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影响因素识别与数智化策略研究
1
作者 杜明军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7,共9页
基于XGBoost模型及对接SHAP算法,2003—2022年区域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影响因素作用价值存在异质性。绿色金融、经济基础条件及政策环境类变量,对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总量和强度等目标变量的影响,具有多元作... 基于XGBoost模型及对接SHAP算法,2003—2022年区域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影响因素作用价值存在异质性。绿色金融、经济基础条件及政策环境类变量,对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总量和强度等目标变量的影响,具有多元作用共性,也表现出多元差异性。新能源发展与能源送储系统的统筹衔接矛盾突出,政府补贴激励新能源发展的模式有待改善,新能源产业链发展面临着抢占战略竞争制高点与突破技术缺陷及破解收益不佳等多重瓶颈,绿色金融规制亟须满足区域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投融资需求。要紧抓数智化赋能区域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新机遇,推进数智化赋能政府引领新能源发展的激励新模式,推进数智化赋能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多元目标间的和谐共进,推进数智化赋能绿色金融规制区域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投融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双控” 排放双控” 影响因素识别 数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力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问题研究——以江西为例
2
作者 李中传 潘久荣 钟亮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44,共9页
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以下简称“双转”)是国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而提出的重大制度变革。伴随着制度的变革,管理机制、战略方向等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能耗管控机制... 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以下简称“双转”)是国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而提出的重大制度变革。伴随着制度的变革,管理机制、战略方向等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能耗管控机制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效入手,以江西为例,阐述能耗管控机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以及管控政策发展转变的历程,分析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为实现“双碳”目标,在推动“双转”方面国家和地方的总体部署情况;深入分析基于当前政策发展情况下,给能源发展、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市场、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要全面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整体和局部、市场和政府“三方面”关系,加快优化能源结构,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高度注重创新引领,打好政策组合拳等建议措施,助力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双控 排放双控“双”目标 绿色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下的企业政策响应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炜 邬梦晓俊 魏丹青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160,共8页
具有负外部性的复杂环境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和企业的应对策略之间缺乏联动性的整体研究,因此,论文提出DIIS政策文本分析法、DANP网络分析法和SPACE矩阵融合的企业环境政策响应模型(DDS),对“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形势下浙江省... 具有负外部性的复杂环境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和企业的应对策略之间缺乏联动性的整体研究,因此,论文提出DIIS政策文本分析法、DANP网络分析法和SPACE矩阵融合的企业环境政策响应模型(DDS),对“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形势下浙江省工业企业的政策响应开展研究和实证分析。建立“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政策库,通过基于DIIS理论的政策文本分析,形成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四个维度的18项影响因素;结合问卷调研,通过DANP法分析得到8种企业类别的环境政策影响指标权重;进而将指标与权重映射到SPACE矩阵,最终得到不同企业的应对策略选择。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的企业响应程度不同,国有企业偏向于响应政策调控,民营企业偏向于对市场竞争和技术突破做出响应;(2)产业链低碳转型等社会性的因素受到所有企业的关注,而资源倾斜、低碳人才培养、核算标准制定等因素普遍被企业忽视;(3)综合考虑不同企业响应策略,建议政府部门应针对企业特点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双控”转“碳排放双控” 企业环境政策响应策略 DIIS DANP SPACE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实施路径
4
作者 代昱阳 张凡 《绿色中国》 2025年第3期118-120,共3页
在全球环境治理格局加速演变的背景下,国际碳市场、欧盟碳关税、气候谈判等多方因素对我国传统能耗“双控”提出了新的挑战。能耗“双控”已难以满足社会进步需要,亟待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各省市陆续出台了政策文件,加快推进能耗“... 在全球环境治理格局加速演变的背景下,国际碳市场、欧盟碳关税、气候谈判等多方因素对我国传统能耗“双控”提出了新的挑战。能耗“双控”已难以满足社会进步需要,亟待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各省市陆续出台了政策文件,加快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我国要快速实现上述政策,仍面临挑战。本文将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背景、面临问题、关键指标、实施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 双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园区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严坤 周全 +2 位作者 高晗博 田金平 陈吕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4-1214,共11页
