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胡焕庸线”两侧区域城镇化水平影响因素识别——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
1
作者
杨超
赵果庆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63-69,共7页
识别“胡焕庸线”两侧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对突破“胡焕庸线”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空间集聚、空间位置和人口质量提出“胡焕庸线”两侧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假设,并利用2005—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识别“胡焕庸线”两侧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对突破“胡焕庸线”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空间集聚、空间位置和人口质量提出“胡焕庸线”两侧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假设,并利用2005—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胡焕庸线”两侧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差异由空间依赖效应与人口质量共同决定,东南侧区域城镇化进程同时得益于基础人力资本与高级人力资本,而西北侧区域则更多地依赖基础人力资本和本地资源禀赋,且受地理位置的约束更为明显。为促进“胡焕庸线”西北侧区域城镇化发展,应着力提升其人口质量,特别是加强基础教育与扫盲工作,积极培育西北侧城市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并适度增加房地产投资,以缓解其区位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胡焕庸线”两侧区域
空间依赖
人口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技术能否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
被引量:
1
2
作者
蒋团标
何金盛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0-342,共13页
基于2014—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重心演化和双向固定效应的收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胡焕庸线”两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重心演化,并检验数字技术能否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结果表明:“胡...
基于2014—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重心演化和双向固定效应的收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胡焕庸线”两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重心演化,并检验数字技术能否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结果表明:“胡焕庸线”两侧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差异,东南侧水平高于西北侧,但差距呈现缩小态势;空间分异呈现2014—2020年较稳定状态,但2021年出现急剧上升;全局空间联动性呈现正向、双向的相关性,西北侧主要以L-L为主,东南侧以H-H为主,但农业高质量发展重心出现向西北侧偏移的迹象,原因在于西北侧数字技术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高于东南侧,加快了跨越“胡焕庸线”的可能。据此,建议持续加大“胡焕庸线”西北侧地区农村数字化基建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民数字化培训以及完善农业数字化发展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发挥东南侧地区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业高质量发展
胡焕庸
线
区域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纪念胡焕庸线发现90周年及其对中国发展贡献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3
作者
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5月29日,值此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纪念胡焕庸线发现90周年及其对中国发展贡献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理学会西南地区代表处、《地理学报》编辑部、云南师范...
5月29日,值此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纪念胡焕庸线发现90周年及其对中国发展贡献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理学会西南地区代表处、《地理学报》编辑部、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地理学会共同承办,重庆市地理学会、四川省地理学会、贵州省地理学会、西藏自治区地理学会协办。研讨会重点聚焦地理分界线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并结合西南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多样的自然社会环境,探讨学科发展前沿,交流学术创新成果,促进西南地区地理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吸引了100余人参加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分界
线
胡焕庸
线
区域
社会经济发展
学术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表征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兼论以胡焕庸线生态承载力涵义重新划分东中西部
被引量:
28
4
作者
钟茂初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由"瑷珲—腾冲线"(胡焕庸线)揭示的中国人口区域分布特性,可引申出中国生态承载力沿胡焕庸线垂直方向梯度递减的假说。本文基于这一假说,(1)建立了中国各地生态承载力关于该地与胡焕庸线垂直距离的函数方程;(2)提出以"...
由"瑷珲—腾冲线"(胡焕庸线)揭示的中国人口区域分布特性,可引申出中国生态承载力沿胡焕庸线垂直方向梯度递减的假说。本文基于这一假说,(1)建立了中国各地生态承载力关于该地与胡焕庸线垂直距离的函数方程;(2)提出以"瑷珲—腾冲线"、"烟台—河池线"为基准,重新划分"西部"、"中部"、"东部",以真正表征各区域生态承载力的显著差异,以使发展政策更具针对性地兼顾区域生态—经济关系;(3)以各地生态承载力及人口密度、GDP密度为基础,构建了表征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该指标与现实中的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相吻合;(4)指出中国当前生态环境最严重的区域是地处胡焕庸线附近且人口密度高、经济密度高的"中部"地区,该区域是当前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西部"、"中部"、"东部"应采取不同的生态—经济发展目标及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焕庸
线
生态承载力
东-中-西
区域
新划分
生态环境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镇化能否突破“胡焕庸线”?——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区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
14
5
作者
赵果庆
张欣玲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9-101,共13页
城镇化能否突破“胡焕庸线”?这一问题引发学术争论,观点不一,且尚未得到实证检验。城镇化能否促进“胡焕庸线”两侧区域协调发展是问题的本质。以2005—2021年“胡焕庸线”两种划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城镇化稳健地推动...
