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著(着)+处所词”在共时平面中的两种句法位置 被引量:7
1
作者 罗自群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7,共6页
本文通过对"著(着)+处所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两种句法位置的比较,分析了"V著(着)L"和"著(着)LV"在地理分布及使用频率上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有可能是由历史上不同方言之间的语言接触造成的。
关键词 汉语方言 “著(着)+处所词 介词 语言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泰如片方言的“V+啊+处所词”结构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如东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110,共6页
本文描述了江淮泰如片方言"V+啊+处所词"的结构特征,指出"啊"在动宾和动补结构间的不同性质及动词的特点、处所词的构词特色;文章还分析了影响"V+啊+处所词"结构的时体因素,纠正了一些不正确的看法;结合... 本文描述了江淮泰如片方言"V+啊+处所词"的结构特征,指出"啊"在动宾和动补结构间的不同性质及动词的特点、处所词的构词特色;文章还分析了影响"V+啊+处所词"结构的时体因素,纠正了一些不正确的看法;结合汉语史,跟邻近方言的类似结构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如片方言 V+啊+处所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所词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解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娜布其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X期95-96,共2页
研究现代汉语,就不能忽视处所词的研究。一般而言,处所词包含非定域处所和定域处所两大类。多年来,人们不断进行着处所词的研究,但其仍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对处所词的界定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语义,句法和语用等。处所词是相当... 研究现代汉语,就不能忽视处所词的研究。一般而言,处所词包含非定域处所和定域处所两大类。多年来,人们不断进行着处所词的研究,但其仍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对处所词的界定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语义,句法和语用等。处所词是相当开放的,是很难进行列举的。人们对处所词的语言习惯基本上都是约定俗成的,由于人们语言习惯形成,我们很难对其词性,成分或者类型进行严格区分。本文在对处所词定义和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处所词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特点进行了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处所词 句法 语义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名词和处所词的转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史有为 《汉语学习》 1982年第1期6-9,共4页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会出现“我在箱子找东西”、“他在黑板写字”、“我站在岗位”这样一些病句。其原因就是错把名词当成了处所词。 许多民族语并没有什么处所词,相当于“在”这样的词往往已附有“里”“上”这样的语义成...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会出现“我在箱子找东西”、“他在黑板写字”、“我站在岗位”这样一些病句。其原因就是错把名词当成了处所词。 许多民族语并没有什么处所词,相当于“在”这样的词往往已附有“里”“上”这样的语义成分。可以指明其所介的名词是表示处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所词 名词 “上” 学习汉语 族学院 红队 原头 多民族 语义成分 “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台上坐着主席团”的句首方位词或处所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森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77-85,共9页
“台上坐着主席团”这一格式中的“台上”,究竟是主语还是状语,看法历来分歧很大。现在中学语文统编教材认为是状语,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不易接受。我们认为以看作主语为宜。一 1.1处于主语区的方位词或处所词是主语,不是状语。先... “台上坐着主席团”这一格式中的“台上”,究竟是主语还是状语,看法历来分歧很大。现在中学语文统编教材认为是状语,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不易接受。我们认为以看作主语为宜。一 1.1处于主语区的方位词或处所词是主语,不是状语。先看例句: ①她转过脸去看着窗外。②她先到厨下,次到堂前,后到卧房。(鲁迅·《祝福》) ③我妈妈还在外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词 处所词 主语 主席团 状语 处所宾语 例句 兼语 谓语句 语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者”句首之范围处所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冠军 《齐鲁学刊》 1984年第4期128-130,119,共4页
