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时代“网络类熟人社会”的离身性与生活回归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华玲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6,共9页
数字对日常生活的深度嵌入使得传统“熟人社会”突破时空边界,逐渐生成虚实交叠的“类熟人社会”,其运行规律与基础秩序既有传统“熟人社会”的差序共性,又有网络社会行动的独特属性。从生活理论的“主体-关系-意义”层面关注个体与群... 数字对日常生活的深度嵌入使得传统“熟人社会”突破时空边界,逐渐生成虚实交叠的“类熟人社会”,其运行规律与基础秩序既有传统“熟人社会”的差序共性,又有网络社会行动的独特属性。从生活理论的“主体-关系-意义”层面关注个体与群体的数字生活,探究“网络类熟人社会”的独特模式、运行机理和建构规范,是深入理解数字时代社会结构变迁、生活模式变革与实现数字社会有效治理的理论前提。数字身份、虚拟交往使得“网络类熟人社会”呈现较强的离身性,表征为具身抽离之下的主体幻象、算法规制下的关系茧闭、身体缺场中的意义危机。实现数字时代“网络类熟人社会”的具身超越,需要以个体实践为本位,承认日常生活虚实相生的复数属性,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寻其建构的理性逻辑与秩序规范,在扩展感知中延展生命意义,在技术共享中共创生活空间,在互动调适中共筑情感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 “网络类熟人社会” 日常生活 生活建构 离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