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郭丽娜(综述) 王宏伟(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8,共6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约66%的患者在确诊时就被发现伴有远处转移。脑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约13%的患者在初诊时即发现颅内受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预后不佳。驱动基因阳性...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约66%的患者在确诊时就被发现伴有远处转移。脑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约13%的患者在初诊时即发现颅内受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预后不佳。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脑转移患者靶向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颅内控制率,但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治疗手段较为局限。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被广泛运用于临床,ICIs联合放疗的治疗模式为驱动基因阴性NSCLC脑转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本文就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敏感驱动基因阴性NSCLC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转移 驱动基因阴性 放射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靶向联合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亚静 段晓阳 +2 位作者 侯冉 黄娅婕 史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6期3328-3337,共10页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其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中发生率更高。针对EGFR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因其优异的疗效及安全性,已成为EGFR阳性NSCLC稳定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用药,...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其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中发生率更高。针对EGFR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因其优异的疗效及安全性,已成为EGFR阳性NSCLC稳定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用药,尤其是第三代EGFR-TKI。本文针对EGFR突变NSCLC脑转移患者单药EGFR-TKI及联合治疗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未来挑战做出综述,得出EGFR-TKI联合化疗可能是EGFR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的潜在替代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亚洲患者;而对于EGFR-TKI联合抗血管生成或放疗,联合治疗的额外获益并不明显,后续可根据EGFR突变类型、合并突变、临床病理特征等分层因素开展大型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并寻找个体化的治疗方案;EGFR-TKI联合免疫治疗的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转移 酪氨酸激酶抑制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舒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志朋(综述) 虞淦军 许炜(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8-534,共7页
地舒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治疗骨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可能通过影响TME、调节T细胞功能、打破中央耐受以及直接作用于RANKL表达的免疫细胞等多种途径来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基于一系列临床研究的探索... 地舒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治疗骨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可能通过影响TME、调节T细胞功能、打破中央耐受以及直接作用于RANKL表达的免疫细胞等多种途径来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基于一系列临床研究的探索证明其联合治疗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无症状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联合疗法已经写入肺癌骨转移的指南用药。但现研究仍存在用药机制不明,缺少大型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支持及联合用药的用法指南,以及安全性、实用性评估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为出现骨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舒单抗 免疫检查点抑制 非小细胞肺癌 转移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铜和鹿衔草对裸鼠肺癌骨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曹照文 袁拯忠 +2 位作者 叶人 徐晓峰 单泽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自然铜和鹿衔草对肺癌骨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取15~20g裸鼠,每只裸鼠胫骨骨髓腔内注射0.1mL A549细胞悬液,14天后建立肺癌骨转移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组、阳性药物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按6g.kg-1隔日灌胃自然铜和鹿衔草,阳... 目的:探讨自然铜和鹿衔草对肺癌骨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取15~20g裸鼠,每只裸鼠胫骨骨髓腔内注射0.1mL A549细胞悬液,14天后建立肺癌骨转移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组、阳性药物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按6g.kg-1隔日灌胃自然铜和鹿衔草,阳性药物组按10mg.kg-1每周腹腔注射帕米磷酸二钠,给药3周后处死,称量体重,测量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血生化仪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及肝肾功能等。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和阳性药物组的肿瘤体积缩小,血钙和碱性磷酸酶降低,肿瘤细胞凋亡率升高,尿素氮减少,而阳性药物组体重下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与阳性药物组比较,中药组体重增加,肿瘤体积缩小,抑瘤率提高,血钙、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尿素氮升高;3组血清磷和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铜和鹿衔草能安全有效地抑制肺癌骨转移导致的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铜 鹿衔草 肺癌 转移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与肺癌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 被引量:9
