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与“三融合”思想的关系演进及当代价值
1
作者 泓峻 王园园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1,198,共10页
“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和“三融合”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核心内容,无论在理论生成还是在思想精神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理论生成方面,二者立足文艺现实,并在实践中推进;在思想精神方面,二者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一致... “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和“三融合”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核心内容,无论在理论生成还是在思想精神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理论生成方面,二者立足文艺现实,并在实践中推进;在思想精神方面,二者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一致的价值取向,并在不断深化与细化中向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和“三融合”思想内含着文艺创作的最高理想和现实目标,作为文艺批评的重要指导原则,对我国文艺批评的体系建构影响深远,二者与“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以及“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批评标准等一起合力建构出较为完整的多层次文艺批评话语与体系,为我国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宏观而科学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 “三融合” 文艺批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大众文艺”的批评标准
2
作者 谷鹏飞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4,共7页
“新大众文艺”作为当代新媒介催生的新型美娱大众艺术形态,依然遵循文艺批评“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只是其内涵有了新的扩充。新大众文艺批评的“历史的标准”是指通过文艺新媒介的创新,创造可施用于新媒介时代的中... “新大众文艺”作为当代新媒介催生的新型美娱大众艺术形态,依然遵循文艺批评“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只是其内涵有了新的扩充。新大众文艺批评的“历史的标准”是指通过文艺新媒介的创新,创造可施用于新媒介时代的中国文艺的“伟大传统”“伟大精神”,创新文艺的价值功能。新大众文艺批评的“人民的标准”是指通过文艺新媒介聚拢的新型大众,缔造具有公共性价值追求与共通性心理情感的新时代“个体公共人”。新大众文艺批评的“艺术的标准”是指通过继承并创新文艺的多媒介表达形式,实现文艺的艺术形式与大众的生活形式的融通互渗。新大众文艺的“美学的标准”是指通过新媒介来表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等美的全部内容,体现时代审美精神和审美风貌。新大众文艺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文艺表达的媒介创新来实现文艺主体的扩容、文艺创作的普及与文艺受众的扩大,消弭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涵育新时代的新民族与新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大众文艺 历史的标准 人民的标准 艺术的标准 美学的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历史流变与时代特征
3
作者 祁志祥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中国古代小说美学星光熠熠,丰富多彩。本文基于对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若干个案的研究,以“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为视角,聚焦价值与乐感,分析阐释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呈现的美学思想及其历史坐标、前后关联与阶段特征,旨在为读者系统把握... 中国古代小说美学星光熠熠,丰富多彩。本文基于对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若干个案的研究,以“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为视角,聚焦价值与乐感,分析阐释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呈现的美学思想及其历史坐标、前后关联与阶段特征,旨在为读者系统把握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思想精髓与演进脉络提供独特视角与方便门径。先秦至宋的小说评点处于起步阶段,人们认识到小说“小道可观”,以奇幻取胜。明代小说批评走向繁荣,讨论的美学问题集中在小说主题与教化大道的联系,虚构奇幻与真实情理的对立统一关系。清代小说批评在道德寄托、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审美效果等方面作出深入阐释,将中国古代小说美学推向辉煌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 美学思想 历史演变 时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统一的批评标准——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札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衍柱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0年第5期41-49,共9页
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关于文艺批评标准问题也是有争议的。为了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史的角度,首先来看一下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本文试图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的《弗兰茨... 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关于文艺批评标准问题也是有争议的。为了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史的角度,首先来看一下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本文试图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的《弗兰茨·冯·济金根》的评论,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文艺批评是否需要一定的标准?对此,资产阶级美学家曾经有过争论。但文艺批评史的实践却告诉我们,任何性质的文艺批评,都有一定的标准。鲁迅说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马克思恩格斯 十六世纪 作家作品 社会历史根源 悲剧冲突 资产阶级 批评 悲剧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和历史的统一观——谈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
