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力衰竭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及其对脑心同治的启示
1
作者 李梦琦 杜勇 田轶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2-738,共7页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复杂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之一是神经-体液系统异常激活,尤其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持续激活。同时,慢性心力衰竭致心输出量下降可导致脑低灌注,显著影响认知功能;反之,脑低灌注致认...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复杂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之一是神经-体液系统异常激活,尤其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持续激活。同时,慢性心力衰竭致心输出量下降可导致脑低灌注,显著影响认知功能;反之,脑低灌注致认知功能下降可加重心功能障碍,提示心脑之间存在密切的双向调控关系。本文旨在系统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从生理状态下神经-体液调节对心血管功能的调控,慢性心力衰竭过程中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及神经代偿机制失能,慢性心力衰竭对认知功能的损害等多个维度阐述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为临床实现脑心同治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病 神经系统 体液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脑心同治(非MeSH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层圈相互作用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
2
作者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全球变化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协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活动主导下地球系统发生的结构性转变,其核心在于地球系统有限承载力与人类无限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气候、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圈层相互作用是驱动全球变化的关键因素,... 全球变化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协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活动主导下地球系统发生的结构性转变,其核心在于地球系统有限承载力与人类无限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气候、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圈层相互作用是驱动全球变化的关键因素,精准解析和预测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动态演变及相应的气候、环境和生态效应,有助于揭示全球变化的深层机制、准确评估地球系统突变风险和设计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专辑聚焦全球变化与圈层相互作用前沿科学问题,从地球系统观测、模拟和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地球系统关键界面过程机制及其与人类活动的互馈关系,概述了当前全球变化和圈层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进展,梳理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前沿科学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全球变化科学应对、人类-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变化 圈层相互作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表层地球系统层圈相互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思亮 王欣楚 +8 位作者 戚羽霖 钟君 丁虎 文航 刘学炎 郎赟超 易沅壁 王宝利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7,共16页
流域是表层地球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单元或子系统,通过对流域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能更深刻地理解表层地球系统层圈相互作用。流域物质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表层地球系统各层圈之间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状态,同时... 流域是表层地球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单元或子系统,通过对流域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能更深刻地理解表层地球系统层圈相互作用。流域物质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表层地球系统各层圈之间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状态,同时也反作用于各层圈的运行和维持。本研究综述了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地球层圈相互作用之间的关联机制,重点探讨了人类世以来强烈人为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流域物质循环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及其与全球变化的相互关联,其次剖析了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环境变化之间的互馈作用,以及人类世人为活动对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强烈扰动,然后解析了流域过程与全球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机制。综合分析表明人类世以来强烈的人为活动极大地扰动/加速了地表部分物质循环,导致流域系统多个关键变量参数超过生态环境突变临界点,也极大地影响多层圈物质循环和地球系统的稳定维持。最后根据当前流域科学发展态势与挑战,提出了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前沿,通过研究范式变革、人工智能和多同位素等多学科新方法技术融合,指明了微生物等多因素驱动新机制以及构建流域动态系统模型等新方向,最终为深刻理解表层地球系统层圈作用的运行机制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地球系统 流域 生物地球化学 层圈相互作用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地球系统圈层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玖斌 郑旺 +5 位作者 刘羿 孙若愚 袁玮 孟梅 蔡虹明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55,共19页
