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与审美本质 被引量:7
1
作者 尤西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4,共10页
21世纪汉语美学主流基本已否弃了审美本质论。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也不再享有经典根据地位。但对实践美学的反思批判恰恰深化了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与审美本质论的问题意识,回应这些问题成为深入诠释马克思美学... 21世纪汉语美学主流基本已否弃了审美本质论。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也不再享有经典根据地位。但对实践美学的反思批判恰恰深化了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与审美本质论的问题意识,回应这些问题成为深入诠释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动力。"美的规律""自由劳动"与"人的本质"三位一体结构及其超越性,所展示的不仅是有解释力的审美本质及其贯通的新实践美学系统,而且提供了抗衡现代虚无主义的真善美精神视野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规律” 本质 自由劳动 人的本质 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下)──对一个老是论误了的问题的驳正 被引量:8
2
作者 曾簇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11-16,21,共7页
关键词 “美的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 本质力量 对象客体 客观性 意识 对象化 “内在固有的尺度” 主体尺度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活动:与“美的规律”相伴而行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启军 《社会科学家》 2003年第5期138-142,共5页
马克思始终坚持的历史的维度,将“美的规律”阐释为人在创造活动尤其是艺术仿造活动中内外自由度的实际实现。内在自由度就是人在创造活动中超越直接的物质需要制约而达到的精神自由自觉程度,即马克思说的“内在的尺度”,外在自由度就... 马克思始终坚持的历史的维度,将“美的规律”阐释为人在创造活动尤其是艺术仿造活动中内外自由度的实际实现。内在自由度就是人在创造活动中超越直接的物质需要制约而达到的精神自由自觉程度,即马克思说的“内在的尺度”,外在自由度就是人在创造活动中掌握“种的尺度”创造实体对象尤其是仿造对象感受形象能达到的自由自如程度。在文艺活动的历史的延伸中,“美的规律”也历史地展开和实现着。到完整意义的数字电影的时代,“美的规律”将得到全面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活动 “美的规律” 历史的维度 自由度 数字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美的规律”应从马克思的原文出发──谈谈90年代有关“美的规律”的论辩 被引量:4
4
作者 黄赞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2-88,共7页
关键词 “美的规律” 马克思 “内在固有的尺度” 黑格尔 费尔巴哈 《手稿》 人的生产 绝对精神 学基本问题 封孝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美的规律”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5
作者 张国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42,共5页
马克思被誉为哲学、经济学以及艺术学的集大成者,其诸多理论和实践成果都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例如在艺术造诣方面,他的《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将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生成的形式感觉上升到"美的规律"的高度... 马克思被誉为哲学、经济学以及艺术学的集大成者,其诸多理论和实践成果都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例如在艺术造诣方面,他的《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将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生成的形式感觉上升到"美的规律"的高度,提出和阐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并将"美的规律融合到现世造物、实践过程中"等著名观点。这些观点已然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与价值审美的衡量标准和实践参照。以上述观点为基础,分别从"美的规律"与人的本质、"美的规律"与形式感觉的生成和"美的规律"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影响三方面,就马克思"美的规律"的相关内容展开论述,旨在提升人类现代设计的审美能力和美学价值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美的规律” 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尺度”与“美的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潘繁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79,共5页
本文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原汁原味的三个“尺度”,来探讨三个“尺度”与“美的规律”的关系,以及“美的规律”的含义。三个“尺度”的提法,是不同于理论界一个“尺度”(客观论派的“客观尺度”)和两个“尺度”(主客观统... 本文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原汁原味的三个“尺度”,来探讨三个“尺度”与“美的规律”的关系,以及“美的规律”的含义。三个“尺度”的提法,是不同于理论界一个“尺度”(客观论派的“客观尺度”)和两个“尺度”(主客观统一派的“主客观合一尺度”)分析的另一种提法。三个“尺度”即(动物把握的)“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人把握的)“所有物种的尺度”、(人“随时随地”把握和运用的)“内在固有尺度”。三个“尺度”的表述,是通过比较人与动物把握和运用“尺度”的能力和状态的不同,以证明人的真正劳动的类特性——自由和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尺度” “美的规律” 自由和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释“美的规律”──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
7
作者 陈孝信 《求是学刊》 1983年第4期50-57,34,共9页
关键词 美的法则 “美的规律” 《手稿》 札记 造物 本质力量 经济学 马克思 德国古典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美的规律” 的认识及其“主体性”的质疑——也兼与向翔同志商榷
8
作者 蔡子谔 《河北学刊》 1987年第6期61-66,共6页
《河北学刊》今年第四期发表的严昭柱《论美的规律的客观性质——兼与向翔同志商榷》(下简称《论美》),对《再论美的存在和美的规律》(下简称《再论》)一文偏离唯物主义路线的观点和失误,进行了有理有据的中肯批评,读后受益匪浅.笔者同... 《河北学刊》今年第四期发表的严昭柱《论美的规律的客观性质——兼与向翔同志商榷》(下简称《论美》),对《再论美的存在和美的规律》(下简称《再论》)一文偏离唯物主义路线的观点和失误,进行了有理有据的中肯批评,读后受益匪浅.笔者同《再论》的作者对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提出的“美的规律”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与阐释,也存在着分歧,故本着“争鸣”精神,谨以此文就教于向翔等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规律” “主体性” 内在尺度 再论 社会规律 意志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大前提 主观能动性 基本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的规律的客观性质——兼与向翔同志商榷