工业园区集聚了全国80%的工业企业,资源能源消耗大、温室气体排放多。做好园区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简称“双控转变”),对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园区产业结构、用能组成、... 工业园区集聚了全国80%的工业企业,资源能源消耗大、温室气体排放多。做好园区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简称“双控转变”),对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园区产业结构、用能组成、排放特征等要素“千园千面”的特点,“一园一策”制定转变技术路径仍亟待破题。为此,本文重点开展了三方面研究:首先,基于政策分析和文献研究,从控制范围、实施方式与作用效果等方面辨析了园区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的内涵。其次,识别出园区双控转变面临的统一规范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双控目标设定与分解措施、多利益相关方协调统筹三大难题。进而,从能碳现状、目标设定、行动策略等3个方面提出工业园区双控转变的技术路径总体框架,并以两百余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案例进行分析。2017年,203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有68%的园区单位能耗的碳排放水平高于平均值〔3.20 t(以二氧化碳当量计)/t(以标准煤计)〕,双控转变可为多数园区带来更大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压力,更有效地促进园区和企业的绿色发展。结合园区产业结构特征和能耗与碳排放特征,研究识别出重点行业企业高度聚集、工业过程排放占比显著、间接排放占比较高的三类双控转变重点园区,针对性构建三类园区的双控转变目标设置与转变路径构建原则,提出协调多利益相关方统筹推动双控转变的行动策略与技术路径,支撑工业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排放双控 能耗双控 变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控”视角下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中介效应的分析
6
作者 何嘉熙 丁健莉 庞庆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96-206,共11页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就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数字经济能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降低碳排放强度。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就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数字经济能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降低碳排放强度。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更显著,且对碳排放强度较高地区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提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均衡化,实施异质性策略,协调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排放 产业结构 双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耗双控转向碳双控的政策影响评估——基于安徽省动态CGE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安康欣 刘米可 +1 位作者 范淑婷 王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5-1804,共10页
通过以安徽省为案例构建混合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能耗双控优化以及转向碳双控的能源经济影响.研究发现,扣除新增可再生能源显著促进能耗双控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并改善经济有效性,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27.9%,而GD... 通过以安徽省为案例构建混合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能耗双控优化以及转向碳双控的能源经济影响.研究发现,扣除新增可再生能源显著促进能耗双控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并改善经济有效性,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27.9%,而GDP损失降低0.2个百分点;转向碳双控政策会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腾挪能源消费空间并提高经济效率,GDP损失率进一步下降0.05个百分点;控制政策会产生赢家和输家行业,转向碳双控政策将会降低输家行业产出损失,2035年行业产出的变化率在-20.6%至10.3%之间.建议坚持实施能耗双控制度优化措施并在“十五五”时期向碳双控政策过渡,匹配以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和必要的公正转型措施来降低产业调整的不利影响,在降低短期政策调整波动的同时促进中长期“双碳”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双控 双控 安徽省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双控”背景下山东省碳中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6
8
作者 崔晓伟 王金胜 +3 位作者 刘志晓 王仁卿 张国富 丁萃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783-9791,共9页
我国将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山东作为碳排放大省,在碳排放“双控”背景下探讨其碳中和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山东省16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通过构建“双碳”指数模型,科学划定降碳区、低碳区和固碳区... 我国将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山东作为碳排放大省,在碳排放“双控”背景下探讨其碳中和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山东省16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通过构建“双碳”指数模型,科学划定降碳区、低碳区和固碳区等3个管控分区。结果显示,2015—2019年全省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碳排放总量相对2015年增加0.82亿t,但各市碳排放变化差异较大,其中东营碳排放减少最大(0.61亿t),滨州碳排放增加最多(0.82亿t);2019年全省各类生态系统碳汇总量为4.88亿t,陆域生态系统碳汇占主体地位(4.82亿t,占98.77%),各类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由于临沂森林生态系统面积较大使其成为碳汇总量最高的地区(0.54亿t,占11.05%);“双碳”指数模型显示,2019年全省9个市为降碳区,5个市为低碳区,2个市为固碳区。基于此,本研究聚焦碳排放“双控”要求,立足各市发展实际,提出差异化管控措施,探讨符合山东的碳中和实现路径,以期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双控” “双”模型 管控分区 中和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影响分析及推进路径设计 被引量:16
9