5
作者 罗斌 姚嘉良 +1 位作者 田建辉 刘嘉湘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36-1139,1144,共5页
转移是恶性肿瘤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针对转移的药物。转移前微环境是肿瘤发生转移前在远端器官形成的适宜"土壤",有益于循环肿瘤细胞的定植。而转移前微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免疫抑制,髓源性抑制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 转移是恶性肿瘤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针对转移的药物。转移前微环境是肿瘤发生转移前在远端器官形成的适宜"土壤",有益于循环肿瘤细胞的定植。而转移前微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免疫抑制,髓源性抑制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抑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负性调控细胞。本综述对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转移前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及潜在的干预靶点进行总结,以期揭示髓源性抑制细胞对转移前微环境的影响,进而为干预恶性肿瘤的转移提供有效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转移前微环境 肺癌 肿瘤免疫微环境 区域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反义基因对人高转移肺癌细胞增殖和黏附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兆忠 张玲 +3 位作者 王芸 毛海婷 温培娥 李晓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观察c myc反义基因抑制人高转移性肺癌PG细胞增殖 ,下调侵袭黏附性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合成c myc反义寡核苷酸 ,经脂质体包裹 ,转导入c myc高表达的PG细胞中。RT PCR方法检测c myc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流式细胞术检测c myc蛋白... 目的 :观察c myc反义基因抑制人高转移性肺癌PG细胞增殖 ,下调侵袭黏附性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合成c myc反义寡核苷酸 ,经脂质体包裹 ,转导入c myc高表达的PG细胞中。RT PCR方法检测c myc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流式细胞术检测c myc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黏附实验检测PG细胞的黏附性。结果 :c myc反义基因 (>0 .6 2 5μmol/L)对PG细胞c mycmRNA、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处理PG细胞 72h后 ,2 0~ 80min不同时间的细胞黏附百分率 ,从 5 0 .0 %,81.2 7%和 90 .0 %分别显著下降到 31.5 %,37.5 %和 30 .0 %(P <0 .0 5 ) ,下降呈时间依赖效应。结论 :c myc反义基因抑制PG细胞c myc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同时下调增殖活性和侵袭黏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细胞黏附性 基因治疗 c-myc反义基因 人高转移肺癌细胞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气生血方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及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唐炳华 崔巍 +3 位作者 王继峰 郭淑珍 严美花 刘爱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3期38-41,83,共5页
目的:观察承气生血方对小鼠Lewis肺癌肿瘤细胞生长及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动物移植性肿瘤实验法,在C57BL小鼠腋皮下接种Lewis肺癌肿瘤细胞,口服给药后解剖动物,剥离肿瘤,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取肺、肝、脾组织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 目的:观察承气生血方对小鼠Lewis肺癌肿瘤细胞生长及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动物移植性肿瘤实验法,在C57BL小鼠腋皮下接种Lewis肺癌肿瘤细胞,口服给药后解剖动物,剥离肿瘤,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取肺、肝、脾组织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后,显微镜观察肺转移结节,计算肿瘤转移抑制率,并观察肝脾形态学变化。结果:承气生血方1.2g·kg-1/d组与模型组比较肿瘤生长抑制率36.12%,p<0.01;1.2g·kg-1/d组及0.6g·kg-1/d组肿瘤转移抑制率分别为60%和62.5%,p<0.01。形态学观察,荷瘤小鼠肺转移瘤细胞核大,深染,形态不规则; 肝细胞肿胀,胞浆疏松,但未见肝组织有瘤细胞转移;脾细胞增大,排列不规则,可见大量多核巨细胞。结论:承气生血方具有抑制小鼠Lewis肺癌肿瘤细胞生长及转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作用 肺癌 小鼠 生长抑制 细胞生长 肿瘤转移 显微镜观察 形态学变化 形态学观察 多核巨细胞 肿瘤细胞 皮下接种 口服给药 福尔马林 石蜡切片 HE染色 转移作用 不规则 实验法 移植性 模型组 细胞核 肝细胞 肝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肿瘤抑制物-1基因在肾腺癌伴骨转移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陈剑锋 陈安民 +4 位作者 郭风劲 赵文斌 袁雪峰 王茂朋 张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4167-4169,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基因在肾腺癌伴骨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SLC1在54例肾腺癌无骨转移患者的癌组织标本,10例肾腺癌伴骨转移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10例正常肾组织中的...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基因在肾腺癌伴骨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SLC1在54例肾腺癌无骨转移患者的癌组织标本,10例肾腺癌伴骨转移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10例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TSLC1蛋白在肾腺癌无骨转移患者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3.7%(29/54),在肾腺癌伴骨转移患者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10,在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1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LC1蛋白在肾腺癌病理分级Ⅰ~Ⅱ级中阳性表达率为54.0%,在Ⅲ级中阳性表达率为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腺癌伴发骨转移患者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0.0%,在无骨转移患者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LC1基因可能与肾腺癌伴发骨转移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对肾腺癌伴发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腺癌 肺癌肿瘤抑制物-1 免疫组织化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治疗敏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9