地球系统是由地质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研究这一复杂系统各圈层内部和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动力学机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主要受控于水和主微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 地球系统是由地质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研究这一复杂系统各圈层内部和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动力学机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主要受控于水和主微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联系地球系统各圈层的物质基础和制约或影响全球变化的关键机制。此外,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人类活动正深刻改变着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使地球系统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精准刻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揭示其动力学机制、预测其未来演变趋势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研究任务和面临的根本挑战。而同位素可有效追踪物质的跨圈层迁移转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圈层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传统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示踪圈层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地球系统各圈层典型同位素组成分布,阐述了圈层界面过程同位素分馏机制,追踪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梳理了地球系统科学框架下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前沿科学问题。未来,应该在进一步完善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和理论基础上,在地球系统框架下开展同位素与地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地球系统模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前沿领域交叉融合研究,完善示踪复杂地球系统多圈层、多过程、多要素耦合条件下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同位素分馏理论框架,突破原有应用范式,获得对圈层相互作用、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环境与生命协同演化等领域前沿科学问题的创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同位素分馏机制 地球系统科学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圈层相互作用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地域系统功能相互作用特征与协调优化
5
作者 胡光润 王宏卫 +3 位作者 李璇茜 郭瑞杰 董康宁 闫晓梅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62-69,80,共9页
为探究乡村地域系统功能间的相互作用特征,推动各功能协调发展,以天山北坡经济带26个县(含县级市)乡村地域为研究单元,围绕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生态保育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对4个子功能的水... 为探究乡村地域系统功能间的相互作用特征,推动各功能协调发展,以天山北坡经济带26个县(含县级市)乡村地域为研究单元,围绕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生态保育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对4个子功能的水平及其相互作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功能两极分化减弱,区域差距缩小,中西部地区以农业、经济和生态功能为主,综合功能较好,发展速度较快;(2)2011—2021年功能间相互作用增强,平均关联度从0.65升至0.68,不同功能组合的相互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并且耦合协调水平向濒临失调和基本协调转变;(3)依据优势、弱势功能实现乡村地域空间分区,分为3个一级区及13个二级区。综上,天山北坡经济带乡村地域发展态势向好,但仍面临协调水平待提升等问题,需针对性优化功能布局,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相互作用 协调优化 天山北坡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相互作用与群落稳定性
6
作者 朱淑香 刘香玉 颜丽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8期27-29,共3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该文从物种互作网络构建、关键种的作用机制、群落稳定性维持等多个维度,系统分析了物种相互作用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该文从物种互作网络构建、关键种的作用机制、群落稳定性维持等多个维度,系统分析了物种相互作用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物种互作网络呈现显著的模块化特征和尺度依赖性,关键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控群落动态。功能多样性和生态位互补是维持群落稳定性的重要机制,而环境变化能够通过改变物种间相互作用强度影响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对指导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物种相互作用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整激励对飞机-跑道系统动力响应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刘诗福 赵家福 +1 位作者 侯天新 凌建明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8-207,共10页