作者 汤芳 代红才 +3 位作者 张宁 吴越 薛美美 陈睿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5-261,共7页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制度转变将带来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的激增,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终端电气化水平,当前可能会加大新能源消纳和供电压力。基于经济-能源-环境一体化模型,量化测算了双控制度转变对纳入考核的总量和相关指标的影...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制度转变将带来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的激增,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终端电气化水平,当前可能会加大新能源消纳和供电压力。基于经济-能源-环境一体化模型,量化测算了双控制度转变对纳入考核的总量和相关指标的影响。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控制指标、全面完善基础条件、有序统筹推行范围。研究表明:“十四五”后期是双控制度转型初期,须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在多省市开展试点示范;“十五五”前期是转变中期,考核指标以碳排放强度为主、碳排放总量为辅,地区碳排放双控与控排行业碳交易开始衔接;“十五五”后期是转变完成期,基础条件具备,考核指标实现能源向碳的全面过渡,纳入碳市场的行业主体均从行政区划双控中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双控 排放双控 双控指标 新增可再生能源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能耗双控到碳双控: 多视角下的政策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浪 汪鹏 任松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1019-11029,共11页
为探究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政策差异,通过构建全国动态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创新性地利用模型中碳约束能间接影响能耗变化这一特性,在同时满足总量与强度目标前提下,模拟了能耗双控政策与碳排放双控政策... 为探究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政策差异,通过构建全国动态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创新性地利用模型中碳约束能间接影响能耗变化这一特性,在同时满足总量与强度目标前提下,模拟了能耗双控政策与碳排放双控政策并进行多视角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只加大碳限制力度对经济发展不利,严格碳限制情景相对基准情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损失超过0.15%;限制对象为高耗能行业相对全行业促进能源转型更明显,2030年限制高耗能行业情景一次能源结构中电力占比相较限制全行业情景多0.10%~0.15%,另外限制全行业对促进就业明显,“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相对基准情景就业分别增加10.5万、29万、62.3万人;双控政策对比来看碳双控更优,因为在相同碳排放量约束下碳排放双控情景比能耗双控情景能源消费需求多0.3亿t标煤,能更好符合能源消费量弹性控制。通过模型模拟的结论,得出政策启示:需要在完善能耗双控的基础上过渡到以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为主的指标考核体系;应当优先针对高耗能行业开展碳排放总量控制考核;积极稳健地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并加强政府有效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双控 双控 交易 C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耗双控”转“碳双控”背景下的浙江省减煤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诚 叶津宏 +1 位作者 张天佑 黄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07-1311,共5页
以浙江省发电、供热、水泥、钢铁、化工等重点用煤行业为研究对象,构建“自下而上”的煤炭消费预测模型,考虑未来各行业发展趋势、能源结构调整、能效水平提升等关键因素,对不同情景下浙江省煤炭消费量、减煤路径等进行预测与分析。基... 以浙江省发电、供热、水泥、钢铁、化工等重点用煤行业为研究对象,构建“自下而上”的煤炭消费预测模型,考虑未来各行业发展趋势、能源结构调整、能效水平提升等关键因素,对不同情景下浙江省煤炭消费量、减煤路径等进行预测与分析。基于分析与讨论,对浙江省发电、供热、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提出了结构、技术、管理减煤的路径,并形成了调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机制、将发电供热行业作为减煤重点、削减工业行业原料用煤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峰中和 排放双控 减煤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发改委: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12
《农村电气化》 2023年第8期34-34,共1页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年7月18日上午召开7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金贤东在会上表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时俱进推动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制度保障。《关于...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年7月18日上午召开7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金贤东在会上表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时俱进推动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制度保障。《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提出了有计划、分步骤推动制度转变的工作安排和实施路径,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能耗双控如何转向碳排放双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已经作出重要部署,明确了从3方面入手推动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改委 双控 中和 排放 政研室主任 实施路径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双控”形势下炼化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丰胜 王新平 +5 位作者 王文婷 李勍 杨剑 蓝兴英 石孝刚 赵法志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9,共7页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稳步推进,从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碳排放双控)的新形势对石油石化行业节能减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从石化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炼化生产经营和计划优化的角度出发,探索...