作者 宋嘉琪 钟聪颖 刘安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8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PD-1抑制剂联合治疗对敏感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伴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BM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1年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PD-1抑制剂联合治疗对敏感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伴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BM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1年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无敏感驱动基因突变的NSCLC BMs患者71例,所有患者给予PD-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ntracrani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i PFS),次要终点为安全性、颅内客观缓解率(intracranial objective response rate,iORR)和颅内疾病控制率(intracranial disease control rate,iDCR)。结果:71例敏感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 BMs患者中,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组15例(21.1%),联合治疗组56例(78.9%),其中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组29例(40.8%),联合化疗组27例(38.1%)。中位随访时间为22.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OS高于单药治疗组(20.2个月vs.8.8个月,P=0.032)。亚组分析比较发现,接受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患者的OS优于接受单药治疗的患者(21.7个月vs.8.8个月,P=0.027)。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患者的3~4级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未观察到治疗相关的死亡或严重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联合治疗(P=0.047)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D-1抑制剂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敏感驱动基因阴性NSCLC BMs患者的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转移 PD-1抑制 联合治疗 抗血管生成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脑部放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璐 黄栎有 +1 位作者 王延花 温林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100-3105,共6页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联合脑部放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治疗的62例驱动基因阴性NSCLC脑转移患者。比较单纯脑部放射治疗和PD-...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联合脑部放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治疗的62例驱动基因阴性NSCLC脑转移患者。比较单纯脑部放射治疗和PD-1抑制剂联合脑部放疗患者的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颅内新发病灶的发生率,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单纯放疗组与联合治疗组颅内新发病灶的发生率分别为54.1%(20/37)和28.0%(7/25)(P=0.042)。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比单纯放疗组延长1.5个月(P=0.005)。联合治疗组的中位OS比单纯放疗组延长3.6个月(P=0.016)。治疗方式是影响PFS(P=0.004)和OS(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脑转移患者采用脑部放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的PFS及OS,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蛋白酶抑制剂联合抗肿瘤药物对小鼠Lewis肺癌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克生 杜惠芬 +3 位作者 施苓 郭红云 唐清秀 王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0-212,共3页
关键词 胰蛋白酶抑制 抗肿瘤药物 LEWIS肺癌 抑制作用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_1基因转染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军科 周清华 +6 位作者 朱文 王艳萍 刘伦旭 陈晓禾 车国卫 聂强 李定彪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 探讨nm2 3 H1基因转染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 β catenin和磷酸化β catenin表达水平的影响 ,为阐明nm2 3 H1基因逆转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原代L9981、转染nm 2 3 H1基因的L9981 nm2 3 H1和... 目的 探讨nm2 3 H1基因转染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 β catenin和磷酸化β catenin表达水平的影响 ,为阐明nm2 3 H1基因逆转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原代L9981、转染nm 2 3 H1基因的L9981 nm2 3 H1和转染空载体的L9981 pLXSN三株肺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 ,应用WesternBlot检测比较各细胞株胞浆、胞核中 β catenin和磷酸化 β catenin表达水平的变化 ,以确定nm 2 3 H1基因转染是否能调控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 β catenin和磷酸化 β catenin表达。 