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1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动者—空间生产”视角下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吴亚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3-46,共4页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有其现实诉求和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个案中,H组织以主导、支持、推动等发展性角色从三个层面积极推动自下而上、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治理行动:对龙舟文化进行包装,满足...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有其现实诉求和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个案中,H组织以主导、支持、推动等发展性角色从三个层面积极推动自下而上、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治理行动:对龙舟文化进行包装,满足现代文化消费需求;搭建主体性参与的平台,增强社区参与的自主性与长效性;从主导转向提供协助性服务,搭建社区自治的内生组织。从利益契合到公共精神培育再到组织化行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在利益契合层面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诱发性动力,在公共精神的培育层面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思想转变,在社区为本的组织化行动层面是多元行动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社会组织 “行动者—空间生产” 利益契合 公共精神 组织化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评价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大晋 吴旭辉 张博文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7,共11页
本文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权法、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中国各区域2010—2022年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区域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东西差距、南北差距逐渐扩大,呈“东高西低,南强北... 本文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权法、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中国各区域2010—2022年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区域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东西差距、南北差距逐渐扩大,呈“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区域间空间关联网络的整体密度较小,但联通性和稳定性较好;净溢出板块和经纪人板块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净受益板块和双向溢出板块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净受益板块对其余三个板块的虹吸效应较强,但板块间、板块内成员的互动关系随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持续改善。上述结论对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策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中国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区域差异 空间关联网络特征 区域协调发展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一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4,179,共13页
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的空间不再是人之外的物质属性,而就是人的空间实践及其表象。所以在空间拜物教批判的透镜之中,常识中的空间场所和对象物都被空间实践流和行动能量供需所穿透,“不动产”视域中的物性空间必然转换为制约社会实践发... 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的空间不再是人之外的物质属性,而就是人的空间实践及其表象。所以在空间拜物教批判的透镜之中,常识中的空间场所和对象物都被空间实践流和行动能量供需所穿透,“不动产”视域中的物性空间必然转换为制约社会实践发生的关系性场境。在对当代资产阶级空间生产的批判性透视中,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论可以被用来建立全新的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生产 空间拜物教 空间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空间规划供给与治理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京祥 冯广源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尚未就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空间供给问题形成共识。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如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质空间”这一核心命题,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尚未就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空间供给问题形成共识。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如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质空间”这一核心命题,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重点分析其中的“经济—空间”互动逻辑:在科技创新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产业体系中,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创新供给,因此在经济与空间的双向互动下,必须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实现新质生产空间创新性配置中的关键作用。据此,将新质生产空间分为知识创新型、技术产业型、功能特性型、跨域融合型4类,探讨其空间需求特征,并从空间的识别与供给、构建与营造、管控与引导、治理与网络构建等方面分别提出匹配新质生产需求的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国土空间规划 “经济—空间”互动 空间供给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空间与空间科学意识形态——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一兵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1,共9页
列斐伏尔认为,今天的哲学家在面对空间概念的时候,都缺失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维度,即空间的社会现实生活维度,具体说,即空间与现实社会实践的关系问题,并且,由于不能正确处理空间实践产生的空间关系场境与空间表象和表征性空间体验的复杂... 列斐伏尔认为,今天的哲学家在面对空间概念的时候,都缺失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维度,即空间的社会现实生活维度,具体说,即空间与现实社会实践的关系问题,并且,由于不能正确处理空间实践产生的空间关系场境与空间表象和表征性空间体验的复杂交织关系,所以错将空间的本质误认为纯粹构想的观念空间。他明确指认说,这些脱离了具体的社会生产方式分析的所谓“空间的科学”的本质,都会是一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隐性霸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生产 空间科学意识形态 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娟美 梁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3,共9页