跑道不平整是飞机滑跑最重要的激励因素,对跑道服役寿命、飞机地面运行安全影响显著。为揭示不平整激励对飞机-跑道系统动力响应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建立了考虑飞机空间振动的三维整机模型以及考虑半刚性基层的跑道结构双层板模型,通过实... 跑道不平整是飞机滑跑最重要的激励因素,对跑道服役寿命、飞机地面运行安全影响显著。为揭示不平整激励对飞机-跑道系统动力响应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建立了考虑飞机空间振动的三维整机模型以及考虑半刚性基层的跑道结构双层板模型,通过实测和模拟重构了跑道三维及二维不平整,引入新型快速显式积分法对多参数、高自由度的飞机-跑道耦合系统时域求解与分析。结果表明:实测三维不平整激励下,飞机前端的振动响应显著大于重心附近,不平整激励的横向效应引发了左右主起落架动载的差异,除了竖向振动外,俯仰、侧倾运动对飞机动力响应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相对于二维不平整,三维不平整激励下飞机动载系数是二维工况的1.20倍~1.52倍,三维不平整激励下面层底部纵向动应变是二维工况的1.20倍~1.49倍,实际跑道平整度分析评价应从二维转向三维;以目前规范中跑道平整度指标为对象,当平整度恶化到次等级时,飞机振动响应指数级陡增,建议跑道平整度等级应始终保持在中等及以上水平;道面不平整程度对道面纵向应变和竖向位移均有较大影响,在道面结构分析设计中应考虑不平整带来的动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跑道系统 不平整激励 动力相互作用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动力性能研究
8
作者 杨孟刚 张宏杰 +1 位作者 郑朋飞 胡尚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0-1152,共13页
大跨度桥梁具有刚度小、阻尼低的特性,在地震荷载下易发生过大纵向振动,需在梁端或塔梁间安装被动阻尼装置进行减震控制。本文针对大跨度桥梁采用纵向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CVSDS),进行振动台试验和参数敏感性分析,探讨该系统在地震... 大跨度桥梁具有刚度小、阻尼低的特性,在地震荷载下易发生过大纵向振动,需在梁端或塔梁间安装被动阻尼装置进行减震控制。本文针对大跨度桥梁采用纵向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CVSDS),进行振动台试验和参数敏感性分析,探讨该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和鲁棒性。首先,基于Maxwell模型和双线性模型,提出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耦合力学分析模型,并通过滞回仿真验证其可行性;其次,基于单自由度体系,开展该组合系统的振动台试验,探究该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协同减震性能和动态锁定功能的实现;最后,以某大跨度悬索桥为例,利用BP神经网络和Sobol灵敏度分析讨论组合系统在阻尼系数、速度指数、初始刚度、屈服力和锁定力等核心参数随机变异下的鲁棒性,并获得了各项参数对其减震性能的贡献。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耦合力学模型能较好地表征组合系统的恢复力特性;组合系统在小震下未触发锁定,而强震下可及时激活锁定功能,该功能的触发取决于预设锁定力的大小;锁定前组合系统由黏滞阻尼器减震,锁定后则切换至软钢阻尼器工作,且减震效果显著;组合系统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小震下阻尼系数对减震率的影响最大,而大震下锁定力对减震率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 地震作用 动力性能 振动台试验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及治疗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蒋敏 边原 龙恩武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凝血指标可出现异常,存在潜在发生血栓或出血的风险。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存在显著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并引起血栓风险,但关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潜在风险可能干...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凝血指标可出现异常,存在潜在发生血栓或出血的风险。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存在显著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并引起血栓风险,但关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潜在风险可能干扰抗凝药物治疗安全性,同时甲状腺疾病治疗药物与抗凝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对患者的用药安全造成影响。该文基于既往研究文献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凝血功能相关性,评估和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及相关治疗药物相互作用,以期为甲状腺功能紊乱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抗甲状腺药 甲状腺素 抗凝药 促凝药 药物相互作用 凝血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纪源-汇系统及其控储作用
10
作者 严宇洋 熊连桥 +5 位作者 何幼斌 陈莹 赵仲祥 刘圣乾 罗进雄 冯斌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177,共12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复杂,源-汇要素多变。基于钻井、地震、铸体薄片、碎屑锆石年龄测试等资料,开展了惠州凹陷源-汇系统及其控储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惠州凹陷古近纪发育低凸起断槽型、内源转换带型和外源转换带型3...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复杂,源-汇要素多变。基于钻井、地震、铸体薄片、碎屑锆石年龄测试等资料,开展了惠州凹陷源-汇系统及其控储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惠州凹陷古近纪发育低凸起断槽型、内源转换带型和外源转换带型3类源-汇系统。低凸起断槽型源-汇系统母岩以盆内花岗岩基底为主,经同向断槽搬运,发育小型辫状河三角洲;内源转换带型源-汇系统母岩主要为花岗岩基底,经转换带搬运,发育中型辫状河三角洲,受峡湾地形影响,与相邻扇三角洲沉积体偶尔叠置;外源转换带型源-汇系统主要由盆外水系供源,搬运距离较远,仅局部有少量内源混入,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②研究区储层规模与物性受母岩成分、搬运距离、搬运通道形态、沉积相与沉积古地貌共同控制。③研究区发育内源溶蚀型、混源交汇型与低凸起滩坝型3类优质储层,其中外源转换带与盆内低凸起交汇处的混源交汇型储层物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低凸起断槽 内源转换带 外源转换带 辫状河三角洲 文昌组 恩平组 古近系 惠州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小半径弯梁桥梁-轨系统的敏感性分析