城镇化能否突破“胡焕庸线”?这一问题引发学术争论,观点不一,且尚未得到实证检验。城镇化能否促进“胡焕庸线”两侧区域协调发展是问题的本质。以2005—2021年“胡焕庸线”两种划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城镇化稳健地推动人均GDP增长及“胡焕庸线”北部片区的较高增长,实现“胡焕庸线”两侧区域的人均GDP收敛,促进两侧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计量结果显示,城镇化提高了人均GDP收敛速度的5.04%~47.33%,占人均GDP总收敛速度的44.32%~67.09%,城镇化对人均GDP增长的边际贡献在0.0278至1.2911之间。这意味着,我国要有力推进“三纵两横”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尤其要加快推进“胡焕庸线”北部片区的城镇化,将更有效地促进“胡焕庸线”北部片区发展;还要增强财政收入、万人发明专利数和万人教师数,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鼓励人口向“胡焕庸线”北部片区城市集聚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胡焕庸
线
区域
协调发展
实证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胡焕庸线”破解
被引量:
6
6
作者
黄成
杜宇
吴传清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34,共11页
主体功能区制度通过“划”、"控"“评”三个层面能有效破解“胡焕庸线”.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破解“胡焕庸线”的主要路径有:提高该线以西城市群的高效率的发展;推进甘肃新疆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特色化;...
主体功能区制度通过“划”、"控"“评”三个层面能有效破解“胡焕庸线”.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破解“胡焕庸线”的主要路径有:提高该线以西城市群的高效率的发展;推进甘肃新疆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特色化;提升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等十四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质量;建空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引导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胡焕庸线”破解的制度安排主要涉及:对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推行分类管理的主体功能区政策和差异化主体功能区绩效考评制度,完善空间规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胡焕庸
线
区域
协调发展
空间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丽中国中脊带”城市扩张特征与区域比较
被引量:
2
7
作者
彭书雅
全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121,共13页
研究目的:量化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城市扩张过程阶段性特征,以胡焕庸线为界对比两侧特征差异。研究方法:采用强度分析方法与城市扩张特征识别模型,基于199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从长期尺度上挖掘“美丽中国中脊带”内114...
研究目的:量化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城市扩张过程阶段性特征,以胡焕庸线为界对比两侧特征差异。研究方法:采用强度分析方法与城市扩张特征识别模型,基于199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从长期尺度上挖掘“美丽中国中脊带”内114个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辨析城市扩张机制。研究结果:(1)胡焕庸线东南侧城市用地占比高于西北侧。研究区城市用地的增加情况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且胡焕庸线东南侧城市扩张面积要远高于西北侧。城市用地的扩张来源地类主要是耕地、未利用地以及水域。(2)研究区内城市扩张具有阶段性特征,共识别出4个扩张阶段: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终期阶段。整体来看,进入后期、终期扩张阶段的城市主要位于研究区中部和东北部。(3)到2020年,胡焕庸线东南侧城市处于中期、后期、终期阶段的城市占比近80%,而胡焕庸线西北侧处于早期和中期的城市占比为76.9%,处于后期和终期阶段的城市仅占比23.1%。这一对比表明胡焕庸线两侧的发展不平衡现象仍旧显著。研究结论:胡焕庸线两侧的城市扩张水平存在显著分异性特征,应结合城市所处扩张阶段,综合考虑各阶段城市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因地制宜地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导向下的城市管理政策,以助推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区域
对比
“美丽中国中脊带”
胡焕庸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区域空间的百年嬗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空间变革
被引量:
9
8
作者
孙久文
张皓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5期116-127,共12页
区域空间的百年嬗变是在传统自然禀赋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人民生活的发展需求,不断更迭创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分析胡焕庸线两侧的百年变化为基础,剖析沿海与内陆的关系变化,探析均衡发展、非均衡发...
