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倒退着前进——新媒体时代文学批评的传统与嬗变 |
樊迎春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见证·认同·感召:现象学文学批评“回到作品本身”的三种理路 |
张永清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如何研究文学批评史——首部《中国文学批评史》札记 |
张伯伟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当代文学的创意写作化与文学批评范式的转型 |
许道军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当前文学批评的“硬知识”问题审视——从几部典型长篇小说叙事及其批评侧面说开去 |
牛学智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阐述中的话语创新——以《神圣家族》文学批评为中心 |
刘永明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文学的正信——刘欣玥文学批评印象 |
杨庆祥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西方文学批评与国家文化安全 |
张立峰
綦天柱
胡铁生
|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区隔与对话:网络作家的文学批评观念及价值 |
江秀廷
马季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通观区域与全域的批评实践——以雷达的陕西文学批评为考察中心 |
景淑梅
李继凯
|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人工智能能否介入文学批评? |
陈琴
陈亚丽
|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新现场的对话:朝向数字空间的文学批评生态 |
韩传喜
楚艳艳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3
|
在流动中激活“地方”——刘东文学批评印象 |
罗雅琳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郭绍虞重视汉语修辞的文学批评意识 |
毛宣国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中国文学批评》与民国时期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建构的尝试 |
张钰筱
|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文学批评的知识化、艺术化与美育功能的实现 |
王德胜
宋刚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17
|
“文学性”与文学批评美学范式的重建 |
周海波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8
|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问题研究 |
颜敏
陈海艳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9
|
文学批评标准中国范式之刍议 |
刘巍
李诺亚方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20
|
卞之琳文学批评论绎 |
刘成才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