古汉语“有……者”句式,是指动词“有”带有以名词+者,或以名词性“言”字词组为宾语的动宾结构。它的句首常带有表示一定空间范围的省略型的方位词组。名词+方位词构成的方位词组,也是表示某种广义处所的,所以这里统称之为处所词。这... 古汉语“有……者”句式,是指动词“有”带有以名词+者,或以名词性“言”字词组为宾语的动宾结构。它的句首常带有表示一定空间范围的省略型的方位词组。名词+方位词构成的方位词组,也是表示某种广义处所的,所以这里统称之为处所词。这类处所词应该属于何种句子成分,语法学界意见不同。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粗陈管见,以求正于同志们。“有……者”句首涉及处所问题的情况,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有……者”句首不带处所词,以“有”字开头,引出陈述的对象。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子成分 句式 名词性 宾语 无主语句 基本用法 词组 处所词 语言分析 无主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不能充当介词宾语的处所词
7
作者 李冠华 《汉语学习》 1984年第5期33-34,63,共3页
“到处”、“处处”、“满处”是处所词中较特殊的一个小类,它们不象一般处所词那样能够充当介词宾语(*在到处,*从处处,*往满处)。这是由它们本身的语义特点和介词对于处所宾语的语义要求决定的。 它们本身在语义上的特点是:都具有周遍... “到处”、“处处”、“满处”是处所词中较特殊的一个小类,它们不象一般处所词那样能够充当介词宾语(*在到处,*从处处,*往满处)。这是由它们本身的语义特点和介词对于处所宾语的语义要求决定的。 它们本身在语义上的特点是:都具有周遍性,没有明确的指向,相当于无定的笼统的面。 能带处所宾语的介词有“在”、“到”、“从”、“往”、“朝”、“向”等。它们对于所带的处所词,在语义上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必须体现确定的指向,相当于有定的点。比如,“在黑板上写”、“到学校去”、“从中间走”、“往旁边让”、“朝天上看”、“向窗外扔”等等,介词后面的处所词,不管所指的范围是大是小,都体现了某个确定的指向,所以能充当介词宾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所词 介词宾语 处所宾语 主语 句法功能 周遍性 存在句 主谓结构 语义要求 小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品散文的学理建构如何成为一种可能——以李素伯《小品文研究》为例
8
作者 黄科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207,229,共14页
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虽带有“编”的成分,但并非简单罗列材料,而是通过“编”与“著”的有机结合实现学术性的突破,对于小品文理论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李素伯站在理论体系建构的角度,对小品文进行微观探源和概念阐释,在辨析、融合... 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虽带有“编”的成分,但并非简单罗列材料,而是通过“编”与“著”的有机结合实现学术性的突破,对于小品文理论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李素伯站在理论体系建构的角度,对小品文进行微观探源和概念阐释,在辨析、融合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推进各个学术问题思考的深化与升华,从而萃取带有闪光点的学术性观点,实现从经验描述到学理建构的跨越,形成了一种极具张力的学术话语体系,这是作者胸怀世界视野和汲取传统营养的具体表现,是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从中国现代散文学术史角度观之,该著所产生的融合创新和理论效应还是要予以充分的肯定的,这对于建构中国自主的话语体系也是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与启迪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素伯 “编”与“著 学理建构 学术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汉语“著”字被动句 被引量:11
9
作者 田春来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7-524,共8页
"著"是近代汉语重要的被动标记之一。"著"表被动起源于魏晋,延续于唐宋,鼎盛于元明清,后期发展出与成熟时代的被字句类似的句法特点。从分布上看,著字被动句主要出现在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文献中。近代汉语的著字... "著"是近代汉语重要的被动标记之一。"著"表被动起源于魏晋,延续于唐宋,鼎盛于元明清,后期发展出与成熟时代的被字句类似的句法特点。从分布上看,著字被动句主要出现在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文献中。近代汉语的著字被动句有两种不同的来源,一是来源于表遭受义的受动型著字句,二是来源于表使令的使役型著字句。文章对如何离析这两种不同的来源作了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句 被动标记“著 分布 来源 受动型 使役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气词“著”的来源及与动词形尾“著”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5-60,共6页
