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五代人”:自身特点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2年第3期11-16,共6页
“第五代人”:当代中国的新族群“第五代人”之优势与不足“第五代人”之“后物质主义”的价值取向青年文化对社会的“反哺”功能将大大增强“第五代人”价值观的分化之势“第五代人”
关键词 “第五代人” 自身特点 发展趋势 中国 青少年 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第五代人”的界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江王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2年第3期5-9,共5页
“第五代人”年龄段划定代际更换与文化进化的一般机理代际更换与文化进化的特殊机理“第五代人”
关键词 “第五代人” 青少年 界定问题 中国 文化进化 价值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代人”:弘扬新的时代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武俊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2年第3期27-29,共3页
时代精神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而是在人的不断创造中发展变化的。“第五代人”作为这个时代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一代,充满了让他们的前代人艳羡的机会和选择,他们不应该仅仅是适应这个时代,而是也要改造这个时代,以使其适应自己,并在这... 时代精神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而是在人的不断创造中发展变化的。“第五代人”作为这个时代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一代,充满了让他们的前代人艳羡的机会和选择,他们不应该仅仅是适应这个时代,而是也要改造这个时代,以使其适应自己,并在这种适应和改造中不断创造弘扬新的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人” 时代精神 中国 青少年 世俗精神 理性精神 主体意识 宽容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考资料:“第五代人”独白 被引量:1
4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2年第3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第五代人” 中国 青少年 价值取向 思想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代人”研究——前瞻与现实:一个亟待深入的研究课题
5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2年第3期4-5,共2页
“第五代人”研究首先是一个前瞻性的课题。它的前瞻性在于:有学者认为,从代际理论的角度看,新中国的“第五代人”是否成形,甚至前四代人的划分是否科学、准确,还有待商榷。另外,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确实已经壮... “第五代人”研究首先是一个前瞻性的课题。它的前瞻性在于:有学者认为,从代际理论的角度看,新中国的“第五代人”是否成形,甚至前四代人的划分是否科学、准确,还有待商榷。另外,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确实已经壮大。他们的未来即是中国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人” 青少年 中国 学术研究 感性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影美术角度试述“第五代”导演创作流变 被引量:1
6
作者 梁佳卿 兰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43-144,共2页
电影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美术密不可分,同时融入了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不断吸收、不断创新,逐渐奠定了自有的艺术风格。电影美术作为电影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在电影的内容、情节、意境等方面,都起到重要... 电影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美术密不可分,同时融入了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不断吸收、不断创新,逐渐奠定了自有的艺术风格。电影美术作为电影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在电影的内容、情节、意境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它是影片视觉形象造型的基础,以形、光、色等造型手段为影片设计出可供导演、摄影师讨论的蓝图。本文以"电影美术"为视角,对我国"第五代"电影人的电影创作进行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术 “第五代”电影人 创作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叙事策略与“第五代”电影的兴衰 被引量:3
7
作者 黎风 陈思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共5页
“第五代”电影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民俗奇观”下的民族寓言,中国民俗事象成为“第五代”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和“可辨认特征”。20世纪90年代在大众文化和全球化冲击下,“第五代”“华丽变身”,大量复制张艺谋的“民俗模式”,民俗... “第五代”电影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民俗奇观”下的民族寓言,中国民俗事象成为“第五代”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和“可辨认特征”。20世纪90年代在大众文化和全球化冲击下,“第五代”“华丽变身”,大量复制张艺谋的“民俗模式”,民俗以更加绚丽的姿态呈现,化为喧嚣的流行符号,褪去反思的凝重,由启蒙批判的武器流变为大众娱乐文化下浅表的消费符号和西方人眼中“东方”本身的他者代码。这种形式上的加料却隐含着主体思考的衰减和民俗应用手法实质性的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新民俗电影 “第五代 启蒙 现代转型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第五代”历史叙事及泛文本解读——以三部“刺秦”文本为个案 被引量:1
