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股东至上”到共同治理——重塑公司治理价值观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李传军
-
机构
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系
-
出处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2,共4页
-
文摘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制度安排。传统治理结构大多遵循“股东至上”逻辑,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目标。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这一模式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随着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的上升,共同治理模式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我国企业在改革治理结构时,也应树立共同治理观念,重塑新的治理价值观,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治理效率。
-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治理价值观
“股东至上”
股东利益
共同治理模式
利益相关者
-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7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高山
康花泽
-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7-88,共2页
-
文摘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决定着财务管理的目标。不论是"股东至上"模式还是"共同治理"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都要求财务管理目标一定要与公司治理的总体目标相吻合。在股份公司占主体的经济形态中,应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
关键词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财务管理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
标的
“股东至上”
总体目标
共同治理
经济形态
股份公司
-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75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国有商业银行价值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纪建悦
吕帅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
出处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48,共4页
-
文摘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新的企业本质内涵理论向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发起了挑战。但是由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尚未与企业价值理论进行有效融合,导致利益相关者理论未能真正指导企业进行价值增值经营。国有商业银行是一种现实中与利益相关者理论联系十分密切的企业,同时其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理论
国有商业银行
价值研究
企业价值理论
“股东至上”
本质内涵
60年代
有效融合
-
分类号
F832.33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国有控股公司财务共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张兆国
-
机构
特约专家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629-629,共1页
-
-
关键词
共同治理
公司财务
国有控股
利益相关者理论
企业治理理论
市场经济条件
“股东至上”
知识经济
-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的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3
- 5
-
-
作者
李明
徐雅琴
-
机构
武汉工商学院管理学院
湖北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商务服务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7,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YJC630060)
武汉工商学院“企业社会责任”学术研究团队项目(项目编号:XSTD2016001)
-
文摘
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的概念进行界定,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划分为外部环境风险和内部经营风险两大类。从理论上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成因,明确了“股东至上”逻辑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根源,而“不完全契约”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温床”。在此基础上,从交易成本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两个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风险传导进行理论解释,并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的形成机理模型。
-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股东至上”逻辑
不完全契约
风险传导
形成机理
-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论企业治理结构的演变趋向
- 6
-
-
作者
刘俊凯
-
机构
山西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
出处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69,共2页
-
文摘
在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新古典经济学仅仅局限于从技术层面来理解企业 ,他们常常把企业看成是资本所有者的企业 ,企业的宗旨就是实现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流企业理论证明了资本雇佣劳动是最有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 2 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放松管制以及恶意收购浪潮 ,使人们开始怀疑“股东至上”的企业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由传统的“股东至上”演进到“共同治理”模式 ,实际上表明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权益 ,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 ;不仅要强调经营者的权威 ,而且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这样一种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共同治理企业的模式 ,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
关键词
“股东至上”
“共同治理”
企业治理结构
-
分类号
F27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选择
被引量:4
- 7
-
-
作者
张迎新
杨素珍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交通银行郑州分行西大街支行
-
出处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6-18,共3页
-
文摘
公司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分布。“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的思想源流,分别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比较分析这两种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选择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中国
银行制度
公司治理结构
剩余索取权
剩余控制权
“股东至上主义”
利益相关者理论
-
分类号
F832.33
[经济管理—金融学]
F832.2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