中唐产生、宋元时习用的语气词“著”(“著1 ”)的本质特征是表事态起始。著1 和动词形尾“著”(“著2 ”)均来源于魏晋时表处所的“著” ,二者之间是平行的、共时的、同形的关系而没有源流关系。著1 和著2 的语义关系不象同系统的了1 ... 中唐产生、宋元时习用的语气词“著”(“著1 ”)的本质特征是表事态起始。著1 和动词形尾“著”(“著2 ”)均来源于魏晋时表处所的“著” ,二者之间是平行的、共时的、同形的关系而没有源流关系。著1 和著2 的语义关系不象同系统的了1 和了2 、过1 和过2 那样呈对应关系 ,其主要原因是 :表完成的著1 与表事态变化的著2 在宋元本已短暂存在 ,它们可能在由于与了1 和了2 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重复而引起的竞争中均告失败而消失 ;表进行、持续的著1 即使曾有一个对应的著2 ,但也早就被与这种著2 关系密切的表进行、持续的语气词“在”所替代 ;表起始的著2 本应有一个对应的著1 ,但由于受祈使句句法特点限制 ,当时不可能产生表起始体的著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来源 形尾 关系 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堂集》“著”的语法化等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新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3-139,共7页
本文从《祖堂集》“著”的数据库所反映的使用状况 ,根据其在语法化过程中的虚化程度差别 ,对“著”的语法化等级进行描写 ,同时参照相关的语料和研究成果 ,提出助词“著”并非是从处所介词“著”演化而来 ,而是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的“... 本文从《祖堂集》“著”的数据库所反映的使用状况 ,根据其在语法化过程中的虚化程度差别 ,对“著”的语法化等级进行描写 ,同时参照相关的语料和研究成果 ,提出助词“著”并非是从处所介词“著”演化而来 ,而是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的“著”进一步虚化的结果的观点 ,处所介词“著”与完成貌、持续貌助词“著”有不同的语法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堂集》 “著 处所介词 结果补语 完成貌助词 持续貌助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气词“着(著)”的形成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小军 曹跃香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18-122,共5页
持续义助词"着(著)"如果出现在未然态语境中,且与听话人有关的行为动作在说话时还没有发生,则持续义弱化,并最终演变为语气词。"着"的祈使语气源于句式义。唐代以来书面语中表祈使语气的"者"乃是口语中&q... 持续义助词"着(著)"如果出现在未然态语境中,且与听话人有关的行为动作在说话时还没有发生,则持续义弱化,并最终演变为语气词。"着"的祈使语气源于句式义。唐代以来书面语中表祈使语气的"者"乃是口语中"着"的借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着() 语法化 祈使语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档案学成就之荟萃——档案学十三本旧著述论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会超 王星光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70,共3页
档案学十三本旧著不仅是民国时期档案学成果的一个典型缩影,也是一笔珍贵的档案学遗产,而且对今天档案学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启迪。这批著述为档案学赢取了发展的空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专业知识与档案人执着奉献的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档案学十三本旧著不仅是民国时期档案学成果的一个典型缩影,也是一笔珍贵的档案学遗产,而且对今天档案学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启迪。这批著述为档案学赢取了发展的空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专业知识与档案人执着奉献的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学术薪火的持续传递则促使学界要不断研读这些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学 十三本旧 民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语气词“著(着)”的来源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苗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4-503,共10页
"著"在近代汉语中发展出了祈使语气词和先时语气词功能。我们认为"著"语气词功能的出现与持续体标记"著C"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完成"义"著"在特定结构受语境影响而语法化的结果。... "著"在近代汉语中发展出了祈使语气词和先时语气词功能。我们认为"著"语气词功能的出现与持续体标记"著C"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完成"义"著"在特定结构受语境影响而语法化的结果。在认知投射机制的作用下,表示"请求、商量"的祈使语气词"著1"又发展出了"承诺"的间接语力,从而演化出了先时语气词的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 完成 祈使 先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档案著录标准与国际档案著录标准必著项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战争 王大青 赵爱萍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29,共3页