5
作者 王常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77-84,共8页
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这先进的武器,考察了从希腊神话直到他们所处的时代的大量作品,从而提出了当代最科学的文艺批评标准——美学和历史相统一的观点。 1847年,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说道:“... 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这先进的武器,考察了从希腊神话直到他们所处的时代的大量作品,从而提出了当代最科学的文艺批评标准——美学和历史相统一的观点。 1847年,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说道:“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我们并不是用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尺度来衡量他。”过了12年,即1859年,他在给拉萨尔的信中,再次提出了这一标准。这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 拉萨尔 文艺批评标准 美学观点 历史观点 文学作品 莎士比亚 歌德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批评的标准应当回到“美学和历史的观点”上来
6
《文艺理论研究》 1981年第2期183-183,共1页
文艺批评应当以什么为标准?这是一个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命题。丁柏铨、周晓扬、张寿正三同志在《文艺批评的标准应当回到“美学和历史的观点”上来》(《群众论丛》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中,认为不应当从“道德的党派的... 文艺批评应当以什么为标准?这是一个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命题。丁柏铨、周晓扬、张寿正三同志在《文艺批评的标准应当回到“美学和历史的观点”上来》(《群众论丛》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中,认为不应当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进行文艺批评,因为那样就会忽视文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作用;同时,容易造成不适当地把道德、政治范畴的东西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孤独地抽取出来的弊病。文章认为,“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标准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个标准不仅不能衡量文艺作品的全部内容,而且由于“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 美学理想 艺术特点 审美作用 艺术标准 政治标准 发现美 文艺作品 美学观点 政治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学和历史的”标准的不平衡性 被引量:4
7
作者 丁国旗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116,128,共7页
"美学和历史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然而,无法回避的事实却是"美学的"和"历史的"两个标准实际上很少能做到平衡相处,相携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那里,"美学和历史的"标... "美学和历史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然而,无法回避的事实却是"美学的"和"历史的"两个标准实际上很少能做到平衡相处,相携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那里,"美学和历史的"标准常常被证明是分道而行,不能两全的,列宁的反映论思想与马尔库塞的审美理论就是这种不平衡的理论体系的典型代表。"美学的"、"历史的"标准在实践上的失衡表现,则是以一种"分裂的统一"的形式在艺术家身上呈现出来,这似乎已成为一些艺术家难以抗拒的宿命。由于马恩经典作家没有给出解决"美学的"、"历史的"之间倾斜与不平衡这一问题的答案,因此,笔者尝试给出理解二者统一的几种思路,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美学的 历史的 不平衡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帆:“历史-美学”批评及其启蒙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梁鸿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6,共8页
关键词 《科学革命的结构》 历史 启蒙性 “范式” 批评 美学 丁帆 技术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的批评与历史的批评——鲁迅文论研究之三
9
作者 敖忠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8-42,共5页
鲁迅作于 192 7年 7月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学术讲演 ,既是一篇研讨魏晋文学的重要文论 ,也是一篇讨伐专制独裁的战斗檄文。它的主要价值在于对魏晋一代文学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深刻剖析 ,其中对晋末诗人陶渊明的评... 鲁迅作于 192 7年 7月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学术讲演 ,既是一篇研讨魏晋文学的重要文论 ,也是一篇讨伐专制独裁的战斗檄文。它的主要价值在于对魏晋一代文学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深刻剖析 ,其中对晋末诗人陶渊明的评论尤具学术独创性。全篇讲演运用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一个时代的文学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讯 魏晋文学 美学批评 历史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正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43-47,共5页
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唐正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文学批评。它要求按照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全面地考察文学作品,研究文学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恩格斯在1895年写给斐·拉萨尔的信中说,“我... 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唐正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文学批评。它要求按照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全面地考察文学作品,研究文学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恩格斯在1895年写给斐·拉萨尔的信中说,“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马克思主义美学 美学批评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庸俗社会学 社会历史批评 文学作品 历史主义 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与美学结合的社会历史批评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元骧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6期70-73,共4页