为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否成为解决“稳增长、促减排”两难困境的良方,论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与空间效应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碳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时空特征并进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否成为解决“稳增长、促减排”两难困境的良方,论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与空间效应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碳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时空特征并进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高碳生产率并存在异质性特征,其促进作用自东部到西部逐渐显著,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更能推动碳生产率发展;科技创新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碳生产率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本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辐射效应对邻近地区碳生产率水平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形成地区间绿色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科技创新 生产 时空演化 空间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动态演变、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广斌 孙雪英 刘晨曦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11,共7页
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新质生产力,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和空间收敛模型揭示其动态演变、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全国及各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均呈波动上... 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新质生产力,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和空间收敛模型揭示其动态演变、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全国及各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南方>北方”的特征。总体差异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N”型演变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全国和中部、西部地区以及北方地区均具有显著的绝对β收敛特征。条件β收敛检验结果显示,除南方地区不存在明显的收敛趋势以外,其他地区均显著收敛,其中,在三大地区分类标准下,收敛速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动态演变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动态演进、空间分异及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宁朝山 李可馨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以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构建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条件β收敛模型,探究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动态演进、空间分异及... 以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构建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条件β收敛模型,探究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动态演进、空间分异及其收敛性。结果表明:(1)2015—2022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均值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东部沿海发展水平最高,西北地区发展水平最低;(2)各经济区内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变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子群间差异是八大综合经济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3)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东北、西南、西北地区的β系数为负,但未通过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检验,不存在显著条件β收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经济区 新质生产 空间分异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牟粼琳 付志华 +2 位作者 王静熙 谭骏 朱清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96,F0003,共15页
新质生产力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中崛起,厘清其如何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实现体育产业现代化和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未包含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省和西藏自... 新质生产力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中崛起,厘清其如何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实现体育产业现代化和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未包含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省和西藏自治区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机制检验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深入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不仅对本地区效用显著,还对邻近地区形成空间溢出效应。2)机制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激发了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3)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更为明显。4)体育财政投入水平具有单门槛效应,当前期加大体育财政投入时,新质生产力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同步增强,但当体育财政投入水平高于临界点(6.148)时,提升作用减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双门槛效应,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新质生产力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体育用品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 空间杜宾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家校共育的问题检视与实践路径