11
作者 汤周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以某高速铁路联络线中400 m半径圆曲线段上一多联小半径弯梁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既可兼顾低频与高频两种频段成分影响,又可调整单项脉冲参数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人工波,研究小半径弯梁桥上梁-轨系统对近断层脉冲型地震的脉冲类型... 以某高速铁路联络线中400 m半径圆曲线段上一多联小半径弯梁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既可兼顾低频与高频两种频段成分影响,又可调整单项脉冲参数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人工波,研究小半径弯梁桥上梁-轨系统对近断层脉冲型地震的脉冲类型、脉冲峰值、脉冲周期、脉冲数量和脉冲叠加效应等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小半径弯梁桥沿切线方向的纵向梁轨作用和因钢轨侧向分力引起的横向梁轨作用相互耦合,且滑冲脉冲型地震引起的梁轨作用最强烈,破裂前方脉冲型次之,无脉冲型最小;提高脉冲峰值和脉冲数量使得梁轨作用增强,原梁-轨系统受力不利处增幅最显著;脉冲周期接近结构自振周期时,原敏感性较低的活动墩受力出现较大增幅;两类脉冲峰值重合时的叠加效应所引起的梁-轨系统响应增幅较大,增幅低于20%;五项脉冲参数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脉冲类型、脉冲周期、脉冲峰值、脉冲数量和脉冲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半径弯梁桥 -系统 数值模拟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 人工合成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辆、桥梁与风屏障相互气动干扰的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研究
12
作者 赵健业 邹思敏 魏晓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5,共8页
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升,运营环境复杂多变,车-桥系统在强风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风屏障作为常见的防风措施,在保障列车运行稳定性和桥梁结构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32 m简支箱梁桥、CRH2型列车以... 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升,运营环境复杂多变,车-桥系统在强风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风屏障作为常见的防风措施,在保障列车运行稳定性和桥梁结构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32 m简支箱梁桥、CRH2型列车以及不同高度风屏障组成的耦合系统进行系统数值模拟,深入探究车辆、桥梁与风屏障之间的相互气动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风屏障能在横风下可有效削弱列车所受气动力;随着风屏障高度逐步增加,桥梁迎风侧风屏障承受的侧力始终高于背风侧;同时,列车对迎风区域风屏障的侧力具有一定削减作用。风屏障的合理设置能优化车-桥系统的气动特性,综合考虑各子结构的相互影响,风屏障高度设定为3h时,系统气动表现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气动特性 风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相互作用对多体系统核临界安全的影响与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兴震 朱庆福 +6 位作者 张寅 周琦 夏兆东 张振洋 张鹏展 成昱廷 孙旭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2-392,共11页
中子相互作用,即中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裂变系统之间的交换,使多体系统的核临界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针对核燃料循环领域不断涌现的多体具体场景,提出了一种保守、便捷、适用性较好的评估多体系统核临界安全(反应性变化)的方法。基于... 中子相互作用,即中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裂变系统之间的交换,使多体系统的核临界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针对核燃料循环领域不断涌现的多体具体场景,提出了一种保守、便捷、适用性较好的评估多体系统核临界安全(反应性变化)的方法。基于立体角法建立了距离因素与反应性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反照率来评估单体之间、单体与屏蔽体之间的中子散射贡献;通过容器壁效应函数考虑容器壁材料与厚度的影响。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临界装置,通过临界实验对本方法进行了验证。本方法在评估距离效应实验时,与实验结果最大偏差不超过0.12Δk/k,评估屏蔽效应实验时,与实验结果最大偏差不超过0.035Δk/k,对比结果能够证明本方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临界安全 多体系统 中子相互作用 临界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能固态运输的电-氢综合能源系统双层调度模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洪 王宇炜 +2 位作者 王秋杰 李辉 李振兴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4-758,共15页