社会历史批评任何时候都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的原则,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社会的精神现象,就其根本性质来说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社会历史批评作为一个批评流派,严格地说还是十九世纪初在法国诞生的。它的创始人是法国的作家... 社会历史批评任何时候都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的原则,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社会的精神现象,就其根本性质来说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社会历史批评作为一个批评流派,严格地说还是十九世纪初在法国诞生的。它的创始人是法国的作家斯达尔夫人。她在《从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和《论德意志》等著作中,否定了当时文学理论界广为流传的以作家的天才和个人生活当作说明文学现象依据的观点,试图从文学与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批评 文学作品 文学批评 十九世纪 作家 文学创作 社会生活 美学 精神现象 文学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方法热”到“新美学——历史批评”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墨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6期50-56,共7页
一九八三年前后开始的“新方法热”,标志着我国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自觉、独立、探索”的阶段。借用陈骏涛的话来说:“除了美学——历史的批评依然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批评方法和批评流派之外,大致还有如下几种批评方法和... 一九八三年前后开始的“新方法热”,标志着我国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自觉、独立、探索”的阶段。借用陈骏涛的话来说:“除了美学——历史的批评依然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批评方法和批评流派之外,大致还有如下几种批评方法和批评形态正在向批评界渗透,这就是:比较文学的批评,文艺心理批评,接受批评,形式本体(本文)批评,系统方法批评,原型批评。”这些批评方法形态的出现,不管其自身的成熟程度如何。它们的客观效果是明显的,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对于政治和政策的简单依附中解脱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批评 新方法论 美学 接受批评 现实主义文学 文学现象 形式本体 心理批评 批评形态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和历史观点的批评——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对《济金根》的评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德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55-58,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论,内容异常丰富,包括文艺批评论的理论基础、批评标准、批评的方法和态度等。在此,仅就批评标准问题,即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结合他们对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的评论,进行一些探讨。一恩格斯在1846年底—...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论,内容异常丰富,包括文艺批评论的理论基础、批评标准、批评的方法和态度等。在此,仅就批评标准问题,即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结合他们对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的评论,进行一些探讨。一恩格斯在1846年底——1847年初,写了一篇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长篇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济金根 历史观点 文艺批评 拉萨尔 美学观点 批评 人物性格 批评标准 唯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美学的历史的批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道桂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28-35,共8页
文艺批评的立足点是对文艺作品的评论,并通过这种评论指出文艺作品的成败得失,总结创作经验,丰富发展文艺理论,帮助读者提高鉴赏能力,以期最终达到发展繁荣文艺的目的。要进行文艺批评,总要依据一定的准则,诚如鲁迅所说的,或者是“美的... 文艺批评的立足点是对文艺作品的评论,并通过这种评论指出文艺作品的成败得失,总结创作经验,丰富发展文艺理论,帮助读者提高鉴赏能力,以期最终达到发展繁荣文艺的目的。要进行文艺批评,总要依据一定的准则,诚如鲁迅所说的,或者是“美的圈”,或者是“真实的圈”,或者是“前进的圈”。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艺批评的标准。过去我们的理论界,长期坚持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批评标准,随着“文艺为政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 文学批评 恩格斯 美学批评 文艺作品 拉萨尔 艺术作品 历史 马克思主义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学的历史的”批评——兼与某种观点商榷
15
作者 张达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3-77,共5页
在文艺批评中,坚持“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的统一,并把它看作批评的“最高的标准”,这是恩格斯首先提出的一项基本的批评原则和方法,而作为科学地反映了文艺创作规律的一种批评观,它又始终贯穿并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实践之... 在文艺批评中,坚持“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的统一,并把它看作批评的“最高的标准”,这是恩格斯首先提出的一项基本的批评原则和方法,而作为科学地反映了文艺创作规律的一种批评观,它又始终贯穿并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实践之中。对此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无疑可以使我们的文艺批评建立在具有严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然而,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在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学的历史的”批评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在进入了新时期以后,文艺理论界才较多地谈论到这一问题,研究也得到了深化。其中,确实有许多议论可以启发我们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理论,但也有些议论明显地不尽吻合经典理论的原义。故此,我想在本文中结合对有关观点的商榷,谈一点学习体会,以就教于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点 文艺批评 恩格斯 美学观点 历史批评 政治观点 批评实践 批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方法及其指导意义
