克思文艺思想的新的理论建构。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元化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展现出众多理论形态,这些理论形态共同构... 马克思身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它本身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继承,同时又是对马克思文艺思想的新的理论建构。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元化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展现出众多理论形态,这些理论形态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体论的主要逻辑架构体系与空间性的具体存在形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扎实基础与敞开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本体论 当代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讲话》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的理论构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文秀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8,共8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毛泽东文艺人民性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理论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经典文献。《讲话》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理论形态——“人民文艺”,文...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毛泽东文艺人民性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理论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经典文献。《讲话》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理论形态——“人民文艺”,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是其核心精神,文艺的民族风格与中国气派是其理论格调,政治诉求、人民情怀与知识经验的统一是其美学表征。《讲话》奠定了新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新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作为意识形态的文艺成为实现民族国家独立、人民自由解放的建设性力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变革,对中国现当代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人民性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