区域空间的百年嬗变是在传统自然禀赋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人民生活的发展需求,不断更迭创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分析胡焕庸线两侧的百年变化为基础,剖析沿海与内陆的关系变化,探析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战略与三大地带的形成;并以进入新世纪为分析窗口,具体论证协同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四大板块的形成;然后分析社会主义现代新征程下的区域空间创新,即三大战略、三大经济区和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具有特殊意义。总之,我国区域空间的百年历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本着为人民服务和促进各区域发展的初衷,形成了当前新时代下的区域空间格局,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区域
空间
胡焕庸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与新思路
被引量:
43
9
作者
徐康宁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2-77,238,共6页
中国地区间长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虽然政府为此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收效并不显著,这与中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胡焕庸线"今天依然存在,证明地区发展不平衡是长期的常态现象。在新的时期有必要探究区域协调发展的新...
中国地区间长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虽然政府为此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收效并不显著,这与中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胡焕庸线"今天依然存在,证明地区发展不平衡是长期的常态现象。在新的时期有必要探究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与新目标,应更加注重地区间的发展机会趋于均等,发展利益趋于一致,重点诉求应由发展速度的协调转向发展利益的协调,由发展结果的均等转向发展机会的均等。对于落后地区而言,形成收入的条件远比一时的增加收入重要得多。长期看,创造市场形成机制比劳动力外出打工更有利于改善落后地区的发展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焕庸
线
区域
协调发展
内生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区域人口的均衡分布
被引量:
9
10
作者
王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6,共4页
中国的区域人口分布不均衡,"胡焕庸线"以上人口密度极低,线下人口密度却已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承载极限标准,引发了多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区域人口的均衡分布有其必要性,但强制人口迁移并不可...
中国的区域人口分布不均衡,"胡焕庸线"以上人口密度极低,线下人口密度却已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承载极限标准,引发了多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区域人口的均衡分布有其必要性,但强制人口迁移并不可行,为此建议以政策鼓励、文化促进等促使人口自觉向"胡焕庸线"以上地区合理迁移,形成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人口
人口均衡
“胡焕庸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口区域均衡概念、学科属性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
3
11
作者
向华丽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5期101-107,共7页
人口区域均衡是我国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国家发展计划以来从人口维度提出的发展要求,如何将这样一个宏观的愿景落实到具体的人口问题研究,是摆在学者们面前的问题。人口区域均衡是中国对于人口合理分布在新时代的新表达,其研究从学科属性...
人口区域均衡是我国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国家发展计划以来从人口维度提出的发展要求,如何将这样一个宏观的愿景落实到具体的人口问题研究,是摆在学者们面前的问题。人口区域均衡是中国对于人口合理分布在新时代的新表达,其研究从学科属性上讲属于人口地理学研究范畴。城市的人口合理规模、城市人口实时分布规律、区域间人口流动或迁移预测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口分布与适应各种预测场景分析、包括人口规模在内的其他人口属性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等是未来人口区域均衡领域有待深入开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区域
均衡
人口地理
学科发展
胡焕庸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商群体发展区域失衡:现实原因与历史规律
被引量:
1
12
作者
唐远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19,共5页
伴随中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中国网商群体社会经济影响力逐渐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区域发展失衡现象映射到网商群体的分布上,明显呈现出东部发达西部落后的局面,这是数字鸿沟在技术使用行为上的延续,形成了数字不平等。网商物流布局、...