结果 ①β catenin在L9981 nm2 3 H1细胞株胞浆中表达量 (IOD) (3 64 9± 118)显著高于L9981(14 0 1± 3 1)和L9981 pLXSN(13 5 0± 5 5 )细胞株 (P <0 .0 0 1) ;②β catenin在L9981 nm 2 3 H1细胞株胞核中表达量 (2 945± 68)与L9981(2 60 4± 2 3 )和L9981 pLXSN(2 65 2± 5 3 )细胞株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③磷酸化β catenin在L9981 nm 2 3 H1细胞株胞浆中表达量 (3 12 3± 10 2 )显著低于L9981(4 3 62± 13 1)和L9981 pLXSN (4 5 0 0±117)细胞株 (P <0 .0 0 1) ;④磷酸化 β catenin在L9981 nm2 3 H1细胞株胞核中表达量 (5 13 6± 112 )显著高于L9981(2 666± 116)和L9981 pLXS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 “肺癌转移抑制级联” L9981 nm-23-H1 基因 Β-CATENIN WN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_1基因逆转肺癌转移表型及其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周清华 车国卫 +8 位作者 覃扬 王艳萍 孙芝琳 孙泽芳 陈小禾 彭玉珍 秦建军 刘伦旭 陈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关键词 转移抑制基因 肺癌 分子机制 nm23-Hl基因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MMPs和TIMPs的表达及浸润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新允 杨菊红 +4 位作者 马莹 郑海燕 程波 郑宏伟 朱丛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其抑制剂 (TIMPs)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以探讨MMPs及TIMPs在肺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MP 1、MMP 2、MMP 9、MMP 13、TIMP 1、TIMP 2在 10 4例肺癌组织中的...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其抑制剂 (TIMPs)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以探讨MMPs及TIMPs在肺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MP 1、MMP 2、MMP 9、MMP 13、TIMP 1、TIMP 2在 10 4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肺癌组织中MMPs、TIMPs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MMP 2与肺癌分级有密切关系 ,MMP 9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TIMP 1与肺癌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肺癌组织中MMP 2与其抑制剂TIMP 2的表达呈正相关 ,MMP 9与TIMP 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MPs和TIMPs在肺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是MMP 9和TI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MMPS TIMPS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MMP-9及TIMP-1的表达与转移、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梁君 刘铭球 +1 位作者 谢梅 刘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 探讨MMP 9及其抑制剂TIMP 1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转移、预后的相关性 ,分析肺癌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5例肺癌、3 5例其他肺部疾患病变支气管粘膜增生及不典型增生上皮和 3 0例正常... 目的 探讨MMP 9及其抑制剂TIMP 1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转移、预后的相关性 ,分析肺癌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5例肺癌、3 5例其他肺部疾患病变支气管粘膜增生及不典型增生上皮和 3 0例正常支气管粘膜上皮组织中MMP 9和TIMP 1的蛋白表达。结果 肺癌与正常、增生上皮相比 ,增生与正常上皮相比 ,MMP 9和TIMP 1阳性表达率的升高均具有显著性(P <0 .0 5 )。不同组织学类型中MMP 9的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2 5 ) ;MMP 9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负相关 (P <0 .0 5 ) ,与TNM分期正相关 (P <0 .0 2 5 )。生存期小于 2年者的MMP 9和TIMP 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生存期大于或等于 2年者 (P <0 .0 5 )。MMP 9阳性表达上调与肺癌转移相关 (P <0 .0 0 5 ) ,TIMP 1与转移无关。结论 MMP 9阳性表达上调可出现在癌前病变及肺癌发病的早期阶段 ,MMP 9基因激活可能是肺癌癌变的重要因素 ;MMP 9、TIMP 1在肺肿瘤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过度表达可作为评估肺癌浸润转移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MMP—9 TIMP—1 表达 肺癌转移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小鼠Lewis肺癌肿瘤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忠义 刘江秋 +3 位作者 徐璐 刘万兴 夏结来 汪军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u-Endostatin)对小鼠Lewis肺癌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寻找其量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每只小鼠剃毛背部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待肿瘤长至100mm^3左右时,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次分别注射rhu...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u-Endostatin)对小鼠Lewis肺癌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寻找其量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每只小鼠剃毛背部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待肿瘤长至100mm^3左右时,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次分别注射rhu-Endostatin5mg/(kg·d),15mg/(kg·d)或30mg/(kg·d),每天1次,连续21d。同时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注射用环磷酰胺[100mg/(kg·d)]治疗对照组。于第22天断颈处死小鼠,称皮下肿瘤的重量,并取脑、肺、肝、脾和肾切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组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小于肿瘤对照组(P<0.01)。