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美学热”与后文革意识形态重建——中国当代思想史的一页
被引量:
14
1
作者
尤西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7,共8页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陆发生的“美学热”是中外美学史上一段异乎寻常的历史。这一历史不能囿于美学史自身获得解释,取思想史角度更为相宜。“美学热”是后文革意识形态危机及其现代性重建与马克思人文主义思潮相融合的产物。美学在马...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陆发生的“美学热”是中外美学史上一段异乎寻常的历史。这一历史不能囿于美学史自身获得解释,取思想史角度更为相宜。“美学热”是后文革意识形态危机及其现代性重建与马克思人文主义思潮相融合的产物。美学在马克思人文本体论中提供了现代性的人性理念与历史哲学,从而为同时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化与极左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提供了现代意识形态,并成为哲学及全部人文学科变革的中心。随着大陆80年代意识形态改革向上层建筑体制改革的转移,“美学热”及其人文哲学热潮衰落,以政治学与法学为中心的社会科学自90年代以后已取而代之。但作为现代公共精神的最大天然资源,审美攸关意识形态,并将继续保持其在公共领域的特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热”
意识形态
马克思人文主义
公共精神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美学热”到美学的复兴——改革开放四十年美学历程探踪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60,共8页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美学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自新时期伊始到80年代中后期为美学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美学由于领风气之先,与时代需求以及艺术实践联系紧密,因而大放异彩;80年末到90年代是美学发展的相对低谷沉寂期,这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美学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自新时期伊始到80年代中后期为美学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美学由于领风气之先,与时代需求以及艺术实践联系紧密,因而大放异彩;80年末到90年代是美学发展的相对低谷沉寂期,这一阶段的美学由于倡导学科自足,囿于象牙塔之内,因而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疏离;90年代末到当下是美学复兴期,在这一阶段,文化研究为美学提供了新思路,美学领域与国际对话也出现新态势,借助一些新话题,如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的终结等,美学重建了与社会生活、艺术实践之间的联系。美学要进一步发展,需走出艺术的终结,在反思自身既有体系中找到发展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热”
美学
的复兴
思想解放
日常生活审美化
艺术的终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审美自律到“美的释放”:1980年代“美学热”的理论建构及历史反思
被引量:
1
3
作者
裴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2-161,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热"是审美自律持续深化和美学知识场域逐步建构的历史事件,是美学自身不断破除"他律"的规训而逐步走向"自律"的文化现象。"美学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人道主义的...
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热"是审美自律持续深化和美学知识场域逐步建构的历史事件,是美学自身不断破除"他律"的规训而逐步走向"自律"的文化现象。"美学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人道主义的美学反思、主体性美学话语的场域自律以及诗性伦理的审美主义。该进程凸显了清晰的审美自律线索,表征出审美主体以感性"自由王国"对抗知识"他律化"的策略。"美学热"以"纯文学""纯审美"等抵抗诗学的形式呈现个体面向历史的审美自由。这都给文学、艺术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美学阐释层面的合法性立场以及审美伦理的意义表达。与此同时,"美学热"也带来审美价值论、阐释论和接受论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面对"美学热"的未完成性场景和审美自律论的局限,审美文化成为在新世纪延续审美救世话语和关注主体生存的崭新学科,也在更为多元化的学科场景中重新以"间性"视野延续"美学热"的审美激情与人学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自律
“美学热”
现代性
启蒙
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学视野中1980年代中国“美学热”的谱系学考察
4
作者
裴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8-150,共13页
在社会学视野中,市民社会与总体化意识形态的对抗关系构成了重要的美学理论脉络。而中国1980年代的"美学热"浪潮完成了日益兴起的市民社会面对意识形态进行的"解总体化"社会运动。市民社会的普世性和自由性文化诉...