9
作者 严昭柱 《河北学刊》 1987年第4期30-35,共6页
马克思提出的“美的规律”的论点,对于正确回答美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由于马克思是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提出这个论点的,所以,如果离开唯物主义认识论,就不可能理解“美的规律”的真谛.事实上,尽管我国美学界有许... 马克思提出的“美的规律”的论点,对于正确回答美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由于马克思是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提出这个论点的,所以,如果离开唯物主义认识论,就不可能理解“美的规律”的真谛.事实上,尽管我国美学界有许多同志曾谈论“美的规律”,然而有的同志并没有理解和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他们对于“美的规律”也就不免发生这样那样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规律” 社会规律 客观性 人为转移 精神存在 “主体性” 两个“尺度” 本质关系 马克思 思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经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共11页
在当代社会,随着创意经济和消费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其中的一个现象是:审美和艺术从一种异质性的文化存在,转变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文化经济时代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 在当代社会,随着创意经济和消费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其中的一个现象是:审美和艺术从一种异质性的文化存在,转变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文化经济时代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提出的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构造"的思想和理论方法,在文化经济时代具有较早期现代化阶段更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作为理论方法,以哲学人类学为基础的审美人类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当代有效性。在文化经济时代,以大众文化为物质基础,以人民的"感觉共同体"为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必然告别精英主义美学,并通过研究文化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而成为改变社会的重要力量。当代艺术批评因为具有在复杂的多重语境下把握具体的审美意义的能力,应该承担起"参与并且唤醒大众的文化解放"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经济时代 资本主义 “美的规律” 批评家的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中西铸新范──我的美学期望
11
作者 胡经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融合中西 中国 诗意地栖居 西方 “美的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 中国当代 现象 现代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建构——评曾簇林著《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纲要》
12
作者 庄锡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5期125-126,共2页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建构———评曾簇林著《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纲要》庄锡华进入新时斯以来,学术界始终保持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浓厚的研究兴趣,著述汗牛充栋。曾簇林的《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纲要》(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建构———评曾簇林著《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纲要》庄锡华进入新时斯以来,学术界始终保持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浓厚的研究兴趣,著述汗牛充栋。曾簇林的《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纲要》(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5月版,下简称《纲要》)可谓是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艺术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 学思想 《纲要》 新建构 “莎士比亚化” “美的规律” 一般发展 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逻辑美感初探
13
作者 胡建 张文喜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2-14,共3页
自1750年鲍姆嘉通提议美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以后,人们往往把美学当作文学艺术的世袭领地;至于哲学,则因其思辨性而被归旨为与美感无缘的抽象王国.这种陋见自然遭到不少哲学家的反对.谢林就曾写道:“理性的最高方式是审美方式,……哲学... 自1750年鲍姆嘉通提议美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以后,人们往往把美学当作文学艺术的世袭领地;至于哲学,则因其思辨性而被归旨为与美感无缘的抽象王国.这种陋见自然遭到不少哲学家的反对.谢林就曾写道:“理性的最高方式是审美方式,……哲学家必须象诗人那样具有更多的审美力量,没有审美感的哲学家是掉书袋的哲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逻辑 精神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美的规律” 《资本论》 共产主义 对象世界 生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妈妈的神奇小子》中的“美学尺度”
14
作者 徐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38-140,共3页
“美的规律”是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美学的重要命题,电影艺术对于美学规律的寻求与探讨,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向内探求人性最本质的精神价值。《妈妈的神奇小子》以美学的两个尺度为基准,坚持人性本位的核心立意,回归以人为本的艺术本体,以人... “美的规律”是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美学的重要命题,电影艺术对于美学规律的寻求与探讨,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向内探求人性最本质的精神价值。《妈妈的神奇小子》以美学的两个尺度为基准,坚持人性本位的核心立意,回归以人为本的艺术本体,以人物纪实的视角展现了充满温度的人性关怀。本文将从《妈妈的神奇小子》蕴含的多向度艺术内涵出发,以“两个尺度”为参照,重新解构影片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核,鉴赏影片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分析影片弘扬的人性关怀与公平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妈的神奇小子》 “美的规律”与“两个尺度” 人性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永成主编的《以美育美——美育的理论实践》出版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2-72,共1页