16
作者 石文年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32-139,共8页
文艺批评是一种“行动的美学”。马克思主义对文艺批评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发展,文艺批评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最近几年,不少同志把系统论、心理学、接受美学等引进当前文艺评论之中,出现了研究文艺学... 文艺批评是一种“行动的美学”。马克思主义对文艺批评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发展,文艺批评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最近几年,不少同志把系统论、心理学、接受美学等引进当前文艺评论之中,出现了研究文艺学方法论及文艺批评方法的热潮。同时,文艺界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论的研究也开始兴盛起来。如何评价新方法论的研究,允许有各自的看法。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方法,以及如何理解他们以这种批评方法为指导,吸收、改造其他批评方法的原则,这对当前新方法论的探讨具有童大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观点 阶级分析 作家作品 心理分析 批评方法 资产阶级 人物塑造 历史内容 倾向性 历史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艺批评中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17
作者 哈九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27-32,共6页
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是文艺批评的核心问题,也是从事文艺批评工作首先要碰到的问题。近年来,许多同志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文艺批评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少甚有见地的看法。本文拟就个人的学习体会,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谈一点浅见,... 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是文艺批评的核心问题,也是从事文艺批评工作首先要碰到的问题。近年来,许多同志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文艺批评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少甚有见地的看法。本文拟就个人的学习体会,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谈一点浅见,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1847年,在评论歌德的创作时,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我们并不是用道德的、政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恩格斯文论 文艺批评标准 马克思 美学观点 历史观点 审美理想 十九世纪 济金根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美学——历史批评”的范式
18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6期36-36,共1页
陈骏涛在《“新美学-历史批评”:一种综合性、超越性的批评范式》(光明日报88年9月2日)一文中指出: 新美学-历史批评是从传统的美学-历史批评蜕变过来的,它与传统的美学-历史批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主要的是它依然坚持“历史”这个... 陈骏涛在《“新美学-历史批评”:一种综合性、超越性的批评范式》(光明日报88年9月2日)一文中指出: 新美学-历史批评是从传统的美学-历史批评蜕变过来的,它与传统的美学-历史批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主要的是它依然坚持“历史”这个最终的视野,通过艺术的批评,沟通艺术与历史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批评 批评范式 美学 不可分割 超越性 沟通艺术 艺术形式 历史内容 综合性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美学—历史批评派
19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1期83-83,共1页
陈骏涛在《关于新的美学-历史批评》(《中国青年报》1987年8月26日)一文中指出: 近几年崛起的一批评论新人,就基本批评倾向来说,当属于新的美学一历史学批评学派。尽管这些评坛新人的情况并不相同,但从总的特征来看,一方面仍然以辩证唯... 陈骏涛在《关于新的美学-历史批评》(《中国青年报》1987年8月26日)一文中指出: 近几年崛起的一批评论新人,就基本批评倾向来说,当属于新的美学一历史学批评学派。尽管这些评坛新人的情况并不相同,但从总的特征来看,一方面仍然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的指导思想,以恩格斯的“美学的、历史的”相统一为批评原则;另一方面他们又试图吸取二十世纪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批评 美学 批评原则 批评 中国青年 二十世纪 文艺批评 新人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的文艺批评初探——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发展的美学观点
20
作者 冯锡刚 《社会科学(甘肃)》 1983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一一九三二年二月,华汉(阳翰笙)请茅盾为其旧作《地泉》写新版序言。此书问世于“革命文学”论争期间,茅盾鉴于它深受当时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风气的影响,而他对此所持的批判态度一仍其旧,因此向华汉表示不拟从命。华汉则坚请茅... 一一九三二年二月,华汉(阳翰笙)请茅盾为其旧作《地泉》写新版序言。此书问世于“革命文学”论争期间,茅盾鉴于它深受当时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风气的影响,而他对此所持的批判态度一仍其旧,因此向华汉表示不拟从命。华汉则坚请茅盾作序。既然同为左联的成员,加之难却盛情,茅盾遂写下了题为《〈地泉〉读后感》的序言。他在这篇近三千字的序言中,不作一句违心的捧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美学观点 历史眼光 文艺批评 深邃 “革命文学” 《地泉》 批判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