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的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以湖北省枝江市“五水共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庹川 李敢 +1 位作者 吴亚男 罗彦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以水为脉络开展国土空间治理逐渐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关注重点。流域治理逐步从关注水的自然资源属性向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转变。在总结各地多种“多水共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流域综合治理应聚焦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 以水为脉络开展国土空间治理逐渐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关注重点。流域治理逐步从关注水的自然资源属性向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转变。在总结各地多种“多水共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流域综合治理应聚焦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所涉及的内涵,根据自然循环产生的防御需求与生态作用、社会循环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经济文化属性,提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五水共建”的治理模式,并以湖北省枝江市为例,提出“五水共建”的总体思路与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综合治理 “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 共建 枝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研究
2
作者 靳世鑫 苏承国 +3 位作者 黄佳荣 王慧亮 严登华 王占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3,共13页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系统中水-土-碳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框架,提出耦合非线性多目标规划和逐次逼近法的双层嵌套算法以实现框架的迭代求解,得到区域水土资源联合配置方案。【结果】洛阳市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各县区土地利用格局及水资源供给量实现了协同优化,区域水资源总量增加了0.2923亿m^(3),净碳排放量减少了0.3814%(折合90698 t标准煤),GDP维持稳定,各行政单元间供需水比值的差异程度达到最小。【结论】研究成果为提高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资源联合配置 生态-经济-社会需求 二元循环 相互作用关系 双层嵌套算法 影响因素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元视角的艾丁湖水资源配置与保护研究
3
作者 周蕾 《云南水力发电》 2025年第4期21-26,共6页
艾丁湖是吐鲁番盆地著名的干旱区盐湖,长期以来对支撑区域人民生产生活和区域独特的沙漠盐湖生态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上游引水量增加,入湖水量显著减少,湖面、湖水和生态区地下水资源大幅降低,艾丁湖生态区各要素发生变化。对艾丁湖流... 艾丁湖是吐鲁番盆地著名的干旱区盐湖,长期以来对支撑区域人民生产生活和区域独特的沙漠盐湖生态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上游引水量增加,入湖水量显著减少,湖面、湖水和生态区地下水资源大幅降低,艾丁湖生态区各要素发生变化。对艾丁湖流域自然概况、水文地质概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进行叙述,根据区域规划定位,对艾丁湖水资源现状与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基于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视角,对艾丁湖经济社会需水和自然生态蓄水进行分析预测,得到了区域水资源配置成果,同时对水资源配置工程和节水工程进行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 资源保护 “自然-社会”二元循环 艾丁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水循环理论浅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崔琬茁 张弘 +1 位作者 刘韬 朴春红 《东北水利水电》 2009年第9期7-8,共2页
水循环研究是解决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大都采用将自然水循环"还原"人类影响的方法研究水循环,但这种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往往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水循环过程。本文在对二元水循环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叙述了... 水循环研究是解决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大都采用将自然水循环"还原"人类影响的方法研究水循环,但这种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往往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水循环过程。本文在对二元水循环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叙述了二元水循环理论研究的现状,对自然水循环、社会水循环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社会循环 二元循环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理论与方略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杰 李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9-854,868,共7页
为了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循环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的观念出发利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自然资源的循环规律、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根源以及追求经济发展的传统生产方式的弊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证,对水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深... 为了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循环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的观念出发利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自然资源的循环规律、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根源以及追求经济发展的传统生产方式的弊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证,对水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传统排水系统功能、水资源利用模式的变革以及社会用水健康循环和水环境恢复的方略.指出只有把握和利用自然规律,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限定于自然生态平衡之中,才能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社会循环 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5
6
作者 邵薇薇 李海红 王建华 《中国水利》 2012年第19期28-31,共4页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后,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已经建成四批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数百个省级试点。各城市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过程中,已取得了卓越成效,并获得一系列特色经验。重点介绍了西北内陆地区水权分...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后,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已经建成四批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数百个省级试点。各城市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过程中,已取得了卓越成效,并获得一系列特色经验。重点介绍了西北内陆地区水权分配和流转、南方丰水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沿海发达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华北地区提补水价和产业调整以及中部地区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等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试点经验 二元三级循环 提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企业要踏上“循环经济”之路—安塞油田产出水的处理与利用
7
作者 黄远 陈东喜 +2 位作者 田云锋 马延风 罗庆梅 《石油科技论坛》 2006年第2期13-18,共6页