在社会学视野中,市民社会与总体化意识形态的对抗关系构成了重要的美学理论脉络。而中国1980年代的"美学热"浪潮完成了日益兴起的市民社会面对意识形态进行的"解总体化"社会运动。市民社会的普世性和自由性文化诉求通过知识分子重拾话语权和美学从边缘到核心的进程,完成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知识启蒙。主体性、自由性、自发调节性等诉求不仅表现在思想和社会领域中,更是促使美学自身"向内转"以及审美属性的高扬。美学感性启蒙原则不仅成为西方美学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成为中国"美学热"的主导脉络,由此可以对"美学热"进行谱系学的归纳:人性——主体——解放;而在美学层面则表述为:自律——自主——自由。"美学热"所延续的人性启蒙理念和审美自律原则"弥散"在审美文化的语境中,并与政治意识形态和市场伦理形成良性的融合关系,持续而深刻地影响着"后学"语境下的美学重构和个体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热”
启蒙
总体化
市民社会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期“美学热”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知识建构
被引量:
3
5
作者
裴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21,共13页
中国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浪潮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知识体系,并且深化了“美的规律”“实践论”“主体性”“审美活动”等理论内涵,建构出崭新的人文知识框架。美学知识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重要话语,并推动文论取得...
中国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浪潮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知识体系,并且深化了“美的规律”“实践论”“主体性”“审美活动”等理论内涵,建构出崭新的人文知识框架。美学知识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重要话语,并推动文论取得突破性进展。“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主体性”理论以及“新理性精神”体现出中国文论特色。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完整的知识范畴、系统的逻辑框架以及丰富的理论内涵,并有机渗透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意识形态论等相关原理,重新审视了文学主体、文学客体、文学文本等方面的审美特质。主体性理论确立了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拓展文学“内部研究”视野。新理性精神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出发点,从感性与理性、个体与交往、审美与生存等维度探究文艺理论的知识属性与时代价值,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热”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主体性
实践
审美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美的规训”到“美的盛典”:1980年代美学话语的谱系转型
被引量:
1
6
作者
裴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2,144,共7页
1980年代以"形象思维讨论""手稿热""译介热""实践美学"等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美学热"浪潮促使了美学学科的独立,更是伴随一系列的思想文化转型,呈现美学自身的历时流变与知识谱系转型...
1980年代以"形象思维讨论""手稿热""译介热""实践美学"等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美学热"浪潮促使了美学学科的独立,更是伴随一系列的思想文化转型,呈现美学自身的历时流变与知识谱系转型。此种进程实质上也是一个美学普世性价值彰显和全球化同构的过程,并且和新启蒙一道构建、辐射了整个文化脉络。其内驱力和生成性因素是美学的感性话语与国家总体化意识形态政治的对抗。而谱系转型的表征层面总体可概括为"诗化哲学与审美主义"、"生命张扬的人学美学"以及"一元哲学到多元生活"三个维度。从美学的形态而言,逐步从机械反映论和政治工具论走向诗化哲学与审美主义,并将在审美文化的语境中继续走向成熟和多元;从美学价值而言,从实践美学主体性的确立走向生命张扬的人学美学;从美学的理念范畴而言,经历了从一元本体到多元生活的话语释放过程。从历时的进程,到学科的流转,美学呈现出重建诗化哲学、人学美学、生活美学以及批判性主体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热”
实践
美学
诗化哲学
二元对抗
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及其原因
7
作者
李跃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3,共3页
中国当代美学曾引发美学史上鲜有的广泛兴趣与热潮。此非由于单纯艺术与美学原因,其中包含丰富的思想史内容。这也使中国当代思想某些阶段带有"美学"色彩。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既有现实特征、需要及个人原...
