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维“蛛网”模式辨析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质量标志物
1
作者 彭乐强 刘育辰 +4 位作者 刘刚 穆开朗 周玲利 冉飞 云雪林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4-1031,共8页
目的基于多维“蛛网”模式辨析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质量标志物。方法基于“传递与溯源”原则,筛选由原药材传递至复方制剂的化合物;基于特有性原则,筛选复方中的指标成分;基于配伍原则,结合复方中原药材的配伍规律... 目的基于多维“蛛网”模式辨析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质量标志物。方法基于“传递与溯源”原则,筛选由原药材传递至复方制剂的化合物;基于特有性原则,筛选复方中的指标成分;基于配伍原则,结合复方中原药材的配伍规律归属化合物;基于可测性原则,根据标准和文献的指标成分含量测定,评价各成分的可测性;基于有效性原则,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对化学成分对应靶点数。绘制“蛛网”模式图,按回归面积大小确定关键质量标志物,分子对接法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青藤碱、千金藤宁碱、△5-pregnene-3β,17α,20(S)-triol、periplocogenin、periplocoside M的综合回归面积排名较高,能很好地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靶点。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质量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 质量标志物 5个原则 “蛛网”模式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止血效果综合评价模型探究白地汤对小鼠止血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衣兰晓 张丽 +4 位作者 李灿欣 盛伊果 张永贤 徐在品 姚碧琼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6-494,共9页
为了探究白地汤不同配比组方的止血效果,探寻其止血机制,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应用于止血中药的药效评价及筛选的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对白地汤的止血效果进行评价。试验选择血小板(PLT)计数、出血时间(B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 为了探究白地汤不同配比组方的止血效果,探寻其止血机制,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应用于止血中药的药效评价及筛选的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对白地汤的止血效果进行评价。试验选择血小板(PLT)计数、出血时间(B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6项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与“蛛网”模式结合的方式建立止血效果评价模型。使用ICR小鼠为实验动物,对生理盐水、云南白药、白头翁-地榆炭2∶1配伍(简称白地汤2∶1)、白地汤3∶2、白地汤1∶1、地榆炭和白头翁的止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配比白地汤、地榆炭均有止血效果。其中,白地汤各组均能缩短小鼠BT、APTT、TT,增多FIB;地榆炭组能缩短小鼠BT、APTT、PT,增多FIB,对TT无影响;仅地榆炭组和白地汤1∶1组能增多小鼠PLT总数。而白头翁止血效果较差,仅能缩短TT。代入止血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发现,7种样品止血效果排名为:白地汤1∶1>云南白药>地榆炭>白地汤2∶1>白地汤3∶2>白头翁>生理盐水。说明白地汤有止血、促凝的作用,且地榆炭、白头翁配伍后,止血效果发生变化,其中以白头翁-地榆炭1∶1配伍效果最佳。此结果可为动物出血症的治疗及相关止血兽药的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模式 层次分析法 白地汤 止血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