8
作者 包燕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135-137,共3页
以陈凯歌、周晓文、张艺谋的“刺秦”文本为个案 ,作者认为他们或从精英立场 ,或从大众视角不谋而合地释放了大众文化的感性化、消费化诉求 ,而张艺谋的《英雄》
关键词 大众文化语境 “第五代”电影 历史叙事 泛文本解读 陈凯歌 《荆柯刺秦王》 周晓文 《秦颂》 张艺谋 《英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代”电影人在电影创作中对色彩的运用
9
作者 兰娟 张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40-141,共2页
新时期电影创作过程中电影情绪的表达需要以色彩语言为载体。在电影艺术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当中,电影创作人就围绕电影创作展开了对色彩的应用与深化研究工作。本文以电影创作中色彩的运用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第五代"电影人创作... 新时期电影创作过程中电影情绪的表达需要以色彩语言为载体。在电影艺术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当中,电影创作人就围绕电影创作展开了对色彩的应用与深化研究工作。本文以电影创作中色彩的运用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第五代"电影人创作主流方向,从电影创作中色彩的运用价值分析、"第五代"电影人基本特征分析以及"第五代"电影人在电影创作中色彩的运用实例分析这三个方面入手,围绕电影创作中色彩的运用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色彩的运用在深化电影创作内涵与价值的过程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电影人 电影创作 色彩 运用 价值 实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性”朦胧叙事——试析“第五代”电影艺术特色及影响
10
作者 敬鹏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8-19,共2页
"第五代"电影"中国性"文化表征显著。他们在对"电影性"进行深入探索的基础上,革新了电影叙事策略,其主题表现出社会性与文化性交织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第五代”电影 艺术特色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字到影象——“第五代”导演文学情结浅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时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2-13,共2页
中国新时期电影最壮观、最辉煌、最令人扬眉吐气的风景无疑是“第五代”导演们创造的。这个以陈凯歌、张艺谋、黄建新、吴子牛、李少红、周晓文等文革后电影学院首届毕业生为骨干的导演群体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值得夸耀的存在。他们不... 中国新时期电影最壮观、最辉煌、最令人扬眉吐气的风景无疑是“第五代”导演们创造的。这个以陈凯歌、张艺谋、黄建新、吴子牛、李少红、周晓文等文革后电影学院首届毕业生为骨干的导演群体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值得夸耀的存在。他们不仅在《黄土地》、《一个和八个》等影片中用惊世骇俗的电影语汇,宣告了一个与世界电影文化发展同步的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开始,而且,他们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等影片也为中国电影夺得包括戛纳、柏林、威尼斯电影节在内的世界所有A级电影节的奖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情结 文学作品 现代电影 中国电影 新时期电影 中国“第五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 张艺谋 “寻根文学” 《黄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代”导演的文学情结
12
作者 张时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103,共3页
中国“第五代”导演是从世界现代电影发展的高度开始他们的事业的,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青睐、他们的文学情结正好是现代电影以成熟的姿态与文学对话的具体展现。
关键词 “第五代”导演 电影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电影:影像传奇叙事的变异与承续 被引量:14
13
作者 虞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70,共4页
作为中国电影生成于早期长故事片初创阶段的基础性范式,"影像传奇叙事"在新中国电影六十年的跌宕流变间变异与承续。从"十七年"的英雄传奇到"主旋律";从《红高梁》标示的"第五代"转型到整体传... 作为中国电影生成于早期长故事片初创阶段的基础性范式,"影像传奇叙事"在新中国电影六十年的跌宕流变间变异与承续。从"十七年"的英雄传奇到"主旋律";从《红高梁》标示的"第五代"转型到整体传奇化的新世纪商业大片,影像传奇叙事的美学指征历经隐、显,却始终是新中国电影最具中国性力度的银幕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传奇叙事 英雄传奇 “第五代”转型 整体传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民俗文化看《黄土地》的社会意识形态 被引量:2
14
作者 沙琪 田春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85-86,共2页
《黄土地》宏观地揭示了古老的黄土地与为其而生、为其而亡的古老万民之间的必然依存联系,表现出一种不消不灭的民族根性,而非简单地叙述陕北农村封建包办婚姻制度下的少女逃婚的故事。影片运用传统民俗文化元素来展现多种深刻的社会意... 《黄土地》宏观地揭示了古老的黄土地与为其而生、为其而亡的古老万民之间的必然依存联系,表现出一种不消不灭的民族根性,而非简单地叙述陕北农村封建包办婚姻制度下的少女逃婚的故事。影片运用传统民俗文化元素来展现多种深刻的社会意识形态,"包办婚嫁"便是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安塞腰鼓""祭天求雨"以及开篇不见其人却闻其声的"信天游"等元素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具象表现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黄土地》 社会意识形态 “第五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