中国当代美学曾引发美学史上鲜有的广泛兴趣与热潮。此非由于单纯艺术与美学原因,其中包含丰富的思想史内容。这也使中国当代思想某些阶段带有"美学"色彩。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既有现实特征、需要及个人原因,也和美学与生俱来的"超艺术"特质密切相关。认识这一切,对于应对当前艺术与美学边缘化状态甚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
美学
德国古典
美学
意志论
美学
“美学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学热”与后文革意识形态重建——中国当代思想史的一页
被引量:
14
1
作者
尤西林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7,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OOBZX044)
文摘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陆发生的“美学热”是中外美学史上一段异乎寻常的历史。这一历史不能囿于美学史自身获得解释,取思想史角度更为相宜。“美学热”是后文革意识形态危机及其现代性重建与马克思人文主义思潮相融合的产物。美学在马克思人文本体论中提供了现代性的人性理念与历史哲学,从而为同时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化与极左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提供了现代意识形态,并成为哲学及全部人文学科变革的中心。随着大陆80年代意识形态改革向上层建筑体制改革的转移,“美学热”及其人文哲学热潮衰落,以政治学与法学为中心的社会科学自90年代以后已取而代之。但作为现代公共精神的最大天然资源,审美攸关意识形态,并将继续保持其在公共领域的特殊影响。
关键词
“美学热”
意识形态
马克思人文主义
公共精神
现代性
Keywords
“aesthetics popularity”
ideology
Marxist humanism
public spirit
modernity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C09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美学热”到美学的复兴——改革开放四十年美学历程探踪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冰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6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12&ZD111
文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美学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自新时期伊始到80年代中后期为美学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美学由于领风气之先,与时代需求以及艺术实践联系紧密,因而大放异彩;80年末到90年代是美学发展的相对低谷沉寂期,这一阶段的美学由于倡导学科自足,囿于象牙塔之内,因而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疏离;90年代末到当下是美学复兴期,在这一阶段,文化研究为美学提供了新思路,美学领域与国际对话也出现新态势,借助一些新话题,如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的终结等,美学重建了与社会生活、艺术实践之间的联系。美学要进一步发展,需走出艺术的终结,在反思自身既有体系中找到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
“美学热”
美学
的复兴
思想解放
日常生活审美化
艺术的终结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审美自律到“美的释放”:1980年代“美学热”的理论建构及历史反思
被引量:
1
3
作者
裴萱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2-161,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17ZDA269)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空间转向与文学研究方法论转型"(2016CWX027)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空间美学的建构与后现代美学理论新变"(2016-qn-081)
文摘
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热"是审美自律持续深化和美学知识场域逐步建构的历史事件,是美学自身不断破除"他律"的规训而逐步走向"自律"的文化现象。"美学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人道主义的美学反思、主体性美学话语的场域自律以及诗性伦理的审美主义。该进程凸显了清晰的审美自律线索,表征出审美主体以感性"自由王国"对抗知识"他律化"的策略。"美学热"以"纯文学""纯审美"等抵抗诗学的形式呈现个体面向历史的审美自由。这都给文学、艺术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美学阐释层面的合法性立场以及审美伦理的意义表达。与此同时,"美学热"也带来审美价值论、阐释论和接受论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面对"美学热"的未完成性场景和审美自律论的局限,审美文化成为在新世纪延续审美救世话语和关注主体生存的崭新学科,也在更为多元化的学科场景中重新以"间性"视野延续"美学热"的审美激情与人学启蒙。
关键词
审美自律
“美学热”
现代性
启蒙
审美文化
Keywords
aesthetic self-discipline
the Aesthetic Boom
modernity
enlightenment
aesthetic culture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学视野中1980年代中国“美学热”的谱系学考察
4
作者
裴萱
机构
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8-150,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自律问题研究"(10BZW00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现代文论范式生成研究"(2013BWX012)