由曾永成副教授主编、有五所大专院校的教师参与编著的《以美育美——美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89年6月已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在马克思关于“自然向人生成”和“美的规律”的思想指导下,从“节律感应”的生命活动机制出发,对美育... 由曾永成副教授主编、有五所大专院校的教师参与编著的《以美育美——美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89年6月已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在马克思关于“自然向人生成”和“美的规律”的思想指导下,从“节律感应”的生命活动机制出发,对美育的规律进行了富于特色和独到的探索。其原理篇论述了美育的目的任务、特殊功能、系统工程和实施原则;实施篇分别论述了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现实美和科学美的美育问题。该书不仅阐明了美育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知识,而且从如何进行美育的角度突出了美育实施中的具体方法。因此特别有助于正在和即将从事美育教学和指导的人员参考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实践 科学 节律感应 自然向人生成 育教学 现实 “美的规律” 实施原则 教师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演讲的美学特点
16
作者 李仲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44-47,共4页
演讲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共生、偕人类文明共进的社会活动。现代社会中,伴随着商品经济的飞跃发展,人们的横向交往活动不断扩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出于争取多数以获得竞争优势的现实需要,演讲之风日益兴盛,演讲的技艺日臻完美。... 演讲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共生、偕人类文明共进的社会活动。现代社会中,伴随着商品经济的飞跃发展,人们的横向交往活动不断扩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出于争取多数以获得竞争优势的现实需要,演讲之风日益兴盛,演讲的技艺日臻完美。演讲不仅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而且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来说已经逐渐改变了原来“上宣下受”、“你打我通”的生硬格局,融入了现代生活的丰富内容,跨进了社会化、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广阔领域。现代的演讲不仅需要真理的说服力,道德上的感召力,逻辑上的征服力,而且需要“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人物形象,戏剧般的矛盾冲突,还要有诗歌般的激情。”(李燕杰)“美的规律”已经深深渗入现代生活的一切领域,演讲也在时代的洪流中纳入了审美的范畴。因此,本文试图从如何“创造美”和“欣赏美”这一特定的角度,对现代演讲活动的某些美学特点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特点 “美的规律” 社会实践 科学化和艺术化 演说家 硬格 创造 社会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美来塑造“现代人”
17
作者 郭道成 《教育科学》 1987年第2期56-60,共5页
在我校八十周年校庆之际,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和在京校友给母校题词“人才摇篮”。回顾中外教育史,自从有“教育”二字以来,人类的教育就是在各种各样的生活态状下不断提出“如何教育”的问题与重新寻求解答这些问题的历史。例如“要造就... 在我校八十周年校庆之际,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和在京校友给母校题词“人才摇篮”。回顾中外教育史,自从有“教育”二字以来,人类的教育就是在各种各样的生活态状下不断提出“如何教育”的问题与重新寻求解答这些问题的历史。例如“要造就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在人类历史的各个不同时代和各个不同的地域曾反复提出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人 教育目的 朱光潜 奴隶主 资产阶级 “美的规律” 大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纸版面审美特征初探(上)
18
作者 张新泰 于文胜 《新疆新闻界》 1996年第3期35-37,共3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讲到:“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在这里明确提...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讲到:“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在这里明确提出一个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美学命题——人的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各种审美客体,也创造了审美主体。马克思通过把人和动物对比,从而发现,人能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美的规律”,自觉地、全面地进行各种社会生产劳动,创造各种美的事物形态,以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报纸版面也是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根据报纸版面自身的“内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创造出的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物质形态,一种精神产品,因此,也必然与美学有关,也应该具有自己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规律。 报纸版面具有审美特征,是由报纸版面内容和形式的特性和特色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 报纸版面 内在的尺度 “美的规律” 艺术 精神产品 版面内容 模块结构 价值 “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度”意涵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荣发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23-28,32,共7页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
关键词 “内在固有的尺度” 人的内在尺度 马克思 人的尺度 自然界 两个“尺度” “美的规律” 唯心主义 费尔巴哈 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化”的艺术生产论──评曾簇林《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纲要》 被引量:1
20
作者 傅其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122-125,共4页
关键词 艺术哲学 “莎士比亚化” 马克思恩格斯 “美的规律” 艺术生产论 历史唯物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艺术本体 对象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