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头纪年”新探
1
作者 王靖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51-54,共4页
“石头纪年”新探王靖胡适之先生于1921年高倡“自传说”,三十余年,“新红学”独帜高标,其声势之大,影响之深,实属空前。到五十年代,主要因其自身的弱点,“自传说”逐渐被怀疑、受抵制、遭批判,“新红学”式微矣。硬将小说... “石头纪年”新探王靖胡适之先生于1921年高倡“自传说”,三十余年,“新红学”独帜高标,其声势之大,影响之深,实属空前。到五十年代,主要因其自身的弱点,“自传说”逐渐被怀疑、受抵制、遭批判,“新红学”式微矣。硬将小说当自传,谁也无回天之力挽狂澜于既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说” “新红学” 纪年 石头 五十年代 胡适之 曹雪芹 甲戌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楼梦》的爱情主题及其情节结构
2
作者 翁柏年 《社会科学(甘肃)》 1984年第3期93-98,共6页
《红楼梦》的主旨到底是“言情”,还是“言政”——这个争论由来已久。早在清末,“索隐派”各家就挑起了这场笔墨官司,然而他们彼此都是穿凿附会,早就没人相信了;稍后的“新红学派”提倡“自传说”、“色空论”,同主“言情”,产... 《红楼梦》的主旨到底是“言情”,还是“言政”——这个争论由来已久。早在清末,“索隐派”各家就挑起了这场笔墨官司,然而他们彼此都是穿凿附会,早就没人相信了;稍后的“新红学派”提倡“自传说”、“色空论”,同主“言情”,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在五十年代声势浩大的批判运动之后,“言政”说占了统治地位,此后的二十多年,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几乎没人再敢说《红楼梦》是“言情”的了;七十年代中期,在四人帮导演下,在全国范围内又掀起了一场“评红热”,把“言政”的调子定得更高,他们带着主观的政治概念去寻章摘句,洞幽烛隐,牵强附会,借题发挥,只准唱一个调子,把《红楼梦》的研究领域搞得乌烟瘴气,极左思潮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和干扰,莫此为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情节结构 爱情主题 牵强附会 “索隐派” “自传说” 批判运动 五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