伴随中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中国网商群体社会经济影响力逐渐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区域发展失衡现象映射到网商群体的分布上,明显呈现出东部发达西部落后的局面,这是数字鸿沟在技术使用行为上的延续,形成了数字不平等。网商物流布局、资源流动和人才失衡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现实原因,"胡焕庸线"则揭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因果累积效应规律。因此,网商发展区域失衡的调整,需要从现实和历史的整体视野中来创建技术应用的社会条件和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网商
区域
失衡
胡焕庸
线
数字鸿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焕庸线”两侧区域城镇化水平影响因素识别——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
1
作者
杨超
赵果庆
机构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出处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63-6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2063034)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ZD202303)。
文摘
识别“胡焕庸线”两侧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对突破“胡焕庸线”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空间集聚、空间位置和人口质量提出“胡焕庸线”两侧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假设,并利用2005—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胡焕庸线”两侧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差异由空间依赖效应与人口质量共同决定,东南侧区域城镇化进程同时得益于基础人力资本与高级人力资本,而西北侧区域则更多地依赖基础人力资本和本地资源禀赋,且受地理位置的约束更为明显。为促进“胡焕庸线”西北侧区域城镇化发展,应着力提升其人口质量,特别是加强基础教育与扫盲工作,积极培育西北侧城市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并适度增加房地产投资,以缓解其区位劣势。
关键词
城镇化
“胡焕庸线”两侧区域
空间依赖
人口质量
影响因素
分类号
F29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129.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技术能否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
被引量:
1
2
作者
蒋团标
何金盛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广西高校数字赋能经济发展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0-342,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AJY013)。
文摘
基于2014—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重心演化和双向固定效应的收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胡焕庸线”两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重心演化,并检验数字技术能否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结果表明:“胡焕庸线”两侧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差异,东南侧水平高于西北侧,但差距呈现缩小态势;空间分异呈现2014—2020年较稳定状态,但2021年出现急剧上升;全局空间联动性呈现正向、双向的相关性,西北侧主要以L-L为主,东南侧以H-H为主,但农业高质量发展重心出现向西北侧偏移的迹象,原因在于西北侧数字技术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高于东南侧,加快了跨越“胡焕庸线”的可能。据此,建议持续加大“胡焕庸线”西北侧地区农村数字化基建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民数字化培训以及完善农业数字化发展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发挥东南侧地区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业高质量发展
胡焕庸
线
区域
协调
Key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Hu Huanyong Line
regional coordination
分类号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纪念胡焕庸线发现90周年及其对中国发展贡献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3
作者
无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文摘
5月29日,值此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纪念胡焕庸线发现90周年及其对中国发展贡献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理学会西南地区代表处、《地理学报》编辑部、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地理学会共同承办,重庆市地理学会、四川省地理学会、贵州省地理学会、西藏自治区地理学会协办。研讨会重点聚焦地理分界线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并结合西南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多样的自然社会环境,探讨学科发展前沿,交流学术创新成果,促进西南地区地理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吸引了100余人参加会议。
关键词
地理分界
线
胡焕庸
线
区域
社会经济发展
学术研讨会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表征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兼论以胡焕庸线生态承载力涵义重新划分东中西部
被引量:
28
4
作者
钟茂初
机构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评价方法与政策工具研究”(13&ZD158)
文摘
由"瑷珲—腾冲线"(胡焕庸线)揭示的中国人口区域分布特性,可引申出中国生态承载力沿胡焕庸线垂直方向梯度递减的假说。本文基于这一假说,(1)建立了中国各地生态承载力关于该地与胡焕庸线垂直距离的函数方程;(2)提出以"瑷珲—腾冲线"、"烟台—河池线"为基准,重新划分"西部"、"中部"、"东部",以真正表征各区域生态承载力的显著差异,以使发展政策更具针对性地兼顾区域生态—经济关系;(3)以各地生态承载力及人口密度、GDP密度为基础,构建了表征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该指标与现实中的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相吻合;(4)指出中国当前生态环境最严重的区域是地处胡焕庸线附近且人口密度高、经济密度高的"中部"地区,该区域是当前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西部"、"中部"、"东部"应采取不同的生态—经济发展目标及政策。
关键词
胡焕庸
线
生态承载力
东-中-西
区域
新划分
生态环境质量指标
分类号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镇化能否突破“胡焕庸线”?——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区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