中短距离氢能运输需求下,长管拖车运氢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但长管拖车的储氢密度低,且高压氢气存在爆炸和泄漏等风险。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氢能固态运输的电-氢综合能源系统(EHIES)双层调度模型。首先,通过分析金属固态储氢机理,并利用... 中短距离氢能运输需求下,长管拖车运氢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但长管拖车的储氢密度低,且高压氢气存在爆炸和泄漏等风险。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氢能固态运输的电-氢综合能源系统(EHIES)双层调度模型。首先,通过分析金属固态储氢机理,并利用氢能气-固两相转换过程中压强与反应温度关系,构建氢能固态运载车(HSTV)的装卸模型;其次,采用改进含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构建HSTV的运输模型;最后,基于隶属度的信息间隙决策理论(M-IGDT)建立EHIES日前双层调度模型,并将所提双层模型转换成单层模型求解。采用改进的IEEE 118和IEEE300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氢能固态运输能有效地提升氢能运输效率和系统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综合能源系统 氢能固态运输 信息间隙决策理论 双层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异常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琳 孙蕊 +4 位作者 王健 李宁宁 杜燕燕 贺兰 徐樨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3,共3页
背景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尚无CV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关联的文献报告。目的探讨CVS患儿的RAAS指标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 背景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尚无CV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关联的文献报告。目的探讨CVS患儿的RAAS指标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住院的首次确诊CVS且在非发作期采血行卧位RAAS系统检查的患儿,根据RAAS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采集发病年龄、入院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入院血压、平均发作持续时间、平均每日呕吐频次、RAAS水平、电解质、皮质醇、ACTH,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影响RAAS异常的可能因素。结果纳入CVS 105例,RAAS正常组49例(46.7%),RAAS异常组56例,其中肾素浓度升高39例(69.6%),血管紧张素Ⅱ升高28例(50.0%),醛固酮浓度开高28例(50.0%)。两组入院年龄、发病年龄、舒张压、血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年龄是影响RAAS异常的因素,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RAAS异常。结论CVS患儿有53.3%出现RAAS指标异常,年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儿童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对水-土-碳排放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媛媛 赵汝婧 +1 位作者 朱晓华 李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54,共14页
探讨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对水-土-碳排放系统的影响效应对于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中国统计年鉴(2023)》及《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中的膳食数据,采用2022年... 探讨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对水-土-碳排放系统的影响效应对于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中国统计年鉴(2023)》及《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中的膳食数据,采用2022年中国居民的膳食消费数据,引入虚拟水、虚拟土地、碳排放系数的概念对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对水-土-碳排放系统的影响效应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居民肉类和粮食的消费对水-土-碳排放系统的影响较大。此外,除水果外,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食物消费水足迹、用地需求和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②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对水-土-碳排放系统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从城乡来看,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水足迹、用地需求和碳排放量均低于城市居民。从区域来看,中国中、南部地区的食物消费水足迹、用地需求和碳排放量整体高于北部地区,其中华东地区最高。③中国居民膳食消费的水土资源消耗总量实际值低于《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的理论值,而食物碳排放量实际值明显高于理论值。具体来说,牛奶和蔬菜的水-土-碳排放量显著低于理论值,而肉类和粮食显著高于理论值。④中国居民对于粮食、油籽和肉类的水、土、碳资源消耗呈现浪费状况,总体食物消费上中国的水、土、碳资源并未达到浪费状况,但对土地资源的节约率较低。建议:在遵循居民膳食平衡原则的基础上,鼓励中国居民摄入更多的蔬菜、水果及优质蛋白质;加大对相关均衡膳食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中国居民尤其是西北地区农村居民对均衡膳食的认识;优化食物供给,降低食物对水土资源的消耗及碳排放;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结构 水足迹 水土资源 碳排放 --碳排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踩踏干扰对农牧交错带风景道沿线植被-土壤系统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红磊 任亮 +2 位作者 张利娟 贾贺男 张夏蕾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1-1638,共8页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农牧交错带郊野旅游活动日趋流行,聚焦风景道沿线的踩踏干扰活动,通过实地调查、微博位置分析、遥感影像分析测算踩踏对农牧交错带沿线植被-土壤系统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踩踏对植被高度、...