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稳步推进,从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碳排放双控)的新形势对石油石化行业节能减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从石化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炼化生产经营和计划优化的角度出发,探索炼化企业在不改变现有生产工艺和能源结构、不增加额外投资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生产方案实现碳减排的新途径。通过梳理某炼化一体化企业A和燃料型企业B的生产过程碳排放情况,创新间接排放因子计算方法,对企业每套装置的碳排放量进行精准测算,将炼油厂的碳排放量测算精度从全厂级别推进到装置级别。并进一步将装置的碳排放量纳入生产计划优化模型,研究了装置级碳排放对企业计划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优化减碳空间至少3%,为A和B企业在实际生产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碳减排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双控 生产计划优化 排放因子 炼化一体化 燃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测算水电站碳排放的方法
14
作者 黄思炜 张天雪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11-516,共6页
在“双碳”目标和“双控”制度实施的背景下,为更客观地反映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与环境效益,将碳排放指标纳入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已成为必然。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水电工程均缺乏碳排放的实测数据,使得开展更为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 在“双碳”目标和“双控”制度实施的背景下,为更客观地反映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与环境效益,将碳排放指标纳入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已成为必然。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水电工程均缺乏碳排放的实测数据,使得开展更为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遇到困难。以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作为案例,收集并标准化了国内6个已建水电工程的相关参数,做了应用模糊聚类法计算无实测数据水电站的碳排放量的尝试。结果表明,模糊聚类法可以更准确快速地定量预测水电站的碳排放情况,从而能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 双控制度 模糊聚类法 排放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碳排放差距及其技术成因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彩云 刘乃毓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9,共13页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技术和新装备层出不穷,在碳排放“双控”的过程中,技术的重要性和关键地位必将愈发凸显。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城市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存在较大差距,...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技术和新装备层出不穷,在碳排放“双控”的过程中,技术的重要性和关键地位必将愈发凸显。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城市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存在较大差距,具有总量差距大、强度差距增长快的特征,这严重影响到整体推进碳排放“双控”的速度,其背后的成因离不开城市技术进步异质性。中国城市生产型技术进步异质性较弱,绿色型技术进步异质性较强,碳排放差距缩小源于前者,碳排放差距扩大源于后者。技术在减排中的作用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技术进步异质性在碳排放差距方面的解释力尤甚,其根本原因在于纯生产技术进步异质性较弱,而纯绿色技术进步异质性太强。从全国层面布局碳排放“双控”战略,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具体到区域层面有的放矢地发挥不同类型技术进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双控” 排放差距 技术进步异质性 生产型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董康银 邓又一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63,共12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是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碳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对中国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0年894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是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碳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对中国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0年894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从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分工两个维度进行了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且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说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加速了企业低碳转型进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来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但不能通过企业分工降低碳排放强度,且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和不同资本密集度的企业有所差异。本文研究表明,实施“碳排放双控”政策需要健全各项配套措施,重视碳市场建设并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对中国低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双控 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 排放强度 企业数字化 企业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碳减排与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政策效应:征税与补贴
17
作者 宋鹏 黄婉婷 +1 位作者 毛显强 黎梓言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190,共17页
