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美是意象”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文姬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9-185,共7页
朱志荣先生提出的“美是意象”说站在主体的无我和圣人之境上建构意象,这意味着把美放置在宇宙观视域之下,让物象回归到物之所为物的状态。但主体情感说以及朱氏强调的情意情理与无我与圣人之境存在着矛盾。尽管朱氏提及意象的诗性思维... 朱志荣先生提出的“美是意象”说站在主体的无我和圣人之境上建构意象,这意味着把美放置在宇宙观视域之下,让物象回归到物之所为物的状态。但主体情感说以及朱氏强调的情意情理与无我与圣人之境存在着矛盾。尽管朱氏提及意象的诗性思维、想象力、空灵可以让意象富有超验性与超越性,但是圣人、至人主体说以及以物观物理论上可以建构“美是意象”,而实践中落实到个体时,则呈现了“美是意象”的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是意象”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概念和以“意象”为核心的美的本体说 被引量:16
2
作者 毛宣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8-175,共8页
在中西美学和文论史上,"意象"范畴具有复杂的语义,西方美学和文论主要将"意象"作为一个心理学和文学的题目加以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范畴出现则与康德美学相关。中国古代美学则主要是从艺术和审美本体方面来认识... 在中西美学和文论史上,"意象"范畴具有复杂的语义,西方美学和文论主要将"意象"作为一个心理学和文学的题目加以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范畴出现则与康德美学相关。中国古代美学则主要是从艺术和审美本体方面来认识"意象"范畴的价值,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周易》,但亦应注意到《周易》中所说的"立象以尽意"和"制器尚象"与作为审美意象的形象创构还具有一定的距离,不能简单将二者等同起来。意象与意境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能看成是一体两面、外在形态与内在境界和层次的关系。"意境"的妙谛不在象内而在"象外",它是"以虚实为底相"的审美人生创造,是"意象"中最富于形而上的人生体验和审美追求的一种类型,并非情景交融,能创造意象的艺术作品都能达到"意境"的审美层次。朱志荣的"美是意象"说存在着"意象"与"审美意象"、"物象"与"心象"、感性形态与理性精神等方面的混淆,它主要不是从人与世界的存在关系和价值评判,而是从意象的感性形态以及人与世界所结成的对象性关系来看待"审美意象"的创构与生成。叶朗的"美在意象"说则不同,它虽然还存在一些逻辑概念的混淆和不严谨,但主要是从美与人生关系、美对于人生的意义方面看待"审美意象"的创构与生成,所以相比朱志荣的"美是意象"说,对于中国当代美的本体问题的思考更具有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意境 “美是意象” “美意象” 的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