必著项是档案著录的核心,是档案著录实践的强制性依据。我国档案著录标准与国际档案著录标准的必著项结构与功能存在着一些差异。本文对两者进行了系统比较,客观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进而提出我国档案著录标准必著项优化建议。
关键词 档案录标准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著中的胡适诗人形象——围绕中西血脉问题的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长安 余蔷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7,119,共6页
民国文学史对胡适诗歌中西血脉问题的叙述多彩纷呈,胡适成为史家热衷言说的个案,在正反叙述流中,其形象的不同侧面承载着那一时期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新诗想象。新中国成立后在以阶级定性的时代,文学史在新诗与传统的关系上采取双重标... 民国文学史对胡适诗歌中西血脉问题的叙述多彩纷呈,胡适成为史家热衷言说的个案,在正反叙述流中,其形象的不同侧面承载着那一时期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新诗想象。新中国成立后在以阶级定性的时代,文学史在新诗与传统的关系上采取双重标准,对胡适诗人形象进行单一的否定性改写;在西化问题上,全盘否定胡适作为探路者的形象。1970年代末期以后,胡适诗歌的中西血脉问题得到了比较公允的评价,胡适形象在众声喧哗中其光鲜面得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胡适 中西传统 形象递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中图文互文实践缺陷刍议 被引量:6
17
作者 龙其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106,共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中的图文互文实践虽然方兴未艾,但就其总体实践而言仍有不少缺陷:图像与文字的错位,导致意义的错乱或缺失,而编著者入史现象则损害了文学史著的客观性;图文语境的消解、破碎与解构,使得图文的价值被削弱甚至走向对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中的图文互文实践虽然方兴未艾,但就其总体实践而言仍有不少缺陷:图像与文字的错位,导致意义的错乱或缺失,而编著者入史现象则损害了文学史著的客观性;图文语境的消解、破碎与解构,使得图文的价值被削弱甚至走向对立;文学史著的图文关系缺乏创新,使读者的期待视野日渐趋同。凡此种种,使得现当代文学史著运用图像的成果数量趋多而精品少、视觉冲击性强而思想性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文学史 图文互文 实践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量学术资源背景下对论文参考文献引著质量的探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柯文辉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1,共2页
文章在海量学术资源背景下,从规范学术道德,引导学术风气;保证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创新;提升学术论文的档次,反映作者跟踪学科发展动向的能力;与前人研究成果做对比,促使学术成果百花齐放4个方面强调参考文献引著质量的重要性,提出要制订... 文章在海量学术资源背景下,从规范学术道德,引导学术风气;保证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创新;提升学术论文的档次,反映作者跟踪学科发展动向的能力;与前人研究成果做对比,促使学术成果百花齐放4个方面强调参考文献引著质量的重要性,提出要制订论文参考文献引著规范,建立论文参考文献质量核查制度,面向作者强调论文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纤禾农》与《沈著》——《二十四诗品》通解例释之二 被引量:2
19
作者 郁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9-131,共3页
纤秾是秀丽芬芳的境界风格。这一品用美景与美人来比拟纤秾之美,这种美来自对生活的发现与开掘,并有含蓄不尽之意。它属于阴柔之美,又与媚艳有所区别。沉著是沉静执著的境界风格。这种诗境都要求感情真挚深厚,语言自然本色。杜甫是这种... 纤秾是秀丽芬芳的境界风格。这一品用美景与美人来比拟纤秾之美,这种美来自对生活的发现与开掘,并有含蓄不尽之意。它属于阴柔之美,又与媚艳有所区别。沉著是沉静执著的境界风格。这种诗境都要求感情真挚深厚,语言自然本色。杜甫是这种诗风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秾 媚艳 深厚 真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的书目著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国强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49,共7页
明代书目著录项目在趋于完整和定型的同时,还取得了两项重大成就,一是比较普遍地采用了注释的方式来揭示文献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信息,一是采用或发明了互著别裁著录方法,这是对中国书目编纂方法的发展。明代书目著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明代书目著录项目在趋于完整和定型的同时,还取得了两项重大成就,一是比较普遍地采用了注释的方式来揭示文献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信息,一是采用或发明了互著别裁著录方法,这是对中国书目编纂方法的发展。明代书目著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在使中国书目工具书化的历史进程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录学 书目方法 书目 书目注释 别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