14
5
作者
赵果庆
张欣玲
机构
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出处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9-101,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突破‘胡焕庸线’的城镇化:效应、模式与促进政策”(72063034)。
文摘
城镇化能否突破“胡焕庸线”?这一问题引发学术争论,观点不一,且尚未得到实证检验。城镇化能否促进“胡焕庸线”两侧区域协调发展是问题的本质。以2005—2021年“胡焕庸线”两种划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城镇化稳健地推动人均GDP增长及“胡焕庸线”北部片区的较高增长,实现“胡焕庸线”两侧区域的人均GDP收敛,促进两侧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计量结果显示,城镇化提高了人均GDP收敛速度的5.04%~47.33%,占人均GDP总收敛速度的44.32%~67.09%,城镇化对人均GDP增长的边际贡献在0.0278至1.2911之间。这意味着,我国要有力推进“三纵两横”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尤其要加快推进“胡焕庸线”北部片区的城镇化,将更有效地促进“胡焕庸线”北部片区发展;还要增强财政收入、万人发明专利数和万人教师数,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鼓励人口向“胡焕庸线”北部片区城市集聚转移。
关键词
城镇化
胡焕庸
线
区域
协调发展
实证检验
Keywords
urbanization
Hu Huanyong line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empirical test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胡焕庸线”破解
被引量:
6
6
作者
黄成
杜宇
吴传清
机构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34,共11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主体功能区政策设计和绩效评估研究”(2042017kf1025)、“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2042019kf1005)
文摘
主体功能区制度通过“划”、"控"“评”三个层面能有效破解“胡焕庸线”.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破解“胡焕庸线”的主要路径有:提高该线以西城市群的高效率的发展;推进甘肃新疆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特色化;提升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等十四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质量;建空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引导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胡焕庸线”破解的制度安排主要涉及:对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推行分类管理的主体功能区政策和差异化主体功能区绩效考评制度,完善空间规划体系.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胡焕庸
线
区域
协调发展
空间均衡
分类号
F10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丽中国中脊带”城市扩张特征与区域比较
被引量:
2
7
作者
彭书雅
全斌
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
出处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121,共13页
基金
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1B(I)004)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7A067)。
文摘
研究目的:量化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城市扩张过程阶段性特征,以胡焕庸线为界对比两侧特征差异。研究方法:采用强度分析方法与城市扩张特征识别模型,基于199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从长期尺度上挖掘“美丽中国中脊带”内114个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辨析城市扩张机制。研究结果:(1)胡焕庸线东南侧城市用地占比高于西北侧。研究区城市用地的增加情况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且胡焕庸线东南侧城市扩张面积要远高于西北侧。城市用地的扩张来源地类主要是耕地、未利用地以及水域。(2)研究区内城市扩张具有阶段性特征,共识别出4个扩张阶段: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终期阶段。整体来看,进入后期、终期扩张阶段的城市主要位于研究区中部和东北部。(3)到2020年,胡焕庸线东南侧城市处于中期、后期、终期阶段的城市占比近80%,而胡焕庸线西北侧处于早期和中期的城市占比为76.9%,处于后期和终期阶段的城市仅占比23.1%。这一对比表明胡焕庸线两侧的发展不平衡现象仍旧显著。研究结论:胡焕庸线两侧的城市扩张水平存在显著分异性特征,应结合城市所处扩张阶段,综合考虑各阶段城市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因地制宜地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导向下的城市管理政策,以助推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扩张
区域
对比
“美丽中国中脊带”
胡焕庸
线
Keywords
urban expansion
regional comparison
the“Mid-spine Belt of Beautiful China”
the Hu Huanyong Line
分类号
F293.2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区域空间的百年嬗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空间变革
被引量:
9
8
作者
孙久文
张皓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5期116-127,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与政策耦合研究”(42071155)。
文摘
区域空间的百年嬗变是在传统自然禀赋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人民生活的发展需求,不断更迭创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分析胡焕庸线两侧的百年变化为基础,剖析沿海与内陆的关系变化,探析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战略与三大地带的形成;并以进入新世纪为分析窗口,具体论证协同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四大板块的形成;然后分析社会主义现代新征程下的区域空间创新,即三大战略、三大经济区和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具有特殊意义。总之,我国区域空间的百年历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本着为人民服务和促进各区域发展的初衷,形成了当前新时代下的区域空间格局,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建党百年
区域
空间
胡焕庸
线
Keywords
A centu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egional space
Hu line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与新思路
