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在提升·辩证综合·自由艺术——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再思考之二(上) 被引量:5
1
作者 朱立元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5,共12页
本文在本人上一篇关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黑格尔整个哲学、美学体系出发,理解黑格尔关于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三种基本方式--艺术、宗教、哲学--的划分及其逻辑关系,并批判"艺术死亡"... 本文在本人上一篇关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黑格尔整个哲学、美学体系出发,理解黑格尔关于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三种基本方式--艺术、宗教、哲学--的划分及其逻辑关系,并批判"艺术死亡"说;按照黑格尔辩证思维的逻辑,对艺术、宗教、哲学三个环节的过渡关系,作"扬弃"、辩证综合的阐释,驳斥"艺术被替换"说;对艺术的三种历史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个环节的转化关系,也作辩证综合的理解,认为浪漫型艺术的"终结"不等于整个艺术的终结,并指出浪漫型艺术之后,会出现另一种新的当代艺术形态--自由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艺术终结”论 体系 辩证思维 自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在提升·辩证综合·自由艺术——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再思考之二(下) 被引量:5
2
作者 朱立元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4,共11页
本文在本人上一篇关于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黑格尔整个哲学、美学体系出发,理解黑格尔关于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三种基本方式——艺术、宗教、哲学——的划分及其逻辑关系,并批判"艺术死亡&... 本文在本人上一篇关于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黑格尔整个哲学、美学体系出发,理解黑格尔关于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三种基本方式——艺术、宗教、哲学——的划分及其逻辑关系,并批判"艺术死亡"说;按照黑格尔辩证思维的逻辑,对艺术、宗教、哲学三个环节的过渡关系,作"扬弃"、辩证综合的阐释,驳斥"艺术被替换"说;对艺术的三种历史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个环节的转化关系,也作辩证综合的理解,搞清楚浪漫型艺术的"终结"不等于整个艺术的终结,并指出浪漫型艺术之后,会出现另一种新的当代艺术形态——自由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艺术终结”论 体系 辩证思维 自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扭曲的但托——对“艺术终结论”的一项必要的事实陈述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军 《艺术设计研究》 2010年第3期89-94,共6页
围绕着当代哲学家、艺术批评家亚瑟·C·但托的重要命题"艺术终结论",以及它在中西语境中所产生的误读—"哲学代替艺术说",本文从但托哲学思维的理路和逻辑出发,力图恢复被扭曲的但托的本来面目,指出坊间... 围绕着当代哲学家、艺术批评家亚瑟·C·但托的重要命题"艺术终结论",以及它在中西语境中所产生的误读—"哲学代替艺术说",本文从但托哲学思维的理路和逻辑出发,力图恢复被扭曲的但托的本来面目,指出坊间所流行的那副漫画版的但托面容,反映的仅仅是批评者自己扭曲的脸。文章进一步指出,但托艺术观的问题出现在他对于现代博物馆暨艺术史体制的意义,作了过于忽视和浪漫化的理解,这同样导致他对于"艺术的终结"的真正本质和所带来的效应,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瑟·C·但托 “艺术终结论” “哲学代替艺术说” 现代博物馆暨艺术史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神隐匿的悖论:“艺术终结论”中的表征危机
4
作者 常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1-127,共7页
"艺术终结"的话题在西方的讨论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批评家瓦萨利,[1]后经黑格尔、阿多诺、阿瑟·丹托、鲍德里亚等西方思想家的持续讨论,成为西方艺术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这一问题同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 "艺术终结"的话题在西方的讨论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批评家瓦萨利,[1]后经黑格尔、阿多诺、阿瑟·丹托、鲍德里亚等西方思想家的持续讨论,成为西方艺术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这一问题同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现代性问题相伴而行,是西方基督教神学文化的衰落、理性启蒙思想勃发在艺术领域的体现。在西方随着现代性危机的出现,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颠覆,使艺术陷入哲学质问的危机中,传统艺术的形式与功能在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重重"围剿"中,出现了表征的危机,艺术的乌托邦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终结” 现代性 叙事范式 表征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盖集续编》与鲁迅杂文文体的多样性实验——《马上日记》《马上支日记》个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旭东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5,共12页
鲁迅文学经历“杂文的自觉”后的“第二次诞生”,在《华盖集续编》的写作中留下最初的风格痕迹。本文以鲁迅南下前夕所做《马上日记》系列为例,分析鲁迅杂文文体内含的叙事、虚构、摹仿等“纯文学”残留和形式“闪回”与戏仿(parody),... 鲁迅文学经历“杂文的自觉”后的“第二次诞生”,在《华盖集续编》的写作中留下最初的风格痕迹。本文以鲁迅南下前夕所做《马上日记》系列为例,分析鲁迅杂文文体内含的叙事、虚构、摹仿等“纯文学”残留和形式“闪回”与戏仿(parody),并将其解释为业已以杂文为风格驱动力的鲁迅文学蓄意制造的一次形式扩张和能力测试。这种“文体混合”及风格扩张并非出自杂文家对主流文学形式的留恋,也不限于单纯形式的操练,而是在文学的可能性层面确证鲁迅写作风格的政治本体论逻辑,最终服务于杂文作为历史表象、情动(affect)意义上的体验与诗和“积极的虚无主义”的三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马上日记》 《马上支日记》 杂文 “艺术终结” 积极的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