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农牧交错带郊野旅游活动日趋流行,聚焦风景道沿线的踩踏干扰活动,通过实地调查、微博位置分析、遥感影像分析测算踩踏对农牧交错带沿线植被-土壤系统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踩踏对植被高度、盖度和土壤硬度影响较强烈,地表盖度响应指数(Index of land cover impact,ILCI)平均值为49.58,整体处于中等干扰程度,通过微博位置分析得出80%的踩踏活动集中在距风景道800 m内,在250~300 m范围内最集中,通过公开地图(OpenStreetMap,OSM)数据不同缓冲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变化分析得出踩踏干扰对农牧交错带沿线植被-土壤系统的干扰范围在200 m以内。研究结论有助于提升旅游管理的科学性,通过合理制定郊野旅游环境容量,规范郊野旅游活动路线和人流等措施,可有效缓解人为过度踩踏对风景道沿线植被-土壤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郊野旅游 植被-土壤系统 踩踏干扰 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气网延时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近端策略优化双智能体安全校正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寒梅 颜飞 +2 位作者 谭貌 苏永新 李辉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0,共10页
电-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EGRIES)中的电、气能源耦合且电力与天然气传输速率存在差异性,使得其安全校正的控制变量多且调整时间尺度不同。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双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EGRIES多时间尺度安全校正控制方法。基于EGRIES多能流... 电-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EGRIES)中的电、气能源耦合且电力与天然气传输速率存在差异性,使得其安全校正的控制变量多且调整时间尺度不同。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双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EGRIES多时间尺度安全校正控制方法。基于EGRIES多能流模型和天然气网络调节较慢的特性,进行控制变量的调整时间尺度分类;构建基于双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安全校正控制框架,采用合作型双智能体分别进行长时间和短时间尺度控制变量调整量的决策,设计基于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的智能体1和智能体2模型;在此基础上,离线训练PPO双智能体,当系统进入紧急状态时,双智能体相互合作在线产生可靠的安全校正控制策略,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安全校正控制 双智能体 PPO算法 调整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荷匹配机制下的水光互补系统中长期与短期嵌套优化调度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显峰 黄晗 +3 位作者 鲜于虎成 张艳青 李旭 许昌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5,共8页
针对高比例光伏发电渗透下水光互补系统源-荷同步性显著下降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外层长期水量调蓄与内层短期电力互补相耦合的嵌套调度模型。该模型在外层识别光伏出力与负荷曲线特征,而在内层基于源-荷匹配机制,根据水、光、荷特性将输... 针对高比例光伏发电渗透下水光互补系统源-荷同步性显著下降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外层长期水量调蓄与内层短期电力互补相耦合的嵌套调度模型。该模型在外层识别光伏出力与负荷曲线特征,而在内层基于源-荷匹配机制,根据水、光、荷特性将输电通道划分为多个目标空间,并采用层内目标分级与层间全局搜索的耦合联动机制,求解输电通道电量配比,得到各目标空间的电量分布情况。澜沧江西藏段水光互补系统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引导系统运行工况趋近目标偏好区域,所制订的调度方案能够满足短期弃电、波动风险控制与电力调峰需求,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光互补系统 -荷匹配 输电通道 优化调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肠道菌群在脑-肠轴中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关联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慧慧 单德红 冷雪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5,I0031,共4页
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是目前影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最常见的疾病类型。“脑-肠轴”是脑和肠之间的双向交互通路,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的多途径影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复杂的网络机制。通过探讨中医“心与小肠相表... 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是目前影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最常见的疾病类型。“脑-肠轴”是脑和肠之间的双向交互通路,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的多途径影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复杂的网络机制。通过探讨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肠道菌群在“脑-肠轴”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密切相关性,为“心与小肠相表里”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脑-肠轴”理论的再认识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与小肠相表里 肠道菌群 -肠轴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