被引量:
43
9
作者
徐康宁
机构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2-77,238,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目标与推进战略"(项目号:07AJL00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地区间长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虽然政府为此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收效并不显著,这与中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胡焕庸线"今天依然存在,证明地区发展不平衡是长期的常态现象。在新的时期有必要探究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与新目标,应更加注重地区间的发展机会趋于均等,发展利益趋于一致,重点诉求应由发展速度的协调转向发展利益的协调,由发展结果的均等转向发展机会的均等。对于落后地区而言,形成收入的条件远比一时的增加收入重要得多。长期看,创造市场形成机制比劳动力外出打工更有利于改善落后地区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
胡焕庸
线
区域
协调发展
内生循环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区域人口的均衡分布
被引量:
9
10
作者
王可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6,共4页
文摘
中国的区域人口分布不均衡,"胡焕庸线"以上人口密度极低,线下人口密度却已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承载极限标准,引发了多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区域人口的均衡分布有其必要性,但强制人口迁移并不可行,为此建议以政策鼓励、文化促进等促使人口自觉向"胡焕庸线"以上地区合理迁移,形成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区域
人口
人口均衡
“胡焕庸
线”
Keywords
regional population
balance of population
Hu′s line
分类号
C922 [社会学—人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口区域均衡概念、学科属性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
3
11
作者
向华丽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与移民研究中心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5期101-10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胡焕庸线稳定性与中国人口均衡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8ZDA132)。
文摘
人口区域均衡是我国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国家发展计划以来从人口维度提出的发展要求,如何将这样一个宏观的愿景落实到具体的人口问题研究,是摆在学者们面前的问题。人口区域均衡是中国对于人口合理分布在新时代的新表达,其研究从学科属性上讲属于人口地理学研究范畴。城市的人口合理规模、城市人口实时分布规律、区域间人口流动或迁移预测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口分布与适应各种预测场景分析、包括人口规模在内的其他人口属性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等是未来人口区域均衡领域有待深入开展的研究。
关键词
人口
区域
均衡
人口地理
学科发展
胡焕庸
线
分类号
C922 [社会学—人口学]
F129.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商群体发展区域失衡:现实原因与历史规律
被引量:
1
12
作者
唐远雄
机构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兰州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中心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19,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电子平台的规则演化及其对网络社会治理的启示研究"(14YJC840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从跨越数字鸿沟到消解数字不平等:‘一带一路’与西北地区信息经济发展研究"(15LZUJBWZX015)
文摘
伴随中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中国网商群体社会经济影响力逐渐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区域发展失衡现象映射到网商群体的分布上,明显呈现出东部发达西部落后的局面,这是数字鸿沟在技术使用行为上的延续,形成了数字不平等。网商物流布局、资源流动和人才失衡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现实原因,"胡焕庸线"则揭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因果累积效应规律。因此,网商发展区域失衡的调整,需要从现实和历史的整体视野中来创建技术应用的社会条件和制度体系。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网商
区域
失衡
胡焕庸
线
数字鸿沟
分类号
F713.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胡焕庸线”两侧区域城镇化水平影响因素识别——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
杨超
赵果庆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数字技术能否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
蒋团标
何金盛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纪念胡焕庸线发现90周年及其对中国发展贡献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如何表征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兼论以胡焕庸线生态承载力涵义重新划分东中西部
钟茂初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城镇化能否突破“胡焕庸线”?——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区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赵果庆
张欣玲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胡焕庸线”破解
黄成
杜宇
吴传清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美丽中国中脊带”城市扩张特征与区域比较
彭书雅
全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我国区域空间的百年嬗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空间变革
孙久文
张皓
《齐鲁学刊》
CSSCI
202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与新思路
徐康宁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中国区域人口的均衡分布
王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人口区域均衡概念、学科属性与发展趋势
向华丽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网商群体发展区域失衡:现实原因与历史规律
唐远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