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与克罗齐的“表现说”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怀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90,共6页
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明显受到了克罗齐“表现说”的影响。林语堂本人也承认这点,但他所言之“表现性灵说”与克罗齐所言之“表现说”,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克罗齐的“表现说”是以人的心灵为基点,重视心灵的张扬与活动的... 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明显受到了克罗齐“表现说”的影响。林语堂本人也承认这点,但他所言之“表现性灵说”与克罗齐所言之“表现说”,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克罗齐的“表现说”是以人的心灵为基点,重视心灵的张扬与活动的艺术学说,是其整个心灵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克罗齐把人类的一切活动归诸于人之心灵“表现”的结果,其“表现说”自然也难逃片面性。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则是以人生为基点,重在内心的舒展与自由的艺术主张,与其整个近情哲学紧密相关。由于其近情哲学看重现世人生,要求通情达理,其“表现性灵说”自然也就不会画地为牢,陷入克罗齐那样的片面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克罗齐 “表现性灵说” “表现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语堂的“综合观”与克罗齐的“表现说” 被引量:1
2
作者 顾国柱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51-55,共5页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林语堂是一个相当活跃、很有影响的人物,大概没有人比他更西洋化,也没有人比他更东方化。林语堂一贯注意东西方文化异同的比较,并强调东西方的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不管是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还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林语堂是一个相当活跃、很有影响的人物,大概没有人比他更西洋化,也没有人比他更东方化。林语堂一贯注意东西方文化异同的比较,并强调东西方的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不管是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还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林语堂都力图从东西互补的角度进行文化综合。这种对东西文化作综合观的关键在于老庄思想,是老庄思想使林语堂理解的东西文化交汇融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克罗齐 “表现说” 东西文化 袁中郎 表现 方巾气 非功利 老庄思想 浪漫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不悖 渗透互补──关于“再现说”与“表现说”的思考
3
作者 丁敬祝 《求是学刊》 1987年第6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再现说” “表现说” 主观表现 作家 客观现实 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 认识和把握 文学 客观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2500年文论发展概说——《欧美文学理论史》导论
4
作者 刘庆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8-74,共7页
从古至今的欧美文学理论历时二千五百年,跨越希腊、罗马、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俄国、美国、奥地利、波兰、匈牙利等十余国。透过斑斓纷呈的繁杂现象,我们能够捕捉到的欧美文论发展的基本轨迹,又是怎样的呢? 本书作者认为其基本... 从古至今的欧美文学理论历时二千五百年,跨越希腊、罗马、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俄国、美国、奥地利、波兰、匈牙利等十余国。透过斑斓纷呈的繁杂现象,我们能够捕捉到的欧美文论发展的基本轨迹,又是怎样的呢? 本书作者认为其基本轮廊可以概括如下:欧美文论自古希腊开始,经过漫长时期的柏拉图理论传统(柏拉图文论是文艺“表现说”的源头,及至华兹华斯的《序言》标志“表现论”正式问世)和亚理斯多德理论传统(“摹仿说”)或交叉、或平行的发展,直到康德,提出了迥然不同于前两者的文艺本质论——文艺“审美说”。研究文学的视角从主要注意于文学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摹仿说”和文学与作者的关系——“表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仿说” 文论发展 欧美文学 亚理斯多德 “表现说” 柏拉图 文艺 理论史 黑格尔 华兹华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中的表现
5
作者 科林伍德 宁子 《当代文坛》 1983年第9期46-48,共3页
科林伍德(1889-1943),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表现说”最有力的主张者。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只是感情的表现,这种感情的表现不同于描述感情,也不同于发泄感情和唤起观众的感情,而只是在想象中意识到自己的感情。他以此作为真... 科林伍德(1889-1943),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表现说”最有力的主张者。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只是感情的表现,这种感情的表现不同于描述感情,也不同于发泄感情和唤起观众的感情,而只是在想象中意识到自己的感情。他以此作为真正的艺术,区别于娱乐、技艺、摸拟、宣传的标准。科林伍德的理论,在西方有着广泛的影响,而同克罗齐一道,被称为“克罗齐——科林伍德表现说”。 本文译自科林伍德的《艺术原理》(The principle of Art,p.109-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情感 唤起情感 艺匠 艺术家 克罗齐 发泄感情 情感的表现 “表现说” 意识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录片问题断想 被引量:1
6
作者 任达青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8-80,共3页
纪录片问题断想任达青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发展到今天,无疑只有近几年在理论与创作上都是最兴旺的时期。这种兴旺一方面是由产电视工作者对纪录片这种表现手段认识的日趋深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沙与海》、《最后的山神》等纪录片在国际... 纪录片问题断想任达青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发展到今天,无疑只有近几年在理论与创作上都是最兴旺的时期。这种兴旺一方面是由产电视工作者对纪录片这种表现手段认识的日趋深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沙与海》、《最后的山神》等纪录片在国际上获奖后所带来的“大奖效应”。于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创作 功利主义 创作者 “表现说” 画面语言 理论与创作 自然主义 电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开明派”的“真诚”文学观
7
作者 姜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3-197,共5页
20世纪20年代,出于对文学自身本质和价值的理解,也出于对时代特征和时代任务的把握,开明派作家提出了“真诚”的文学观念。它修正了文学研究会“再现”说和创造社“表现”说各自的理论偏执,既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符合启蒙时代的社... 20世纪20年代,出于对文学自身本质和价值的理解,也出于对时代特征和时代任务的把握,开明派作家提出了“真诚”的文学观念。它修正了文学研究会“再现”说和创造社“表现”说各自的理论偏执,既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符合启蒙时代的社会吁求,也更能揭示文学的本体意义,从而实现了文学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统一。这种文学观念的独特内涵和价值在于,它从“立人”的角度,揭示了文学从作者到作品、从题材到风格、从创作到批评的内在关联和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明派”真诚 文学观念 “开明派” 真诚 20世纪20年代 艺术价值 社会价值 “表现 文学研究会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文学理论史》评介
8
作者 蒋孔阳 《东南学术》 CSSCI 1995年第1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欧美文学 理论史 “摹仿说” 西方文学 “表现说” 柏拉图 亚理斯多德 灵感 文学理论发展 文学理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