病理切片检查显示,治疗组肿瘤有大面积的坏死,瘤周毛细血管消失。结论:rhu-Endostatin可明显抑制小鼠Lewis肺癌肿瘤的生长(高剂量组可达58.8%)、转移和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 肺癌 血管内皮抑制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硒酸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增殖和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洁薇 钟晓蓉 +5 位作者 周清华 Allen C.Gao 王艳萍 朱文 马力 张芷旋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03-108,共6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硒具有防癌作用和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细胞株增殖的作用,但有关甲基硒酸(MSA)是否具有抗肺癌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MSA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是否具有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硒具有防癌作用和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细胞株增殖的作用,但有关甲基硒酸(MSA)是否具有抗肺癌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MSA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是否具有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对其分子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MSA处理L9981细胞株,应用台盼蓝计数法、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SA处理L9981细胞株前后细胞株体外增殖、克隆形成和凋亡水平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A处理L9981细胞株前后细胞周期、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①MSA在大于0.5μmol/L的浓度时可显著抑制L9981细胞株的增殖(P<0.05),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②MSA浓度在2.5μmol/L时可诱导L9981细胞株进入凋亡(P<0.05)。③MSA在5μmol/L时可明显抑制L9981细胞株的克隆形成能力(P<0.05)。④MSA能显著上调P53、P21、Fas、FasL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结论①MSA可显著抑制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的体外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②MSA的抗肺癌作用可能与其调控肺癌细胞株L9981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硒酸 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 生长抑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率较高 被引量:4
18
作者 葛蒙晰 周鑫莉 +2 位作者 詹琼 黄若凡 梁晓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胸外科及肿瘤科于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手术切除并...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胸外科及肿瘤科于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肺癌组织标本90例。其中脑转移患者30例为观察组,无脑转移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直接测序法对所有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无论腺癌还是鳞癌,脑转移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明显高于无脑转移患者(46.7%vs 15.0%,P<0.01)。结论:EGFR基因突变增加可能与NSCLC脑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性肺癌 转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ODF和OCIF水平与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莉 刘志武 +2 位作者 谭榜云 陈明 张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898-901,共4页
目的:探讨检测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factor,ODF)和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OCIF)对肺癌骨转移诊断及病情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186例初诊为肺癌... 目的:探讨检测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factor,ODF)和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OCIF)对肺癌骨转移诊断及病情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186例初诊为肺癌患者的资料。肺癌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分别为104例和82例,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ODF和OCIF浓度。结果:骨转移组患者血清ODF和OCIF分别为(32.22±6.22)ng/L、(41.23±8.13)ng/L,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的(8.35±5.42)ng/L、(10.15±4.42)ng/L,有显著性差异(P<0.01)。ODF和OCIF诊断肺癌骨转移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和0.87,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ODF分别为90.38%、86.59%;OCIF分别为86.54%、84.15%。ODF随骨转移部位数量增加而明显升高,OCIF随骨转移部位数量增加而明显降低。新发骨转移组和骨转移组血清ODF和OCIF浓度均显著高于非骨转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新发骨转移组血清ODF和OCIF浓度与骨转移组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时,血清和含量明显增高,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骨转移及监测病情的参考指标,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 肺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1基因逆转肺癌细胞转移表型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海霞 申东兰 +4 位作者 周清华 何艳玲 彭安 朱文 王艳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NM23-H1基因 转移表型 肺癌细胞 功能鉴定 metastasis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侵袭和转移 逆转 基因转染技术 细胞癌变 功能异常 基因结构 细胞水平 转移潜力 研究利用 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