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技术模式、现实症候与实践进路
1
作者 郝娜 桂泽堃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高校“精准思政”侧重在“精准”二字,是指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精准思维”的高度融合下,实现育人手段、育人方式、育人资源精准化的教育实践活动。从基本模式看,人工智能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内容定制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多维监测技术... 高校“精准思政”侧重在“精准”二字,是指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精准思维”的高度融合下,实现育人手段、育人方式、育人资源精准化的教育实践活动。从基本模式看,人工智能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内容定制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多维监测技术,描摹精准“思政画像”、打造专属“思政空间”、营造沉浸“思政体验”、持续保障“思政改进”,为“精准思政”的出场提供了技术支撑。从应用现状看,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使其在赋能“精准思政”过程中产生局限与碰撞,主要表现为结构化技术难以综括主观化思想、既往性技术难以反映发展性面貌、普适化技术难以匹配鲜活化需求、无边界性技术难以承担各范畴责任。为此,应提高“思政+”素养,培养人机融合思维;完善“多极化”平台,打造资源汇集高地;创新“多维度”话语,重塑技术表达模式;出台“全流程”制度,形成闭环实施机制。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赋能“精准思政”的实施图景,凸显思想政治教育趋向于“精准”的现实需要与价值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精准思政” 技术模式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