今年2月14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这个《决定》对我国未来5年至15年环保事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决定》提出的重点任务有七条,即,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今年2月14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这个《决定》对我国未来5年至15年环保事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决定》提出的重点任务有七条,即,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决定》在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同时,对循环经济的三个环节进行了细化。《决定》要求,在生产环节,要严格排放强度准入,鼓励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在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合理延长产业链,强化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在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油田企业,特别是采油厂,如何落实“决定”所确定的任务,在生产环节、废物产生环节、消费环节“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这里给读者推荐一个案例。油田,特别是注水开发的油田,生产过程产出大量的地层水,这种含油污、含机械杂质的污水若任其横流,将严重污染环境。如何处置,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研究,以合理、有效利用之。有人预测,油田污水处理有望形成一个产业。实际上,这个产业已经在形成,一些“吃”污水的企业正在悄然崛起。我国各个油田,特别是一些老的、含水高的油田,大都实行了污水(产出水)回注,在污水处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只不过是程度上、技术水平上有些差别而已。陕甘宁盆地的安塞油田,从1999年起着手油田产出水的回注工艺探索,如今工艺技术日臻成熟,而且使产出水的回注利用率达到了100%,踏上了“循环经济”之路,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他们的做法和精神,若有值得效法之处,发表此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产出 循环经济 采油企业 城市环境保护 油田污处理 人与自然和谐 经济社会发展 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 农村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综合模拟与调配一体化模型的北京市水资源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曹永强 李玲慧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31,共7页
在探讨2007—2018年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的基础上,利用WAS模型对1980—2018年北京市水资源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分析区域自然-社会水循环转化模式,探讨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2007—2018年北京市年均需水量(实... 在探讨2007—2018年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的基础上,利用WAS模型对1980—2018年北京市水资源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分析区域自然-社会水循环转化模式,探讨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2007—2018年北京市年均需水量(实部、虚部)呈上升趋势,年均蓝水供水量36.85亿m^(3),绿水供水量16.90亿m^(3);需水缺口呈显著增大趋势,年均水资源缺口为165.20亿m^(3);1982—2010年北京市多年平均及25%、50%和75%径流总量特征频率年模拟与实测误差率分别为7.0%、4.8%、1.2%和0,模型精度较高;各计算单元自然水循环下出流量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增,自然-社会水循环下实际出流量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 WAS模型 自然-社会二元循环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管理系统原理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万锋 张庆华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9年第2期95-98,共4页
基于管理的系统原理内涵: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适应性和综合性原理,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多样化方法、目的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水资源统一管理视角下的管理子系统,都要根据管理的系统原理,满足系统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要求,整合... 基于管理的系统原理内涵: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适应性和综合性原理,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多样化方法、目的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水资源统一管理视角下的管理子系统,都要根据管理的系统原理,满足系统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要求,整合水资源统一管理的5个要素:主体、客体、目的、环境条件、方法,高效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的系统原理 资源统一管理 管理要素 自然循环 社会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海绵流域视角的河湖联控方案研究——以湖南省凤凰县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丁相毅 刘家宏 +2 位作者 杨志勇 邵薇薇 王浩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40,103,共7页
海绵城市建设除了实施一系列低影响开发措施之外,还需通过河湖联控措施调丰济枯,实现保障径流总量控制率以及其他城市排水防涝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等一系列涉水控制目标。基于生态海绵流域的视角,提出了海绵城市在建成区外和建成... 海绵城市建设除了实施一系列低影响开发措施之外,还需通过河湖联控措施调丰济枯,实现保障径流总量控制率以及其他城市排水防涝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等一系列涉水控制目标。基于生态海绵流域的视角,提出了海绵城市在建成区外和建成区内的建设思路以及相应的河湖联控策略:建成区外主要是做好城市防洪治涝的顶层设计,构建城市外围水安全保障体系,统筹考虑解决城市外围流域内的防洪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建成区内以城市河湖为核心,科学安排、因地制宜进行城市海绵体建设,构建多尺度排水系统,弹性应对不同强度的降雨。以湖南省凤凰县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河湖联控方案实施后:(1)结合LID等其他海绵城市建设措施,凤凰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预期将达到82.9%,满足80%的目标要求;(2)凤凰县防洪排涝标准可以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的水平;(3)城乡供水保证率预期将达到98%,满足大于95%的目标要求;(4)雨水收集利用率预期将达到20%,满足大于10%的目标要求。可见,研究制定的凤凰县河湖联控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有效解决了凤凰县的防洪、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用水问题,为凤凰县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建设 河湖联控 生态海绵流域建设 凤凰县 城市文学 雨洪资源利用 “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 城市内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河流生命及其特征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起秀 程迎春 《水利发展研究》 2005年第3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河流 自然特征 循环 社会经济学 系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建部印发关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 被引量:2
12
作者 文桦 《风景园林》 2016年第3期8-8,共1页
本刊讯2016年3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通知,要求各地抓紧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于2016年10月底前完成设市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按程序报批。《规定》指出,海绵城市专... 本刊讯2016年3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通知,要求各地抓紧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于2016年10月底前完成设市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按程序报批。《规定》指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依据,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草案 暂行规定 社会发展条件 生态 自然循环 控制率 推流 环境 建设需求 现状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