从解决两类“外部性”问题出发,本研究构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考察碳税和非化石能源补贴双向驱动下,碳排放控制与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协同实现路径,及其对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对不同部门征收差异化碳税相较于对所... 从解决两类“外部性”问题出发,本研究构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考察碳税和非化石能源补贴双向驱动下,碳排放控制与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协同实现路径,及其对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对不同部门征收差异化碳税相较于对所有部门征收统一碳税,具有较低的单位减排成本.第二,碳税主要对传统化石能源部门的产出和消费产生直接抑制作用,能够显著抑制能源密集型行业的产出增长,对产业结构的改善作用显著;而非化石能源补贴则对促进非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更为有效.第三,对碳排放源征收统一税率碳税和差异化碳税,均能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而要兼顾碳排放强度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则需要将碳税收入用于非化石能源补贴.第四,碳税会给GDP带来损失,非化石能源补贴则会提升GDP,将碳税收入用于非化石能源补贴能够抵消单一碳税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甚或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中国未来应针对现有碳市场之外的碳源实施差异化碳税,并可将碳税收入用于非化石能源补贴,约束与激励并举,充分发挥政策组合优势,协同实现碳排放控制和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双控 非化石能源补贴 CGE 达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状态分析与情景预测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雪梅 曹丹丹 +1 位作者 王鑫 杨秀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32,共7页
各省份积极贯彻落实碳达峰行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达峰是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构建CO_(2)排放状态定量判断模型分析省域碳排放状态,并运用支持向量机多情景预测2019—2035年27个省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碳达峰时间。能源... 各省份积极贯彻落实碳达峰行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达峰是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构建CO_(2)排放状态定量判断模型分析省域碳排放状态,并运用支持向量机多情景预测2019—2035年27个省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碳达峰时间。能源“双控”指标将27个省份分为高消费高强度、高消费低强度、低消费低强度与低消费高强度的四个区域,分析每个区域的碳达峰与能源“双控”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将“碳达峰”看作一个过程,目前我国6个省份处于下降期,4个平台期与17个上升期;(2)在低碳情景下各省份的碳排放水平最低,碳达峰进展最顺利,21个省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3)从整体上看高消费高强度与低消费低强度区域能源“双控”进展更顺利,高消费低强度与低消费低强度区域“碳达峰”进程更快。能源“双控”与控制碳排放增长密切相关。为此,针对不同区域的能源“双控”进展与碳排放状态提出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峰 CO_(2)排放 支持向量机 情景预测 能源“双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能源领域科学低碳转型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宏春 李长征 周春 《中国煤炭》 2022年第1期2-9,共8页
对我国能源领域低碳转型的紧迫性和国外能源转型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应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能源转型方向,而不是“整齐划一”地发展可再生能源。对2021年碳中和、碳达峰“一波三曲”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回顾,认为能耗“双控”考核要强... 对我国能源领域低碳转型的紧迫性和国外能源转型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应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能源转型方向,而不是“整齐划一”地发展可再生能源。对2021年碳中和、碳达峰“一波三曲”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回顾,认为能耗“双控”考核要强调科学性,不能因为能耗控制限制我国的发展;并且认为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先立后破”具体化,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退出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能耗“双控”考核给出了严格的科学界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2021年“拉闸限电”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应对“双碳”挑战是持久战,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障能源安全为首要任务;煤矿退出的确定要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提出,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须将可负担作为政府调控能源的政策导向;要优化能源结构,争取减污降碳的协同效益,科学推进能源领域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同时指出,颠覆性技术是未来能源的最大变数;我国推动低碳转型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低 能耗双控”考核 能源安全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管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章锦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0,共3页
“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2023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2023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施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代服务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应有担当和作为。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管理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更是旅游业碳排放“双控”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前提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生态文明建设 旅游业 双控 永续发展 排放 战略性支柱产业 战略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