10
作者 焦江丽 周晶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0-45,共6页
空间生产理论解构的三元辩证空间认识论将空间分为实践的空间、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对分析家校共育问题提供新的视角。根据家校共育的实践特征,沿着三元辩证空间认识论将空间分为基于物质性要素的物质空间、基于象征性符号和社会关... 空间生产理论解构的三元辩证空间认识论将空间分为实践的空间、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对分析家校共育问题提供新的视角。根据家校共育的实践特征,沿着三元辩证空间认识论将空间分为基于物质性要素的物质空间、基于象征性符号和社会关系的构想空间、基于主体性行为的体验空间,发现家校共育实践过程在物理空间中存在实在空间区隔化与虚拟空间形式化、构想空间中存在认知理念短视化与交往关系不平等、体验空间中存在职责边界模糊化与多元育人场景窄化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丰富物理空间激活家校空间内外要素动能、统一构想空间推动家校一体平等参与、拓展体验空间还原多元育人实践场景的破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共育 空间生产理论 物理空间 体验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空间实践与空间表象和表征——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
11
作者 张一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6,共13页
社会空间是作为一定生产方式的社会关系的生产,生产社会关系的空间实践是当下发生和随时消失的,于是,就一定会出现保证空间实践日常重构的空间表象和表征性空间的引导,这就造成了空间存在认知上的巨大复杂性。空间关系表象在社会空间中... 社会空间是作为一定生产方式的社会关系的生产,生产社会关系的空间实践是当下发生和随时消失的,于是,就一定会出现保证空间实践日常重构的空间表象和表征性空间的引导,这就造成了空间存在认知上的巨大复杂性。空间关系表象在社会空间中锚定和展示关系的场境存在的同时,往往会悄悄地转换真实关系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生产 空间实践 空间表象 表征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海岛乡村空间演化路径——以福建平潭国际旅游岛北港村为例
12
作者 王建英 孙琦 邹利林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9-1049,共11页
以福建平潭国际旅游岛北港村为例,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解析海岛乡村空间重构过程与演化路径,为探索海岛乡村空间可持续演化提供新视角。研究发现:①北港村空间演化是一个多阶段、多主体参与及其相互竞争与协商推进的过程,并逐渐形成了一... 以福建平潭国际旅游岛北港村为例,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解析海岛乡村空间重构过程与演化路径,为探索海岛乡村空间可持续演化提供新视角。研究发现:①北港村空间演化是一个多阶段、多主体参与及其相互竞争与协商推进的过程,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异质行动者共同缔结的行动者网络;②北港村行动者网络转换过程中异质行动者的加入使得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动员和异议出现再转译和角色转变,关键行动者与强制通行点(OPP)也发生了转换和更替;③由于内源力与外源力的交错,北港村空间演化路径实现了从“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推动”向“上下互动的多元主体参与”的转变,反映了异质行动者在乡村社会变迁过程中的被动应对与主动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乡村 乡村空间重构 乡村旅游地 行动者网络 平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中村空间生产及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以厦门市高浦村为例
13
作者 肖铭 尹晨玉 +1 位作者 李雪萍 杨思声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8-1249,共12页
在存量更新时代背景下,尽管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多数城中村仍面临治理挑战与发展迟滞困境。厦门高浦村则通过自我调整与优化机制,实现了与城市的协同发展转型,成为成功范例。文章以厦门高浦村为例,通过构建城中村的转型... 在存量更新时代背景下,尽管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多数城中村仍面临治理挑战与发展迟滞困境。厦门高浦村则通过自我调整与优化机制,实现了与城市的协同发展转型,成为成功范例。文章以厦门高浦村为例,通过构建城中村的转型动力机制分析模型,深入剖析高浦村的发展动力与外部政策、市场及在地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高浦村的发展与转变在受政策推动、市场引导的同时,“城/村同体”所具有的特殊文化起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当外部市场发挥强大推动力时,在地文化起隐形稳定作用,减少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内耗,促进形成共识;当外部市场动力减退时,在地文化成为支撑高浦村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引导城中村继续前行。进一步分析提出,实现城中村良性自主发展的路径必须依赖其自有的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治理 空间生产 新内生发展 动力机制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城市历史景观中的行动者网络——鼓浪屿榕树公共空间研究
14
作者 陈洁萍 刘婷 +1 位作者 岳婧秋 郭家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0,共8页
在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研究中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契合HUL倡导的长期动态且具综合性的工作方法,有助于回归景观体验,识别与评价易被忽视的遗产地景观要素的关联性,揭示社会网络中的隐性遗产价值,预测遗产... 在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研究中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契合HUL倡导的长期动态且具综合性的工作方法,有助于回归景观体验,识别与评价易被忽视的遗产地景观要素的关联性,揭示社会网络中的隐性遗产价值,预测遗产地公共空间的演变趋势。在鼓浪屿榕树公共空间研究中,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可以构建以植物为核心的非人类行动者的空间网络,揭示出榕树公共空间的价值识别和场域建构是延续鼓浪屿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性、关联性与日常之蕴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行动者网络理论 城市历史景观 鼓浪屿 公共空间 榕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经济的空间生产逻辑——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阐释
15
作者 郑吉伟 初传凯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13,共11页