+1 种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空间美学的建构与后现代美学理论新变"(2016~qn~08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Project funded by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2016M592277)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社会学视野中,市民社会与总体化意识形态的对抗关系构成了重要的美学理论脉络。而中国1980年代的"美学热"浪潮完成了日益兴起的市民社会面对意识形态进行的"解总体化"社会运动。市民社会的普世性和自由性文化诉求通过知识分子重拾话语权和美学从边缘到核心的进程,完成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知识启蒙。主体性、自由性、自发调节性等诉求不仅表现在思想和社会领域中,更是促使美学自身"向内转"以及审美属性的高扬。美学感性启蒙原则不仅成为西方美学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成为中国"美学热"的主导脉络,由此可以对"美学热"进行谱系学的归纳:人性——主体——解放;而在美学层面则表述为:自律——自主——自由。"美学热"所延续的人性启蒙理念和审美自律原则"弥散"在审美文化的语境中,并与政治意识形态和市场伦理形成良性的融合关系,持续而深刻地影响着"后学"语境下的美学重构和个体自由。
关键词
“美学热”
启蒙
总体化
市民社会
意识形态
Keywords
fever of aesthetics
enlightenment
totality
civil society
ideology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期“美学热”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知识建构
被引量:
3
5
作者
裴萱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21,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17ZDA269)。
文摘
中国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浪潮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知识体系,并且深化了“美的规律”“实践论”“主体性”“审美活动”等理论内涵,建构出崭新的人文知识框架。美学知识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重要话语,并推动文论取得突破性进展。“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主体性”理论以及“新理性精神”体现出中国文论特色。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完整的知识范畴、系统的逻辑框架以及丰富的理论内涵,并有机渗透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意识形态论等相关原理,重新审视了文学主体、文学客体、文学文本等方面的审美特质。主体性理论确立了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拓展文学“内部研究”视野。新理性精神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出发点,从感性与理性、个体与交往、审美与生存等维度探究文艺理论的知识属性与时代价值,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美学热”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主体性
实践
审美意识形态
Keywords
“aesthetic upsurge”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subjectivity
practice
aesthetic ideology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美的规训”到“美的盛典”:1980年代美学话语的谱系转型
被引量:
1
6
作者
裴萱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2,14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自律问题研究"资助(项目编号:10BZW002)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1 种基金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文摘
1980年代以"形象思维讨论""手稿热""译介热""实践美学"等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美学热"浪潮促使了美学学科的独立,更是伴随一系列的思想文化转型,呈现美学自身的历时流变与知识谱系转型。此种进程实质上也是一个美学普世性价值彰显和全球化同构的过程,并且和新启蒙一道构建、辐射了整个文化脉络。其内驱力和生成性因素是美学的感性话语与国家总体化意识形态政治的对抗。而谱系转型的表征层面总体可概括为"诗化哲学与审美主义"、"生命张扬的人学美学"以及"一元哲学到多元生活"三个维度。从美学的形态而言,逐步从机械反映论和政治工具论走向诗化哲学与审美主义,并将在审美文化的语境中继续走向成熟和多元;从美学价值而言,从实践美学主体性的确立走向生命张扬的人学美学;从美学的理念范畴而言,经历了从一元本体到多元生活的话语释放过程。从历时的进程,到学科的流转,美学呈现出重建诗化哲学、人学美学、生活美学以及批判性主体的努力。
关键词
“美学热”
实践
美学
诗化哲学
二元对抗
审美文化
分类号
B83-09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及其原因
7
作者
李跃红
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3,共3页
文摘
中国当代美学曾引发美学史上鲜有的广泛兴趣与热潮。此非由于单纯艺术与美学原因,其中包含丰富的思想史内容。这也使中国当代思想某些阶段带有"美学"色彩。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既有现实特征、需要及个人原因,也和美学与生俱来的"超艺术"特质密切相关。认识这一切,对于应对当前艺术与美学边缘化状态甚有益处。
关键词
中国当代
美学
德国古典
美学
意志论
美学
“美学热”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美学热”与后文革意识形态重建——中国当代思想史的一页
尤西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美学热”到美学的复兴——改革开放四十年美学历程探踪
张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审美自律到“美的释放”:1980年代“美学热”的理论建构及历史反思
裴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社会学视野中1980年代中国“美学热”的谱系学考察
裴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新时期“美学热”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知识建构
裴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美的规训”到“美的盛典”:1980年代美学话语的谱系转型
裴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及其原因
李跃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