低空经济是在低空空域内,通过各类航空载运与作业装备技术开展的经济活动。低空经济遵循的是空间生产逻辑,即利用“空间修复”和“时空压缩”,将低空空域从“未开发资源”转化为“战略资产”,达到缓解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目的。它以技... 低空经济是在低空空域内,通过各类航空载运与作业装备技术开展的经济活动。低空经济遵循的是空间生产逻辑,即利用“空间修复”和“时空压缩”,将低空空域从“未开发资源”转化为“战略资产”,达到缓解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目的。它以技术革命性突破和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为前提,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空地”组合跃升过程中,完成生产方式的“区域立体化”重构。为推动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的空间生产路径,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在确保空域资源的公有化配置的基础上,将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与释放市场潜力相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构建低空经济的区域产业集群,实现对低空经济的常态化监管,完善多元协同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空间生产 生产方式重构 区域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空间关系场境的流体动力学透视——列菲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
16
作者 张一兵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社会空间的关系性存在,会穿透建筑物、道路和广场等设施的物性实在,在一个非直观的客观空间实践构序中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社会空间关系的相互渗透和叠置有可能导致空间关系本身的遮蔽。社会空间生产的关系性互动,就像一种由物性建筑中... 社会空间的关系性存在,会穿透建筑物、道路和广场等设施的物性实在,在一个非直观的客观空间实践构序中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社会空间关系的相互渗透和叠置有可能导致空间关系本身的遮蔽。社会空间生产的关系性互动,就像一种由物性建筑中人的活动生成的流体动力学的力量,社会空间生产的本质就一种是不断发生不断消失的当下建构起来的力量关系关联和角逐的客观场境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生产 空间关系场境 空间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的话语意义与实践表意——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
17
作者 张一兵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列斐伏尔认为,因为所有的人都存在于社会空间之中,我们不可能缺席或者外在于空间,所以我们所有的话语也都不可能离开空间关系场境,我们关于空间的言说是在一定的空间存在的人的关系性的话语。在他看来,空间话语中出现的复杂的隐喻和转... 列斐伏尔认为,因为所有的人都存在于社会空间之中,我们不可能缺席或者外在于空间,所以我们所有的话语也都不可能离开空间关系场境,我们关于空间的言说是在一定的空间存在的人的关系性的话语。在他看来,空间话语中出现的复杂的隐喻和转喻关系的背后必然是现实空间实践的构序结果,空间行为赋型了空间表象和表征性空间中的修辞话语,而决非相反的唯心主义颠倒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生产 空间话语 隐喻与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增能、关系再造与行动调适:社会组织公共性再生产何以可能——基于W市HD公益服务中心的历时性考察
18
作者 曹海林 周全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70,共14页
社会组织公共性再生产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多元公共性建构的重要环节和集中体现,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显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组织-关系-行动”的整体性分析框架,通过对W市HD公益服务中心的历时性考察表明,社会... 社会组织公共性再生产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多元公共性建构的重要环节和集中体现,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显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组织-关系-行动”的整体性分析框架,通过对W市HD公益服务中心的历时性考察表明,社会组织公共性再生产是一个从弱到强、多层次的动态发展的连续统一体,其实践逻辑在组织层面表现为从内部失序走向规范发展,在关系层面表现为从单一离散走向多元共建,在行动层面表现为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回应。社会组织公共性再生产仍面临着组织主体价值错位、政社关系“非对称依存”、数字技术风险等现实困境。基于此,阶梯式组织增能下的内部治理制度化、渐进式关系再造下的多元合作结构化、整合式行动调适下的公共服务社会化是社会组织公共性再生产的三重治理进路。本文揭示了社会组织公共性再生产的内在机理与动态路径,旨在为公共性生产机制从静态结构分析转向动态过程研究,突破既有研究对社会组织公共性再生产的碎片化解释范式提供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公共性再生产 组织增能 关系再造 行动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I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溢出与门槛效应
19
作者 贾敬全 李烁丹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是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2005—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是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2005—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探讨FDI对中国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FDI流入不仅阻碍了本地GTFP的提升,还会产生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即阻碍周边地区GTFP的提升;通过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中西部地区FDI流入对GTFP的负面影响比东部地区更大,呈现“东弱西强”的特征,但东部地区的间接效应显著为负,其通过“虹吸效应”“以邻为壑”等方式抑制邻近地区GTFP水平的提高;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以技术创新水平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为门槛变量的单门槛效应,当跨越门槛值后,FDI对GTFP的影响会从抑制作用转为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绿色全要素生产 空间计量模型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的实证
20
作者 张敬东 张经纬 崔威威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0-155,共6页
在“双碳”目标与“粮食安全”双重约束下,农业如何实现增产降碳成为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文章利用2005—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厘清了农业碳生产率与农村金融集聚的现状,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深... 在“双碳”目标与“粮食安全”双重约束下,农业如何实现增产降碳成为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文章利用2005—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厘清了农业碳生产率与农村金融集聚的现状,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省域农业碳生产率呈增长态势,而农村金融集聚整体相对稳定,二者均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依赖特征;第二,农村金融集聚水平的提升有效促进了农业碳生产率的提高;第三,本地农村金融集聚水平每提升1个百分点,能促进周边地区农业碳生产率提高0.6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集聚 农业碳生产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